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和地鐵,正在撕裂和擊碎中國城市格局!

2021-01-10 騰訊網

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

這也是一個落寞的時代。

舊的被撕裂,新的被重塑。

鑿擊的裂縫中,若有希望的微光露出。

1

中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高鐵第一國」和「全球地鐵第一國」。

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

截止2020年底,全國高鐵通車裡程達到3.79萬公裡,相比較「十二五」末,通車裡程翻了一倍。

可能大家對3.79萬公裡的通車裡程沒有概念,我給大家隨便列幾組數據,讓大家感受一下基建狂魔的牛批——

目前,中國的高鐵通車裡程排名全球第一。

排在第二名的日本,通車裡程3041公裡,不到中國的十分之一

排在第三名的西班牙,通車裡程2859公裡,同樣不及中國十分之一;

排在後面三位的是法國、德國和義大利,通車裡程在1000-2500公裡

過去的2020年,即便在疫情施壓下,中國的新增高鐵通車裡程超過2000公裡。

在高鐵這個領域裡,中國幹一年,抵得上其他國家幹大半輩子。

地鐵方面,中國總運營裡程也是全球第一。

截止2020年,中國城市軌道交通通車裡程接近8000公裡,佔全球總裡程的24%。

5個城市的地鐵裡程超過400公裡,達到全面普及;

4個城市的地鐵裡程超過300公裡,達到高度普及;

6個城市的地鐵裡程超過150公裡,達到中高度普及……

可能大家對8000公裡的通車裡程沒有概念,我給大家隨便列幾組數據,再讓大家感受一下基建狂魔的再次牛批——

排在全球第二的德國,地鐵通車裡程不到中國的一半

排在全球第三的美國,地鐵通車裡程只有中國的八分之一

排在全球前十五的國家,地鐵通車總裡程加在一起,抵不上一個中國

在地鐵這個領域裡,一個中國,抵得上大半個其他國家。

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因為地鐵和高鐵的存在,從未如此緊密的連接在一起。

2

中國想要幹什麼?

如此密集的高鐵網絡,會對中國的城市格局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如此密集的地鐵網絡,會對中國的城市格局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僅僅是想讓城市之間的連結更加緊密?

僅僅是想讓城市之間的人口和資源流動更加高效?

既是,也不是。

今天,我想帶著大家從結果倒推一下。

國內目前已經有兩條以上高鐵交匯的城市有——

北京、鄭州、合肥、武漢、長沙、西安、重慶、成都、貴陽、南寧,廣元,成都,遂寧,樂山,南充,重慶,桂林,肇慶,邵陽,衡陽,南京,金華,龍巖,廈門,潮汕,福州,杭州,上海,濟南,瀋陽等等。

這其中,有重點一二線城市,但至少一半都是三四線的城市。

尤其是近兩年,越來越多的三四線城市,加入到高鐵網絡中。越來越多的三四線城市,擁有了兩條以上的高鐵交匯。

比如,2020年,南通、揚州、赤峰、慶陽、長治、晉城等6個地級市,邁入「高鐵時代」。

當越來越多的三四線城市加入到高鐵網絡中之後,變化發生了!

我們來看下面這張圖——

這是部分三四線城市的高鐵通車後,地方常住人口的變化圖。

在這張圖上,我們能很清晰的看到——

高鐵開通後,90%以上的中小城市,人口是向外流出的。

既然有了高鐵,人口反而加速外流。

為什麼還要繼續修高鐵?

