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由於疫情原因,各地的民俗活動都不再舉行,咱也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少出行,少聚集,少走動!為了讓大家過好文化春節,小彌特意再次盤點了咱彌渡的民俗活動,藉此在網上和大家一起過大年了,和大家共同回憶一下那些記憶中的美好嘍~
在世界名曲《小河淌水》的故鄉、中國花燈藝術之鄉彌渡生活的小夥伴們都知道,咱們彌渡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民族風情濃鬱,具有很多特色節日,傳統習俗文化多而有趣,讓人流連忘返。
什么元宵燈會、鴰鴣節、操兵節等等,隨便扔一個出來,都能亮瞎眼!
今天小彌就給大家介紹幾個有名的節日,帶你品味帶你飛,走起!
千支燈班鬧新春慶盛世
主要活動:城鄉千支燈班齊聚縣城和鄉鎮政府所在地表演,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每年大年初一,彌渡城鄉千支花燈隊都會自發地齊聚到縣城和鄉鎮政府所在地,到各單位、商家進行朝賀,同時在街道、廣場等地進行表演,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同時為節日的人們送上文化大餐。
太極靈山廟會
主要活動:燒香拜佛、歡歌打跳、耍龍舞獅祈求風調雨順、清吉平安
太極山是雲南省風景名勝區,為彌渡縣境內第二高峰,海拔3061.4米,為南詔王細奴邏避難之地,細奴邏聚太極山之靈氣,成為南詔帝王之偉業,也成就了太極山名氣。每年農曆正月初六、初七兩日,彌渡、巍山、南澗等地的各族群眾登太極山朝山趕會,按照傳統規矩,先由瓦哲、朵祜彝族群眾在巡山土主殿前打歌,然後密祉地區的龍燈獅舞相繼出場,以後是遊人香客,到各寺廟燒香拜佛,祈求風調雨順、清吉平安。
花魚洞盛會
主要活動:到山中朝聖
花魚洞位於德苴鄉大尖山,山建有公龍潭和母龍潭。它們隔河相望,兩兩相對,卻也像一對恩愛的夫妻。每年正月初八,附近村民都要到龍潭邊舉行祭拜儀式,延續至今。
白雲寺廟會
主要活動:燒香拜佛求平安
白雲寺歷史悠久,始建於唐代,相傳諸葛亮在此扎過營,有諸葛寨、諸葛床、諸葛井、諸葛灶等遺蹟,出土過戰國時期的銅鼓、銅犁頭,具有很高的考古價值。白雲寺環境清幽、寺院雄偉壯觀,四周林木蔥蘢,是頗負盛名的佛教聖地。每年農曆正月初九,來自四面八方的香客,懷著虔誠的心頂禮膜拜,虔誠地祈禱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密祉元宵燈會
主要活動:民間花燈歌舞盛會
密祉是文明遐邇的《小河淌水》的發源地,密祉花燈是彌渡花燈的重要的組成部分。每年農曆正月十五、十六兩日,密祉鎮20多個自然村的燈班都會如約來到密祉大寺街前進行花燈表演,以此寄予對新一年的美好祝願:祈願在新的一年裡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當地人還賦予所唱花燈一個美好的名字——太平花燈,即同歌太平,共樂豐年。
千年祭柱踏歌會
時間:農曆正月十五
地點: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南詔鐵柱廟
主要活動:迎接「鐵柱老祖」歸山,載歌載舞祭鐵柱
每年農曆正月十五,彌渡縣的各地群眾身穿節日的盛裝,帶著笙簫、三弦等樂器和祭品,紛紛來到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南詔鐵柱廟,祭祀祖先和歌神,載歌載舞,以祈求一年風調雨順、平安吉祥。踏歌會由祭柱、領歌、踏歌三部分組成。祭柱也含祭祖的意思。在當地的彝族民俗裡,只有領歌后,各山各寨的人們才可以縱情歌唱,歡快踏歌。在祭完千年神柱,領到了歌后,彝家人今年的打歌活動就可以開始了。
朵祜彝族歌會
主要活動:耍龍舞獅、飲酒踏歌、紀念祖先
