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建造法隆寺

2021-02-19 佛教建築

法隆寺,又名斑鳩寺,位於奈良生駒斑鳩町。是推古天皇13年(605年),篤信佛教的聖德太子將宮殿由飛鳥遷移至斑鳩之地,並於兩年後為用明天皇建造佛寺「斑鳩寺」。斑鳩寺同時有個中國式名字「法隆寺」。法隆寺於天智天皇9年(670年)毀於祝融,直到天武天皇於672年即位之後,才由法隆寺僧侶與膳氏家族負責推動重建計畫,延請百濟和高句麗工匠的後代建造寺廟,造寺工從寺廟附近的生駒山砍伐上等檜木為建材,在眾人齊心協力之下,一座以金堂為主的木造建築於天武天皇8年(679年)再度完整呈現。天武天皇同時宣佈所有寺廟都要改用中國式名字,從此之後斑鳩寺就正式稱為「法隆寺」。法隆寺在各個時代皆有規模不等的整建修葺。時至今日已有一千三百餘年,堂塔依然屹立不搖,成為世界最古老的木造建築,比中國現存最早的木構建築山西五臺山南禪寺大殿(782年)早了近一百多年!

聲明:日本古代建築的建造技術來源於中國(對孩子們說)


一起穿越

100年

500年

1000年

1300年左右


現身


歡迎來到飛鳥時代

公元593-710年


來了也當一名學徒如何?


