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上海,記者 吳丹)訊,華興資本旗下的華菁證券增加了證券自營、代銷金融產品業務。未來營收來源更加多元的華菁證券能否繼續實現盈利,並成長為華興資本的業務增長新引擎?
5月29日,上海證監局核准華菁證券變更業務範圍,增加證券自營、代銷金融產品業務。華菁證券應當為證券自營、代銷金融產品業務依法配備有關人員、業務設施、信息系統和經營場所。
批覆顯示,華菁證券應當自批覆下發之日起6個月內完成工商變更登記工作,自換領營業執照之日起15日內,向中國證監會申請換發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
華菁證券在取得換發的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前,不得經營證券自營、代銷金融產品業務,也不得進行與證券自營、代銷金融產品業務有關的宣傳推介、聯繫客戶等營銷活動。公司在取得換發的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後,應當依法開展證券自營、代銷金融產品業務。
此外,華菁證券應當根據本批覆修改公司章程,並向上海證監局備所修改條款。
有業內分析人士認為,此次華菁證券增加自營和代銷金融產品業務,營收來源更加多元,有益於提高公司業績穩定性。
營收來源更加多元
官網顯示,華菁證券業務範圍包括證券經紀、證券投資諮詢、證券承銷與保薦、證券資產管理。公司致力為新經濟企業、個人及機構投資者、金融機構等各類客戶提供多元化、一站式的綜合金融服務,成為服務中國新經濟最專業的投資銀行。
有業內分析人士認為,此次華菁證券增加自營和代銷金融產品業務,業務範圍更加廣泛,營收來源更加多元,有益於提高公司業績穩定性。尤其是在自營業務已經成為券商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的現階段。
據中證協發布的2019年證券行業經營數據,133家券商累計實現收入3605億元,其中自營業務收入1226億元,佔比高達34%,連續3年成為券商第一大收入貢獻來源。
自營業務依賴於強大的資本金。中證協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華菁證券總資產規模為28億元,在98家參與排名的券商中排第96名。可見,其資產規模對自營業務的發展並不利好。
華菁證券是經中國證監會批准成立的全國性的多牌照證券公司,也是《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下首批獲準成立的合資券商。2016年,華興資本獲得A股證券業務牌照,設立華菁證券。公司於2016年11月正式開業,總部設在上海,註冊資本為人民幣30.24億元。
2019年業績扭虧轉盈
華興資本定位為一家專注於服務中國新經濟的投行,力圖走差異化「精品投行」路線。2005年做財務顧問(FA)起家,為新經濟公司私募股權融資,或協助企業完成併購交易。曾擔任愛奇藝、中通快遞、陌陌等公司IPO承銷商,並在美團大眾點評合併、滴滴快車合併、奇虎360私有化、阿里巴巴收購優酷土豆等交易案中擔任財務顧問角色。
官網顯示,華興資本已發展為國內唯一一家同時具備美國、香港、中國大陸三地投行業務牌照的金融機構,三條主要業務線包括投資銀行、投資管理以及2016年成立的華菁證券。
華興資本在科創板具有一定優勢。由於科創板註冊制與海外發行制度相似,從定價策略到銷售方式,都契合了華興此前在海外資本市場的經驗。此外,TMT和醫藥都是科創板的重要板塊,華興資本對這兩個領域的研究也已持續深入多年。
華興資本2016年設立華菁證券,這意味著擁有A股、港股、美股證券牌照的華興資本,基本完成在資本市場的延伸。華菁證券的牌照彌補了華興在國內二級市場的牌照缺失,華興可以實現將公司各部門的業務打通並串聯起來,從而更徹底地為客戶提供一站式服務。
華菁證券初期拿到中國內地經紀、投行、資管和投顧四塊牌照,業務重心聚焦於科創板顧問服務。由於前期拓展業務期間投入較多營運成本和相應支出,收入低且經營利潤處於虧損狀態。
此前3月25日,華興資本披露2019年業績顯示,2019年全年實現總收入及淨投資收益14.94億元,近3年複合年均增長率26%,調整後淨利潤4.63億元。公司業務架構趨於多元化,投行業務在全公司收入比例持續下降,從此前的從69.7%下降到45.7%,而投資管理業務的收入佔比從22.3%上升到31.8%,華菁證券的收入佔比從7.6%上升至17.5%。與此同時,2019年包括財富管理與結構化金融在內的新業務貢獻了5%的收入。
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創立3年的華菁證券首次扭虧轉盈。2019年,華菁實現收入2.62億元,同比增長57.7%,轉虧為盈實現淨利潤6186萬元。主要增長來源於科創板股票承銷收入和銀行存款、定期存款及其他現金管理產品所產生的利息收入;同時華菁證券實施有效的成本管理,分部經營開支同比減少19.9%。華興醫療產業基金投資的項目心脈醫療成為第一批登陸科創板的公司,華菁證券和國泰君安共同擔任保薦機構和主承銷商。
2019年,華菁證券淨投資收益1.6億元,佔比達到60%,成為華菁主要收入來源。投資收益主要來自金融資產的增值。作為科創板正式開板後的首批保薦機構之一,華菁證券在2019年IPO服務收入快速增長,並設立另類投資子公司,參與科創板跟投。公司2019年交易及顧問費收入7782萬元,同比增長149%,主要源於科創板IPO的股票承銷收入。
除了保薦和承銷,華菁證券還參與了科創板上市企業的跟投。截至2019年末,華菁證券跟投資金累計4000萬元,所持股票市值1.2億元,浮動收益率218%,在30家科創板跟投機構中排名第二。
能否成長為華興資本業務增長新引擎?
興業證券海外金融研究分析師張博認為,2019 年,在嚴峻的經濟形勢下,華興資本表現優於市場整體水平,業務結構逐步多元化,私募融資顧問服務繼續保持行業絕對領先地位,科創板項目實現突破,投資管理業務持續發力,同時積極加碼財富管理等新業務發展,從精品投行逐步向全業務投行邁進。
此前4月28日,華菁證券朱權煉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創業板註冊制將給券商投行帶來更多潛在業務機會。他認為,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後,證券行業頭部效應會更明顯。資本市場改革提速是券商板塊的短期看點,在後續發展過程中,證券行業的馬太效應將得到進一步的體現。就中小型券商而言,或將憑藉地區或業務能力,走特色化、差異化競爭之路,否則將被併購或被邊緣化。
在創業板註冊制等持續政策利好情況下,增加新業務的華菁證券能否繼續實現盈利,並成長為華興資本的業務增長新引擎,還要等待市場的長期考察和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