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2強:全球格局下的中國城市

2021-01-15 中國城市中心

仲量聯行今日發布中國城市系列研究的最新報告《中國12強:全球格局下的中國城市》,重點分析了中國大陸領先城市的未來競爭力,並探討了這些城市正如何成為創新和全球互動的中心。


仲量聯行今日發布中國城市系列研究的最新報告《中國12強:全球格局下的中國城市》,重點分析了中國大陸領先城市的未來競爭力,並探討了這些城市正如何成為創新和全球互動的中心。該報告是仲量聯行中國城市系列研究的第五份報告,其對中國主要城市的快速發展研究已超過10年。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馮建強表示:「在中國城市系列的最新研究中,我們將研究重點轉向中國大陸的12個領先城市。這12強城市處在創新經濟發展的最前沿,並擁有越來越多高度活躍的高科技企業,它們正在推動下一輪全球化浪潮。憑藉仲量聯行廣泛的國際經驗和對中國市場的深入了解,我們用獨特的視角對這中國12強城市及其在全球格局下的競爭地位進行了深度解析。」


「未來競爭力」指標


該報告對12強城市進行了相互比較,並將其置於全球格局下考查其城市核心競爭力。此次,仲量聯行不僅考量了城市規模、財富、經濟增長率和連通性等「傳統」指標,還獨具創新地加入了城市「未來競爭力」的評估指標。這些指標代表了中國城市在向下一階段轉型中至關重要的因素,其中包括人才、創新、宜居性和房地產市場透明度等在內的九大類別。


正如仲量聯行中國研究部總監周志鋒所指,「中國的經濟格局正在經歷著日新月異的變化。創新經濟蓬勃發展,『新一代』國內企業正重塑著中國的商業生態系統。我們注意到,對於中國城市和房地產市場來說,其發展焦點正逐步轉向 『未來競爭力』上,即一個城市在面對新趨勢時,是否充分具備迎接變化和發展的能力。「



全球城市挑戰者


毋庸置疑,北京和上海在「傳統」和「未來競爭力」指標上都佔據主導地位。憑藉其龐大的規模及高度集中的財富,這兩座城市在眾多排名中都佔據榜首。北京在教育、創新和「新一代」企業方面的表現優於上海,而上海則在其優越的宜居性、環境、與周邊城市的融合度以及高度活躍的商業服務行業方面表現優異。

作為擁有多元實力的發達經濟體,北京和上海在未來五年內將躋身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全球城市,並與目前的「七大全球城市」建立更深層次的聯繫,在報告中歸類為「全球城市挑戰者」,在其它的「全球城市挑戰者」中,只有洛杉磯可以與它們比肩。進一步改善環境質量、提高市場透明度並強化人才庫,將有助於這兩個城市的下一步發展。


創業型城市


作為中國大陸的「創業型城市」,深圳和廣州與臺北、吉隆坡和班加羅爾並駕齊驅,這些城市正快速發展著創新經濟。這兩個城市在生活質量、連通性和人才儲備等領域都展現出強勁實力,廣州在傳統指標上成績突出,而深圳在發展成功的創新型企業方面的優良傳統使其在「未來競爭力」衡量指標方面突顯優勢。

報告指出有著「中國矽谷」之稱的深圳,在中國12強城市中的表現尤其值得關注。「通過充滿活力的創業型辦公場所和創新型企業的高度集中,深圳正以自身實力吸引中國大量的頂尖人才。「 仲量聯行全球研究部總監柯志揚(Jeremy Kelly )指出 ,「在多項『未來競爭力』衡量指標上,深圳正迎頭追趕北京和上海,實力不容小覷。」


驅動型城市


其餘的八個城市被歸類為中國的「驅動型城市」,它們與全球製造業和產業發展有著緊密的聯繫。杭州、南京、蘇州和武漢在「未來競爭力」指標上領先於其它城市。由於城市之間連通性的改善和商業生態系統的快速發展,這幾個城市與上海一起形成了沿長江經濟走廊的全球大型創新城市群。


「基於高增長率和財富水平,杭州在『傳統』指標方面表現優異,而其良好的未來前景則得益於創新能力和相對應的市場透明度。作為2016年G20峰會的東道主, 以及阿里巴巴等科技企業的所在地,也使其在『驅動型城市』中具有相對較高的全球知名度。「周志鋒指出。


