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現代科技成果中,有一項長期居世界首位,不僅為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而且為交通、建築、能源等行業提供了優質的試驗數據。這個關鍵技術是「風洞」。根據國外媒體報導,國產FL-62風洞首次進行新機試驗。不僅僅是國際上最先進的大型連續跨音速風洞正式投入使用,人們似乎對正在進行試驗的新型飛機更感興趣。據媒體公布的圖片顯示,一架新式氣動布局的飛機被放置在FL-62風洞試驗區,外國媒體甚至猜測這是中國的第六代飛機。
風洞是一種用人工方法產生和控制空氣流動,模擬飛機與周圍空氣流動關係的試驗裝置。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我國根據國防建設的需要,建立了全亞洲最大的風洞群,尤其是近年來,JF12復現、JF22超高速、大型冰凍風洞等為新一代航天裝備提供了超音速武器。
FL-62是連續的跨音速風洞,是發展現代戰鬥機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美國航空航天局建立了著名的4.9米連續跨音速風洞,為F-22等多機型的研製提供了重要數據。我國新一代戰機必將是超音速的,跨越多個音程,這就是fl-62風洞的意義所在。歸根結底,風洞性能對測試數據質量至關重要。
根據我國戰鬥機發展的規律,殲-20早期型號已經完成了小批量的定型生產,第六代戰機的研製也應該開始了。第6代戰鬥機根據戰鬥機的發展規劃,根據戰場環境和氣動概念,設計了各種不同配置的氣動布局,並進行了風洞吹風試驗,即「吹風型選擇」。基於FL-62風洞模型,對我國第六代戰鬥機的總體氣動設計進行了初步研究。執行風壓試驗必須有多種方案,甚至幾十種備選。通過長期的試驗研究,最終確定了氣動方案最優,滿足指標要求。
根據飛行器模型,機翼後掠角較大,屬高速氣動形狀,翼體融合設計布局與飛翼相近。實際上,從各國公布的六代機計劃中可以看出,取消尾翼和平尾採用與飛翼相似的翼體融合布局是一個共同的特點。該設計能獲得良好的隱身和速度性能,並使阻力降到最低。所以在FL-62風洞中看到的模型,可能是下一代戰鬥機風洞試驗的真實模型。這當然只是其中的一個。
據成都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總工程師王海峰介紹,我國第六代飛機所採用的主要技術有:載人/無人協同飛行技術、人工智慧、超隱身技術、全向探測和攻擊技術。換句話說,我們的第六代戰鬥機將繼續有人駕駛,但將能夠通過先進的網絡作戰系統指揮無人機協同作戰。由於取消了尾翼簡化了氣動舵面,改進了綜合飛行控制系統,並使用了新型隱形材料,因此第六代機的隱形水平比第五代機 f-22和 j殲20都高得多。採用傳感器融合技術和新型機載武器實現了全向探測和全向攻擊。
新的fl-62連續跨音速風洞完成並得到應用,為中國新一代航空航天事業,包括第六代戰機的研製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敲響了加快發展第六代戰機的號角。(文/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