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統之爭,佛教的傳承譜系,佛學學習筆記第5天

2021-01-08 志千裡積跬步

昨天我們說了緣起性空,是佛陀的原創思想,那麼他又是怎麼能讓自己的思想,可以正確的傳承下去呢?而歷史上的佛教是不斷演變的。而佛教的佛法和法統並非從一部佛經就開是記錄在案。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在一次滅佛運動之後,漢傳佛教的法統,是如何被一位信奉佛教的皇帝確立起來的。

說佛教傳承,就必須說一部《雜阿含經》,因為他是最早集結的佛教經典之一,雖然成書已經是佛陀涅槃之後幾百年,但是如果我們要尋找佛教在早的教義,必須從這幾部阿含經典入手。

佛陀曾經講過一個「阿能坷鼓」的故事,大致是說,以前有一個鼓,名字叫阿能坷鼓,聲音很好聽,聲音四十裡外都能聽到。於是人們天天敲他,漸漸的皮鼓的皮膜敲壞了,人們就換了新的牛皮上去,漸漸的鼓邊木頭壞了,人們又換上新的木頭,就這樣修來補去,鼓雖然還是原來的樣子,但是聲音已經跟以前不同了。

把佛法比喻成阿能坷鼓,佛陀看到佛法就像世間萬事萬物一樣,都有著成,住,壞,空的過程。隨著時間的流逝,不同人對佛法不同的理解喝傳承的偏差,造成了佛法的破損,而對佛法不停修補的過程,雖然讓佛法表面依然光鮮亮麗,但是佛法還是當初的佛法嗎?

那麼又該如何讓佛法保持本來的面目呢?這就要說另一部佛教經典《付法藏因緣傳》。

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過四次大規模的滅佛運動,合稱「三武一宗滅佛」,「三武」的第一位是北魏的太武帝。當時道教勢力為了爭奪地位,慫恿太武帝滅佛。太武帝在滅佛詔書中把佛教稱為「鬼道」,還說佛法是一個大騙局,是漢人劉元真,呂博疆那些無賴用胡人的荒唐話,由用老莊哲學參雜附會而來。這個騙局太大,難以撼動,但太武帝說:「有非常之人然後行非常之事,非朕孰能去此歷代之偽物。」具體的方案就是,佛像全砸,佛經全燒,和尚全活埋。

但是太子卻是個赤誠的佛教徒,於是上表勸諫,雖然沒能阻止皇帝,但是贏得了時間,和尚能逃的逃,佛經能藏的藏。可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全國寺廟無一倖免。

後來太武帝駕崩,太子登基,這就是著名的北魏文帝。新帝執政佛教很快就興旺起來。僧人曇曜和吉迦夜就是在這種政治氣氛下編譯了《付法藏因緣傳》。之所以說編譯是他們根據現有的材料編撰翻譯,針對太武帝對佛教的污衊,給佛教正名,向世人說明,前不久的滅佛運動,是無端迫害,佛教有著完整的傳承譜系,這在注重傳承的古代,有著穩定人心的作用。

最重要的事項,就是是理性了佛教傳承的譜系。

佛陀涅槃之後,有大迦葉和阿難。阿難的身份是佛陀的堂弟,後來一直追隨佛陀修行,稱為十大弟子之一,他的特點就是博聞強記,佛陀講過什麼話他都記得一清二楚,號稱多聞第一。佛陀涅槃之後大家有什麼問題都要去請請教他。

佛陀傳人第一代接班人大迦葉,主持大家聚在一起,整理佛遺教。史稱「第一集結」。有因為參加集結的有500名僧侶,稱為500羅漢,又稱「500集結」,這次集結佛經的部分都是由阿難背誦出來,大迦葉問500羅漢是否承認阿難背誦的內容,500羅漢都說「跟佛陀當年說的一模一樣」。