匠之工具

匠之工具






















參考文獻出自《法隆寺-世界最古老的建築》

本文轉載自微信訂閱號《木有設計》


建築丨木藝丨生活

相關焦點

  • 法隆寺-世界最古老的木造建築,建造手繪圖解!
    法隆寺,又名斑鳩寺,位於奈良生駒斑鳩町。是推古天皇13年(605年),篤信佛教的聖德太子將宮殿由飛鳥遷移至斑鳩之地,並於兩年後為用明天皇建造佛寺「斑鳩寺」。斑鳩寺同時有個中國式名字「法隆寺」。法隆寺於天智天皇9年(670年)毀於祝融,直到天武天皇於672年即位之後,才由法隆寺僧侶與膳氏家族負責推動重建計畫,延請百濟和高句麗工匠的後代建造寺廟,造寺工從寺廟附近的生駒山砍伐上等檜木為建材,在眾人齊心協力之下,一座以金堂為主的木造建築於天武天皇8年(679年)再度完整呈現。天武天皇同時宣佈所有寺廟都要改用中國式名字,從此之後斑鳩寺就正式稱為「法隆寺」。法隆寺在各個時代皆有規模不等的整建修葺。
  • 芥子納須彌 | 法隆寺-世界最古老的木造建築,建造手繪圖解!
    今日處處學3000本理財學習電子書:連結: https://pan.baidu.com/s/1xYLaLY0rgg3VL5kzoGKvfg 提取碼: n5iq法隆寺是推古天皇13年(605年),篤信佛教的聖德太子將宮殿由飛鳥遷移至斑鳩之地,並於兩年後為用明天皇建造佛寺「斑鳩寺」。斑鳩寺同時有個中國式名字「法隆寺」。
  • 法隆寺金堂燃燒時
    建造年代比中國最古老木建築山西五臺山南禪寺大殿(重建於公元782年)還早約100年。法隆寺金堂內保存著世界最古老的寺觀壁畫,是金堂在七世紀末重建時繪製並保存至今的傑作,對於研究中國、朝鮮、日本的佛教藝術有重大意義。可惜火災中受損嚴重,有部分已經完全遭到破壞。下文會再詳細介紹。註:法隆寺金堂壁畫繪製時間也有八世紀初完成一說。但無論如何在時間上也是非常早的。
  • 探秘法隆寺——全球最古老的木建築
    蘇我馬子建造的飛鳥寺被認為是日本最早的正式寺院。推古15年(公元607年)聖德太子將推古天皇獎勵其講述佛教經典所賜的水田捐建了斑鳩寺,這正是法隆寺的前身。 法隆寺分為東西兩院,黃色建築物為國寶級文物。(圖/MAP&NEWS) 關於法隆寺的建造時間有很多爭論。
  • 古佛之美|走近日本東法隆寺壁畫和百濟觀音
    百濟觀音(國寶),7世紀,木雕,法隆寺藏,通期展示法隆寺金堂為何時何人建立據史書《日本書紀》記載,聖德太子建造的法隆寺在其死後半個世紀(670年)遭遇大火,但是如今的寺廟中卻沒有留下當時火災的痕跡、「釋迦三尊像」等火災之前的造像也沒有任何過火的痕跡,這也曾讓學者對670年火災的真實性提出了質疑
  • 南朝遺韻——日本奈良法隆寺
    法隆寺佔地面積約19公頃,分東西兩院,東路有夢殿等建築;西院伽藍有金堂、五重塔、山門、迴廊等木結構建築。法隆寺的一個特點是雲拱。法隆寺被稱為飛鳥樣式的代表。金堂、五重塔、中門、迴廊非聖德太子在世時原物而是7世紀後半葉再建,是當時世界最古老的木造建造物群。中門(國寶)——重簷歇山頂(日語稱做入母屋造)門。日本寺院門的正面的柱間多為奇數(3間、5間、7間等),此門正面柱間為4間,在正中立柱十分特異。門內左右安置塑造金剛力士立像。作為日本最早(8世紀初)的仁王像十分貴重,但是由於安置場所受風雨侵蝕、難於修補,吽形像身體部已經用木造的後補替代。
  • 很遺憾,你現在能看到的南北朝建築在日本法隆寺,被精心愛護著
    法隆寺 ■讓我們來認識法隆寺 法隆寺,位於日本奈良縣生駒郡斑鳩町,為此又稱斑鳩寺,是聖德太子於飛鳥時代建造的佛教木結構寺院 法隆寺分為東西兩院,西院保存了金堂、五重塔;東院建有夢殿等,西院伽藍是全世界現存最古的木構建築群。法隆寺建築物群和法起寺共同在1993年以「法隆寺地域的佛教建築物」之名義列為世界遺產。
  • 東京國立博物館將重開,法隆寺壁畫與百濟觀音最終無緣展出
    百濟觀音(國寶),7世紀,木雕,法隆寺藏(而且這件百濟觀音還曾在1997年於羅浮宮展出)法隆寺金堂為何時何人建立據史書《日本書紀》記載,聖德太子建造的法隆寺在其死後半個世紀(670年)遭遇大火,但是如今的寺廟中卻沒有留下當時火災的痕跡、「釋迦三尊像」等火災之前的造像也沒有任何過火的痕跡,這也曾讓學者對
  • 法隆寺,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木建築群
    從奈良去法隆寺,有JR火車直達,車程約十幾分鐘。出了法隆寺火車站,提示步行到法隆寺需要約20分鐘。有一趟72路巴士到法隆寺,不過我們選擇走路。從火車站穿非常乾淨的小街巷,大約15分鐘,就到了法隆寺的參拜道。
