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隆寺金堂燃燒時

2021-01-07 全景印度

1949年(昭和二十四年)1月26日早晨,有著世界最古老木建築之稱的法隆寺金堂發生了火災。根據當天新聞的報導:

凌晨5點左右

住持佐伯定胤巡查時並未發現異常

上午7點20分左右

金堂突然起火

上午9點左右

大火被撲滅

關於原因,官方解釋是臨摹壁畫的畫家所使用的電熱坐墊起火所致。不過,也有臨摹時使用的螢光燈短路,人為放火等不同說法,真相不明。

圖 1:失火前的法隆寺金堂,拍攝於1934年

圖 2:金堂火災撲滅現場

起火當時金堂正處於大修狀態並已經完成半解體。一層以上的梁架已經在火災之前完全移除,因此倖免於難。金堂內部安置的釋迦三尊像等諸佛像也在很早前被轉移到金堂外,所以也平安無事。但讓人悲痛的是,金堂壁畫呈現嚴重燒損的狀態。一層的柱子、闌額、枓栱等表面也完全燒焦。

圖 3:法隆寺住持在火後的金堂內

七十年前法隆寺金堂火災後的相關修理作業

火災的發生引起日本政府以及全國媒體的高度關注,報導鋪天蓋地。日本最頂尖的古建築專家、壁畫保護專家、畫家等都參與到了對法隆寺金堂木結構以及壁畫的搶救工作中。法隆寺金堂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金堂建於公元七世紀末(相當於初唐)。建造年代比中國最古老木建築山西五臺山南禪寺大殿(重建於公元782年)還早約100年。法隆寺金堂內保存著世界最古老的寺觀壁畫,是金堂在七世紀末重建時繪製並保存至今的傑作,對於研究中國、朝鮮、日本的佛教藝術有重大意義。可惜火災中受損嚴重,有部分已經完全遭到破壞。下文會再詳細介紹。

註:法隆寺金堂壁畫繪製時間也有八世紀初完成一說。但無論如何在時間上也是非常早的。法隆寺金堂壁畫與上澱廢寺出土壁畫並稱「最早寺觀壁畫」。

圖 4:關於法隆寺金堂火災的新聞報導

圖 5:關於法隆寺金堂火災的新聞報導

新聞報導中關於法隆寺金堂的受損情況在當時反覆被解讀為「全燒」(即完全燒毀的意思),但後來逐漸被更正為「嚴重燒損」。我個人也認同這種「燒損」的說法,畢竟過火的木構件和壁畫今天仍然還保存在法隆寺的收藏庫中。

圖 6 左:二號壁畫 右:三號壁畫

圖 7 左:四號壁畫 右:五號壁畫

提到「法隆寺金堂壁畫」一般是指

1. 金堂外陣牆壁上的十二幅大型壁畫

2. 外陣小壁上的十八幅山中羅漢圖

3. 內陣小壁上的二十幅飛天壁畫

上述壁畫共計三處,面積龐大。外陣十二幅壁畫在火災中嚴重燒損。山中羅漢圖被直接燒成粉末,無影無蹤。只有內陣小壁的飛天壁畫在火災前被拆除保存在別的地方,保存完好。

圖 8:法隆寺金堂外陣大型佛教壁畫分布圖

圖 9:法隆寺金堂飛天壁畫分布圖

圖 10:法隆寺金堂飛天壁畫

圖 11:山中羅漢圖畫面

法隆寺金堂壁畫的藝術價值即使是在廢佛毀釋的明治時期也是受到充分認可的。早在十九世紀末,對於壁畫的保護已經展開過非常充分的討論。

江戶時代

嘉永五年(1852年) 這一年的臨摹版是現存最古老的臨摹版本。此版所採用的是復原臨摹,而不是後來廣泛採納的現狀臨摹。臨摹本現藏於山梨縣放光寺。

明治時代

無論是歐洲的來訪者還是日本國內的博物館都對法隆寺壁畫產生強烈興趣。

1883年的臨摹本藏於法國吉美博物館。

1884年臨摹本藏於大英博物館。

1887年臨摹本藏於現東京國立博物館。

明治三十年(1897) 頒布「古社寺保存法」,旨在保護古社寺建築及古物。在其頒布之後,眾多有識之士開始討論對壁畫的保護。提出過對壁畫進行玻璃板遮蓋保護的方案,但最後沒有實現。

