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獨家 | 阿里雲走出險棋:釘釘高管變動,創始人無招調任

2020-12-09 36氪

阿里雲內部正在經歷一輪新的戰略調整。9 月 27 日晚間,阿里雲智能事業群發布全員郵件,公布最新的「」雲釘一體「戰略:

1、將釘釘升級為大釘釘事業部,原釘釘事業部、阿里雲視頻雲團隊、阿里雲Teambition團隊、企業智能事業部宜搭團隊、政企雲事業部、數字政務中臺事業部、烏鶇科技部分團隊,加入新的大釘釘事業部,全面融入阿里雲智能事業群。

2、在大釘釘事業部內,新成立「智能協同與視頻雲事業部」,主要進行企業智能協同場景的產品研發,

3、新成立「行業釘事業部」與「政務中臺事業部」,聚焦於行業解決方案及生態開放能力打造,為客戶提供專屬化服務。

業務板塊的調整意味著新一輪的人事洗牌。

據36 氪獨家獲悉,原阿里釘釘創始人兼 CEO 陳航(花名:無招)將離任釘釘,郵件中公布的去向為「另有任用」。多位阿里雲內部人士對 36 氪表示,無招將前往阿里巴巴集團,擔任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兼 CEO 張勇(逍遙子)的助理。

無招去職後,大釘釘事業部由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行癲)直接管理,下設的四個事業部(釘釘事業部、智能協同與視頻雲事業部、行業釘事業部、政務中臺事業部)負責人分別為:

1、原阿里巴巴副總裁、企業智能/政務釘釘/數字政務中臺事業部負責人葉軍(花名:不窮),擔任「釘釘事業部」負責人。2、原阿里釘釘首席架構師、CTO朱鴻(一粟)擔任「智能協同與視頻雲事業部」負責人。3、原阿里巴巴副總裁、阿里雲產品解決方案和大網站事業部負責人陳麗娟(淺雪)擔任「行業釘事業部」與「政務中臺事業部」負責人。

對此,阿里雲官方向 36 氪表示不予置評。

「釘釘這次的人事變化堪稱』地震』。」一位阿里雲內部人士對 36 氪表示。

無招的釘釘

在多項人事調整中,以無招離任釘釘最為震動。

無招是釘釘的「靈魂人物」。2014 年,阿里在內部宣告社交產品「來往」與微信競爭失敗,時任「來往」負責人的無招帶領六人團隊,在8 個月後重新孵化出一款企業 IM 產品「釘釘」。

在發展初期,釘釘並不被集團內部看好,內部調崗時無人願意來釘釘,阿里也未在流量上進行扶植。曾有釘釘員工告訴 36 氪,早期釘釘同事在阿里園區食堂吃飯,其他部門的同事會在旁邊議論:「(來往)這些人怎麼還在這。」

「來往沒有做好,當時是憋著一股氣。」無招在 2017 年接受 36 氪採訪時談到,馬雲曾在內部評價「來往」產品團隊:原本想你們造出機關槍去跟騰訊幹仗,打一槍至少見點血,沒想到最後拿出去的是甘蔗棒子,敲一下把他們(微信)打醒了,回頭一口咬掉你們一塊肉。

創建釘釘時,無招汲取了「來往」失敗的經驗,即「臆測用戶需求」,他主張釘釘員工走進企業辦公場景,推出一套針對企業客戶的「共創方法論」,這成為釘釘產品迭代的指導原則。

以釘釘曾推出考勤機產品為例,釘釘副總裁易統曾告訴 36 氪,無招要求員工進駐企業客戶辦公場所,以獲得一線產品需求:比如在工廠,會發現由於按照工時計算薪酬,工人比其他企業員工有更強的打卡需求;又因為工人普遍雙手磨損情況較重,因此人臉識別的多人實時打卡更適合工廠環境。

釘釘在 2017 年推出的考勤機硬體。圖片來源:釘釘官方

憑藉免費/快速迭代的網際網路產品思路、貼身服務的實施意識與 7*24 的「戰鬥」狀態,釘釘硬是拼出一條血路。2015年1月,釘釘正式上線,企業用戶在160天內突破50萬家;2017年11月,無招釘釘宣布個人用戶數破億;目前,釘釘上已有超過3億用戶、1500萬組織。