在剩下的中國12強城市中,天津、成都、重慶和西安都是富有活力的區域龍頭經濟體和經濟增長源。這些城市在傳統指標上表現很好,但仲量聯行的報告指出,隨著中國的經濟模式不斷向價值鏈上遊移動,這些城市需要通過培養和留住人才、治理汙染和培育「新一代」企業等舉措來增強其未來競爭力,從而實現更長期的發展。


無論中國12強在精英城市團體中的排名如何,它們正逐步成為國際舞臺上頗具影響力的參與者。中國12強城市擁有越來越多高度活躍且雄心勃勃的『新一代』企業,這些企業將推動下一輪的全球化浪潮。正因為擁有最前沿的新技術, 這些城市正引領著中國的改變,甚至也在改變全球範圍內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柯志揚總監總結道。


文章來源仲量聯行

感謝原文作者及發布媒體為此文付出的辛勞,如有版權或其他方面的問題,請與我們聯繫

————————————

微信編輯:今朝


相關焦點

  • 中國12強:全球格局下的中國城市,深圳處於一個什麼樣的位置?
    日前,《中國12強:全球格局下的中國城市》報告出爐,深圳、廣州同時入選中國12強創業型城市。
  • 中國城市12強發布,西安上榜!
    作為「中國城市」系列研究的最新篇章,該報告將中國城市置於全球格局下...從多個維度分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城市競爭力,並重點解讀12座最具未來競爭力的城市。報告重點分析了中國大陸領先城市的「未來競爭力」,並對12強進行了比較,將其置於全球格局下考查城市的核心競爭力,探討了這些城市正如何成為全球創新和互動的中心。
  • 中國12強,武漢在哪裡
    近日,《中國12強:全球格局下的中國城市》正式發布。 此次報告是仲量聯行中國城市系列研究開展10年來的第五份報告,重點分析了中國大陸領先城市的「未來競爭力」並對12強城市進行了相互比較。中國的「全球城市挑戰者」 —— 上海和北京 —— 毋庸置疑,在未來競爭力的關鍵指標方面,這兩座城市在中國12強中名列前茅,並且將會在未來五年內躋身全球最具實力和影響力的精英城市。
  • 解碼全球城市競爭力,誰在領跑中國城市?
    再看中國城市,經濟競爭力的全球排名總體有所上升。排名前10強的城市分別是深圳(9)、香港(11)、上海(12)、北京(21)、廣州(42)、蘇州(71)、臺北(74)、南京(83)、武漢(87)和無錫(91)。
  • 高鐵和地鐵,正在撕裂和擊碎中國城市格局!
    >; 過去的2020年,即便在疫情施壓下,中國的新增高鐵通車裡程超過2000公裡。 在高鐵這個領域裡,中國幹一年,抵得上其他國家幹大半輩子。 地鐵方面,中國總運營裡程也是全球第一。 截止2020年,中國城市軌道交通通車裡程接近8000公裡,佔全球總裡程的24%。
  • 全球城市經濟競爭力排名:深圳位列第九,中國三個城市躋身前20
    中國綜合經濟競爭力前10強城市分別是深圳、香港、上海、北京、廣州、蘇州、臺北、南京、武漢和無錫。12月8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和聯合國人居署合作研究的《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20–2021:全球城市價值鏈——穿透人類文明的時空》發布。
  • 解碼全球城市競爭力,誰在領跑中國城市? | 每經網
    再看中國城市,經濟競爭力的全球排名總體有所上升。排名前10強的城市分別是深圳(9)、香港(11)、上海(12)、北京(21)、廣州(42)、蘇州(71)、臺北(74)、南京(83)、武漢(87)和無錫(91)。從5年變化來看,由於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中國前10強城市總體經濟競爭力全球排名處於降低狀態,但仍居於全球前100強以內。
  • 頂級城市洗牌!全球競爭力「北升南降」,誰在領跑中國城市?
    排名前10強的城市分別是深圳(9)、香港(11)、上海(12)、北京(21)、廣州(42)、蘇州(71)、臺北(74)、南京(83)、武漢(87)和無錫(91)。從5年變化來看,由於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中國前10強城市總體經濟競爭力全球排名處於降低狀態,但仍居於全球前100強以內。
  • 全球城市排名公布,中國9城進50強,你的城市在哪裡?
    中國社會科學院與聯合國人居署共同發布的《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19-2020》顯示,中國有9個城市進入全球前50名,39個城市躋身全球200強。前200名最具經濟競爭力的城市中,亞洲城市數量增加,歐洲城市數量下降。
  • 19家全球500強企業搶灘洋浦 創寫雙循環格局下「新洋浦故事」
    中化集團、中遠海運、物產中大、廈門建發、中國醫藥....近幾個月,在這些世界500強企業的相關負責人行程單裡,都不約而同新添了一個地名——洋浦。緊接著,全球500強企業紛紛搶灘落戶,洋浦開始成為這些企業業務版塊中舉足輕重的一部分。