大迦葉完成了歷史使命準備涅槃了,就指定阿難為接班人。

說起阿難,要說一個故事,話說一天阿難去到竹林散步,聽到一個小和尚在背誦佛法揭子:「若人生百歲,不見水老鶴。不如生一日,而得睹見之。」意思是說,人如果見不到水中的老仙鶴,就算活到一百歲也沒意義,還不如只活一天但能減到水中的老仙鶴。普通人聽到估計會覺得高深莫測,去思考意義。但是阿南可是佛陀傳人,馬上就跟他說:你念錯了,應該是:若人生百歲,不解生滅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意思是說如果人不懂佛法,就算活到一百歲也沒意義,不如只活一天底能領悟佛法。

小和尚聽完就跑回去跟他師傅說了,他實付說:阿難都那麼大年紀,老糊塗了,老是說錯話,不要聽他的就按照我說的背。小和尚就堅定了信心繼續念「水老鶴」去了,還把師傅的話告訴了阿難。阿難聽完無可奈何,說了一大段獨白,覺得再活下去也沒意思,不如今天就涅槃把。

阿難涅槃之前,指定了商那和修做接班人,商那和修後來又指定了憂波菊多,還預言了憂波菊多回找一個叫提多迦的人傳承,傳承脈絡清清楚楚,佛陀正法這個譜系裡傳承完整。

話又說回來《付法藏因緣傳》給出了二十三代傳承,這個傳承到底是否真的那麼可靠,這個很難說,但是又總比沒有強把,只要沒人存心挑刺也夠用了。

這本書對佛教有著深遠的影響,隋唐之後的天台宗,淨土宗,禪宗,這些大門派都是在這本書裡確認自己的法統,把傳承引到自己的宗派裡。

相關焦點

  • 佛教筆記不是筆記,志怪小說也能成為佛學?舉例《搜神記》
    大體來說,佛教筆記包含以下內容:三寶(佛、法、僧)感應、善惡報驗;朝野趣聞、叢林軼事;尊宿大德之高行,名賢士夫之酬唱;示眾法語、僧人如此種種,既包含史學之內容,將之歸類於文學也無不可。感覺上,佛教徒們仿佛將佛教筆記當成了百科式的文體,無論什麼,都往裡一塞。
  • 古法熅灸傳承譜系
    古法熅灸源宗佛門密修法[三脈七輪]及傳統中醫經典《黃帝內經》等
  • 人間佛教版圖5:《印順導師佛學著作集》iPad 版緣起
    現代臺灣佛教道場或佛學院,常有延請某位僧人為彼等之導師之事例。可見印順導師在臺灣佛教的影響無所不在。大陸佛教院校及許多佛教寺院,特別是弘揚人間佛教的法師和青年菩薩行者,也尊稱印順法師為『導師』。這是對佛學泰鬥印順三藏發自內心的敬重、肯定與讚嘆!也是印順導師三藏法師的佛學造詣、定境修為、人格魅力,與為佛教為眾生的深觀廣行無遠弗屆的最佳明證。
  • 【佛學辭典】「中國佛教」簡介
    由於傳入的時間、途徑、地區和民族文化、社會歷史背影的不同,中國佛教形成三大系,即漢地佛教(漢語系)、藏傳佛教(藏語系)和雲南地區上座部佛教(巴利語系)。    安世高,原為安息太子,東漢桓帝建和元年(一四七)東來洛陽,二十餘年間,致力譯經,共譯出《安般守意經》、《陰持入經》、《四諦經》、《八正道經》等三十餘部,多為小乘禪數「阿毗曇」之學,是中國早期傳譯小乘思想的第一人。其次第禪觀的修行及傳譯的平易精簡,對佛教的傳播貢獻卓著,是中國早期佛學流布的奠基者。
  • 佛教:李贄的「童心」佛學
    對於落髮出家,他曾說是因為厭煩家族中的人常常以俗事煩他,以及世俗目他為異端,於是索性為此異端之行,並不是真心要出家。然而,李贄確實對於佛學有過深入的研究,當時僧人中也頗有人與他往還,學習他的思想。李贄的著作中,與佛學相關的有《華嚴經合論簡要》四卷,《淨爭土訣》三卷,代表了他對華嚴宗和淨士宗的理解。
  • 佛學:武則天行跪拜大禮的神秀大師,因衣缽之爭被誤解千年
