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潰堤,三峽大壩會引發超大洪水嗎?專家經過10年試驗得出答案

2020-12-22 胖福的小木屋

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水利發電工程,三峽大壩2018年發電量突破1000億千瓦時,創單座電站年發電量世界新紀錄,三峽電力主要輸往華中、華東、華南電網,供應湘、鄂、渝、滬、蘇、粵等11個省(市、區)。

很多人擔心,三峽大壩遭到核武器攻擊之後,393億蓄水量將對下遊城市造成毀滅災難,但其實三峽大壩並不懼怕核武器的攻擊,也不會引發超大洪水。

早在1918年,孫中山先生在《建國方略》一文中提出了建立三峽工程的原始設想:「當以水閘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資其水力。

1955年中國就開始全面開展長江流域規劃和三峽工程勘測、科研與計劃工作,1957年底基本完成。三峽大壩屬於混凝土重力壩,重力壩是由砼或漿砌石修築的大體積擋水建築物,其基本剖面是直角三角形,整體是由若干壩段組成。

重力壩在水壓力及其他荷載作用下,主要依靠壩體自重產生的抗滑力來滿足穩定要求;同時依靠壩體自重產生的壓力來抵消由於水壓力所引起的拉應力以滿足強度要求。 在水壓力及其他外荷載作用下,主要依靠壩體自重來維持穩定的壩。

重力壩具有以下的優點:1、相對安全可靠,耐久性好,抵抗滲漏、洪水漫溢、地震和戰爭破壞能力都比較強;2、設計、施工技術簡單,易於機械化施工;3、對不同的地形和地質條件適應性強,對地基條件要求相對來說不太高;4、在壩體中可布置引水、洩水孔口,解決發電、洩洪和施工導流等問題。

三峽大壩設計時,就已經按照平戰結合、經濟合理的原則,採取了一些有利於提高大壩抗爆能力、減輕破壞程度的工程措施。

簡而言之,全長約2308m的三峽大壩最大壩高181m,樞紐工程混凝土澆築 總量達2800萬m3。壩型設計能夠抵禦住常規核武器攻擊。

除了常規武器,三峽大壩還做了抗核研究,而承擔三峽大壩抗核武器攻擊的研究的,乃是郭永懷先生。

在中國,沒有哪個科學家可以和郭永懷先生一樣,在短短10年(1956-1966)的時間裡作出如此卓越的貢獻,包括他的師兄錢學森。

郭永懷是唯一一個在兩彈一星中都有卓越貢獻的科學家,他和錢學森提出了影響中國至今的「上天、入地、下海「的口號,這三個方向均指向保密性的國防尖端研究,中國如今研發的高超音速武器就離不開郭永懷的奠基。

在經過三峽大壩抗核武器攻擊的研究之後,1964年到1972年,我國科學家曾對4座模擬大壩進行了7次核武器轟炸實驗,取得了極其珍貴的數據。

實驗顯示的最嚴重情況是,當大壩被100萬噸的核武器命中時,會產生1000米潰口,並不會完全潰堤。也就是說小當量的核武器對三峽大壩無效。

對於三峽大壩來說,真正能夠造成傷害的是大當量的核武器攻勢。

然而戰爭不可能是一觸即發的,事先就會有預警,大壩有11萬立方米/每秒的巨大的洩洪能力,即便假設一秒鐘洩洪5萬立方米,一天就可洩掉43億立方米的庫容,正常運用狀態下,在145米的水位以上,三峽大壩庫容大約是220億立方米,在戰爭打響前,三峽水庫可以在4至5天內將水位降到安全位置,四五天時間就可以全部洩完,如果加大洩洪量,這個時間還會縮短,這樣將大大減小潰壩所造成的災害。

即使三峽大壩處於最高水位,也就是393億蓄水量時遭到大當量核武器襲擊,三峽大壩也只會出現荊州以上局部性災害,也就是說洪水最多達到荊州,威力相當於1954年長江流域發生的特大洪水的4%。