大正時代

大正四年(1915年) 文部省設置法隆寺壁畫保存方法調查委員會。之後的兩年裡,金堂壁畫外圍開始設置了一定的保護屏障,且壁畫只在春秋的一定期間內公開。

大正八年(1919年) 該委員會發表了關於科學保存方法的報告。保存措施在一部分牆壁進行了試驗。

昭和時代「火災前」

昭和三年(1928年) 其實早在1912年,關野貞和黑板勝美就提出過要建造大規模防火設施。由於資金困難,這項工程直到大正十四年(1925年)才正式啟動,昭和三年(1928年)竣工。法隆寺境內的消防栓數量超過90處,可以說是萬無一失。

圖 12:法隆寺境內消防栓配置圖

圖 13:法隆寺五重塔消防試驗

昭和九年(1934年) 文部省設立了法隆寺國寶保存事業部。法隆寺「昭和大修」後續由國家主導下進行。

昭和十年(1935年) 法隆寺木結構建築大修進入準備階段。同年,京都的美術書出版社便利堂拍攝了壁畫的原尺寸照片。除了將壁畫分成數十張部分拍攝的原尺寸大黑白照片之外,還拍攝了紅外線照片和彩色分解照片。由於當時的日本並沒有普及彩色膠捲,所以使用了過濾器拍攝了4色分解彩色照片。今天這些照片成為了解法隆寺金堂壁畫被燒損前樣貌的最重要的圖像材料。

圖 14:法隆寺金堂壁畫攝影

圖 15:法隆寺金堂壁畫攝影

圖 16:法隆寺金堂壁畫攝影機構模型

註:圖16是之後製作的攝影現場的模型,還原了該攝影作業是如何展開的。在面對壁畫一定距離的地方,於兩柱之間安置框架。大型相機在框架上可以垂直上下移動。拍攝用的幹板向英國訂購了50打,因為數量太多,導致賣方一直詢問是不是搞錯了。整體拍攝準備用了一個月,光組裝框架就用了5天。8月1日開始拍攝,直到10月15日才拍攝完成。

圖 17:法隆寺金堂壁畫攝影作品印刷作業

圖 18:裝裱作業

圖 19:驗收現場

昭和十四年(1939年) 法隆寺木結構建築大修方案完成。同年,文部省新設置了法隆寺壁畫保存調查會。除美術、歷史、考古專家外,自然科學專家也參加了關於壁畫保護的討論。各方對壁畫是原址保護還是切割轉移保護髮生較大分歧。最終因寺院方面基於「信仰」角度的發聲,使法隆寺壁畫得以原址保護。

昭和十五年(1940年) 幾名日本一流畫家開始對壁畫進行臨摹。二戰期間,日本進入戰爭體制。臨摹工作在昭和十七年(1942年)被迫中斷,但戰爭結束後臨摹工作又繼續開展起來。

圖 20:昭和十五年壁畫臨摹現場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這一時期的重點工作是對金堂、五重塔以及其他重要建築的保護,以儘可能避免毀於任何可能的空襲或襲擊。當時的專家為金堂設計了用於偽裝的掩體,四周圍以高高的土牆(土壘)。但對於直接攻擊的保護效果不會有多好,這點可想而知。

圖 21:法隆寺金堂放空設施設計圖

註:這個防空設施的其他資料沒有看到太多。對於落地實施情況本文沒有繼續跟進。希望有資料的朋友能夠提提供出來,幫助大家進一步了解法隆寺二戰期間的情況。

昭和二十年(1945年) 金堂解體大修正式開始。八月日本戰敗投降,此時一層天花板剛剛完成拆除工作。

圖 22:法隆寺金堂大修屋頂部分

昭和時代「火災後」

法隆寺金堂木構與壁畫燒損事件,作為日本文化財產保護歷史上的象徵性事件被眾人所牢記。以此事件為契機,日本制定了「文化財產保護法」。發生火災的1月26日被定為文化財產防火日。在這一天,日本各地寺院都會進行消防演習。

