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原型陸勇:為救人買印度仿製藥被抓,現狀如何?

2020-12-17 文史風雲

電影《我不是藥神》在2018年上映之後收穫了大批的獎項,同時也引發了大眾對"藥俠事件"的激烈討論,更引起了危重病患們對國內治病難、買藥難等相關問題的共鳴。

對於電影中的危重病人來說,他們中的大多數都希望自己能夠接受治療,並且有機會繼續生活下去,但高額的藥價卻讓他們懷疑自己對"生"的渴望是否是一個錯誤,直到主人公程勇的出現,才讓病患們再次燃起了對生命的渴望。

電影中的程勇在現實生活中的原型名叫陸勇,並且陸勇是一名白血病病患,而程勇是一個健康的"局外人"。但相同的是,他們都希望自己能幫助更多的危重病患,帶給病患們"生"的希望。

《我不是藥神》中的程勇與現實生活中的陸勇

總的來說,無論是在電影還是在現實中,程勇和陸勇都為危重病患帶去了生命的希冀,雖然電影與現實的情況存在出入,但可以理解,畢竟電影更多的是凸顯故事的曲折性、戲劇性。而現實有時的確具有"戲劇化",卻終擺脫不了"現實色彩"。

就比如,電影中的程勇一開始是為了賺錢,解決好生活中遇到的瑣事,而現實中的陸勇則是為了"生"而奔波的白血病患者。如果說電影中的程勇是一個"藥神",那麼現實生活中的陸勇也擔得起"藥俠"的名號。

電影中的程勇一開始只是為了賺錢。電影中的程勇是一個普通的小商販,對自己當下生活的唯一要求,可以用"得過且過"四個字形容。直到孩子的撫養權即將被前妻奪走、父親急需一大筆醫藥費……

程勇才發現努力賺錢的重要性,但又苦於賺錢無門,在多重生活危機的壓迫之下,走上了一條走私印度特效藥的賺錢之路。

而現實生活中的陸勇一開始則是為了"救自己"。陸勇是江蘇一家公司的老闆,三十多歲時被查出患有白血病,開始接受治療不久便被醫藥費所累。後偶然獲知印度有同等效果、價格低廉的"仿製藥"存在,便開始購藥自用。

後來,陸勇又出於關心,將印度"仿製藥"的事情告知了病友,在病友的請求下幫助購藥。

電影中的程勇是"藥神"嗎?在電影中的程勇看來,他幫助病患們買藥一開始就是為了賺錢,後來賣藥則是出於愛心,擔不了"藥神"稱號。但在病患看來,程勇賣的不是藥而是"生命",於急需用藥的病患而言程勇就是"藥神"。

現實生活中的陸勇是"藥俠"嗎?陸勇認為自己本就是白血病人,是偶然發現了印度"仿製藥"的存在,而幫助其他病友買藥只是出於關心、幫助,所以稱不上"藥俠"。

但在所有病友眼中,出國購藥的法律風險是現實存在的,陸勇沒有因為風險而放棄幫助病友,所以他的"藥俠"之名早已被病友們認可。

為了救人購買印度仿製藥被抓

無論是"藥神"還是"藥俠",無論是電影中還是現實生活中,程勇和陸勇都選擇將病患的生命放在了第一位,希望可以憑藉自己的綿薄之力幫助病患找到"生"的希望。

不同的是,電影中的程勇因為黑心商家失信、走私等種種原因,而被警局逮捕,並被判處了5年有期徒刑。而現實生活中,陸勇被抓的起因則是由於他當時是一起信用卡販賣案件的購卡人。

陸勇被抓之後,他幫助病友在印度購買"仿製藥"的事情一併被公安機關發現,並被檢察院以妨害信用卡管理罪與銷售假藥罪提起公訴。之後,陸勇的病友獲知此事的前因後果,決定聯名寫信請求法院免除對陸勇的法律懲處。

最終,檢察院決定請求法院撤回對陸勇的起訴。法院撤回起訴之後,陸勇也被無罪釋放,而這一場由"買藥救命"引發的事件也至此落下帷幕,但卻引發了社會對相關問題的思考。

都說法律不外乎人情,法律的存在也正是為了更好地保護所有人的生命、財產安全。陸勇之所以購買印度的"仿製藥",其根本還是為了保護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所以,陸勇並沒有被追究刑事責任。

而之後,國家也出臺了相應的法律,規定為自救、互助而購買少量的"未經批准的外國藥品",只要不以贏取暴利為目的、未對他人造成嚴重後果,便不以犯罪論處。這讓危重病患們看到了真正的希望。

陸勇現狀

經歷了與白血病的抗爭,經歷了購買印度"仿製藥"被捕後無罪釋放的事件,陸勇的人生也算是歷經了大起大落,雖然沒有電影中主人公的結局,卻也有與電影相似的跌宕起伏。

隨著法律的修繕,像陸勇這樣為自救、互助而幫助自己和他人少量購買外國藥品的行為被合法化,國內大部分的危重病患由此感受到了國家的關心和法律的溫度,而陸勇自己作為白血病患者中的一員,也看到了自己的希望。

而現在,陸勇還在堅持著自己的事業,也在積極治療疾病,他的女兒也早已研究生畢業,他的個人事業和家庭生活也早已恢復平靜,就連曾經的購藥難題,在如今看來也早已不再是難題。在陸勇看來,一切都會變得更好。

