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手萊昂》是電影史上一部非常經典的電影,它曾收穫過很多票房,曾被很多人翻來覆去的解讀,這部電影被譽為殺手電影的代表作,電影中殺手萊昂的形象深入人心。《殺手萊昂》是呂克.貝松最好的一部電影,電影中將許多看似很矛盾,看似幾乎不可能搭邊的元素通通糅合在一起,然後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電影中瑪蒂達和萊昂的感情讓很多人感動不已,這種感情是無法界定的。或許每個人都有他的理解,或許在萊昂心中從未說過謊,或許多年前你並未看懂這部電影。今天小編就從現下人們的價值觀上來談談這部電影中的難以界定的感情。
萊昂是一個沒有感情的殺手,人命對於萊昂來說意味著金錢。瑪蒂達是一個很喪的小蘿莉,就像是現在的很多90後,喪,是一個成年人的標籤。但是瑪蒂達因為家庭的原因卻難以在家中得到溫暖。父親貪汙了東西,一家人被殺光了,連四歲的弟弟都沒能倖免於難,瑪蒂達向隔壁的大叔萊昂求救,萊昂在一番掙扎過後還是為小女孩開門。萊昂自己也知道,如果開門,就意味著要有麻煩,但是善良的萊昂還是為瑪蒂達開了門。
故事的開頭總是那麼用心,提前為你買下很多的伏筆,提前告訴你愛的後果是怎樣,只是觀眾明白,而劇中人卻不知道。現代人的感情大多無疾而終,在決定愛的時候,是清醒而理智的,冷靜又克制的,在感情走到結尾的時候也無動於衷,像是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一樣。瑪蒂達對萊昂的愛是不知何時起,終不滅的。
萊昂教馬蒂達用槍,瑪蒂達教萊昂識字,青春期的女孩子總是憧憬著愛情,瑪蒂達最大的魅力在於,十二歲這樣的年齡,她根本不可能知道什麼是愛情,她只是模仿,而越是模仿越是幼稚可笑,瑪蒂達不知道,在模仿的過程中,愛正在悄悄的產生了。這種模仿的愛比世俗中情慾的愛要純淨得多。瑪蒂達喜歡萊昂,無論是出於依靠還是出於單純的模仿的愛,愛就是愛。
萊昂應該也是喜歡瑪蒂達的,但是萊昂的職業,以及萊昂的內心不允許萊昂表達出來這種愛,他們之間差著年齡,差著閱歷,用現代人的觀點來說就是門當戶對。所以說啊,在而門當戶對的時候,我們不一定遇見的就是對的人,反而是不論門第不論出處的感情是那樣美好。電影中總是在給我們不斷地暗示,只是不想懂的人怎麼都不願意懂,電影取材於我們的生活現實,在我們的在生活中有著像鏡子一樣的作用,我們往往可以通過一部電影看到很多的生活現實。
我們總是以為,電影畢竟是電影,不真實的,虛構而已,現實生活中一定要比電影要善良的多,情況會好很多,其實不然,電影已經是仁至義盡了,電影中國,讓相愛很對年的人分開又重聚,讓失散多年的親人回歸家庭,讓多年的恩怨化解,讓不能釋懷的心結化為雲煙,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情況只會更殘酷。
萊昂為瑪蒂達的將來做了很多的打算,萊昂知道自己的結局是死,這也是萊昂不能說愛的一個原因。萊昂知道瑪蒂達必須學會自己生存,萊昂將瑪蒂達託付給飯店老闆,他希望自己所賺下的錢在自己死後給瑪蒂達生活所用。「父母之愛,則為之計長遠」。
一對師徒新的殺人行動開始了,一樁又一樁的殺人案件在這個城市聳人聽聞,殺人的手段如出一轍。最後,這兩個殺手被困了。被困之時,也就是他們分別之日。看到這裡,居然對殺手完全沒有恨意,有的是對人間至情的感動。他們配合默契,互為對方著想,在強大的暴力面前,表演著撕心裂肺真情。影片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看到了國家機器的冰冷殘酷。
最後,殺手萊昂為救馬蒂爾達,殺死了殺人犯兼販毒首領緝毒處處長,為女孩報了仇,萊昂死了,用自己的血洗清了自己的罪惡。弱小的女孩逃出去後求助,卻沒有結果。這個被警察追蹤的小殺手,找到一所問題少年學校,開始了自己新的生活,她把那盆花種在校園中的空地上,她會在任何時候想著這盆花的主人吧,這個人在最後一刻說:"快走啊,快走。我愛你,寶貝。」
愛,使萊昂和瑪蒂達得到了救贖。儘管這種愛,只是一種情感共生。20多年過去,這部電影的大叔變成了大爺,小女孩變成了影后和人母,唯有點一個的超然地位,不曾撼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