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區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

2020-12-22 佛山在線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教育家陶行知對教師無私奉獻的註解。今日,高明將舉行慶祝第36個教師節大會暨全區教育工作會議,向耕耘在高明三尺講臺上的優秀教師代表頒獎。

近年來,圍繞教師隊伍的建設與優化,高明以頂層設計為基點,深化教師人事制度改革,促進教研力量下沉,發揮優秀教師輻射、帶動、幫扶作用。同時,高明大刀闊斧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加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力度,以區級統籌為切入,優化教學育人模式,釋放辦學活力,翻開「優教優學高明」教育發展新篇。

優化教師隊伍培育高素質人才

傍晚時分,更合鎮中心小學校長黃越球站在校門,與放學學生逐一揮手道別,校園漸漸重歸靜謐,師與生、校與人的和諧畫面,讓黃越球心生微瀾。

在更合從教32年,黃越球是鄉村教育巨變的親歷者、參與者和見證者。過去,由於高明城鄉發展不平衡,鄉村小學教育教學資源匱乏,優秀師資「招不來、留不住」,如今這個困局已逐步被打破。

「多名研究生學歷的高素質教師留任學校,他們發揮專業優勢,領航學校各學科的教育教研工作,成為骨幹力量,並引領本校和周邊薄弱學校的教育教研工作發展。」黃越球用「師資隊伍更強」描述學校的最大改變,如同更合鎮中心小學城鄉師資隊伍的改變,是來源於高明優化師資結構配置的決心。僅2019年-2020學年,高明招聘新教師88名(其中研究生24名),為教師隊伍注入新鮮活力。

為解決區域發展差異、學科教師結構性缺編問題,高明落實「區管校聘」制度,推進中學學科教師雙向交流、學科幫扶,推動教師調動130人,短期性幫扶和跟崗交流13人,實現教師資源的再布局和科學合理配置。

教育要發展,教師是關鍵,教研是途徑。去年以來,高明在全區建成一批學科研究基地,推動小學語文、數學等9個學科教育研究基地落戶各鎮街的10所學校,進一步激活全區教師隊伍教研能力。

加大教育投入實現擴容提質

清晨,推土機的轟鳴聲,劃破了西江產業新城東片區的寧靜。忙碌的工地上,一座現代化的公辦學校正在崛起……

這是高明斥資2.65億元,以EPC方式建設的西江新城東片區九年一貫制學校,該校總佔地面積67.53畝,按照省標準化學校的要求進行設計和建設,設置54個班,可提供優質學位2520個,預計2021年投入使用。

與西江新城東片區學校一樣,在楊和鎮中心小學,該校二期建設工程同樣如火如荼。2021年秋季學期投入使用後,該校將由原來的41個班擴至48個班,為區域適齡學子帶來更多優質公辦學位。

西江新城一小教師與孩子們正在快樂閱讀。/學校供圖

無論在城區,或是在鄉鎮,高明均從全局性、基礎性、先導性的高度,推進教育規劃、教育投入、教育用地優先落實,並通過財政投資及教育資源統一調配,緩解中心城區學校學位供不應求,而鄉鎮學校利用率較低的問題。

推動學位供給與學齡人口增長相適應,是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應有之義。根據高明城市人口增長的趨勢和特點,高明組織編制《佛山市高明區基礎教育設施建設專項規劃(2018-2025年)》,建立符合高明實際的學位供需協調機制。

按照該規劃,到2022年,高明區規劃新建幼兒園19所,擴建小學3所,規劃新建小學5所,擴建初中3所,規劃新建初中3所以及擴建高中1所,籌劃增加優質教育資源總量。

事實上,僅2019年以來,高明已完成滄江中學、西安實驗小學、北大培文學校等新擴建項目,以及東洲中學、沛明實驗小學、啟慧學校、滄中附小運動場等改建項目,新增校舍面積2.83萬平方米。荷城中學、高明一中附中學生宿舍樓項目投入使用,蓓蕾幼兒園等5所幼兒園順利建成開辦。

數據顯示,2019年至今,區域共新增義務教育學位3650個,學前教育學位2340個。接下來,高明將加快推進西江產業新城東片區學校、楊和中心小學二期新擴建和滄中附小改造提升等項目。同時推進機關幼兒園二分園建設和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工作,力爭年底完成學前教育「5080」工程目標。

創新學制改革優化育人模式

近期,高明區中、高考頻傳捷報,優秀拔尖人才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高考,高明一中600分以上考生31人,增幅達55%,實驗班100%過高優線,總平均分達600分;中考,滄江中學2名考生躋身全市前100名,6名單科滿分狀元再刷記錄。

