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班洪」這個地方,大家可能不太熟悉,這個地方雖然面積不大,但曾因為歷史原因被分離了出去。在新中國成立後,我國政府又完整地將這片領土收回。班洪位於西南邊陲,與緬甸相鄰。
班洪地區生活的居民主要是傣族和佤族等少數民族,在近代史上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但不幸的是在抗日時期,這裡曾被脫離了祖國20年。
中國歷史上的班洪
班洪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固有領土,在古代歷史中,我們可以發現它的「足跡」。根據有關史料記載,早在商朝,這片土地的「領主」即百淮族開始向商朝進貢。後來這片區域出現了一個國家,就是哀牢國。到了漢朝時,哀牢國的領主柳貌帶領77個邑王和5萬多戶人,歸順了漢朝。從此,班洪地區就屬於古代中國領土的一部分。
班洪抗英事件的前因後果
到了晚清後期,英國軍隊對中國的疆土開始虎視眈眈,先是從西南邊陲開始入侵。英軍對班洪總共入侵了兩次,但都以失敗告終。第一次是在1890年,英國這個「強盜」開始了搶奪領土,對班洪地區發動了攻擊,但是傣族同胞聯合十幾個部落將英軍打退。
英軍第二次入侵班洪是在1934年,這次入侵造成了歷史上的「班洪事件」。當時,英國派人從緬甸潛入班洪地區勘察礦資源,卻發現了班洪煉礦的廢渣中含有銀,所以高價將礦渣買走獲取暴利。
但是,英國人的野心越來越大,不滿足於此,開始私下聯絡班洪王的弟弟準備購買當地銀礦產地爐房,這個爐房歸班洪、班老、永邦三個部落管理。英國人開始在班洪附近修公路,派遣軍隊,為搶奪班洪地區做準備。
聽說英國人要收購爐房,班洪王一直不同意,這時英國準備採用武力佔領。班洪王義憤填膺,聯合了班勞、永邦等幾個部落,並得到了當時國民政府和全國的支持,其他民族組成2000人義勇隊前往支持。最後,班洪王在義勇隊的幫助下成功打敗了英軍的入侵。
脫離祖國20年後被完整收回
1941年,當時中國正在抗日,英國趁火打劫,封閉了滇緬公路來要挾中國。當時迫於抗日的壓力,國民政府與英國籤訂協議,將班洪、班勞和片馬等地區劃給英屬緬甸,就這樣班洪地區脫離了中國。
到了新中國成立後,1961年,我國政府完整地收復了班洪等地區,脫離了20年的領土終於回歸了祖國。在班洪至今還樹立著抗英紀念碑,班洪同胞英勇抵抗外國入侵的精神,深深體現了中國民族的愛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