原因很簡單——

足夠密集的高鐵網絡,讓大城市的「觸手」伸入一個個中小城市的腹地。

足夠密集的高鐵網絡,把大量的三四線人口快速的引流到一二線城市裡面;

足夠密集的高鐵網絡,讓一二線城市更快、更強的做大城市規模。

高鐵網絡,就是做大大中型城市的抽血網絡。

高鐵網絡,就是加速中小城市人口向大中型城市流動的抽血網絡。

當大量的年輕人口,從中小城市坐著高鐵,高效的進入中大型一二線城市之後……

全新上架的地鐵,就開始發揮作用了——

對於一線城市來說,地鐵會讓它的腹地變得更為廣袤。

幾乎所有的一線城市,都在面臨一個嚴峻的問題——

城市的資源承載力,已經瀕臨極限。

交通擁堵、汙染嚴重、水資源匱乏、住房資源緊缺……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一線城市已經無法承載更多人口進入。

怎麼辦?

向外疏解,優先發展周邊的衛星市鎮。

比如,環滬、環京和環深的崑山花橋、北三縣、惠陽等衛星市鎮。

一線城市的地鐵和城際軌交,就是在加強中心城區和衛星市鎮的通勤。

北三縣的燕郊,上海的嘉善,深圳的惠陽,在今年都陸續啟動了屢次擱置的城際鐵路和跨城地鐵。

一線城市在通過地鐵和城際鐵路,飛速的擴張腹地,飛速的提高人口承載能力。

以求,承接由高鐵網絡帶來的更大規模三四線人口。

對於二線城市來說,地鐵會徹底激活它的城市空白區。

在二線城市內部,因為城市開發不成熟的原因,留存下大量的城市空白區。

它們在城市邊緣或城市內部,但因為通勤的原因,導致它和整個主城區存在嚴重的割裂。

比如鄭州管南、常西湖、杭州未來科技城、武漢白沙洲、武漢蔡甸等。

當二線城市的地鐵密度提高後,當這些城市空白點上落地地鐵後,當這些城市空白點進入地鐵網絡之後……

曾經的城市空白,就會被重新激活,融入到整個城市中。

激活後的城市空白,將擁有更大和更強的人口承載能力。

我們在回到最初的那個問題——

中國想要幹什麼?

中國想用高鐵、地鐵和城際軌交,徹底擊碎這個國家,並重塑這個國家。

高鐵網絡,正在加速掏空中小城市,加速把中小城市人口導入大城市。

一線城市,正在飛速向外鋪設自己的城際軌交和地鐵,擴大通勤腹地,擴張人口承載能力;

二線城市,正在加速向內做密自己的地鐵網絡,加速填補空白板塊,讓過去的空白重新被激活……

它們前所未有的舒張雙臂,擁抱更多的人口湧入!

3

吹完牛批,聊點實際的。

當中國的城市格局被擊碎和重塑之後,會對房價產生什麼影響?

第一、請放棄通高鐵的三四線城市。

高鐵的修建,對於這些城市來說,不是紅利。

高鐵只會加速讓了三四線人口向一二線流入的速度,導致年輕的購買力嚴重流失。

像武漢和鄭州這樣的區域中心城市,只會加速吸納周邊城市人口。

贏家通吃,強者恆強的爛梗,因為高鐵的存在,只會愈演愈烈。

這些通了高鐵的小城市,高鐵不僅不會拉來人,反而會帶走人。

隨著人口的流失,年輕人越來越少,需求相對應減少,購買力大幅下滑,這些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將更加缺乏支撐。