圖 23:法隆寺防火演習

圖 24:法隆寺防火演習

法隆寺防火演習現場視頻

昭和二十七年(1952年) 保存法隆寺金堂燒損梁架與原畫的收藏庫建設完畢。總工程耗資約3518萬日元,鋼混結構,共兩層,設計者為入江雄太郎。入江先生的作品還包括:法輪寺收藏庫、平城宮遺蹟展示室等。

圖 25:法隆寺收藏庫

圖 26:法隆寺收藏庫位置圖

圖 27:法隆寺收藏庫透視圖

關於收藏庫:為了避免火災再次發生,收藏庫的設計可謂想盡辦法。建築物外側安置了特殊防火設備。一旦起火,整座建築物會被水幕覆蓋。建築內部設置大量滅火裝置,可在瞬間將內部充滿二氧化碳,起到滅火作用。整座建築氣密性良好,與外部空氣隔絕,溫度與溼度均為恆定。上述種種措施為後續木結構和壁畫的保存提供了良好環境。(和高松冢壁畫因為保存設施相對較差而導致出現發黴的情況相比,法隆寺壁畫的保存可以說是很優秀了。)

燒損金堂的調查

昭和二十九年(1954年) 金堂大修完工。與此同時,燒損的梁架和原畫正式被安置在收藏庫中。在此前,曾經考慮過對梁架進行修復,並重新用於金堂一層。也考慮過將梁架和壁畫運至東京國立博物館保存,但最終都放棄了。

圖 28:法隆寺金堂大修 - 初層為全新的木構件

圖 29:法隆寺金堂大修 - 屋頂布瓦

圖 30:法隆寺收藏庫內部

圖 31:法隆寺收藏庫內部

圖 32:法隆寺收藏庫內部

圖 33:法隆寺收藏庫內部

圖 34:法隆寺收藏庫內部二層

昭和四十二年至四十三年(1967年-1968年) 包括橋本明治、吉岡堅二、巖橋英遠、羽石光志、稗田一穗、大山忠作、平山鬱夫等在內的14名畫家和40名助手再次集結,重新繪製新的壁畫臨摹本。他們中約半數參加了昭和十五年開始的上一次壁畫的臨摹。這次摹本的繪製力圖完全還原原畫。據說整個繪畫進度僅以一個人一天只畫一平方寸的速度推進。

圖 35:1967年壁畫臨摹現場

關於受損壁畫

經歷火災後的壁畫幾乎失去了色彩,輪廓線勉強殘留著,只有少數地方殘留一些紅色。現在看來,1號壁與10號壁的圖案相對清晰。12號壁的十一面觀音菩薩保存比較完整。被認為是壁畫中大成之作的6號壁阿彌陀淨土圖受損嚴重。臉部據說是在救火過程中被滅火軟管打穿,完全消失。

圖 36:工作人員在檢查臉部完全被毀的6號壁畫

圖 37:1號壁畫中殘留的紅色

下面我們將臨摹作品和燒損作品進行一些對比。

圖 38:二號壁 羽石光志筆

圖 39:三號壁 平山鬱夫筆

圖 40:四號壁 巖橋英遠筆

圖 41:五號壁 吉岡堅二、 稗田一穗、麻田英司筆

註:壁畫並非為矩形,而是能看到明顯的內凹。這是因為法隆寺金堂的柱子為梭柱,中間胖,兩頭細。

這些燒損壁畫通常不對開放參觀。為慶祝「法隆寺地域佛教建造物」入選世界遺產,平成六年(1994年)11月1日-11月23日,約有一萬人通過抽籤的方式進入收藏庫參觀了原畫與木構。另外,據說每年7月下旬的法隆寺夏季大學的參加者也有機會進入收藏庫一睹壁畫真容。

1949年1月26日的那場大火,讓人類文明中最重要的一處寶貴遺產遭到重大打擊。在那之後,相關人員遭到了起訴,但最終因為各種原因被宣布無罪。我想這已經不重要了。最後讓我們欣賞一遍最珍貴的法隆寺金堂原畫彩色照片。

