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
大約距今6000年左右的中石器時代,境內的先民已經能夠打磨細石器,用於狩獵和從事簡單的農耕生產。
大約在3000年前,中國中原社會已經進入奴隸社會的鼎盛時期,境內仍然處於母系社會的部落聯盟狀態。同時境內平原地區出現定居農耕文化,山區為狩獵和放牧的遊牧文化。
到了秦漢之際,境內的以母系社會為基礎的部落聯盟逐步解體,以各個綠洲自為體系的從事定居農業的「城廓諸國」以及以從事遊牧的「行國」逐步形成。境內的阿圖什屬疏勒國,阿克陶屬中國,烏恰屬捐毒國,阿合奇屬尉頭國。
漢神爵二年(前60年),統治西域的匈奴日逐王先賢撣率部歸漢,漢朝政府設西域都護府以統之,從此克孜勒蘇即正式劃入漢朝版圖。
三國時期,州境隸屬魏國。西晉時隸於西域長史府,東晉十六國時先後隸於前梁、前秦、後涼、西涼等政權。隋朝統一全國後,隸於隋朝,受西突厥王庭的統治。
北宋、遼時期,境內大部分土地屬黑汗(即喀拉汗)王朝。蒙古成吉思汗十三年(1218年),西遼為蒙古所滅,蒙古設斷事官對境內實施統治。
1954年7月14日,以柯爾克孜族為自治民族的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成立。
克州是古代三文明(華夏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臘文明),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三大語系(漢藏語系、阿爾泰語系、印歐語系)的薈萃之地及東西文化的交融之地。
克州中部是維吾爾文化的搖籃,北部是柯爾克孜文化的沃野,西南部山區是塔吉克文化的發祥之地,柯爾克孜族的英雄史詩《瑪納斯》,是流傳千古的不朽之作,在草原上廣為流傳,家喻戶曉;維吾爾族的《阿凡提的故事》膾炙人口,不斷有新的故事在綠洲上傳播。
柯爾克孜是中國古老的遊牧民族,具有北方馬背民族共同的的粗獷剽悍的特點,又有本民族獨具的歷史特色、文化特點和生活特色。民間娛樂活動中最具特色和觀賞價值的有:攻佔皇宮、刁羊、賽馬、追姑娘、蕩鞦韆、摔跤、馬上角力、賽駱駝等。
風景名勝
克州境內的「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海拔7546米,山頂終年積雪,山間遍布冰川;烏恰縣素有「萬山之園」的美譽,這裡可以遊覽雄渾怪異的五彩群山,有「三千年」稱謂的胡楊林,田園詩歌般風光的玉其塔什草原,億萬年活化石植物矮沙冬青,怪異的海相沉積地貌區等景點。
慕士塔格峰
海拔7745米的「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的冰雪世界是所有登山者都朝思暮想的聖地。不需要任何裝備,遊客也可以近距離接觸冰川,在塔吉克族的青年男女眼中是純潔愛情的象徵。
白沙山流沙河
從遠處望去,在遠方的青山和近處綠草的映襯下,天地蒼茫,巍峨雄壯,那銀色的細沙潔白柔和,就象嬰兒的肌膚,令人心動。據說這裡就是《西遊記》沙和尚的白沙山和流沙河,千萬年的天地造化,留下人們無窮的遐思和想像。
喀拉庫勒湖
意為「黑海」,由於冰山雪峰的反襯,水色呈深藍偏黑,特別在陰雨的天氣,烏黑如一池墨汁。每當清晨日出時,這浮光瀲灩的湖水,又像舞臺上的天幕一樣,不斷變幻著:時而湛藍,時而淡黃,時而桔紅,給人以置身仙境的感覺。
奧依塔克風景區
在古突厥語中的意思是「群山之中的一片窪地」,這裡高山險峻,冰峰林立,大河滔滔,古木森森,風景十分優美。四季風物迥異,是一處景色迷人的自然風景旅遊區,也是新疆自然景觀最集中的風景區。
斯姆哈納
這是中國最後告別陽光的地方。在這裡,村莊和哨所有著一個共同的名字。地處中吉兩國邊界附近的斯姆哈納村,是一個典型的以放牧為生的柯爾克孜族村莊,而斯姆哈納邊防連則是祖國版圖最西端的邊防哨所,肩負鎮守我國西大門的重任,素有「西陲第一哨」「中國西部第一村」之美稱。
阿圖什大峽谷
原名「加依帕其木」,是維吾爾語,「加依」意為住人的地方,「帕其木」是當年一位很有名望的維吾爾婦女的名字,她是喀拉汗王朝的第三代汗王蘇裡堂·沙土克的忠實信徒,追隨沙土克作戰失敗後逃難到此處,後來死在加依葬在加依,為了紀念她就用她的名字作了地名。傳說阿圖什大峽谷是沙土克轉敗為勝,奪取政權的關鍵一戰。
克州冰川公園
擁有十五大景觀,包括雪山、雪崩、飛天瀑布、西天玉女、現代冰川、冰河、冰洞、飛天湖、仙女湖、《瑪納斯》勇士、原始森林、克州冰川公園河、草原牧歌、群山奇峰、奇石文化、沙棘林等。
紅山谷景區
獨特的雅丹地貌造就了紅山谷千奇百怪的山體形態,有的像山、有的像各種動物、有的像浮雕,整個景區就是一副美麗的油畫,讓人驚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木吉鄉火山群
木吉鄉火山口形成於1500年前,周遭有高原溼地、金礦、原生寶石礦帶、冰川、冰蝕湖、冰洞等景觀。一些火山口裡有著碧水,火山口外,則連接著一個色彩斑斕的大地。
阿勒瑪勒克村
是阿克陶縣塔爾鄉的一個村,塔爾鄉全稱「塔爾塔吉克民族鄉」, 「塔爾」是塔吉克語,意為「狹窄」。盛開的杏花和塔吉克人家,遠遠看去宛若世外桃園。
玉其塔什草原
玉其塔什系柯爾克孜語「三塊石頭」之意,是南疆最大的夏季牧場,有成片的草原,羊群。玉其塔什是三座雪山之間的草場。眾多的泉水,灌溉著這大片草場,成為玉其塔什草場十萬頭牲畜、五千名群眾生命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