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於滄江教育集團建立起小學、初中至高中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通道,以公平選才、科學育才模式,為培育拔尖創新人才,提供優質土壤。

去年9月,高明成立滄江教育集團,由高明區第一中學、高明區滄江中學、高明區滄江中學附屬小學、高明區機關幼兒園等區內龍頭學校組成,形成創新協作集團化辦學模式,走向教育教學融合、文化融合以及師生融合之路。

隨後,集團構建「5+4」學制和「小初銜接」課程,相繼完成教研團隊專項培訓、課程設計和磨課實踐,並探索「雙師制」班級管理新模式,通過創新學制,課程體系建設、引進及培養優秀師資團隊,全面提升教育集團辦學質量。

同樣,為推進薄弱學校「改薄創優」,高明借力廣東第二師範學院的管理模式、師資力量,把原富灣中學、富灣小學和高明區體校「三校合一」,打造為廣二師高明附校,探索「走組制」課堂改革,實現區域內薄弱學校「改薄創優」轉型。

改革遠不止於此,在全區公辦初中一級辦學基礎上,高明還把原屬鎮(街道)管理的23所小學、45所幼兒園全部收歸區直管理。全區各學校(幼兒園)實現從「區→鎮→校」的兩級管理向「區→校」的一級管理模式轉變,使各方面配置均得到保障和提升。

高明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區教育局黨組書記譚應佳表示,下階段,高明將持續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以問題為導向,立足改革促發展,進一步深化基礎教育辦學管理體制改革,均衡優質資源配置,提升教育質量,回應民生關注,樹立「優教優學高明「教育新形象。

原標題:樹立「優教優學高明」新形象

高明區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

來源|佛山日報

文|記者何惠健

編輯|何欣鴻

 

 

 