1號壁-釋伽淨土圖

2號壁-半跏菩薩像

3號壁-觀音菩薩像

4號壁-大勢至菩薩像

5號壁-半跏菩薩像

6號壁-阿彌陀淨土圖

7號壁-觀音菩薩像

8號壁-文殊菩薩像

9號壁-彌勒淨土圖

10號壁-藥師淨土圖

11號壁-普賢菩薩像

12號壁-十一面觀音菩薩像

相關焦點

  • 日本奈良博物館網站公開法隆寺金堂壁畫細節
    日本奈良國立博物館(奈良市)等22日在特設網站「法隆寺金堂壁畫玻璃幹板底片 數字查看器」公開了1949年法隆寺火災之前拍攝金堂壁畫的玻璃幹板底片(重要文化財產)數字圖像。世界遺產法隆寺(奈良県斑鳩町)因當年的火災被燒毀,此次公開的是黑白圖像,擴大後能看到如來的頭髮、衣褶等細節。據分析金堂壁畫於7世紀後半期至8世紀初製作而成,作者不明。
  • 與敦煌齊名的法隆寺金堂壁畫遺憾中止展出,日本「最美觀音」留下一日驚豔!
    圖源©特別展「法隆寺金堂壁畫と百済観音」畫像提供©奈良國立博物館 拍攝©佐佐木香輔  起火之時金堂正在解體大修中,百濟觀音、釋迦三尊像等佛像在修整前已搬堂內而金堂壁畫,乃是7世紀末金堂重建時所繪製的彩色佛畫傑作,是日本最古、最大規模的壁畫群,也是現存飛鳥時代唯一佛畫。
  • 探秘法隆寺——全球最古老的木建築
    此後,「法隆寺是否為重建」的爭論持續了很久,參與的學者越來越多,這也相對促進了法隆寺的研究。 在靠近寺廟南端的遺蹟是曾經若草伽藍所在的位置,1939年,經過考古調查發現若草伽藍的確存在過寺院,同時發現礎石有燃燒的痕跡,這證明法隆寺的確建於火災後,這個爭議就此告於段落。
  • 古佛之美|走近日本東法隆寺壁畫和百濟觀音
    百濟觀音(國寶),7世紀,木雕,法隆寺藏,通期展示法隆寺金堂為何時何人建立據史書《日本書紀》記載,聖德太子建造的法隆寺在其死後半個世紀(670年)遭遇大火,但是如今的寺廟中卻沒有留下當時火災的痕跡、「釋迦三尊像」等火災之前的造像也沒有任何過火的痕跡,這也曾讓學者對670年火災的真實性提出了質疑
  • 南朝遺韻——日本奈良法隆寺
    法隆寺佔地面積約19公頃,分東西兩院,東路有夢殿等建築;西院伽藍有金堂、五重塔、山門、迴廊等木結構建築。法隆寺的一個特點是雲拱。法隆寺被稱為飛鳥樣式的代表。進入伽藍,右為金堂,左為五重塔,外圍「凸」字形迴廊。迴廊正南面開中門,中門左右延伸出的迴廊與北側大講堂左右相接。迴廊途中「凸」字型的肩部,東有鐘樓,西有經藏。以上伽藍稱為西院伽藍。金堂、五重塔、中門、迴廊非聖德太子在世時原物而是7世紀後半葉再建,是當時世界最古老的木造建造物群。中門(國寶)——重簷歇山頂(日語稱做入母屋造)門。
  • 東京國立博物館將重開,法隆寺壁畫與百濟觀音最終無緣展出
    展覽展出法隆寺金堂四壁7世紀壁畫在明治以來的摹本,以及日本國寶「百濟觀音」(7世紀)等與金堂有關的諸佛。而目前,只能通過文圖了解法隆寺的歷史,感受佛教藝術之美。百濟觀音(國寶),7世紀,木雕,法隆寺藏(而且這件百濟觀音還曾在1997年於羅浮宮展出)法隆寺金堂為何時何人建立據史書《日本書紀》記載,聖德太子建造的法隆寺在其死後半個世紀(670年)遭遇大火,但是如今的寺廟中卻沒有留下當時火災的痕跡、「釋迦三尊像」等火災之前的造像也沒有任何過火的痕跡,這也曾讓學者對
  • 很遺憾,你現在能看到的南北朝建築在日本法隆寺,被精心愛護著
    金堂的四面牆上繪著四方天界的景象,也就是四方淨土的菩薩群像。壁畫採用線描與暈染的方法創作,立體感和真實感都很強,可謂曠世奇寶。被日本政府指定為國寶、重要文化財產的建築及文物珍寶。 法隆寺分為東西兩院,西院保存了金堂、五重塔;東院建有夢殿等,西院伽藍是全世界現存最古的木構建築群。法隆寺建築物群和法起寺共同在1993年以「法隆寺地域的佛教建築物」之名義列為世界遺產。