在業務擴展上,無招促使釘釘不斷延伸邊界,其業務發展路徑,在國內企業服務市場無跡可尋。

2015 年,釘釘以企業 IM 協作發家,隨後從軟體層面的 IM協作、OA考勤待辦; 延伸到HR SaaS、智能客服;再跨出軟體範疇研發硬體,推出考勤機、路由器等辦公產品;今年初,釘釘又推出私域流量平臺「圈子」,從 To B 流程管理轉向 To C 流量運營。

在無招看來,釘釘上線了哪些產品、切中什麼行業,都與所謂的商業邏輯關聯不大,而是基於「共創」過程中的企業客戶需求。「一開始也不是因為戰略做的釘釘,而是因為(團隊)要活下來。所以我們不在別人定義的規則裡生活,我關心的是能解決什麼問題。」無招曾在接受36 氪專訪時表示。

在釘釘內部,無招強烈的個人烙印也反映在組織管理上。

「信念感」是無招以及釘釘團隊顯著的標籤。無招認為,釘釘推崇的不只是工具,而是阿里巴巴積澱多年的透明扁平、數據在線、自我驅動等工作方法,「釘釘是免費的,就是想為 4300 萬中小企業做些事情。」無招多次表示。

「無招身體裡的每一個細胞,都是為釘釘而生的。」一位常年跟隨無招工作的離職釘釘員工對 36 氪說。

在公開場合,無招個性鮮明,風格凌厲,講話發言也頗為潑辣。他從不忌諱微信與釘釘對比,多次強調「工作歸釘釘,生活歸微信」,抨擊企業員工用微信工作缺乏注意力,曾在公開場合表示「騰訊內部都不用微信辦公」引發熱議。

阿里雲向左,釘釘向右

「這麼做有些冒險。」談及此次阿里雲與釘釘的戰略調整與無招離任,前述釘釘離職員工對 36 氪表示。

釘釘與阿里雲的融合最初發生在2019 年 6 月,當時阿里巴巴發布新一輪組織升級通知,宣布釘釘併入阿里雲智能事業群,無招向張建鋒(行癲)匯報。

但一年前的組織合併,並未產生明確的業務協同。多位釘釘、阿里雲員工向 36 氪表示,兩個團隊的KPI 和目標都不同,合併後基本的合作往來都很少,更不要說業務協同。

在上述離職員工看來,阿里雲與釘釘的本質目標不同,是導致二者無法徹底融合的原因。

這種差異從二者各自公布的業務裡程碑可見一斑:今年 5 月,阿里巴巴公布 2020 財年數據。其中,雲業務以收入為節點,其年收入首次突破 400 億元;釘釘則以用戶規模為導向,無招宣布釘釘用戶數突破 3 億。

「阿里雲要做高收入,釘釘要做大規模,二者合併後本質上很難兩者兼顧。」上述釘釘前員工表示,「要想真的把業務融合,就要從高層調整,人肯定是要動的。」

無招的離任,成為釘釘此輪與阿里雲繼續深度融合的標誌。

阿里此前已有過多次業務合併後,原業務負責人離任崗位的情況。2019年 3 月,阿里巴巴集團宣布淘寶總裁蔣凡兼任天貓總裁,原天貓總裁靖捷轉任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助理一職;2019 年 12 月,阿里媽媽再由蔣凡接管,今年5 月,原阿里媽媽事業群總裁張憶芬離職。

而阿里雲再度融合釘釘,當中的風險在於,目前穩坐 To B 市場組織數/用戶量頭把交椅的釘釘,在失去靈魂人物無招、以及被納入更要考慮收入的阿里雲體系後,是否可以持續實現規模增長。

有阿里雲內部人士對 36 氪給出了合併的積極信號:阿里雲過去賣 IT 產品,只是在影響企業 CIO/CTO,釘釘做的是企業組織架構轉型,影響的是 CEO,兩者合併更容易打客戶。