這是從1978年到1988年,長江水利委員會的專家們精心做了長達10年的三峽潰壩水工模型試驗,研究三峽大壩在遭受核武器襲擊後,潰壩洪水的影響範圍及減少損失的對策。

試驗中,專家們得出兩個規律性認識:一是三鬥坪大壩至南津關長38公裡,其間蓮沱至南津關長20公裡的峽谷段,一般谷寬僅200至300米,兩岸巖石陡峭,大壩上下遊的峽谷對潰壩水流有相當的約束作用,限制了潰洩流量,延緩了下洩時間;二是潰壩水流總量是水庫蓄存的水量,與天然洪峰水量相比是有限的。這也是為什麼只會出現荊州以上局部性災害。

三峽大壩的建造,對於中國民眾來說,總體是一件利國利民的事情,對湖北省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從1955年開始論證到1994年12月14日正式開工,中國花費了40年對這工程項目進行評估。作為中國工程學的代表作,三峽的工程安全性毋庸置疑。

資料來源:

1、《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壩——三峽大壩》新華社

2、《常規武器難撼三峽大壩》三峽總公司副總經理曹廣晶答記者問

3、《三峽大壩具備較強抗戰能力》論文

相關焦點

  • 長江洪水肆虐,三峽大壩洩洪壓力有多大?會潰壩嗎?
    但今年汛期,網上又流傳關於三峽大壩「變形」「潰壩」的新說法:「三峽大壩是豆腐渣工程」「三峽大壩即將潰堤」……這與往年流傳的「大壩已經變形,一旦潰壩,半個中國將生靈塗炭」「三峽大壩一直在走動,因為混凝土壩塊是一段段擺在基巖上的,受壓力和溫度影響,必然會發生不同的形變和位移」「三峽大壩已經出現裂縫」等等如出一轍。這些網上傳言引發公眾關注,造成極大恐慌。
  • 三峽大壩變形了嗎?會潰壩嗎?
    但今年汛期,網上又流傳關於三峽大壩「變形」「潰壩」的新說法:「三峽大壩是豆腐渣工程」「三峽大壩即將潰堤」……這與往年流傳的「大壩已經變形,一旦潰壩,半個中國將生靈塗炭」「三峽大壩一直在走動,因為混凝土壩塊是一段段擺在基巖上的,受壓力和溫度影響,必然會發生不同的形變和位移」「三峽大壩已經出現裂縫」等等如出一轍。這些網上傳言引發公眾關注,造成極大恐慌。
  • 三峽大壩有沒有可能被超歷史大洪水衝垮?
    早在1918年,孫中山在上海用英文撰寫了《國際共同發展中國實業計劃——補助世界戰後整頓實業之方法》,提出了修建三峽大壩的構想。在上個世紀50年代的時候,三峽工程開始了更大規模的勘測、規劃、設計與科研工作。之所以三峽大壩工程被這麼多人關注,是因為長江水患太過於頻繁,嚴重影響了民眾生活。
  • 三峽大壩會不會被超大洪水衝毀?動畫演示潰壩過程
    這麼巨大的工程建起來並不簡單,光是主體就用了將近1.34億m的土方石,包括2800萬m的混凝土,這些材料可以建20個埃及最大的胡夫金字塔,鋼筋也達到46.3萬噸,相當於建10個鳥巢的金屬架構。三峽大壩使用了冰水泥,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溫度,從而能在蓄水洩洪的同時,也能發電。然而有人就疑惑了,這麼大的水利工程,會不會被超大洪水衝毀呢?
  • 洪水衝擊了十幾年,三峽大壩會變形潰壩嗎?專家:只會越衝越結實
    然而在三峽大壩蓄水之前,5000 噸級的船舶和萬噸級的船隊,只能在上海到武漢間的江段中行駛。而湖北宜昌以上的江段,則由於暗礁和淺灘太多,通航能力十分有限。這條「黃金水道」的價值也因此大打折扣。2003年6月10日,三峽大壩壩前水位達到135米,幾代中國人「高峽出平湖」的夢想終得圓滿,川江航運在這一刻迎來 了奇蹟。