  • 法隆寺百濟觀音:它讓日韓兩國爭鋒相對
    1949年,法隆寺貫主(住持)佐伯定胤在燒毀的金堂壁畫前合掌法隆寺火災原因不明,官方解釋說是臨摹壁畫的畫家所使用的電熱坐墊起火所致,另一說是臨摹時使用的螢光燈短路,或人為放火。為此,東京國立博物館推出「法隆寺金堂壁畫與百濟觀音」(受新冠肺炎影響,本展將延期舉辦,具體時間待定。)此次展覽將展出法隆寺金堂壁畫的優秀臨摹與火災後復原的現有壁畫,旨在揭示文物保護與傳承的重要性。與此同時,被譽為日本佛像雕刻巔峰的國寶佛像「百濟觀音」與其它金堂佛像也在本展展品之列,共同呈現法隆寺金堂的藝術魅力。
  • 法隆寺,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木建築群
    正前方就是法隆寺最重要的核心部分,西院伽藍,中門在維修。這是西院伽藍四周的環廊,7世紀時這裡就是這個樣子,只是經歷過朽木的更換和維修。所謂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木建築群,主要指的是西院伽藍。與法隆寺同時期或更早修建的寺廟,由於火災或戰亂,大多是後世重建的了,唯獨法隆寺保留了較多的飛鳥時代的建築,比如這裡西院伽藍的金堂、五重塔和環廊,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木製建築(群)。1993年,法隆寺與姬路城一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日本的首批世界遺產。金堂,相當於我們熟知的大雄寶殿。外觀有三重簷,裡面只有兩層。
  • 宿白| 日本奈良法隆寺參觀記
    奈良法隆寺一 金堂上層梁架與叉手1984年1月16日,參觀東院夢殿法要訖,繞西院伽藍一周。近年法隆寺研究者一般多主張持統天皇施入天蓋之年——公元693年,應是金堂竣工之時;金堂告竣即續建五重塔、中門和迴廊,堂、塔、門、廊皆奈良前期建築物。
  • 法隆寺:世界上最古老的木構建築群竟然在日本
    法隆寺全名為法隆學問寺,別名斑鳩寺,位於日本奈良生駒郡斑鳩町。飛鳥時代,推古天皇根據先帝用明天皇的遺命與聖德太子一起修建了法隆寺,全寺為木結構,據傳始建於607年,但是已無從考證。法隆寺有西院、 東院兩部分,共有伽藍40多座,西院的伽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木構建築群。
  • 宿白 | 日本奈良法隆寺參觀記
    近年法隆寺研究者一般多主張持統天皇施入天蓋之年——公元693年,應是金堂竣工之時;金堂告竣即續建五重塔、中門和迴廊,堂、塔、門、廊皆奈良前期建築物。此後,屢經重修,慶長四、五年(1599、1600)和元祿九年(1696)更一再大修繕【1】,此歷代修建之跡,日本學人研討已詳。不過若金堂上層四椽栿以上舉架高聳之梁架,似非原式。
  • 【解讀】建造法隆寺
    法隆寺,又名斑鳩寺,位於奈良生駒斑鳩町。
  • 日本公開法隆寺金堂壁畫火燒前高清影像
    1884年,當在東京大學任教的美術史學者費諾羅薩和他的助手岡倉天心來到法隆寺夢殿時,這座建築已經被封閉幾百年了。法隆寺夢殿夢殿裡的救世觀音像,是整個日本最神秘的佛像之一,根據記載,這尊佛像自古即為秘佛,見過的人屈指可數,甚至鎌倉時期僧侶顯真得業也未能獲準觀拜。