    文章作者:悟心明理(學習佛學文化,領悟佛學智慧、傳遞正能內容)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佛教史上的禪宗出現分歧,當時有著「南頓北漸」之稱的兩大主要派系,導致禪宗歷史上近百年的紛爭,最後是六祖慧能的再傳弟子馬祖道一,結束了這場長達百年的禪門之爭
  • 法聞法師:用書法弘揚佛學,作品賣到40萬,被譽為佛教書法泰鬥
    有許多信奉佛教的人,他們用一生的時間來宣揚佛教文化,為佛教的發展獻出自己微薄的一份力量。這其中便有一位法師,他為人謙遜低調,待人平和友善,並且在書畫上有很深的造詣,一副作品可以賣到高達40萬,被譽為佛教書法泰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法聞法師。
  • 佛學知識:什麼是漢傳佛教?
    什麼是漢傳佛教?漢傳佛教的歷史源流  漢傳佛教,又稱漢語經典系佛教或漢地佛教,是指在中國漢地用漢語傳教的佛教體系,漢傳佛教屬於大乘佛教。公元1世紀,佛教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在歷史上,漢傳佛教同時受到北傳佛教與南傳佛教的影響,但以北傳佛教的影響力較大,南傳佛教只在雲南等地流傳。漢傳佛教的影響力,伴隨中國勢力傳播至朝鮮半島、日本與越南等地,並且影響了後世的藏傳佛教。實質上,漢傳佛教可以說是形塑大乘佛教面貌的主要力量之一;但有別於藏傳佛教之顯密並重,漢傳佛教的宗派以顯宗為多。
  • 巢湖鼓山寺第十一屆佛學文化夏令營簡章
    ,為助各位有情認識佛法、離苦得樂、利益眾生,自2006年起舉辦夏令營,傳承佛陀弘法利生之使命,為大中院校師生提供學習佛法智慧的機會。巢湖鼓山寺第十一屆佛學夏令營將如期在2017年7月25日-31日舉辦,以「體驗佛教文化、學習佛法智慧」為主題,在鼓山寺體驗晨鐘暮鼓的佛門生活和修行正道,聆聽法師大德、諸善知識宣講佛法、演化教理,「一朝種下菩提種,千秋伽藍利人天」。 早晚課誦、禪修經行、過堂用齋,讓我們暫別世事煩擾,安住內心。
  • 佛教:學佛學什麼?
    自佛教創立以來,這千百年來,學佛者無數。對於許多普通信眾來說,也許學了一輩子佛都不知學佛學些什麼,久而久之,見燒香拜佛得不到福報,便對佛教產生了懷疑,甚至以為佛教是在搞「迷信」。那麼,學佛學什麼呢?所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實際就是佛教的價值觀,也是我們學佛的重點。說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不得不提到戒。當年釋迦牟尼在即將圓寂之時,聲聞弟子們表現出極大的哀慟,紛紛懇求佛不要就此離去,以使他們將來無了依靠,於是佛對眾弟子作了最後一番教誨,告誡弟子們要「以戒為師」,說完就入滅了。
  • 佛、佛法、佛教、佛學:真正佛文化講的是什麼?如何修行?
    《漫談宗教思想教育信仰文化》系列之佛教文化第21回曆來已久都有人信仰佛教、有人喜歡去寺院燒香拜佛,有人願意學佛修行,我們經常聽到「佛法」、「佛教」,但是知道它們之間區別的人卻很少,什麼是「佛」、「佛法」、「佛教」、「佛學」呢?真正的佛文化講的是什麼呢?要怎麼修行呢?
  • 藏傳佛教 之 噶舉派
    香巴噶舉的創始人名穹布奈覺(一作瓊波南交),系前藏尼木熱芒人,家族屬穹布。幼年時學過苯教教法,後又學習寧瑪派的大圓滿教法。此後,攜帶著許多黃金至尼婆羅(今尼泊爾),在班智達巴蘇瑪底尊前學習教法,並求得灌頂和續部修法約50種。後赴印度,依止那爛陀寺金剛座主受沙彌戒,廣學各種教法和佛教經典。
  • 傳媒湃|中國佛教協會創辦《法音(英文)》期刊