  • 「榨菜哥」黃世聰又造謠,三峽大壩有潰堤風險
    最近一段時間,因為持續多日的降雨天氣,導致三峽庫區的水位一直在上升,這樣的情況本來屬於正常現象,但臺灣的「榨菜哥」竟然拿這個作為話題,在電視節目上借題發揮,甚至造謠因為這樣的情況,三峽大壩可能會出現潰堤的情況。
  • 水利專家:三峽大壩不怕原子彈轟炸,越泡越結實,你信不信?
    中國長江流域洪災嚴重,專家指新一輪大洪水或襲向三峽大壩。三峽水庫是否加劇了長江流域的洪災,三峽大壩是否存在潰壩風險的問題再一次被提了出來,為消解中國公眾疑問,一些中國水利官員及專家出面解釋,似乎仍難平息疑問。
  • 三峽大壩嚴重變形汛期安然無恙,跑路40米不塌
    今年榨菜哥又說啦:大陸24省泡在水裡,上下遊漲水,隨時會有潰堤的危險!不過,基建狂魔的名號可不是風颳來的,無數國內外著名人士都認證過。1.谷哥認證,三峽大壩嚴重變形,但卻經大洪水不倒塌。2019年7月份,有境外「專家」認真對比了谷歌2016年和2018年的兩張圖片,發現三峽大壩發生了嚴重的變形,「專家」得出結論,三峽大壩將經受不住2018年的汛期考驗,不久就會崩潰。國內很多憂國憂民的公知們第一時間向廣大民眾發出預警,再不搬到美帝去,就得變成水族了。
  • 有了三峽大壩,為何洪災還是這麼多?
    我國最大的水利工程——長江三峽工程,也再次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焦點。面對洪災,三峽大壩到底發揮了什麼作用?第一問:三峽大壩變形了嗎?會潰壩嗎?每年汛期來臨,關於三峽大壩的安全性就會有各種傳言。比如去年6月,一張"谷歌衛星拍攝到三峽大壩已經變形"的照片在網上瘋傳。
  • 三峽大壩是否存在風險 至少五名專家為其「背書」
    從2020年6月份開始,中國南方發生強降雨,多地發生嚴重洪澇災害。三峽大壩再一次受到關注,也再一次受到質疑。面對大洪水,三峽大壩能否承受得住?對於這個問題,中國至少五位相關專家給出了自己的說法。中國工程院院士、水文學與水資源學家王浩就三峽壩體本身的安全性提出了兩點:第一,三峽大壩的安全標準按抵禦「萬年一遇再加10%」的洪水而設計,即使在洪峰流量高達12.43萬立方米/秒的衝擊下,大壩本身仍能安然無恙。第二,三峽大壩是混凝土重力壩,是最結實的壩型,不僅不怕長期浸水,其抗壓能力反而會在100年內水越泡越結實。
  • 三峽大壩變形?闢謠 - 瀟湘晨報
    網上部分言論還說的還頭頭是道,「「三峽大壩一直在走動,因為混凝土壩塊是一段段擺在基巖上的,受壓力和溫度影響,必然會發生不同的形變和位移」「三峽大壩已經出現裂縫」等等。那麼,三峽大壩的安全性到底如何?能否扛住超大洪水的衝擊?三峽大壩會不會潰壩呢?
  • 境外謠傳「三峽大壩已變形將潰堤」?闢謠方式太高級引網友驚嘆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7月1日,境外一個反華帳號突然發帖,宣稱「三峽大壩已經變形,一旦潰堤,半個中國將生靈塗炭。」他的「證據」是美國谷歌公司通過其商業合作夥伴的一顆民用衛星對三峽拍下的一張歪歪扭扭的衛星圖片:不過,這個謠言貼很快在境外就遭到了不少人的質疑。有人提出民用衛星圖片的精確度、圖片拍攝的角度和拼接成像時的算法,都會導致圖像出現變形。