中小城市,即將被掏空購買力。

第二、重點關注一線城市周邊開通地鐵的衛星城市。

比如,北三縣的燕郊、環滬的花橋等。

從時間周期上看,一線城市周邊的衛星市鎮,將在2025年陸續實現城際軌交的一體化交通,這兩個城市也成為了上海都市圈和北京都市圈的重要節點城市。

一線城市擴容,已然是基本趨勢。

城際軌交加持下的需求外溢,將讓周邊衛星市鎮成為新的需求聚集地,原本的價格窪地也會被迅速填平。

第三、發掘城市環線地鐵。

研究過一二線城市的地鐵發展歷程,會發現環線是每個城市不容忽視的一條地鐵線。

北京環線地鐵——北京地鐵2號線,中國大陸第一條環線地鐵。

上海環線地鐵——上海地鐵4號線,是上海軌道交通系統中唯一的一條環線。

武漢環線地鐵—— 武漢地鐵12號線(暫未通車),國內最長的城市地鐵環線。

鄭州環線地鐵——鄭州地鐵5號線,省內首條環線地鐵線路。

上面的這幾個城市的環線,基本上屬於城市中的「二環」或者「準二環」的存在。

城市環線地鐵=城市「金腰帶」

去發現目前還沒有完善地鐵網絡城市的環線,牢牢握住「金腰帶」,不管是自住還是投資,都不容忽視。

第四、布局二線城市的近郊板塊。

二線城市的近郊板塊中,優先關注由於缺乏通勤,導致和CBD的時間比較遠的板塊。

一般分布在城市的三環外到四環內區域。

比如:鄭州的常西湖板塊和管南新區,武漢的蔡甸和白沙洲板塊...

由於地鐵線路少,地鐵網尚未建成,地鐵房更加稀缺。而稀缺所帶來的價格差也非常明顯,個別板塊甚至會比一線城市的溢價還要高。

所以,關注正在規劃和建設中的三四環之間位置的地鐵房,把握二線城市中較為合適的價格窪地。

4

經常有人跟我說,中國樓市沒有機會了。

而在我看來,中國樓市充滿機會。

因為這個國家的城市格局,正在被翻天覆地的改造著,充滿著不確定性的蠱惑。

每一個在劇烈變化中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總會衍生出新的機遇。

只有不確定的鑿擊,才能在舊的財富版圖上敲出新的裂痕。

裂痕之處,才會誕生新的財富分配,也才會衍生新的階層轉化。

給耿直少年,點個"在看"

