新一代風洞投入使用,測試翼身融合模型!會是我國六代機嗎?

2020-12-14 迷彩虎

我國的現代科技成果中,有一項長期居世界首位,不僅為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而且為交通、建築、能源等行業提供了優質的試驗數據。這個關鍵技術是「風洞」。根據國外媒體報導,國產FL-62風洞首次進行新機試驗。不僅僅是國際上最先進的大型連續跨音速風洞正式投入使用,人們似乎對正在進行試驗的新型飛機更感興趣。據媒體公布的圖片顯示,一架新式氣動布局的飛機被放置在FL-62風洞試驗區,外國媒體甚至猜測這是中國的第六代飛機。

風洞是一種用人工方法產生和控制空氣流動,模擬飛機與周圍空氣流動關係的試驗裝置。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我國根據國防建設的需要,建立了全亞洲最大的風洞群,尤其是近年來,JF12復現、JF22超高速、大型冰凍風洞等為新一代航天裝備提供了超音速武器。

FL-62是連續的跨音速風洞,是發展現代戰鬥機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美國航空航天局建立了著名的4.9米連續跨音速風洞,為F-22等多機型的研製提供了重要數據。我國新一代戰機必將是超音速的,跨越多個音程,這就是fl-62風洞的意義所在。歸根結底,風洞性能對測試數據質量至關重要。

根據我國戰鬥機發展的規律,殲-20早期型號已經完成了小批量的定型生產,第六代戰機的研製也應該開始了。第6代戰鬥機根據戰鬥機的發展規劃,根據戰場環境和氣動概念,設計了各種不同配置的氣動布局,並進行了風洞吹風試驗,即「吹風型選擇」。基於FL-62風洞模型,對我國第六代戰鬥機的總體氣動設計進行了初步研究。執行風壓試驗必須有多種方案,甚至幾十種備選。通過長期的試驗研究,最終確定了氣動方案最優,滿足指標要求。

根據飛行器模型,機翼後掠角較大,屬高速氣動形狀,翼體融合設計布局與飛翼相近。實際上,從各國公布的六代機計劃中可以看出,取消尾翼和平尾採用與飛翼相似的翼體融合布局是一個共同的特點。該設計能獲得良好的隱身和速度性能,並使阻力降到最低。所以在FL-62風洞中看到的模型,可能是下一代戰鬥機風洞試驗的真實模型。這當然只是其中的一個。

據成都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總工程師王海峰介紹,我國第六代飛機所採用的主要技術有:載人/無人協同飛行技術、人工智慧、超隱身技術、全向探測和攻擊技術。換句話說,我們的第六代戰鬥機將繼續有人駕駛,但將能夠通過先進的網絡作戰系統指揮無人機協同作戰。由於取消了尾翼簡化了氣動舵面,改進了綜合飛行控制系統,並使用了新型隱形材料,因此第六代機的隱形水平比第五代機 f-22和 j殲20都高得多。採用傳感器融合技術和新型機載武器實現了全向探測和全向攻擊。

新的fl-62連續跨音速風洞完成並得到應用,為中國新一代航空航天事業,包括第六代戰機的研製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敲響了加快發展第六代戰機的號角。(文/山峰)

