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手術時,患者要脫光衣服?護士長說出實情:只有六種手術需要

2020-12-23 健康七月談

全麻手術時,患者要脫光衣服?護士長說出實情:只有六種手術需要

我們每個人都會生病,而生病的時候也都會吃藥看醫生,目的就是希望自己的病情能夠快速消失,避免身體承受更多的不適,而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接受教育的程度在不斷提高,對於各種知識的儲備也越來越豐富,當然也包括一些醫學常識,比如感冒或者發燒應該吃什麼藥,應該注意哪些生活細節等等,但是所謂隔行如隔山,每一個行業都具備一些比較高深的知識,尤其是在醫學方面,平常人能夠了解到的也只是最表面的東西,所以這也導致很多人經常對醫生的治療手段產生誤解。

在所有的治療方式中,最複雜的應該就是手術,因為它需要精密的儀器,高超的操作技術以及完美的醫護配合,而且對於一些比較特殊的手術,還會有一些比較不尋常的要求,而其中最讓人們尷尬也不太理解的就是全麻手術,因為在手術過程中不允許穿衣服,這讓很多患者難以接受,其實這七種有很多的講究,這樣要求的目的也是為了保證手術的順利。

需要脫光的手術

常見普外手術

現在手術的操作技術越來越成熟,所以我們身體遇到的大部分棘手問題都能夠得到妥善解決,比如常見的闌尾手術,腹部腫物切除手術以及剖腹檢查手術等都屬於普通外科手術,雖然操作過程並不複雜,但是也需要進行麻醉,而且手術過程中也需要脫掉衣服。

泌尿外科手術

我們身體每天都在進行著水分循環,喝進體內的大部分水分都要經過泌尿系統排出體外,而小便中除了水以外,還可能有各種細菌以及病毒,,所以泌尿系統手術也很常見,比如膀胱腫物切除手術以及輸尿管結石手術等等,而這些手術也需要脫光衣服。

肝膽手術

肝膽是兩個相互依賴的部位,肝臟對食物中的毒素進行篩查,而膽負責消化食物,所以它們也很容易出現問題,常見的膽囊炎手術以及肝部腫瘤切除手術過程中,都需要將衣服脫掉。

腦科手術

大腦是我們身體的總指揮,每天都處於高效率的運行中,可是它對新鮮血液以及氧氣的需求也比較嚴格,一旦出現問題,就很可能需要進行腦內血管手術以及腫塊清除手術,而這類手術過程中,也是不允許穿衣服的。

婦科手術

女性因為身體構造比較特殊,所以平時經常會受到各種婦科炎症的困擾,再加上子宮具有生育的能力,所以平時的剖腹產手術以及子宮腫物清除手術都需要脫掉衣物。

胸外科手術

胸部生長著我們很多重要器官,比如心臟以及肺部等等,心臟雖然是血液循環的發動機,但也很容易因為不良習慣出現問題,所以像心臟搭橋,肺葉切除手術都需要脫衣服配合。

手術脫衣服的目的

減輕手術複雜性

不管什麼手術,都具有一定的風險,需要時刻監測患者的各種體徵,所以身上需要插多種一儀器,而且操作的過程也比較複雜,必須爭取每分每秒,而穿著衣服很可能會增加醫生的操作難度,增加手術的複雜性,所以只有脫掉衣服才能夠擺脫所有後顧之憂。

避免細菌感染

我們每天生活的環境中充滿了各種細菌以及病毒,而且身體還會產生大量分泌物附著在衣服上,而在手術過程中,可能會在我們身體表面製造一定的傷口,若穿著衣服,就很可能會導致細菌交叉感染,降低手術的成功率,甚至還可能增加後遺症的出現概率,所以脫掉衣服最安全。