相關焦點

  • 高鐵+機場+11條地鐵,大交通格局下的南海,將帶來什麼?
    這種格局的變化,對於南海的城市空間擴展、產業升級換代、創新資源集聚,必然產生深遠影響。尤其是在南海全力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新都市的背景下,南海該如何搶抓這些機遇,及早布局?總投資逾138億元的佛山西站,是集結「高鐵+城軌+高速」於一體的交通樞紐,將南海快速推向粵港澳大灣區時代、廣佛超級城市時代、軌道交通時代等一系列歷史發展大機遇面前。「火車一響,黃金萬兩。」高鐵更是如此,於是催生出一個詞:高鐵經濟。
  • 11條地鐵線路正在建設中 杭州城市格局將發生變化
    記者從杭州市地鐵集團了解到,杭州地鐵1號線三期、6號線一期、杭富線、7號線江南段目前都已進入專家評審階段,有望在年底前具備開通條件,距離杭州人「乘坐地鐵去蕭山國際機場」「坐著地鐵去富陽」的願望實現越來越近。昨天,記者跟隨地鐵工作人員提前探營地鐵7號線。可以看到,站內已寬敞明亮,工作人員正在做最後的衝刺,加緊調試有關設備。
  • 我國首條跨城市地鐵,連接廣東兩大重要城市,不坐高鐵就可以出城
    隨著中國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城市交通變得便利,更加發達,眾所周知,我國的高鐵發展很快,到目前為止,中國的高鐵速度是世界第一。除了中國的高鐵以外,中國的地鐵是最引以為豪的,乘坐地鐵的人應該會發現普通地鐵在同一個城市,但是,今天我們想說的是這趟地鐵,這是我國第一次跨越兩個城市的地鐵,連接著廣東的兩個大城市,不用高鐵就可以離開城市。
  • 從徐州、南通、洛陽看地鐵價值,地鐵對三線城市意味著什麼?
    2、南通,在建線路2條,長60公裡;預計開通時間2022年和2023年各一條;正在申報線路2條,長度約93公裡;2025年預期地鐵線路4條,總長度153.2公裡。3、洛陽,在建線路2條,長41.3公裡;預計開通時間2021年和2022年各一條;正在申報線路2條,長度約78公裡;2025年預期地鐵長度119.1公裡。
  • 中國「最牛」的城市,明明只是一個三線城市,卻被允許修建地鐵
    我們國家在城市發展上的劃分通常是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線城市,按這樣的順序劃分,其中一線城市代表了我們國家發展的最好城市,今天芒果與大家說話的是三線城市,這個城市也被稱為最牛 帶大家去芒果吧!蕪湖在2017年經濟正好突破3000億元,蕪湖在中國城市等級劃分中屬於三線城市,但在2016年初,國家批准建設高鐵,蕪湖可以說是三線城市中最厲害的城市,現在蕪湖的地鐵1號線和地鐵2號線也在建設中,預計明年2條路線使用, 蕪湖的面積在6000平方公裡以上,也可以用這樣大的面積建設地鐵, 另外,地鐵建成後的居民移動也非常方便。
  • 地鐵、高鐵和動車,這三個與鐵路有關的概念,究竟有什麼區別
    近現代以來,鐵路在人類歷史上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它不僅方便了人們的出行,而且大大提高了貨物運輸能力,為商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著科技的進步,鐵路相關的技術也越來越發達,雖然距鐵路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它仍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交通方式之一,而現在又產生了許多新的鐵路概念,比如地鐵
  • 中國地鐵修建最快城市:7年310公裡躋身新一線城市,重慶自嘆不如
    中國地大物博,其中東西和南北的距離都在5000公裡以上,一直以來出行問題也成為很多人的「絆腳石」,乘坐飛機費用過於昂貴,但是傳統的綠皮火車卻又要乘坐好幾天,有的中途還需要來回倒車,可以說旅途的絕大部分時間都被浪費在了路上,非常的不方便。
  • 省會城市建14個高鐵站,實現「區區通高鐵」,打造全球交通樞紐!
    我們通過旅遊去感知世界看到祖國的日益變化,我們為之自豪,為之振奮,在看到了燈火闌珊的街道時,不由得感嘆中國的發展如此之快,那趕快一起乘坐「改革開放」的列車,迎接美好的春天吧!今天介紹的這個城市,計劃建設14個高鐵站。
  • 德國教授:在中國待了一個月,擊碎了我身為德國人的優越感
    對於中國的變化,身為中國人也有種日新月異的感覺,一個德國教授在來中國待了一個月後,也是不由感慨,這一個月擊碎了我身為德國人的優越感。01中國已今非昔比德國作為發達國家,多領域發展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雖然是二戰的戰敗國,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德國人的優越感一直都在。
  • 厲兵秣馬,蓄勢待發,西奧電梯中標中原最大高鐵站,助力中國高鐵美譽...