    中國佛教協會新增一本英文期刊。 2020年12月2日,中國佛教協會第十次全國代表會議在浙江寧波閉幕。
  • 藏傳佛教諸神法鬘之馬頭金剛
    北京保利2014年春拍,成交價103.5萬元新興的佛教在其發展過程中,大量借用印度教等教派中的神祇,以彌補自身的不足,馬頭金剛就是佛教從婆羅門教和溼婆教中吸收的「雙馬童」(相傳觀音的原型)這一善神演變而來的。據考古發現,早在貴霜王朝的錢幣上就已有此神的形象出現。
  • 佛學文化9:大乘佛教密宗、大乘與小乘、念佛與持咒
    佛學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可以幫我們在繁華浮躁的環境中,尋得心靈中的一份祥和寧靜。修佛不僅是為了祈禱,也不指望可以普度眾生,只為渡己,可使自己活得更加的超然。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佛學:大乘佛教密宗、大乘與小乘和念佛與持咒,這些文化不妨一看:大乘佛教密宗密宗是佛教的支派之一,而不是與佛教並立的宗教。
  • 成瑋|分道合擊: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佛學部分的兩篇書評
    反觀馮《史》,南北朝論及般若學之「六家七宗」、僧肇、道生(附謝靈運),隋唐論及三論宗、法相宗、華嚴宗、天台宗、禪宗,雖然猶可補充(例如慧遠),但空、有兼備,遠較太虛涵蓋全面。青年馮友蘭溯本與析義:友直的教理批評友直《評馮著〈中國哲學史〉:關於佛學的幾個問題》發表於《讀書通訊》一〇九期(1946年5月,第9-12頁)。
  • 佛學釋疑:佛、法、僧佛家三寶的通俗解讀
    無論你是百度,還是看佛教文典,裡面關於佛家三寶的解釋,都不是十分通俗,仍然會繞進專業名詞中去,繞不出來。今天,我從最容易理解的角度,來通俗地解讀「佛家三寶」,以及為什麼要提「佛法三寶」這個概念,強調這個概念的意義何在?佛家三寶:佛、法、僧,又稱:覺、正、淨。首先解讀,什麼是佛?佛:覺者、覺悟者。
  • 跟隨河西走廊上的六位佛學大師,看商業絲綢之路,成佛學傳承之路
    法顯的智商顯然跟竺法護不一樣,天下又有多少像竺法護一樣的天才呢?但是法顯對佛教的虔誠,絕對不比竺法護差。凡度七百餘梯,又躡懸絙過河數十餘處。仍度小雪山,遇寒風暴起,慧景噤戰不能前,語顯云:「吾其死矣,卿可時去,勿得俱殞。」言絕而卒。顯撫之號泣曰:「本圖不果,命也奈何!」復自力孤行,遂過山險。
  • 【評論薈萃】慈心三諫:停止煽動佛教內鬥——關於周貴華教授《釋印順佛教研究與佛學思想略觀》的批判印順導師論文
    身為佛門在家皈依佛法僧三寶的白衣周貴華(慈林居士),在《釋印順佛教研究與佛學思想略觀》的批判印順導師論文中,以粗惡語辱罵現代佛門泰鬥印順導師,其用語之惡毒,人人皆知。故應誠心發露懺悔,自己惡口辱罵高僧之過失。請別以種種理由,認為自己是教授,有辱罵他人的權利。有人說:教授就是想辱罵誰,就罵誰!在此,筆者慎重地勸告周貴華,停止辱罵印順導師,請懺悔!
  • 七大寺院將聯合舉行第三期《金剛經》消災除疫在線祈福法會
    鑑於此,寬運法師、淨因法師、道極法師、普俊法師、朗明法師、弘恩法師、能度法師、心舉法師等佛教界大德秉持佛陀慈悲濟世的情懷,從3月21日起,聯合發起《金剛經》消災除疫在線祈福法會,發願連續100天誦持《金剛經》十萬部,集眾人的願力及誦《金剛經》之功德力,幫助大眾勇敢面對疫情,消除心理陰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