相關焦點

  • 在醫院做全麻手術時,為什麼要脫光衣服?醫生一文詳細說出了答案
    隔行如隔山,很多不在醫療系統工作的人對於醫院的很多工作流程都不甚了解,最近就有個朋友諮詢,「過段時間要去醫院做足部脂肪瘤手術,聽說在手術過程中要脫光衣服,但是面對著眾多醫生、護士,會不會感覺極度尷尬?是不是全麻手術都要脫光衣服?」這個問題其實也是很多人都關心的,這裡不妨來具體聊聊。
  • 為啥不管做什麼手術之前,都禁止吃東西和喝水?護士長道出實情
    其實在醫院,只要病人需要第二天做手術,不管是什麼手術,醫生都會親自來到病床前叮囑禁止吃東西,喝水也不行,這是什麼原因?護士長說出了實情。因為只要進行手術,特別是比較大的手術,為了緩解病人的痛苦,一定會在手術前使用麻藥。
  • 為啥手術要全裸?真不是醫生有啥癖好!
    「我做上肢手術,為什麼要脫褲子呢?」「真的要脫光嗎?能不能留條內褲?」「我覺得有點尷尬,可以不脫光嗎?」在手術室,「把衣服全脫了」令許多患者尷尬。那麼,患者為什麼要在手術中裸體呢?二是因為,手術必須做到嚴格的無菌,患者的衣物會有細菌病菌的存在,為避免患者切口感染,需要脫去從手術室以外的環境中帶來的衣物,醫務人員會用無菌布遮住身體,露出身體要做手術的部位。而且,手術需要廣泛的消毒時,如果患者穿著衣物會無法達到消毒要求,會增加感染的風險。
  • 麻醉手術會出現後遺症?提醒:這2點就是全麻手術的不良影響
    麻醉藥是一個讓我們既愛又恨的東西,在臨床上,使用麻醉藥可以在患者手術時為患者大大減輕痛苦,對患者和醫生都好。相信有部分做過麻醉手術的人就會發現,手術後會出現一些不正常的症狀,比如記憶力衰退,食慾下降,甚至身體免疫力降低等問題,出現這些情況時,很可能是全麻手術後的後遺症。
  • 截肢手術,還是儘量全麻吧!
    尤其是,這樣的大塊組織都要穿過昏暗的走廊送到病理科,那種感覺就甭提了。因此,每次走到那個走廊都在埋怨醫院為什麼不把那裡弄亮一點。作為手術室內的多面手,拎大腿這活兒基本是跑不掉的。如果麻醉的是女醫生,或許還可以找旁邊房間的男同事幫忙。這真應了那句話「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手術室內的麻醉醫生不僅要會麻醉這樣的精細活,也要有力氣抬病人、甚至拎大腿。
  • 為什麼全麻手術時要導尿?插尿管痛嗎?
    準確來說並不是全麻手術要導尿,也不是所有的手術都要導尿,導尿不導尿取決於手術和患者的具體情況。插導尿管痛不痛也不是絕對的,有很多影響因素。什麼情況下需要導尿?手術時間長:如果預計手術時間比較長,這個時候是需要術前進行導尿的。
  • 直擊全球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神經外科手術 負壓手術間裡主刀醫師須戴...
    作為主刀醫師之一,陳娟則要戴三層手套。全套穿戴程序完成,需要十多分鐘。「穿要快一點,脫不僅繁瑣,每一步還得小心翼翼。」護士汪琦琦說,脫掉身上所有穿戴,不僅按步驟,還得分區進行。手術間裡脫什麼,緩衝三區、二區和一區又各脫什麼,都得按科學的程序去做。否則,不僅醫護人員自己存在被病毒感染的危險,也有把病毒帶到清潔區的風險。
  • 手術中心開展手術護理安全管理小組培訓會議
    12月22日下午,手術中心在外科樓2樓大會議室組織開展手術護理安全管理小組培訓會議,全院各護理單元手術護理安全聯絡員以及手術護理安全管理小組全體成員參加培訓。會議旨在進一步提升醫院外科護理人員圍手術期護理安全意識,加強手術室、麻醉科與各病房的溝通,規範管理、提高圍手術期護理質量,保證患者安全。會議由手術護理安全管理小組組長薛娟主持,護理部副主任鍾竹青、外科片區護士長吳曉霞參加會議。鍾竹青轉達了護理部主任嚴謹對本次培訓會議的關切和支持。
  • 手術中的局麻、半麻、全麻,有什麼區別?哪個好?
    我們在求醫問診的過程中有時候需要進行一些醫療操作,比如傷口縫合、智齒拔除……此時,少不了的就是麻醉。那麼局麻、半麻、全麻這些麻醉有什麼區別?今天小薇就來聊聊麻醉這回事麻醉可以分為3種麻醉的分類有很多種,按照大眾容易理解的方式,可以根據麻醉範圍的大小,分為:局麻就是將麻醉藥給藥到身體的某一個部位或區域,使相應的神經(神經末梢、神經叢等)的傳導功能被阻隔,從而讓
  • 骨科醫生:腰突患者出現這 4 種症狀,要儘快手術!
    腰椎間盤突出,是在社會上的常見病和多發病,並且日趨年輕化,嚴重影響患者的工作和生計,但是了解腰突的患者卻是少之又少!「得了腰椎間盤突出怎麼辦,要做手術嗎?」,這是一個讓很多患者頭疼的問題。如果對腰椎間盤突出有正確的認識,那在做治療方式選擇的時候就會容易些。
  • 「全麻」和「半麻」有啥區別?為何流產用全麻,剖腹產卻是半麻?
