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副中心將依託水網、綠網、路網,形成12個民生共享組團和36個美麗家園,圍繞組團中心和家園中心,構建5-15-30分鐘生活圈。在昨天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發布會上,城市副中心黨工委委員、規自局局長鄭皓表示,將充分挖潛通州老城區存量土地資源,鼓勵優先利用老廠房等存量用地建設家園中心,補齊公共服務設施短板,為居民提供高質量的社區服務。
公共設施集中布局混合利用
副中心控規提出建設環境優美、服務健全、包容共享的美麗家園,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新期待。規劃依託水網、綠網、路網構建12個民生共享組團和36個美麗家園,創新提出市民中心、組團中心、家園中心、便民服務點的公共服務體系,形成5分鐘、15分鐘、30分鐘生活圈,鼓勵公共服務設施集中布局、混合利用,提供一站式社區生活服務,更好滿足市民工作、居住、休閒、交通、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各方面需求。
高標準編制保障房規劃方案
為主動適應人口結構變化,規劃提高了教育、醫療、養老等基本公共服務配置標準,高標準編制保障房規劃設計方案、步行和自行車規劃實施要點,倡導綠色出行,使居民就近享受一刻鐘社區服務,實現在騎行中感受城市、在漫步中品味生活。
在建設層面,副中心將建成一批高水平的公共服務設施。目前在城市綠心開建的劇院、博物館、圖書館三大文化建築,就是市民共享的文化設施,再加上大尺度、開放型的景觀林地,今後城市綠心將成為副中心最具亮點的市民中心。
優先利用老廠房建家園中心
在通州老城區,針對老城區醫療、教育、文化、體育、養老、生活性服務業等公共服務設施不足問題,進一步完善老城區17處家園中心的空間布局和功能配置,著力滿足居民各方面的公共服務需求,補充公共服務設施短板。
「我們將按照分期有序實施的思路,充分挖潛老城區存量土地資源,鼓勵優先利用存量用地建設家園中心,特別是優先利用條件較好的舊工業廠房,探索多途徑開發建設家園中心的實施模式。」鄭皓表示,2019年已和相關部門開展了一系列溝通對接和前期研究,後續將進一步深入推進這項重點工作,努力啟動一批讓市民有獲得感的家園中心試點。
另外,規劃部門還將從張家灣設計小鎮存量資源利用、家園中心建設等案例汲取經驗,努力探索構建適應存量土地開發利用的新型管理制度體系,為副中心公共服務設施有效建設管理打好基礎。
來源 北京晚報
本報記者 王海燕
流程編輯 王夢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