  • 年年盼三峽大壩垮塌,臺灣的覺青就這點水平?
    三峽大壩會不會垮這件事,已經成為「年經文」。每年春夏規模或大或小,都得吵一次。每次都能看到大量臺灣網友(特別是覺青)幸災樂禍,唯恐中國人不死光。今年討論規模更是比往年都來得大,甚至還鬧出《自由時報》「黃河水殺到錢塘江」的笑話與瘋傳假造影片之鬧劇。
  • 三峽大壩能經受超記錄洪水衝擊嗎?大可放心!它就是為防洪而造的
    水較多,個別地區洪水形成,很多人擔心三峽大壩的安全性再次到來,所以三峽大壩會真的有危險嗎?毫無疑問,三峽大壩的穩固性,一些專家說,考慮到最嚴重洪水的強度,相當於核轟炸並不能在其設計之初就摧毀整個大壩,三峽大壩可以承受一千年的洪水,一旦被網友嘲笑,實際上三峽大壩的排洪能力很可能受到影響,而三峽大壩的洪水是不可能的。
  • 三峽大壩變形?蔡英文當局秀下限,臺灣學者們忍不了,為大陸發聲
    環球網7月21日報導,今年夏天汛期來臨之後,重慶、湖北、安徽等多地出現水患,臺灣島內綠媒和民進黨趁機大肆炒作三峽大壩"變形"、"潰堤"之類的謠言,結果沒多久,就被島內專家直接打臉。
  • 成日詛咒三峽大壩 「覺青」真是窩囊
    (圖/翻攝自微博)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三峽大壩會不會垮這件事,已經成為「年經文」,每年春夏規模或大或小,都得吵一次。每次都能看到大量臺灣網友(特別是覺青)幸災樂禍,唯恐中國人不死光。今年討論規模更是比往年都來得大,甚至還鬧出《自由時報》「黃河水殺到錢塘江」的笑話,與瘋傳假造影片之鬧劇。反應出某部分臺灣人,在中美衝突及蔡英文掌權的大環境下,所造就出的扭曲荒謬心理。
  • 三峽大壩,盛世豐碑,堅固程度可抗核打擊!網友:鑽地彈呢?
    同時,豐都以下的險灘全部被江水淹沒,原有的25處單行控制河段只剩下5處,53座航道信號臺減少到10座,8座絞灘站全部關閉,僅有的兩處禁夜航的河段也都撤銷關閉。「自古川江不夜航」的歷史,從此結束。那在戰爭時期,三峽大壩的可抗核打擊嗎?鑽地飛彈來了會怎麼樣?三峽大壩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戰爭時期,一旦遭到打擊,導致變形、潰壩,半個中國將生靈塗他。
  • 臺灣綠媒竟稱「三峽大壩潰堤」,沒人管管?
    更是將以往的假新聞一併翻出,號稱現在的三峽大壩「超過防洪限制水位」,並預言隨著水勢的加大,「三峽大壩將潰堤」。如此不負責任的言論出現後,就引起了中國大陸的關注,如此具有污衊性的言論出現,定然要對造謠者嚴懲才可以。
  • 三峽大壩「P歪了」,彈性形變「很正常」|新京報專欄
    三峽大壩彈性形變處於毫米級別,是正常的物理現象,肉眼、地圖均不可見,大家盡可放心。▲網傳「三峽大壩變形圖」。文 | 毛小平這幾天三峽大壩突然具備了「熱搜體質」,屢屢佔據熱點新聞C位。先是從一張「變形圖片」引發了「潰堤在即」的謠言;隨即從三峽集團到媒體再到專家紛紛出來闢謠,表示是谷歌衛星圖算法有偏差;後又有日本網友通過數學模型來解釋變形一說不是危言聳聽,進而又有專家「二次闢謠」:三峽大壩處於彈性形變狀態,這是正常的,完全可以保證壩體安全。
  • 又傳「三峽大壩變形」?專家:純屬惡意炒作
    專家:純屬惡意炒作 2020-06-22 10: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