    在面對流產手術的全麻和剖腹產的半麻時,就會更加疑惑,照理說危險係數越大的手術麻醉劑應該打的更多,所以出現這兩種完全不同的麻醉方式是為什麼呢?本文圖片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流產手術的「全麻」不等於全身麻醉流產手術一般進行的時間比較快,大約5~10分鐘就可以完全結束,在進行這種手術時,只有兩種方式,普通人流和無痛人流,普通人流就是不使用麻醉劑,這個過程是非常痛苦的,普通人難以忍受,隨著生活條件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意自己的內心感受
  • 膝關節置換手術疼嗎?膝關節置換大概需要多長時間?
    膝關節置換手術疼嗎?膝關節置換大概需要多長時間?接下來,我們將為大家解答關於膝關節置換手術的一些常見疑惑 一問:膝關節置換手術痛嗎?手術造成的切口有多大?手術時間多久? 答: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現代手術早已告別「關公通過喝酒忍痛刮骨療傷」的時代了,整個手術在麻醉狀態下進行,非全麻的患者意識基本清醒,對手術有感覺,但不會感覺到疼痛。
  • 骨科醫生跪著為百歲老人做手術 稱「都是應該做的」
    記者了解到,跪著的醫生叫龔景海,揚州友好醫院骨科副主任,11日,他給一位102歲高齡的奶奶做手術時,醫院手術室護士長王國芬從其它手術室出來,看到這一幕,隨手拍下了這張照片。  通訊員 友萱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陳詠  前天,她拍了他  百歲老太動手術,骨科醫生跪了半小時  「102歲的葉秀英老人,是我們醫院第一個百歲手術患者。」揚州友好醫院骨科副主任、主任醫師龔景海對記者說,老人右股骨粗隆間骨折,需要手術。
  • 半麻比全麻更安全?
    11月23日至24日,記者走訪了我市中心醫院,在這裡就診的30位患者中,近半數認為,半麻比全麻更安全。  事實真的如此嗎?  克拉瑪依市中心醫院麻醉科主任唐宏偉的答案是:未必。  11月20日,市民莫女士向《健康周刊》記者道出了她的困惑。不久前,女兒童童咽喉部長出一個粉瘤,需要手術切除。在選擇麻醉方式時,她認為局麻對孩子的影響小,堅持選擇局部麻醉。
  • 早飯吞假牙 開胸大手術
    吃早飯時把假牙吞下去了,更讓人驚心的是,假牙的金屬鉤掛在了食管壁上,用 " 吃韭菜 " 的土辦法也沒能讓假牙滑入消化道,到醫院用胃鏡也沒能把假牙取出來。中國醫大一院胸外科醫生為患者做開胸手術,切開食管後才取出惹禍的假牙。
  • 為何外科手術需要可逆深肌松?多角度一文讀懂!
    1942年,筒箭毒鹼第一次被用於全麻手術,這標誌著深肌松淺麻醉時代的到來。深肌松的實現不僅降低了呼吸循環抑制發生概率,更拓寬了外科手術患者的年齡和基礎情況限制,使高危、高齡患者獲得手術機會。 讓患者術中處於深肌松狀態並非是某一種或者某幾種手術的要求,深肌松應作為全麻手術所具備的共同條件。
  • 全麻和半麻哪個更好?醫生說出了真相
    做一些手術的時候,需要進行麻醉,但一些人認為麻醉是不好的,會讓人變笨,會對大腦造成不可逆的損傷。近日有一個小孩患上了先天性耳前瘻管,必須手術才能緩解病情,但做手術是需要麻醉的,孩子的媽媽擔心麻醉之後,孩子的智力會下降,所以一直拖延不治療。
  • 小朋友吃的東西奇奇怪怪,一不小心……可能需要來個全麻手術?!
    事發時是中午時分,小寶正在父母的大床上玩耍。劉小姐上了個廁所回來,發現小寶的嘴邊露出了一小截頭髮。 「因為擔心頭髮纏著他的牙齒,我先輕輕用手拉了一下,發現拉不動。」劉小姐說,小寶的神情沒有異樣,但是在她扯動頭髮時會表現得抗拒。她又打開小寶的嘴巴,卻看不到這根頭髮的另一端究竟在哪兒。
  • 一次手術解決兩個大麻煩 現代針刺麻醉讓患者術後康復更快速
    針刺麻醉這一中國原創技術在加快患者術後康復的道路上,不斷創造出新奇蹟。53歲的範女士,曾有過一次乳腺結節手術史,今年在體檢時又發現了雙側多髮乳腺結節,為手術治療她住進了上海嶽陽醫院。術前胸部CT檢查時,醫生還發現其左上肺有一直徑9毫米的不均質磨玻璃結節,高度懷疑惡變。乳腺科、心胸外科醫師仔細檢查、評估後認為她左肺和雙乳的結節均需及早手術。
  • 老婆做手指手術,男醫生居然要她這樣做!我說不給個合理解釋不做
    而作為患者的老公,我更擔心自己老婆的隱私被暴露,被別人窺看。看著我和老婆一副生氣不配合的表情,醫生的表情終於緩和了一些,跟我們認真分析了要求脫內衣內褲的原因。1.手術暴露的需要在手指上做手術,需要切開皮膚和皮下組織,切除病變,然後縫合。因此需要充分暴露手術視野,才能充分顯露病變。雖然只是做一個手指上的小手術,但也有可能會牽連到身體別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