  • 法隆寺夢殿——夢回唐朝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位於奈良的法隆寺東院伽藍。東院伽藍的位置原先是聖德太子的住宅——斑鳩宮的原址。奈良時代的高僧行信因感嘆宮跡荒廢而發願重新修建。天平二十年(公元748年)在這裡舉行「聖靈會」。東院伽藍就成了聖德太子信仰的中心,因此東院伽藍的整體建築的建造時間不會晚於天平二十年。
  • 世界上最古老的木建築之一,屹立不倒的法隆寺,值得一遊!
    寺院入口的木柱上標註著興建年份為公元670年,這是法隆寺遭逢大火後重建的日子。原先建於公元607年的柱子,已在火災中被毀。法隆寺內有17棟建築被列為日本國寶級建築,26棟被列為重要文化財產。除了這些歷史建築珍品,法隆寺還收藏了大批的珍貴文物,其中被定為國寶和重要文化遺產的就有190種,達數千件。例如木雕的聖德太子像、惠慈法師坐像、夢殿的秘佛救世觀世音立像。
  • 走心的建造繪本:日本最古老の木塔-五重塔
    法隆寺,又名斑鳩寺,位於奈良生駒斑鳩町。
  • 法隆寺百濟觀音:它讓日韓兩國爭鋒相對
    日本法隆寺戰爭未毀,卻被火燒了,真可惜。」這時他幾乎流下淚來了。原來,梁思成的一生不僅與佛光寺東大殿、南禪寺大殿有著不解之緣,還與日本的最古老的建築群法隆寺有著難以忘卻的故事。日本奈良法隆寺法隆寺,據傳為聖德太子所建,始建於公元607年,它是日本第一個被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1993年),也是無數古建發燒友心中所嚮往的地方,法隆寺不僅有世界最古老的木構
  • 日本法隆寺五重塔之雕塑
    法隆寺五重塔是日本最古老的塔,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木塔。塔有簷五層,故稱「五重塔」,外形樓閣式塔,其平面呈方形,塔高31.5米,塔剎約佔整座塔的三分之一高,上有九相輪和水煙。奈良法隆寺五重木塔五重塔塔內沒有樓板,同樣不能登臨,其主要部分為底層,內部東西南北四面各自安置著國寶「塔本四面具」塑造群像。
  • 今生倍悽涼——法隆寺傳說故事(上)
    千百年過去了,人們雖然不能目睹法隆寺的雄姿,但從經幢的精美雕刻中,仍能感悟出昔日法隆寺的輝煌可見一斑。如今目睹經幢,心中浮想聯翩,仿佛再現唐大中十一年,在江南古城金華,法隆寺的僧人們正在瞻仰新落成的《佛頂尊勝陀羅尼經》經幢,眉宇間充溢著無限的虔誠和信仰。
  • 建築︱奈良 法隆寺的幽思
    法隆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群,建於公元607年。
  • 宿白| 日本奈良法隆寺參觀記
    如與我國現存遺物比較,法隆寺滿月面容的佛像和方寬顏面的菩薩,以及他們共同具有的寬肩雄健的姿體等,都和洛陽龍門石窟潛溪寺(齋祓堂)造像相近;在莫高窟的壁畫中,與法隆寺金堂壁畫接近的是第322、220、329、332等窟中的形象。
  • 宿白 | 日本奈良法隆寺參觀記
    如與我國現存遺物比較,法隆寺滿月面容的佛像和方寬顏面的菩薩,以及他們共同具有的寬肩雄健的姿體等,都和洛陽龍門石窟潛溪寺(齋祓堂)造像相近;在莫高窟的壁畫中,與法隆寺金堂壁畫接近的是第322、220、329、332等窟中的形象。
  • 法隆寺:世界上最古老的木構建築群竟然在日本
    法隆寺全名為法隆學問寺,別名斑鳩寺,位於日本奈良生駒郡斑鳩町。飛鳥時代,推古天皇根據先帝用明天皇的遺命與聖德太子一起修建了法隆寺,全寺為木結構,據傳始建於607年,但是已無從考證。法隆寺有西院、 東院兩部分,共有伽藍40多座,西院的伽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木構建築群。
  • 與敦煌齊名的法隆寺金堂壁畫遺憾中止展出,日本「最美觀音」留下一日驚豔!
    原計劃中更為難得的是,法隆寺所藏國寶「百濟觀音」時隔23年來再次出寺展示——這是日本古代木雕最高傑作之一,向來「外門不出」,上一次離開法隆寺還是1997年漂洋過海前往巴黎羅浮宮展出。同行的老師感嘆,只是在法隆寺細細觀看的一整天,已值回來日本這一趟。有人形容,這裡是「國寶盡收眼底的特等席」。法隆寺是日本最古老的寺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