相關焦點

  • FL62風洞首次承接成功,六代機方案出爐
    根據FL-62風洞模型,對我國第六代戰鬥機進行了整體氣動設計預研究,進行吹風試驗的方案當然不止這一種,一般會有幾個到幾十個,最後通過長期的試驗,確定最適合目標的氣動方案。 根據飛機模型,該機機翼後掠角較大,屬高速氣動外形,機頭鋒利,與「協和」型客機具有相似性。
  • 好消息,我國新一代風洞技術突破,正式投入使用了!
    我國在經濟政治迅速發展開始,一個個科研成果也不甘落後,接連問世,使得我國擁有了很多現代科技成果。在這些豐碩的成果之中,有一項技術對於我國的各方面都具有重大意義。航天、交通、建築等等,都有著他的聲影。那到底是什麼,如此重要呢?它就是「風洞」。現在這個「風洞」根據有關報導。
  • 我國超級風洞即將完工,領先技術決定6代機設計,或將5年內出樣機
    ,這也為後面的測試提供了堅實的保障,一旦所有測試順利完成,該風洞將直接參與六代機的研發,幫助決定六代機的設計,也就是說,將來我國六代機長啥樣,就得FL-62風洞說的算。外界紛紛猜測,我國的六代機很有可能將在2025年亮相,而且將會早於美國。根據我國研發裝備的慣例,裝備一代、研製一代、預研一代,如此推算,六代機的預研應該已經提上了日程。
  • 我國最新超級風洞FL-62風洞傳來好消息,中國六代機呼之欲出?
    近日,被成為「國之重器」的我國最新超級風洞FL-62風洞再次傳來好消息。想必離正式交付使用已經不遠了。有分析認為,之所以中國自主研製戰機能夠實現三代到五代的跨越,風洞就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我國風洞建設雖然較他國晚了很多,卻發展迅速,後來居上,慢慢前進到全球領先的位置。而FL-62風洞是我國建設的第一座2.4米大型連續式跨聲速風洞,在全球也十分少見。
  • 喜訊,中國大型低噪聲風洞投入使用,未來飛機將越來越安靜
    2020年以來,中國航空工業氣動院風洞試驗不斷取得新進展。這次的試驗意義重大,注意其中的用詞「型號試驗」、 「大國重器」,據此有外媒分析認為,FL-62風洞這次試驗的就是中國六代機模型風洞吹風。本次試驗的圓滿完成標誌著FL-61風洞試驗能力得到重要擴展,開創了我院氣彈試驗技術的新領域,該風洞的產值創造能力進一步增強。同時也為2.4m大型連續式跨聲速風洞開展顫振試驗奠定了良好的技術基礎。6月22日,航空工業氣動院又傳來好消息,氣動院FL-10風洞完成我國首期大型全機縮比模型氣動噪聲風洞試驗。
  • 中國超級風洞完成測試,空氣動力技術突破,六代機問世指日可待
    有消息稱,該風洞容積約17000立方米,重達6620噸,研發難度不亞於研發飛機。在技術特點上,其可以更換多個試驗段。該風洞未來將服務於新機測試等領域,這也就意味著中國未來在第六代戰機上,會多一個強力幫手。
  • FL62風洞的出現,能否為六代機研發搶佔先機?實現彎道超車
    風洞一直被譽為飛行器的搖籃,通過管道設備產生氣流,採用人工方式產生並控制氣流,模擬氣體流動情況,將固定好的模型或實物在完全封閉的管道空間內進行反覆吹風。目前我國擁有亞洲最大的風洞群,其中自主研製的JF12是世界先進的激波風洞。以獨創的反向爆轟驅動方法為核心,克服自由活塞驅動技術的弱點,可模擬5到9倍聲速的高超聲速飛行條件,風速最高可達9馬赫。在這個速度下,從北京到紐約僅需要兩小時,被國外稱為「中國巨龍」。而在當初研發殲-8的時候,風洞根本達不到要求。
  • FL-62風洞成功完成測試,為第六代戰機的研製創造條件
    我國國產的六代戰機也需要進入開始預研的階段了,並且在早前,早有相關報導表明,我國也已經開始展開第六代戰機的研究工作了,對於戰機的研究來說,不僅僅需要厲害的技術,還要知道戰鬥機的外形是怎麼樣的,這讓我們不僅想起我國的國之重器-風洞。
  • F-22現身國產風洞?鑄就殲-20超越基石,超級計算機立大功
    ,該型戰機兩側加萊特進氣道特徵告訴我們它就是F-22戰機風洞模型。2015年年底首架量產機下線只用了短短五年時間就完成了研製工作,並於次年正式進入人民空軍現役裝備序列,使得我國成為全球唯二擁有隱身戰鬥機的玩家,就試飛周期來看殲-20也是全球隱身戰機用時最短的機型。
  • 五代機被美國人帶偏了?各國紛紛押寶六代機,我國或成「先行者」
    有意思的是,最近啊,就有美國專家表示,五代機的方向已經被美國人帶偏了,這是這麼一回事呢? 在俄羅斯用米格-31發射了「匕首」高超音速飛彈後,美國很多專家開始反思五代機的路是否走對了。因為不管是F-22還是F-35,美國人都強調是隱身,這樣會犧牲掉一些其他的性能。比如說F-35戰機缺乏超音速巡航能力,而F-22戰機的機動性還不如很多的四代機。
