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年5月11日的CAPA航空公司領袖峰會上,為旅行公司提供輔助收入技術平臺的都柏林公司CarTrawler首席技術官Bobby Healy向航空公司發出了一個嚴厲警告。他說:「谷歌是航空業的一大威脅。」作為一名專門研究預訂引擎軟體的發明家和企業家,Healy開發的預訂解決方案,如今已被全球前20大航空公司當中的80%所使用。
在航空業,中間商一直存在著,但網際網路讓它們能夠與消費者建立更加緊密的關係。不過,迄今為止,機票銷售的中間商一直是碎片化的存在,它們在很大程度上與航空公司自身的直銷渠道是互補的。
Healy之所以發出上述警告,是因為谷歌日益利用它在搜索、在安卓App以及在數字營銷方面的壟斷地位,來攔截消費者對品牌航空公司名稱的搜索,並將這些搜索首先導向谷歌自己的Google Flights產品。監管救濟可能是必要的,但Healy還建議航空公司只按照自身規定向谷歌提供庫存,並像技術公司一樣提供更好的數字產品。
谷歌正在控制「旅行規劃漏鬥」
Healy在CAPA航空公司領袖峰會上描述了他所稱的「旅行規劃漏鬥」,在這個漏鬥上,點評網站處於頂部,然後是元搜索和OTA,再到漏鬥底部的供應商(航空公司)。隨著漏鬥越往底部變得越狹窄,同時附加值會越來越大。
Healy認為,谷歌在旅行業的戰略就是在市場上達到臨界質量,然後掌控漏鬥的頂部並進行集中,以便將航空公司擠出去,或迫使航空公司付費。
Healy提出一個假設,即如果谷歌控制了漏鬥的頂部,航空業將會喪失對分銷最大幅度的控制權,它們的成本將會增加,並且利潤率也會受到蠶食。他說:「如果你覺得五、六美元的GDS費很糟糕了,等你要向谷歌支付50美元時候再說這話。」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谷歌「是一個壟斷者」
在旅行市場中,有大量聚合商和中間商,但谷歌不一樣,因為在其許多業務領域,谷歌都佔據了壟斷地位。Healy指出,谷歌佔據了95%的在線搜索市場、75%的數字營銷市場,在谷歌的安卓移動運行系統上,它也佔據了97%的App份額。
而且,採用谷歌安卓運行系統的設備上的所有網際網路使用份額已接近超越微軟Windows系統上的網際網路使用量。2017年2月,安卓所佔份額為37.4%,而Windows所佔份額為38.6%。僅僅一年前的2016年2月,安卓份額還不到30%,Windows份額則差不多有50%。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圖:谷歌的強大之處
2016年,谷歌收入將近900億美元,這一巨大的規模讓谷歌擁有了巨大的購買力,也讓它得以將搜索業務擴展到所有數字領域。歷史已經證明,谷歌能夠快速開發新產品和服務。
谷歌對消費者的了解超過任何其它組織
得益於消費者與谷歌進行的大量互動,還有谷歌對消費者自願提供給它的數據進行處理、分析的能力,它對消費者的了解已經超過了任何其它組織,並且這點不僅僅局限於旅行領域。
消費者使用谷歌作為搜尋引擎,谷歌從中獲得了大量關於消費者興趣、願望和購物意圖的信息。此外,消費者還通過各種其它方式,向谷歌開放他們的生活,包括電郵、日曆、聯繫人、地圖、照片分享、文檔共享、娛樂偏好。
Healy說:「對終端用戶來說,谷歌是世界上最好的公司,它擁有我需要的一切。但作為一個航空公司,谷歌掌握了你的客戶的所有信息。」
「谷歌將消滅元搜索運營商」
過去五年來,谷歌的航空公司航班比價網站Google Flights變得越來越受歡迎。Healy提供的數據顯示,作為搜索用詞,「google flights」的搜索次數差不多是「kayak」的三倍,並且是「skyscanner」的五倍多。
Healy稱:「谷歌將消滅元搜索運營商,它就是一個推廣自身產品的壟斷。」