在 9 月中旬的雲棲大會上,無招最後一次作為釘釘 CEO 接受採訪時也談到:「釘釘進入中大型企業之後,會發現企業有很多需求,比如在雲上將現有的雲解決方案與釘釘進行融合;或者將生產系統、製造系統等連接起來做協同,這就涉及到雲解決方案的設計。所以,雲釘一體對於客戶而言,是面向他們用一個接口去解決所有的問題。」

2020 雲棲大會,無招(右)與行癲(中)接受媒體採訪,這也是無招最後一次以釘釘 CEO 身份接受採訪。圖片由阿里雲提供。

而當釘釘與阿里雲融合後,在產品定位、團隊的重複冗餘環節,也有做細分調整。

去年初,阿里雲宣布收購協作軟體 Teambition,雖然 Teambition 主打的是項目協作,但仍在部分功能中與釘釘存在重合。隨著架構調整完成,Teambition 將主打類似「Office 365」式的套件工具,目前已經推出 Teambiton 網盤、待辦等工具。

「釘釘的定位是雲作業系統中的 Windows,Teambition 就是系統上的 Office 應用。」一位阿里雲內部人士告訴 36 氪,目前Teambition 網盤已經開始公測。

隨著釘釘與阿里雲的徹底融合,「雲釘一體」的戰略也會落到實處,這也是眼下巨頭推進雲計算的標準打法。

騰訊自 2018 年進軍產業網際網路後,極力推動企業微信與騰訊雲聯動,形成從流量工具到 IT 產品的解決方案包;華為也在去年12 月發布協作軟體WeLink,其隸屬於華為雲業務,主要面向政企客戶提供協作 OA 平臺,強化客戶對華為雲的粘性。