    鄭州作為地處中原的國家中心城市,立足中原,輻射中國,總建築面積超480000㎡鄭州南站以中原第一大高鐵站的姿態蓄勢待發,信步而來。西奧電梯憑藉卓越的產品與服務,從眾多供應商中脫穎而出,成為全站最大垂直交通供應商,為該項目提供近140臺高品質電扶梯產品。
  • 「1000公裡地鐵城市」距離青島有多遠?
    軌道交通串聯著發展脈絡,更決定城市命運。當城市邁入地鐵「1000公裡俱樂部」,意味著其攜帶和帶動的規模經濟也將成倍增長,真正構建起大都市的發展格局。那麼,在青島地鐵1號線、6號線、4號線、8號線進展如火如荼之時,青島距離「1000公裡地鐵城市」還有多遠?
  • 惠州高鐵站在哪裡?2017年惠州地鐵與高鐵最新規劃圖(附:地鐵1號線...
    》(建城[2014]169號)文相關要求,我局結合《惠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牽頭組織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組織編制完成了《惠州市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該規劃已通過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組織的技術審查和市政府審批。
  • 河南高鐵大「米」字格局將形成,哪些城市發展「抱上大腿了」!
    要想富先修路,近年來「中國速度」讓世界人民見證了中國的崛起,人們旅行更加方便,各地的經濟也因此飛速發展,國家經濟能力也一直穩定的增加,讓世界各國紛紛學習。河南的米字型高鐵其實是以鄭州為中心的米字型高鐵,分別是京廣、隴海、鄭萬、鄭合、鄭濟、鄭太高鐵,這些高鐵聚集鄭州形成米字型,米字型高鐵建成後,受益最多的是鄭州、南陽、周口這些城市,當然米字型高鐵通車之後,這些城市會得到高速的發展。
  • 藍叔說丨這些享受高鐵紅利的城市,幾乎和藍光城市布局神同步!
    有權威媒體將這19個城市分為了三個級別:1、北京2、上海、廣州、武漢、成都、瀋陽、西安、鄭州3、天津、南京、深圳、合肥、貴陽、重慶、杭州、福州、南寧、昆明、烏魯木齊總而言之這個規劃加強了城市與城市間的溝通與經濟交流,同時也標誌著從今往後,中國將進入一個嶄新的高鐵時代
  • 深度|城市跟著地鐵「跑」!
    到 今年年底,隨著地鐵房山線北延和16號線中段兩條新線開通運營,北京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總裡程將達到714.6公裡(不含市郊鐵路),運營線路、車站數量和運力規模繼續穩居國內前列。可以說,北京軌道交通的核心網絡已經形成,地鐵真正成為了綠色出行交通方式的主力和首選。
  • 大格局!青島「米字型」高鐵網來了
    而也正是魯南高鐵的開通,為青島高鐵網建設再添一筆,青島北至京津、南通滬杭、西達鄭鎬、省外聯通成渝漢,省內通達濟煙威的「米」字型高鐵格局已現雛形,高鐵網絡時代正式來臨!該鐵路目前正在修建中,是一條長江中遊城市群及淮海經濟區連接山東半島城市群的高速鐵路,設計時速350公裡,線路全長800公裡。☆合青高鐵:青島-合肥。南起合肥,向東北方向接入徐連客運專線新沂南站至江蘇連雲港,在連雲港通過青連鐵路連接青島,設計速度目標值350公裡,目前也在建設中。
  • 中國城市擁有地鐵最多的省份,還是國內經濟第一強省,是你家鄉嗎
    近年來,隨著中國社會的不斷發展,在追求高鐵速度的同時,中國也逐漸把建設放在地鐵建設上,想要富,先修路說到國內經濟最強的省份,很多人會想到廣東省和江蘇省,那麼我們就來比較一下廣東省和江蘇省,看看哪個城市擁有地鐵吧。
  • 中國有趣的省會,高鐵地鐵往外修,和省轄市幾乎沒有聯繫!
    眾所周知,一個省的省會城市一般是該省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也是本省經濟發展最好,責任最大的城市,畢竟作為一個「龍頭」城市,它必須發揮代表作用,所以一般省會城市都會發展得比地級市好,但是中國有一個省會例外。
  • 神州高鐵接管運營天津地鐵2號線,軌道交通運維後市場大幕揭開
    公司積極搭建合作平臺,尋找戰略夥伴,已與中國中鐵、中國鐵建、中國交建、中國建築等多家央企建立戰略合作關係,在軌道交通生態圈中提升了自身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天津作為我國四大直轄市之一,該地區的地鐵運營管理要求遠高於一般的二三線城市。天津地鐵2號線全長27公裡,於2012年開通試運行,設站20座。
  • 廣東省這4個城市已經通地鐵了,下一個通地鐵的會是哪座城市呢?
    1、廣州廣州地鐵( Canton Metro )的第一條路線於1997年6月28日開通,廣州也成為中國大陸第四條開通運營地鐵的城市, 到2018年,廣州地鐵共有14條運行路線,總長391.6公裡,共計205站,開通距離中國第三,世界第四,日平均客流量達到820萬人,日最大客流達到1002.57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