  • 法隆寺夢殿——夢回唐朝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位於奈良的法隆寺東院伽藍。東院伽藍的位置原先是聖德太子的住宅——斑鳩宮的原址。奈良時代的高僧行信因感嘆宮跡荒廢而發願重新修建。天平二十年(公元748年)在這裡舉行「聖靈會」。東院伽藍就成了聖德太子信仰的中心,因此東院伽藍的整體建築的建造時間不會晚於天平二十年。
  • 世界上最古老的木建築之一,屹立不倒的法隆寺,值得一遊!
    日本的法隆寺,是日本現存最古老的寺院,也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木構建築,是公元607年由聖德太子創建的,寺內建築包括樓廳、屋頂、牆壁和柱子,全部用木料建成,總建築面積達18萬平方米。法隆寺坐北朝南,分東西兩院,西院有南大門、中門、迴廊、金堂、五重塔、三經院大講堂、鐘樓等建築:東院有夢殿、中宮寺等寺殿,共有40多座古建築,其布局和結構深受中國南北朝時代建築的影響。
  • 法隆寺-世界最古老的木造建築,建造手繪圖解!
    法隆寺,又名斑鳩寺,位於奈良生駒斑鳩町。是推古天皇13年(605年),篤信佛教的聖德太子將宮殿由飛鳥遷移至斑鳩之地,並於兩年後為用明天皇建造佛寺「斑鳩寺」。斑鳩寺同時有個中國式名字「法隆寺」。法隆寺於天智天皇9年(670年)毀於祝融,直到天武天皇於672年即位之後,才由法隆寺僧侶與膳氏家族負責推動重建計畫,延請百濟和高句麗工匠的後代建造寺廟,造寺工從寺廟附近的生駒山砍伐上等檜木為建材,在眾人齊心協力之下,一座以金堂為主的木造建築於天武天皇8年(679年)再度完整呈現。天武天皇同時宣佈所有寺廟都要改用中國式名字,從此之後斑鳩寺就正式稱為「法隆寺」。法隆寺在各個時代皆有規模不等的整建修葺。
  • 奈良的藥師寺,法隆寺五重塔之行,奈良城中的東大寺
    藥師伽藍的特色是在院子的東南和西南角上各建一座佛塔,佛塔間稍靠後的位置是金堂,整體布置東西大致對稱。我個人比較遺憾的是整個伽藍裡唯一的古建築、東佛塔正在維修中,能看到的另一座佛塔和金堂都是這一二十年裡重建的,看著實在是太新太新了。佛塔和金堂的屋簷都是一大一小疊加起來的,看著陰柔有餘、而沉穩不足,和法隆寺五重塔的典雅莊重比起來,我覺得是差遠了。
  • 芥子納須彌 | 法隆寺-世界最古老的木造建築,建造手繪圖解!
    今日處處學3000本理財學習電子書:連結: https://pan.baidu.com/s/1xYLaLY0rgg3VL5kzoGKvfg 提取碼: n5iq法隆寺斑鳩寺同時有個中國式名字「法隆寺」。法隆寺於天智天皇9年(670年)毀於祝融,直到天武天皇於672年即位之後,才由法隆寺僧侶與膳氏家族負責推動重建計畫,延請百濟和高句麗工匠的後代建造寺廟,造寺工從寺廟附近的生駒山砍伐上等檜木為建材,在眾人齊心協力之下,一座以金堂為主的木造建築於天武天皇8年(679年)再度完整呈現。天武天皇同時宣佈所有寺廟都要改用中國式名字,從此之後斑鳩寺就正式稱為「法隆寺」。
  • 日本的首批世界遺產,法隆寺(下)
    前文說的西院伽藍,是法隆寺的主要經典部分。東部的東院伽藍,也有一座重要建築,夢殿。從西院伽藍往東院伽藍的路上,有些比較新的建築,諸如XX院,XX寺,XX倉等等,無暇去看了。前文說過,聖德太子曾作為推古女天皇的攝政,但都是由外戚權臣蘇我馬子的安排,當蘇我馬子感覺聖德太子的威望過高而威脅到他的利益時,就通過政治鬥爭架空了聖德太子。35的聖德太子就隱居在他的斑鳩宮內,潛心鑽研佛法了,直到公元622年,49的聖德太子抑鬱而終於此。聖德太子臨終前曾說,世間虛假,唯佛是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