Google Flights越來越多地攔截消費者的航空公司搜索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谷歌正在利用自身作為搜尋引擎的壟斷地位,向那些搜索特定航空公司品牌名稱的消費者推廣它自己的產品Google Flights。它的做法就是,在搜索結果頁面上,將Google Flights結果放在消費者搜索的航空公司官網連結上方。
Google Flights會先向消費者提供各種航班時間與目的地選擇,然後再將他導向航空公司官網進行預訂。消費者如果點擊Google Flights,而不是點擊他一開始搜索的航空公司官網的話,最終還可能會預訂另外一家航空公司的機票。
目前,航空公司對此是同意的,它們向谷歌提供它們的庫存信息。但是,不要以為航空公司就這麼傻。它們也是看到其中有好處才這樣做的,因為來自Google Flights的導流更具針對性,轉化成預訂的可能性更大。
不過,谷歌肯定會逐步置身於消費者與航空公司之間,並會就攔截它們的客戶向航空公司收費。航空公司還會產生額外成本,但這在Healy看來,其重要性並沒有喪失控制力那麼大。
為了獲得更多的流量,Google Flights仍在繼續鞏固其地位。
「長期來看,消費者利益將會受損」
Healy警告稱,如果谷歌繼續擴大它在消費者與航空公司之間所佔的空間,一旦消費者行為發生變化,並且用戶採納與期望達到一個臨界點,那麼谷歌將無人可擋。
屆時,第一個受損的將是其它中間商,這些中間商沒有谷歌那樣的權力和市場地位,但谷歌這一新的強大中間商的成長,也會衝擊航空公司和其它旅行供應商。
Healy說,長期來看,隨著選擇範圍縮小、價格上升,消費者也將受損。
監管救濟或許有用
Healy指出,監管救濟可能會發揮作用。例如,他表示可能的救濟包括,採取措施強迫谷歌出售Google Flights,還有禁止谷歌在搜索結果裡面和安卓系統中優先展示其自身的旅行產品。
其它可能的監管救濟包括,要求谷歌加強其拍賣算法的透明度以及禁止谷歌進行拍賣操縱。
航空公司「應當抵制航班搜索」
Healy還指出,「航空公司可以阻止谷歌,也只有航空公司可以阻止谷歌。它們應當通過遊說提升這件事的關注度並抵制航班搜索。」Healy建議航空公司「不要讓谷歌獲得你的數據,除非是按照你自己的規定。」
在遵守Google Flights規定方面顯得比較慎重的一個領先航企就是美國航空,在谷歌上搜索「美國航空」,展示的是美航自身官網的連結,而不是Google Flights,不過第一條連結是一個付費廣告。美航的航班數據也顯示在Google Flights裡面,不過它只在消費者已經進入「GoogleFlights」之後才顯示。
航空公司要提供「良好的數字產品」
航空公司除了要對它們的航班庫存數據加強控制力外,Healy還建議航空公司「向消費者提供良好的數字產品」。航空公司也要確保消費者對它們的產品有著充分的了解。
日益強大的中間商不斷增長的存在,似乎可能會強化市場對價格作為航空公司之間最重要對比點的關注。為了反擊這一商品化流程,航空公司需要努力通過改善客戶體驗來實現差異化。因此,航空公司顯然要關注產品與服務特色,但它們也要能夠通過所有渠道向市場展示它們的差異點。
在此方面,Travelport公司的Rich Content & Branding等推銷產品已經在幫助航空公司,並且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新分銷能力(NDC)項目也旨在實現類似目標。
航空公司需要增強數據技能
但是,Heywood稱航空公司需要採取更多措施,尋求IT業的幫助並與之合作,因為航空公司自身並不具備全部技能。
SAP公司的旅行交通全球負責人Paul Pessutti對此表示同意,他說航空公司需要數據科學技能。他還稱,要將大數據與航空公司的會計、庫存等後端系統整合到一起。
對於谷歌等帶來的中介化浪潮,航空公司是否有能力阻力它,一開始是存在懷疑的,不過Healy對此給予了一些希望:「如果航空公司像技術公司學習,它們就能重整旗鼓,奪回控制權。」
來源:民航資源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