相關焦點

  • 了不起的創變者|釘釘斬棘,陳航求異
    以下為36氪對無招的專訪:做釘釘這幾年都是在吸收,在大量的吸收36氪:從「來往」到釘釘,其實就是從To C到To B的過程,這個中間踩了很多坑。這個過程你收穫了什麼?我也沒到知行合一的程度,做釘釘實際上還是運氣,並不是說我們在失敗上改進了好多好多東西,有運氣成分在裡面。36氪:在釘釘飛速增長過程中,你最喜歡哪一部分?
  • 原百度雲副總經理加入釘釘;蔣凡被除名阿里合伙人;大眾高層再換血...
    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斯柯達的人事變動正值大眾集團管理層深度改組之際,梅博納的離開亦是大眾集團一系列高管變動中的最新一項。此前,卡車業務主管安德烈亞斯 倫斯勒宣布即將退休,而布蘭德斯塔特亦將接替迪斯,擔任大眾品牌的執行長,在業內一石掀起千層浪。
  • 阿里亮出教育戰略圖:釘釘教育作業系統+阿里雲+支付寶+……
    主角是釘釘+支付寶,和VIPKID創始人米雯娟等教培行業專家。主題是給教培行業把脈、定向。峰會的彩蛋吊足了業界胃口:釘釘攜手支付寶發布教培行業解決方案。中午1時,方永新走出會場,又在走道上跟幾個教培人聊了起來。這裡是8月17日未來教培峰會(杭州),方永新是阿里巴巴合伙人,釘釘教育負責人。沒過一會兒,方永新被同事拉進了會議室,十幾名記者帶來了一籮筐問題。
  • 原百度雲副總經理張志琦加入釘釘,擔任副總裁職級 P10
    來源:36氪文 | 蘇建勳、喬芊原百度雲副總經理張志琦已於 7 月加入釘釘,目前任釘釘副總裁,職級 P10,由於加入時間尚早,張志琦尚未確定具體職責。釘釘官方向 36 氪確認了這一消息,其向 36 氪表示:張志琦已經加盟釘釘,他看好產業數位化賽道的價值,期望為中小企業數位化服務。通過技術普惠為中小企業創造價值。今年 4 月,36 氪曾獨家報導了原百度雲總經理尹世明、副總經理張志琦離職百度一事,二人均有著深厚的銷售背景,其中,張志琦曾為 SAP 中國區副總裁。
  • ...釘升級為大釘釘事業部,與阿里雲全面融合;京東健康提交赴港上市...
    曾在2015年登頂福布斯富豪榜榜首的集團創始人,其財富也大幅縮水,目前位列榜單第十位。阿里加碼「雲釘一體」戰略:將釘釘升級為大釘釘事業部,與阿里雲全面融合鈦媒體9月27日消息,阿里巴巴公布新一輪戰略部署:將釘釘升級為大釘釘事業部,與阿里雲全面融合,並整合集團所有相關力量,確保「雲釘一體」戰略全面落地。
  • 當「釘釘」變成集團軍,為何騰訊會議和企業微信還是「獨立團」?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極客公園」(ID:geekpark),作者:靖宇,責任編輯:宋德勝,36氪經授權發布。 近十年來,網際網路有一個經常被提及的問題,就是為什麼我們再也看不見賈伯斯、張小龍這樣「一手遮天」的產品經理了。
  • 異軍突起的釘釘 離不開這隊輕騎兵
    因假期泡湯,小學生紛紛給釘釘打一星。釘釘則以一則《釘釘本釘,在線求饒》的鬼畜視頻進行回應。  2月25日晚,釘釘5.0新品見面會上,釘釘CEO陳航對「一星事件」表示理解,並稱「會接受小朋友們意見」。  僅用一個月,釘釘成了名副其實的網紅,紅得出圈。  而在「網紅」釘釘背後,不僅站著釘釘的工作人員,也站著數千家服務商。
  • 別人都崩了 釘釘為啥還不崩?!深度評測:釘釘、企業微信、飛書大PK
    不過看看釘釘幕後的「大佬」,大家找到原因了: 36氪,釘釘方面表示,復工潮以來,釘釘後臺系統峰值流量不斷創下新高,通過連續在阿里雲上擴容十幾萬臺雲伺服器,釘釘平穩度過了流量高峰。基於阿里雲彈性計算資源編排調度服務,釘釘在短短2小時內新增部署了超過1萬臺雲伺服器,創下了阿里雲上快速擴容的新紀錄。
  • 釘釘,下一個淘寶?!
    而釘釘在5月17日發布的一系列數據,讓我們看到了釘釘對阿里乃至整個中國經濟的意義。兩張船票阿里巴巴集團CTO兼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行癲)說——「釘釘是產業網際網路時代的淘寶」。只有了解這段歷史,才能知道行癲口中的「釘釘是產業網際網路時代的淘寶」這句話的份量有多重,才能理解釘釘在阿里整個產業網際網路布局中的突出位置。阿里為了切入產業網際網路有很多嘗試,布下了重兵,包括早期做阿里雲OS、後來做阿里雲平臺、平頭哥、達摩院,然而,這些強大的技術的落地,其實需要一個通向產業網際網路的「道路」。
  • Transn傳神攜手阿里雲、釘釘,在線同傳翻譯服務重磅上線