  • 2020年全球城市指數報告:中國成為入選城市最多的國家
    今年的報告將城市國際競爭力研究體系進行了一次系統的升級,大幅增加了新興城市數量,全面評估的城市從2019年的130個上升到2020年的151個。同時優化和引入了部分新的指標,包括對城市企業家精神以及城市公共衛生水平的衡量維度。今年入選的151個城市中有27個是中國的城市,中國也成為全球城市入選最多的國家。
  • 從競爭到競合 城市價值凸顯——《「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全球城市...
    11月15日,全球規模最大的自貿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正式籤署,標誌著深入的區域經濟一體化、新的開放型世界經濟格局正在形成。自2019年起,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以下簡稱「中規院」)基於包容共享的發展視角,構建了全球價值活力城市指數及「一帶一路」潛力城市指數。
  • 權威機構發文,西安入選中國12強!
    NO.1|壹4月18日,仲量聯行重磅發布《中國12強:全球格局下的中國城市》研究報告,對中國大陸內的12個領先城市進行了深度調研分析。 除北上廣深外,成都、重慶、杭州、西安、武漢等城市競爭力十足,均強勢登陸12強榜單。據悉,在本次中國12強評估中,除了考察城市的「傳統」指標外,仲量聯行還創新地提出了「未來競爭力」指標,更加與時俱進地對城市發展潛力進行綜合認定。
  • 全球價值活力城市排名:上北深廣位列中國內地前四
    恰逢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近日發布了《「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全球城市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構建了全球城市指數的三大基石——創新、生產和服務、聯通設施,基於這一評價體系,報告中包含了全球價值活力城市指數中國內地前20名的榜單。
  • 報告:中國15城躋身全球經濟活力百強城市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9日訊 12月8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和聯合國人居署共同發布《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20-2021)》(簡稱報告)。報告顯示,中國有15個城市躋身經濟活力全球前100,分別是深圳、北京、廣州、上海、珠海、香港、南京、杭州、蘇州、廈門、長沙、武漢、寧波、成都、合肥。該報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助理、中國社科院-聯合國人居署聯合課題組首席城市經濟學家倪鵬飛和聯合國人居署戰略司知識管理與創新局高級經濟學家Marco Kamiya領銜完成。
  • 給卓越的全球城市一個中國定義
    2010年,中國經濟總量超越日本,躍居世界第二;今年9月最新排名顯示,上海首次取代老牌全球金融中心東京,躋身全球金融中心前五行列。一次是總量和規模的超越,一次是經濟發展核心競爭力與發展潛力的超越,後者不僅帶給我們更多信心,也代表著紛繁複雜的形勢下,世界對上海的肯定,對中國發展前景投下的信任票。  歷史,總是在看似的偶然中暗含著必然。
  • 2020年全球人工智慧創新城市榜單:中國32個城市進入世界500強
    它們在競爭中不斷積聚創新資源、創造創新成果,把創新作為城市發展的基本驅動力,推動城市或城市群的綜合可持續發展。 放眼全球,世界主要國家都將人工智慧上升成為重大發展戰略,無論是德國的「工業 4.0」、美國的「工業網際網路」、日本的「超智能社會」、還是我國的「中國製造 2025」,人工智慧都是其中的核心關鍵技術。
  • 中部4強城市綜合對比,中部城市格局已定?
    文/笑晨話城市,持續更新稿件 中部4強城市武漢、鄭州、長沙、合肥,6個維度對比,中部城市格局已定?,武漢21分,長沙17分、鄭州12分、合肥10分。
  • 中國城市發展日報|上海新目標:2035年成為全球頂尖城市
    中國城市發展日報|上海新目標:2035年成為全球頂尖城市 2020-12-10 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Index發布全球人工智慧創新城市榜單 中國32個城市進入世界500強
    榜單上呈現出全球 500個城市的 AI創新指數信息,為評價城市創新力提供了客觀、可靠、專業的數據。  發現全球最具創新力城市探索 2020年 AI城市榜單  2020年全球 AI城市榜單從全球近 2000個城市中遴選了前 500個最具人工智慧創新力城市,共覆蓋了55個不同的國家和地區。下圖是 55個國家入選 500強城市的數目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