每年正月十五朵祜彝族歌會是朵祜彝族的傳統節日。這天,彝族同胞們穿著節日的盛裝,匯聚到村裡的打歌場,耍龍舞獅、飲酒踏歌,盡情地歡歌狂舞。到了晚上又點燃篝火,圍成圈,載歌載舞,通宵達旦。這是一個千人對唱的歌會,有情人年年在此相約,可謂之東方的「狂歡節」 。
格者踏歌會
主要活動:彝族踏歌,祈求風調雨順、清吉平安
這天,村裡的男女老少就會穿上盛裝,早早的在老人的帶領下組成打歌隊,打歌隊抬著「豬頭三牲」(豬、羊、雞祭品)來到金剛寺內,祭拜觀音老祖,祈禱來年風調雨順、六畜興旺、五穀豐登。晚上,全村人就圍著篝火打歌、對歌,直到天明。
彝族羊節
主要活動:給羊過節
朵祜村的彝族同胞,每年農曆正月都要選定一個吉祥的日子,為羊過節,朵祜彝族人把這個日子稱為「羊節」。哪一天過羊節,要以一年裡羊只發展得多的那家人請年老的畢摩測定日子後確定。羊節的儀式充滿神秘色彩,嚴肅而又莊重。
彝族祭「鴰鴣」
主要活動:殺雞宰羊祭鴰鴣
每年農曆二月初七這一天,二宜可壩村方圓數十裡的各族人民,身穿盛裝,從四面八方湧來,扶老攜幼,匯聚到村後的山坡上,殺雞宰羊祭祀「鴰鴣神」(鴰鴣即為布穀鳥),祈求全村風調雨順、糧食豐收、人丁興旺、幸福安康。
大王廟會
主要活動:朝拜白子國國王張仁果、建寧國國王龍佑那
大王廟又名香山廟,古稱化成寺、大莊寺。唐開元間,南詔張儉成所建,傳說是為了紀念「白子國王」張仁果、「建寧國王」龍佑那所修建的廟宇。傳說農曆二月初八是白子國國王張仁果的生日,按照習俗每年二月初七、初八、初九三天,人們都要集中到大王廟內舉辦三天的廟會進行慶祝,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白雲寺賀牡丹
活動地點:寅街鎮慄樹莊西面白雲寺
活動時間:農曆二月初七
主要活動:文人墨客邀集在此賞花吟詩作畫,花燈表演、歌舞表演。
白雲寺位於寅街鎮慄樹莊西面,距離彌渡縣城15公裡。寺廟四周蒼松翠柏,景致清幽,旁有危石洞,洞中多奇景。前人將白雲寺景觀概括為「高閣凌雲,巨巖懸榻,諸葛舊壘,元旦山蘭,松鳳度塔,石嶺遊龍,龜蛇拱衛,九鼎朝堂」八景。今又出現「牡丹迎春,萬樹梨花,赤水金浪,果園飄香,百丈遊龍,遠山夕照,嶙峋怪石,綠色餐飲」新八景,更加絢麗多姿。每年春天寺內牡丹盛開時,文人墨客便會邀集在此賞花吟詩作畫。幾年來,賀牡丹筆會已成為一項廣泛性、開放性的群眾文化活動,花燈表演、歌舞表演自然是少不了的,如果你也喜歡,可以參與其中體驗一番!
榮華村祭龍祭茶
主要活動:祭龍、祭茶,祈求風調雨順、茶葉豐收
每年這天,牛街鄉榮華村都會開展古老神奇的祭龍活動,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同日,還會對村裡的古茶樹進行祭祀,祈求這年茶葉豐產豐收,人們生活改善。
五臺彝族打歌會
主要活動:趕廟會、商品貿易、民族民間傳統文化藝術交流
每年農曆二月十五是苴力鎮五臺大寺一年一度的五臺彝族打歌會。這天,來自彌渡本地,以及周邊祥雲、南澗、南華等縣的彝族同胞,穿上節日的盛裝,紛紛雲集到五臺大寺,吹起葫蘆笙,彈起土三弦,對調子、唱山歌,場面熱鬧非凡。據了解,這個打歌會已經有600多年的歷史了。
天生橋廟會(天生橋老君會)
時間:農曆二月十五、九月初一至初十
地點:彌城鎮天生橋
主要活動:趕廟會、朝北鬥
素有「天下無雙境、人間第一橋」美譽的天生橋風景名勝區位於彌渡縣縣城東谷3公裡處。每年農曆二月十五都會在這裡舉行廟會,是天生橋一年一度最為盛大的廟會。這天,來自四面八方的教徒、香客、善男信女雲集在此,求吉祥平安、護佑子孫,熱鬧非凡。當天,還有許多當地或附近縣城的一些群眾,帶上炊具,來這裡殺雞煮飯,若你想和他們一塊吃飯,只需交上幾元錢或湊上米糧即可。據說用這裡龍潭水做的飯,不僅美味,還可以沾上這裡的靈氣,四季平安。
農曆九月初一至初十則是老君北鬥會。會期期間,彌渡、祥雲等地的人民群眾前來趕會,熱鬧非凡。
高芹立夏會
主要活動:泡溫泉、跳花燈、祭拜泉神
彌渡西山彝族人家的「沐浴節」因與立夏同一天,又叫「立夏會」。這天。彌渡西山的彝族人家身穿節日盛裝,扶老攜幼,帶著食物、笙簫和盛水容器,走出大山,匯聚到火龍廟溫泉,殺雞宰羊,祭拜祖先和「泉神」,到位於這裡的「火龍廟」頂禮膜拜,然後沐浴、歌舞狂歡。
谷女寺遊百病
主要活動:在紅巖鎮谷女寺遊走,寓意消除百病