    面對領域多樣、需求複雜、實時性高的雲會議場景,Transn傳神、阿里雲機器翻譯、釘釘資源互補跨界合作,利用三方優勢,為高效雲會議上線全鏈路在線人工同傳解決方案。讓用戶無論在何時何地與海外交流都能足不出戶輕鬆預約資深譯員,會議信息無礙溝通。
  • 當「釘釘」變成集團軍,為何騰訊會議和企業微信還是「獨立團」?
    原釘釘實業群升級為「大釘釘」事業群,除釘釘團隊之外,阿里雲視頻雲團隊、阿里雲 Teambition 團隊、企業智能事業部宜搭團隊、政企雲事業部、數字政務中臺事業部、烏鶇科技部分團隊,加入新的大釘釘事業部,全面融入阿里雲智能。新的大釘釘事業群負責人將由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花名行顛)兼任。
  • 盒馬「升級」 釘釘歸入阿里雲 阿里再做組織架構調整
    釘釘進入阿里雲智能事業群,陳航向阿里巴巴集團CTO兼阿里雲智能事業群總裁張建鋒匯報。值得注意的是,天貓精靈、盒馬鮮生以及釘釘被定義為是阿里未來意識、創新能力和強大組織設計結合產生的創新業務,在各自領域創造了風口。此次升級著眼於推動各項創新業務與阿里數字經濟體的生態融合,全面提升其服務能力和增長空間。
  • 助力地產抗疫,阿里雲聯合釘釘支付寶高德,提供線上售樓引流
    日前,在一場阿里雲線上溝通會上,阿里雲智能房地產行業解決方案總經理張天劼這樣表示。  張天劼指出,阿里巴巴和阿里雲亦在地產領域發力,即把阿里生態內的引流以及精準營銷能力賦能到地產行業。他介紹道,「我們所提供的能力不僅是在一個線上售樓處的單點能力,在流量端,阿里雲整合阿里在釘釘、支付寶、高德上面的一些場景化的引流能力,把流量引到支付寶小程序,在支付寶小程序裡面,通過阿里在3D空間呈現的能力,可以在線上無差別線上看房。」
  • 全屋釘釘是一種什麼體驗?釘釘系列硬體獨家評測
    下面,我將就這款功能空前強大的門禁,連同其他幾款企業常用的釘釘智連硬體產品一起,來幫助各位對全屋釘釘有一個較為詳細的了解(究竟如何才能突破釘釘的重重防線,成功翹班呢?)釘釘魔點D3人臉門禁機釘釘M1Y人臉識別考勤機
  • 2020雲棲大會丨數字政務新模式,e籤寶這樣助推「雲釘一體」
    在今天下午的政府數智化轉型分論壇上,阿里巴巴發布數字政務「雲釘一體」新模式,並表示,助力浙江政府數位化轉型,是數字政務「雲釘一體」模式的最佳實踐。以技術賦能打造的「浙政釘」、「浙裡辦」,已成為數字政府的網紅產品。  何為「雲釘一體」,簡單來說,就是將釘釘這樣的新型作業系統與阿里雲進行深度融合,就像資訊時代PC和Windows的組合。
  • 36氪獨家|前小藍單車創始人李剛又創業,這次要做中國版Hims
    36氪獨家了解到,原小藍單車創始人李剛已經開始新一輪的創業。有知情人士稱,其創業項目與男性保健用品相關,對標美國知名男性健康電商平臺Hims,後者專注於男性洗護和保健藥品,只用了兩年時間就達到了10億美金估值。
  • 釘釘TV版上線 填寫「入班申請表」即可觀看網課
    首頁 > 見聞 > 關鍵詞 > 釘釘最新資訊 > 正文 釘釘TV版上線 填寫「入班申請表」即可觀看網課
  • 釘釘指數999分,95後公司用釘釘助力全國精準扶貧
    認識釘釘之前,姜章已經用了非常多的辦公協同工具,有專門釘任務的、有專門做審批的,有專門做網盤的,也有多人在線編輯的,當然還有人臉打卡的,這種模式連谷綠農品的行政同學都招架不住,需要學習和操作的工具太多了。2017年,姜章的團隊在和阿里淘鄉甜精準扶貧業務合作中,發現釘釘除了聊天、打卡、審批還有很多很多的「特異功能」。
  • 8點1氪:阿里內部隱藏「P」序列職;豆瓣回應阿北完全退出豆瓣;抖音...
    (IFR)阿里內部隱藏「P」序列職36氪獲悉,阿里巴巴在昨日取消了內部系統的「P」序列職級顯示,員工在郵件、釘釘、內網等系統中已無法再看到彼此的職級,只能看到所屬集團部門。多位阿里員工表示,此次取消「P」序列的內部顯示,或與鼓勵內部平等溝通有關。
  • 阿里雲增長引擎:「雲釘一體」的敘事策略
    我們能瞬間還原釘釘為何融入阿里雲智能。這個出色的平臺,在它融入的一刻,就已經不再是所謂「智能移動辦公平臺」,而是一種數位化時代的協同重構平臺、新型ERP平臺、開發者平臺、應用服務平臺。在行癲口中,釘釘也是一種「新型作業系統」。它是阿里雲中臺這一雲基座上的「新型作業系統」的核心部分。釘釘與雲結合,就像傳統IT時代PC硬體與windows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