  • 六代機已經呼之欲出嗎?不要說美國領先一代,現在八字還沒一撇呢
    現代空軍剛剛進入5代機時代,現在六代機的話題已經起來了,有人說現在六代機馬上就要興起,五代機將會過時,那麼六代機已經呼之欲出嗎?不對,現在有關六代機入役有點言之過早吧,美國僅造出技術驗證機,僅僅提出早期概念,距離實用化還早呢。
  • 我國最新超級風洞FL-62風洞再傳好消息
    自氣動院2月10日復工以來,FL-62風洞建設項目工作紮實推進,現已全面進入現場聯合調試階段,各項細節調整工作如期進行,預計能夠按期完成年度建設任務。想必離正式交付使用已經不遠了。
  • FL6X風洞突破,全球第1種有人6代機5年內首飛
    剛剛突破的FL6X式風洞,內徑超過2.8米。吹風的模型可以做到和未來的實體機的比例達到10比1或者更大,比如未來的真實6代機是20米長,15米的機翼翼展,那麼這個模型就可以做到2米長,1.5米寬。看似還不夠大,其實對跨音速風洞裡的模型來說。已經足夠大了。因為過去很多吹超音速風洞氣流的模型來說,往往長寬只有幾十釐米。
  • 中國六代機兩個剪影圖案曝光,突破高超音速,鴨翼設計可摺疊?
    這個圖案只是象徵意義不過,有關六代機的圖案並非第一次在官方媒體上出現,在成飛出版的刊物上,曾經也出現過另一種六代機的剪影圖。從它們表現出來的共同形態,也許能夠體現出我國未來六代機的某些技術特點。成飛刊物上另一個六代機的剪影首先,兩個圖案都具有明顯的高超音速飛行器的特點。我國發展高超音速六代機並非空穴來風,殲20總設計師楊偉曾經說過,西方定義了三代機和四代機(五代機)的標準,而中國的六代機將根據自己的需求來發展,並非由西方國家定義。
  • 踢館:韓國搞了個半隱身五代機,這東西會搶了骨頭鷹的外貿市場嗎?
    眾所周知,骨頭鷹一開始就是作為外貿機亮相的,但是進展非常緩慢,如今南棒半埋掛架的五代機已經開始組裝,雖然戰力不如骨頭鷹,但是目前國際市場就肥電一個外貿五代機,如果棒子的先出來,廉價五代機市場會被搶嗎?堂主好幾年前好像就提過這個問題,五代機的外貿市場,真的存在麼? 現在你看全世界這個經濟狀況,有幾個國家買得起五代機?
  • 第三代戰鬥機的巔峰之作——麥道F-15「鷹」式戰鬥機
    我暫且將「鷹」式戰鬥機的成功秘訣按照優先度分為三個部分:整體設計思路,氣動外形,發動機,有的人也許會奇怪,為什麼發動機會排在那麼後面,實際上不光F-15,幾乎所有美制戰鬥機都能按照優先度套用這三個標籤,因為在發動機領域,英國的羅羅公司難道不配同普惠、通用電氣一道叫板嗎?
  • 全球首款六代機正式現身,飛行速度是殲20兩倍,技術讓美俄都羨慕
    哪國將推出新款六代機? 五代機的熱潮還未散去,六代機的研發計劃已經在火熱進行中,哪國能率先製造出第一款六代機,必定能夠更好掌握制空權。
  • 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科研創新群體:舞動人生風洞間
    5.5米×4米航空聲學風洞開展C919全機模型氣動噪聲測量試驗。  不辱使命,一代代的建設者在亂石荒灘上白手起家,獨立自主建成世界矚目的亞洲最大風洞群,使我國空氣動力技術不斷發展,滿足了武器裝備研製和經濟建設需求。  某大功率電弧風洞是考核飛行器防熱性能、突破熱障的最主要地面試驗設施,技術含量極高,建設難度極大。
  • 殲-20到底是四代機還是五代機,冷戰遺留的戰鬥機劃代問題
    殲-20到底是四代機還是五代機呢?很多人對此都非常迷惑,因為殲-20剛曝光不久時被稱為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一款四代機,很多軍迷根據其黑色塗裝和四代機的諧音為其取了一個「黑絲帶」的暱稱。首先來說說第一代戰鬥機,這是戰後各國研製的第一批噴氣式戰機,例如美國的F-86,蘇聯的米格-15、米格-17等等都是典型的一代機,這類飛機的主要武器仍然是機炮,僅裝備最簡單的機載雷達或沒有雷達,其主要戰術與活塞飛機大同小異,都是利用機動性與敵方進行纏鬥。
  • 中國FL-62風洞全球領先,已進入聯合調試,下一代戰機將從此誕生
    在中國國產戰機的發展史中,除了各式戰機主角外,一些輔助設備也在研製工作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例如風洞。所謂風洞,其實是一個人工實驗室,試驗人員通過它來模擬飛行器在空中的氣體流動情況,也有人稱其為「飛機孵化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