相關焦點

  • 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 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全面深化
    學生從過去的500餘名增加到如今的4179名,瀋陽市瀋河區文藝路第二小學東校區用幾年時間,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從面臨生源逐年流失困境的薄弱校,逐步發展成為百姓心中的好學校。這一切,源於以集團化辦學為主要抓手的辦學模式改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黨中央對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作出一系列戰略部署。
  • 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召開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領導小組會議
    12月18日,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召開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委主任、領導小組組長黃政主持會議並講話。會議傳達學習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五次、第十六次會議,以及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第十三次會議精神;書面學習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書面聽取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全市教育領域綜合改革進展情況匯報》,書面審議了《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教育體制改革專項小組2020年工作總結及2021年工作計劃表》;審議並原則通過《重慶市貫徹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
  • 範唯:深化評估分類改革 助力本科教育高質量發展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第一次從國家層面就系統推進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構建富有時代特徵、彰顯中國特色、體現世界水平的教育評價體系作出了方向性、全局性、戰略性的制度安排,為我們在新時代思考和謀劃本科教育教學評估分類改革、助力本科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是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內指導本科教育教學評估改革發展、推進中國特色世界水平本科教育制度體系建設的綱領性文件
  •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深入理解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要義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經濟思想的重要理論創新成果,其理論內涵、核心要義、政策舉措、重點任務既是一脈相承的,也是一個漸進深化、不斷拓展的思想體系。
  • 「十大專項行動」推動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教育部:聚焦關鍵領域...
    「十大專項行動」推動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教育部:聚焦關鍵領域核心技術,以超常規方式加快培養緊缺人才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北京9月22日訊(記者 林煥新 王家源)在今天教育部舉行的為確保文件及時落實、取得實效,教育部綜合提煉《意見》等系列文件的重點工作,研擬「十大專項行動」,重點推進,以更好地發揮指導督導引導作用。一是著眼服務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優化學科設置和人才培養的行動,包括三項。第一,學科專業建設改革行動。
  • 離石區:以改革創新思維 推動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
    離石區:以改革創新思維 推動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 2020-01-21 22:02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峨眉山市委書記高鵬凌:打造教育名城 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峨眉山市高度重視教育工作,教育事業得到了較好發展,但仍存在著不足和短板。高鵬凌表示,要對峨眉山市教育事業進行反覆研究、長遠謀劃,進一步推動該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要尊重教育規律,積極學習借鑑先進地區的成功經驗,找到適合峨眉山市的教育發展規律並加以轉化;要加快對標補短,進一步研究、完善教育領域「對標補短五年行動計劃」,加快進度、加大力度,努力解決布局優化、設施提升、隊伍建設等方面的問題;要深化教育改革,用深化改革的思維和方法,解決資源配置、校園治理、食品安全等教育教學中的普遍性問題;要加大政府投入,通過市場配置和政府調配,把教育資源用到「刀刃」上,造福一方百姓
  • 「大城名師」推動佛山教育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佛山教師隊伍的規模不斷擴大,素質持續提升,結構日趨合理,為佛山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也成為新時代佛山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朱偉表示,終身之計,莫如樹人;育人之本,莫如鑄魂。鍛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是提升教育水平的關鍵所在。
  • 教育系統奮力開創教育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黨的第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為我國制定教育領域中長期規劃提供了基本遵循。二是新階段,邁向第二個百年新徵程中,我們的主要任務是構建高質量發展教育體系,目標是建成教育強國、實現教育現代化。從『富起來』到『強起來』,主要要解決好不好、強不強的問題,要補齊短板、攻克短板。三是新理念,『十四五』規劃建議從根本上講是新發展理念的『規劃版』,教育系統要把新發展理念具體化,從內涵、外延、工作措施等方面全面落實,重新書寫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生產函數。
  • 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
    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 鄭湘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0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戰略目標。
  • 中石大黨委中心組專題學習《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
    11日下午,中國石油大學召開黨委中心組理論學習擴大會,專題學習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構建科學的、符合時代要求的評價標準提升學校治理能力;五是要堅持系統觀念,整體發力、上下銜接、相互呼應,以評價改革為牽引推進學校教育教學綜合改革,取得改革政策效益的最大化。
  • 【關注】中國教育改革發展論壇(2020)
    基礎教育發展的新格局應該堅持多樣、開放和融通,這三方面要在各個學段、區域、城鄉和學校的發展布局中得到體現。關於教育改革問題,現階段已經進入改革深水區,需要綜合改革、協同改革。要注重改革力量、任務、環節的協同。希望各位專家深入研討,對建設高質量的基礎教育再做新的貢獻。
  •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教育領域綜合改革成就述評之一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對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作出一系列戰略部署,教育格局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從站起來、富起來到走向強起來的新時代,立德樹人始終是時代對教育的執著召喚與必然要求。
  • 推動全市改革向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發展
    各級各部門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論述精神,全面把握新發展階段,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深入分析福州面臨的機遇、優勢和挑戰,精心謀劃「十四五」改革思路舉措,推動全市改革向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發展,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提供強勁動力。
  • 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
    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為構建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世界水平的評價體系指明了方向。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使命光榮、責任重大,對於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具有重大意義。高校要堅持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根本標準,以破除「五唯」為導向,深化教育評價改革,全面提高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 煙臺加快建設省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試驗區 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會上,煙臺市教育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二級調研員許箕展表示,煙臺將從深化職業教育機制改革、加強內涵建設、創新職業教育辦學模式、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等四個方面,加快建設省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試驗區。  許箕展表示,煙臺將全面實施產教融合工程,專業結構調整,產教聯盟帶動,調動職業院校辦學積極性,增強職業教育的適應性,搭建校企協同育人平臺,提升高技能人才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 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著力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抓好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出臺和落實落地,構建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世界水平的評價體系。」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是新中國第一個關於教育評價系統改革的文件,也是指導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綱領性文件,對於加快實現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有四個關鍵點要牢牢把握好。
  • 「讓孩子在家門口享受優質教育」
    中心城區公辦學位供給不足、教育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引進不多、區級骨幹教師培養起步較晚、梯隊化培養機制尚未成熟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區教育事業的發展。」高明區委常委、區委宣傳部部長、區教育局黨組書記譚應佳表示,下階段,高明將以問題為導向,立足改革促發展,進一步深化基礎教育辦學管理體制改革,均衡優質配置資源,提升教育質量,回應民生關注,致力打造「優教優學高明」新形象。
  • 周洪宇: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邁向教育發展新徵程 | 五中全會深解讀
    防範化解各類風險隱患,積極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衝擊挑戰,關鍵在於辦好自己的事,提高發展質量,提高國際競爭力,增強國家綜合實力和抵禦風險能力,有效維護國家安全,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中國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之後,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各領域都要體現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教育也必須適應新變化、新要求。
  • 教育部長陳寶生《旗幟》撰文: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加快建成教育強國
    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加大人力資本投入力度,全面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推動「網際網路+」條件下教育理念變革和模式創新。把高質量作為檢驗標準,從教育發展體制機制、結構類型、評價方式、內在活力、保障措施等方面對標檢視,突破制約點和瓶頸因素,推動教育向高質量邁進。健全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提高教育公平普惠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