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們說了緣起性空,是佛陀的原創思想,那麼他又是怎麼能讓自己的思想,可以正確的傳承下去呢?而歷史上的佛教是不斷演變的。而佛教的佛法和法統並非從一部佛經就開是記錄在案。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在一次滅佛運動之後,漢傳佛教的法統,是如何被一位信奉佛教的皇帝確立起來的。
說佛教傳承,就必須說一部《雜阿含經》,因為他是最早集結的佛教經典之一,雖然成書已經是佛陀涅槃之後幾百年,但是如果我們要尋找佛教在早的教義,必須從這幾部阿含經典入手。
佛陀曾經講過一個「阿能坷鼓」的故事,大致是說,以前有一個鼓,名字叫阿能坷鼓,聲音很好聽,聲音四十裡外都能聽到。於是人們天天敲他,漸漸的皮鼓的皮膜敲壞了,人們就換了新的牛皮上去,漸漸的鼓邊木頭壞了,人們又換上新的木頭,就這樣修來補去,鼓雖然還是原來的樣子,但是聲音已經跟以前不同了。
把佛法比喻成阿能坷鼓,佛陀看到佛法就像世間萬事萬物一樣,都有著成,住,壞,空的過程。隨著時間的流逝,不同人對佛法不同的理解喝傳承的偏差,造成了佛法的破損,而對佛法不停修補的過程,雖然讓佛法表面依然光鮮亮麗,但是佛法還是當初的佛法嗎?
那麼又該如何讓佛法保持本來的面目呢?這就要說另一部佛教經典《付法藏因緣傳》。
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過四次大規模的滅佛運動,合稱「三武一宗滅佛」,「三武」的第一位是北魏的太武帝。當時道教勢力為了爭奪地位,慫恿太武帝滅佛。太武帝在滅佛詔書中把佛教稱為「鬼道」,還說佛法是一個大騙局,是漢人劉元真,呂博疆那些無賴用胡人的荒唐話,由用老莊哲學參雜附會而來。這個騙局太大,難以撼動,但太武帝說:「有非常之人然後行非常之事,非朕孰能去此歷代之偽物。」具體的方案就是,佛像全砸,佛經全燒,和尚全活埋。
但是太子卻是個赤誠的佛教徒,於是上表勸諫,雖然沒能阻止皇帝,但是贏得了時間,和尚能逃的逃,佛經能藏的藏。可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全國寺廟無一倖免。
後來太武帝駕崩,太子登基,這就是著名的北魏文帝。新帝執政佛教很快就興旺起來。僧人曇曜和吉迦夜就是在這種政治氣氛下編譯了《付法藏因緣傳》。之所以說編譯是他們根據現有的材料編撰翻譯,針對太武帝對佛教的污衊,給佛教正名,向世人說明,前不久的滅佛運動,是無端迫害,佛教有著完整的傳承譜系,這在注重傳承的古代,有著穩定人心的作用。
最重要的事項,就是是理性了佛教傳承的譜系。
佛陀涅槃之後,有大迦葉和阿難。阿難的身份是佛陀的堂弟,後來一直追隨佛陀修行,稱為十大弟子之一,他的特點就是博聞強記,佛陀講過什麼話他都記得一清二楚,號稱多聞第一。佛陀涅槃之後大家有什麼問題都要去請請教他。
佛陀傳人第一代接班人大迦葉,主持大家聚在一起,整理佛遺教。史稱「第一集結」。有因為參加集結的有500名僧侶,稱為500羅漢,又稱「500集結」,這次集結佛經的部分都是由阿難背誦出來,大迦葉問500羅漢是否承認阿難背誦的內容,500羅漢都說「跟佛陀當年說的一模一樣」。
大迦葉完成了歷史使命準備涅槃了,就指定阿難為接班人。
說起阿難,要說一個故事,話說一天阿難去到竹林散步,聽到一個小和尚在背誦佛法揭子:「若人生百歲,不見水老鶴。不如生一日,而得睹見之。」意思是說,人如果見不到水中的老仙鶴,就算活到一百歲也沒意義,還不如只活一天但能減到水中的老仙鶴。普通人聽到估計會覺得高深莫測,去思考意義。但是阿南可是佛陀傳人,馬上就跟他說:你念錯了,應該是:若人生百歲,不解生滅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意思是說如果人不懂佛法,就算活到一百歲也沒意義,不如只活一天底能領悟佛法。
小和尚聽完就跑回去跟他師傅說了,他實付說:阿難都那麼大年紀,老糊塗了,老是說錯話,不要聽他的就按照我說的背。小和尚就堅定了信心繼續念「水老鶴」去了,還把師傅的話告訴了阿難。阿難聽完無可奈何,說了一大段獨白,覺得再活下去也沒意思,不如今天就涅槃把。
阿難涅槃之前,指定了商那和修做接班人,商那和修後來又指定了憂波菊多,還預言了憂波菊多回找一個叫提多迦的人傳承,傳承脈絡清清楚楚,佛陀正法這個譜系裡傳承完整。
話又說回來《付法藏因緣傳》給出了二十三代傳承,這個傳承到底是否真的那麼可靠,這個很難說,但是又總比沒有強把,只要沒人存心挑刺也夠用了。
這本書對佛教有著深遠的影響,隋唐之後的天台宗,淨土宗,禪宗,這些大門派都是在這本書裡確認自己的法統,把傳承引到自己的宗派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