每年農曆端午節,谷女寺都要舉行隆重的廟會。當日,紅巖七裡八寨的村民以及其它鄉鎮的善男信女都會從四面八方趕來,遊覽勝景,登高看遠,焚香祈福,從早到晚,駱驛不絕,當地人又稱去谷女寺「遊百病」,遊客近萬人。據傳,谷女寺「遊百病」甚是靈應,身體有恙的人前往遊上一轉,病患自然解除,故而「遊百病」習俗經久不衰。
石甲村密士節
主要活動:祭奠樹神
「密士」是樹種,古代,彌城彝族村莊每個村落都有一棵密士樹,在村子附近的山上。目前,只有石甲村在繼承,每逢這一天全村男人將一頭豬趕到密士樹下,殺豬獻祭密士樹,拒絕外村參與。據說這樣做,密士樹會保佑全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人員清吉平安。
彝族火把節
時間: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地點:新街鎮彭家莊等彝族聚居村寨
主要活動:點火把、打歌狂歡
火把節這天,按照習俗要把出嫁的姑娘接回來過節。白天家家戶戶都要殺雞、宰羊,置辦酒餚敬奉天地,以求人、畜、莊稼順遂。晚上,點燃大火把,玩耍小火把,以表示豐收喜悅。
密祉火把節
主要活動:驅蟲避害,保佑莊稼獲得豐收。
二十五這一天,出嫁的女兒總會高高興興的回娘家。吃過午飯,人們就會不約而同、興高採烈地向活動場地走去。待活動場地上聚集了很多人的時候,火把頭就開始給每個人傳酥豆,人們接酥豆時都會說些祝福的話。夜幕降臨,火把被點燃,不論男女,不分老少,都會怡然自得地跳花燈。豎起來的火把燃燒得依然很旺,聚集的人依然很多,孩子在家人的陪同下,點燃了小火把,在自家的門口撒過幾把松香後,開始了在巷道裡轉悠,每遇到一個人就會停下來給那個人撒上一把松香,據說這樣可以驅邪。年輕的小夥則會追著漂亮的小姑娘撒,嚇得那些小姑娘東躲西藏。
金剛村祭樹神
主要活動:祭奠樹神
一大早,在村裡的觀音寺(即土主廟)內,由村裡的長者代表全體村民向彝族土主老祖進行虔誠祭拜,祈求風調雨順、家吉平安;在廟中宰殺一頭公肥豬和一隻公雞,接著將宰殺好的豬頭、雞等貢品移至村後的千年古神樹前,隨著牛角號的響起,村裡的男人便匯聚於此,對神樹進行叩首、跪拜,祈求神樹的庇護,全村風調雨順、清吉平安。祭神樹儀式結束後,參加儀式的所有人員在神樹下共同分享用來祭祀的豬頭和雞等貢品。值得一提的是,祭神樹活動一直只能村裡的男性參加,不準女性參加,這給祭神樹活動增加了幾分神秘。
金剛村大王操兵
主要活動:祭祀娛神、操練「士兵」,祈求五穀豐登、清吉平安
關於操兵,實際是操練士兵。傳說古代部落之間戰事頻繁,彝族部落兵馬少,為了抵禦外來侵襲,提高士兵素質,出兵前進行認真的訓練(即操兵),同時還進行一些祭祀活動祈求戰事的勝利,操兵祭祀活動一直傳承到現在。
福長村「阿獨敲」
主要活動:祭祀娛神、操練「士兵」,祈求五穀豐登、清吉平安
大王操兵在彝語中就是「阿獨敲」「阿獨敲」為彝語,「阿獨」即大王,「敲」為操練,也稱大王操兵節或彝族操兵節。阿獨敲是紅巖福長村彝族古老獨特的神秘節日,每年的農曆六月廿六,阿畢唄(大王)召集全村男女老少,聚集到村裡觀音寺內進行祭祀娛神、操練「士兵」、打歌,祈求五穀豐登、清吉平安。
東獄宮中元節
主要活動:燒香化紙,緬懷逝者、表達思念之情。
中元節源出於道教,據《道藏》載:「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選眾人,分別善惡……於其日夜講誦是經,十方大聖,齊詠靈篇。囚徒餓鬼,當時解脫。」因此自古以來,民間都認為這一天是祭祀亡親、悼念祖先的日子,是緬懷逝者、表達思念之情的日子,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中元節前,長輩婦女忙著裁剪、製作準備燒送的冥衣冥物、紙錁、紙錢等,裝封包封,敬獻齋飯果酒,侍奉祖先。男人則印製、填寫紙「包」,就如當今的信封一樣,從遠至近、從祖輩到晚輩逐一填寫亡者稱呼、姓名,恐其收取不到。中元節這天,人們集聚彌城鎮東獄宮燒香化紙,緬懷逝者、表達思念之情。
「微彌渡」編輯部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