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新年節日起源及傳統民俗你知道多少?

2021-02-13 讀歷史故事

春節,即農曆新年,一年之歲首,傳統上的「年節」。俗稱新春、新歲、新年、新禧、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

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熱鬧喜慶氣氛洋溢;這些活動均以除舊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鬱的各地域特色。

在古代民間,人們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便開始「忙年」了,新年到正月十九日才結束。

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新年才算結束。

百節年為首,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它不僅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願望、生活娛樂和文化心理,而且還是祈福、飲食和娛樂活動的狂歡式展示。

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賀新春的習俗。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早期的節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慎終追遠、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動,則蘊含著禮樂文明深邃文化內涵。

「年」的概念,來自上古曆法,《盤古王表》與《三命通會》均有載:「天皇氏始制幹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

天地定位,幹支以定時空,十天幹與十二地支的組合,形成了六十甲子,用以闡述天地人事。幹支紀年法,以立春為歲首,交節日為月首。

古代的祭儀情形雖渺茫難曉,但還是可以從後世的節儀中尋找到一些古俗遺蹟;如嶺南部分地區沿承有在歲首(新年初一)拜歲的習俗,新年期間隆重盛大的拜神祭祖節儀活動,由此可見上古時代歲首祭祀的蛛絲馬跡。

春節的起源和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潛移默化地完善與普及的過程。

年節文化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內涵,也記錄著古代人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

「春節」這一概念是在民國時期逐漸被提起。民國時期,公曆被引進,而農曆成為了進行農事的標準。

1914年民國政府在內務部呈文中提到「擬請定陰曆元旦為春節「。故,春節這一說法才逐漸流傳開來。

辛亥革命後,1912年中華民國北洋政府時期採用公曆,但用「民國」紀年,1月1日為公曆歲首;1914年起把夏曆正月初一(即農曆正月初一)作「春節」,視為農曆年的開始,即為歲首。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採用「公元紀年法」,將公曆1月1日稱為「元旦」,夏曆正月初一仍稱「春節」。

春節期間的慶祝活動極為豐富多樣,有舞獅、飄色、耍龍、遊神、押舟、年例、逛廟會、逛花街、賞花燈、燒煙花,也有踩高蹺、跑旱船、扭秧歌等等。

春節期間多地有舉行隆重盛大的報祭天地神恩、迎禧祈福等祭祝祈年活動,內容豐富,熱鬧喜慶,年味濃鬱。

春節期間貼春聯、守歲、吃團年飯、拜年等各地皆有之,但因風土人情的不同,細微處又各有其特色。

從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起,人們便開始「忙年」:祭灶、掃塵、購置年貨、貼年紅、洗頭沐浴、張燈結彩等等,所有這些活動,有一個共同的主題,即「辭舊迎新」。

過春節前,別井離鄉的人們都儘可能地回到家裡和親人團聚,共享天倫之樂。除夕,全家歡聚一堂,吃罷「團年飯」,長輩給孩子們分發「壓歲錢」,一家人團坐「守歲」。年節期間,親朋好友之間相互走訪拜年,表達對親朋間的情懷以及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春節也是敦親祀祖、祭祝祈年的日子。祭祀是一種信仰活動,是人類在遠古生存活動而創造出來的期望與天地自然和諧共生的信仰活動。

年初一早上各家焚香致禮,敬天地、祭列祖,然後依次給尊長拜年,繼而同族親友互致祝賀。

這期間花燈滿城,遊人滿街,熱鬧非凡,盛況空前,直要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後,春節才算真正結束。

傳統節日儀式與相關習俗活動,是節日元素的重要內容,承載著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內涵。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是幾月幾日?農曆新年的節日起源
    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曆新年,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
  • 傳統節日--春節
    這一講前面的導言部分介紹了中國有哪些節日,然後引入四大傳統節日,最後拓展了農曆和陰陽曆,以及農曆的正月、臘月、冬月的叫法。
  • 銅陵:節日民俗迎新年 傳統文化代代傳
    如今不少孩子對傳統民俗印象不深,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農曆新年有什麼習俗?
  • 【謎材】農曆傳統節日
    農曆正月以下節日未特定說明皆按農曆
  • 【傳統節日】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曆新年
    春節被視為是一年的開始,歲時節日,亦被稱為「傳統節日」。它們歷史悠久、流傳面廣,具有極大的普及性、群眾性、甚至全民性的特點。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結束,春節俗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農曆)正月初一首」(即「年」),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延續至今。年節古稱「元旦」。
  • 中國傳統節日及習俗
    ——王安石《元日》春節:是一年之歲首,農曆新年,傳統上的「年節」。傳統名稱分別有新春、新歲、新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過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祭祀活動演變來,其起源蘊含著豐厚深邃的人文與自然文化內涵。
  •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農曆正月初一
    春節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春節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古老傳統節日。在中國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
  • 2015「農曆新年」你的幸運之神在哪裡?
    想知道2015農曆新年你的幸運神在哪兒嗎?還有倒數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就要迎來農曆新年,也就是我們的傳統節日春節。
  • 2021甘肅三支一扶考試公共基礎知識考點:中國傳統節日及習俗
    、公文寫作等方面,下面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準備了2021甘肅三支一扶考試公共基礎知識考點:中國傳統節日及習俗,以幫助大家備考。一、春節春節,即農曆新年,是一年之歲首、傳統意義上的年節。俗稱新春、新年、新歲、歲旦、年禧、大年等,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歲、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 被淡忘的4大傳統節日,寒食節上榜,你知道三月三是什麼節日嘛?
    被淡忘的4大傳統節日,寒食節上榜,你知道三月三是什麼節日嘛? 被淡忘的4大傳統節日,寒食節上榜,你知道三月三是什麼節日嘛? 被淡忘的4大傳統節日,寒食節上榜,你知道三月三是什麼節日嘛?
  • 近代日本為何捨棄農曆新年
    農曆正月初一曾經也是日本人辭舊迎新的日子。但同樣是歡度新年,日本卻呈現出與中國傳統新年貌似相類又迥然其趣的人文景觀。正月裡,日本的家居裝飾物中國人過年,實際上包含了除夕守歲與元旦迎新等一系列內容,尤其以除夕為一大節目。
  • 測一測:2015「農曆新年」你的幸運之神在哪裡?
  • 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知多少
    傳統節日形成,是一個民族或國家歷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中國傳統節日多種多樣,是我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遠古先民時期發展而來的中華傳統節日清晰地記錄著中華民族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自2008年起,國家法定節假日中,新加了清明、端午、中秋三個傳統節日。
  • 中國傳統節日與古詩詞
    下面這些有關傳統節日的知識,你都知道嗎?【時間】夏曆春分後十五日,現國家固定為陽曆4月5日【別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起源】清明節得名源於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清明節氣。>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
  • 春節(四大傳統節日之一)
    春節,即農曆新年,俗稱新春、新歲、歲旦等,口頭上又稱過年、過大年。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歲祭祀演變而來。萬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報本反始也。春節的起源蘊含著深邃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承載了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帶有濃鬱的各地域特色。
  • 讚美中秋的古詩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讚美中秋的古詩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時間:2020-10-02 13:21   來源:閩南網綜合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讚美中秋的古詩 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 中秋逢國慶,佳節雙慶。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四大傳統節日。
  • 【過年啦】你知道嗎?年和春節的起源居然不同
    春節,是農曆的歲首,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其實,年和春節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那麼「年」究竟是怎麼樣來的呢?
  • 陽曆新年和農曆新年的區別是什麼
    陽曆元旦和農曆春節的區別是什麼?為區別農曆和陽曆兩個新年,又鑑於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 「立春」恰在農曆新年的前後,因此便把農曆一月一日改稱為「春節」,陽曆1月1日定為新年的開始──「元旦」,並列入法定假日,成為全國人民的節日。陽曆解釋陽曆,即太陽曆,是以四季循環的回歸年(地球繞太陽一周)為基本周期,與月相變化無關。
  • 用農曆過除夕、端午、七夕,日本的節日日期為何「土洋結合」?
    除夕,端午,七夕……大家都知道,這些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而且由於古代中國在東亞地區的文化地位,所以周邊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地區也過這些節日,既然是中國傳統節日,那自然是用中國傳統曆法——農曆來定日期的了。但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