同時,陸勇也在用自己的方式繼續幫助別人,比如參加一系列的演講活動以鼓勵人們勇於戰勝病痛,給予正在遭受病痛折磨的陌生人希望;在今年的疫情期間,陸勇也從印度購買了各種防護物資,捐贈到需要的地方……

總之,對於陸勇來說,只要生命不息,一切就都會有希望,而他也希望自己可以為所有危重病患帶去戰勝病痛的鼓勵,為其他人帶去力所能及的幫助。

小結

"我不是藥神"和"我不是藥俠"的出現,歸根結底都源於危重病患對藥物的依賴以及國內藥物價格過高而產生的矛盾。不幸患上危重疾病卻沒有足夠治療費用的問題,也一直以來都是當今社會的一個痛點。

不過,隨著國家製藥管理的不斷完善和法律規定的不斷完善,危重病患的救治問題一定會逐漸解決。在未來,也一定會有更多危重疾病的救治費用被納入醫療保障,大眾所關注的醫療、藥物價格等問題也一定會被逐步解決。

相關焦點

  • 《我不是藥神》原型陸勇:為救人購買印度仿製藥被抓,近況如何?
    前些年,有一部非常讓人感動的電影,那就是《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出來了之後,曾經讓無數國人在電影院留下了熱淚。《我不是藥神》中的主角名叫程勇,他通過銷售來自印度的仿製藥品,幫助了很多在疾病當中的病人,這些病人無不對程勇感恩戴德。
  • 「我不是藥神」原型陸勇,為救命購買印度仿製藥被抓,如今怎樣?
    ——《我不是藥神》 《我不是藥神》的上映獲得廣大網友友支持一致好評。劇中情節以部分冷幽默為主導,講述的是「藥販子」勇哥和其他幾名白血病患者前往印度搞特效藥,並且帶到中國銷售的故事。
  • 關於電影《我不是藥神》,你一定要知道這幾點
    不僅如此,打開手機後我們發現,原來《我不是藥神》早已經在朋友圈刷屏,成為周圍幾乎每一個人都會討論的事情。你可能還沒看過這部電影,但是一定能聽到來自周圍親朋好友的一致好評。是怎樣的一部電影,能夠有如此巨大的影響力?我們總結了有關這部電影的幾個要點,你一定會非常有興趣想要知道。這部電影講了什麼?影片改編於現實生活中發生的真人真事。
  • 老杜夢畫 1300|你怎麼不是藥神?
    電影梗概我就不贅述了,但考慮到臉書上網友,可能沒觀賞過此片,我就講一下這部影片背後的一件真實事件,當年曾震驚了全國: 《我不是藥神》劇中男主角程勇改編自一個叫陸勇的真實故事。陸勇是無錫的一個中青年男子,在2002年被確診為慢粒白血病,醫生說他的壽命只剩三年,建議他做骨髓移植。可是,配型哪那麼容易找?要活命必須長期服用藥效最好的「格列衛」來穩定病情。
  • 《我不是藥神》丨當情和法被捆綁,誰能拯救夾縫生存的弱者
    《我不是藥神》是由文牧野執導,講述了神油店老闆程勇從一個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商販,迫於生計程勇鋌而走險賣藥,經歷了賣藥—停藥—再次賣藥的過程,最終因非法賣藥被抓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此電影是由真實事件改編而來。
  • 豆瓣9.0分的《我不是藥神》:失望與希望的決鬥中,勝利屬於希望
    沒有什麼能力的他只能靠著賣印度神油為生,生意並不好,連租金都付不起。機緣巧合之下,他遇到了王傳君扮演的慢粒白血病患者呂受益,於是做起了從印度走私仿製藥的生意。他的初衷是為了賺錢,卻無心插柳救了很多人。看《我不是藥神》時,很多人之所以哭得那麼難過,就是因為這部電影足夠真實,不僅僅是那些病人真實,還因為程勇這個人物的真實。程勇不是杜撰出來的,他的原型叫陸勇,出生於1968年,家境殷實。他自己創業開了一家紡織廠,欣欣向榮。
  • 中國電影的巨作《我不是藥神》,為什麼人人叫好,豆瓣9.0分?
    《我不是藥神》,在樂楓看來是中國電影少有的討論法與情類型的影片範例。 一天,程勇的店裡來了一位病怏怏的年輕人,名叫呂受益他告訴程勇,他告訴程勇自己身患慢粒白血病,吃不起國內正版藥,但是他知道在印度有一種仿製藥只要2000藥效一模一樣,和正版相比,便宜了足足十幾倍,如此大的利益回報,程勇自然不會相信,拒絕了了呂受益,但呂受益卻不折不撓的留下了一個聯繫電話才肯離去。
  • 「印度疫苗」拯救全人類?印度不是藥神,廉價仿製藥背後的真相
    9月28日,在印度高哈蒂,醫護人員為一名男子進行新冠病毒檢測採樣猶記得當地時間9月26日,印度總理莫迪在聯合國大會通過視頻演講,就疫情高調做出了一個承諾,他表示,印度是全球最大的疫苗生產商,「印度疫苗」一旦問世,將幫助全人類渡過疫情難關。
  • 《藥神》和《達拉斯》:兩個國家的「審判」
    此前看片名,我一直以為《我不是藥神》是喜劇片,直到看完電影,仍把片名誤記成《我不是神藥》。片中,一位身患慢粒白血病的老奶奶,吃高昂正版藥多年,已經把房子吃沒了、家庭吃垮了,面對警察咄咄逼人地追查廉價仿製藥,她顫顫巍巍地說出「我不想死,我想活,行嗎」時,看得人十分痛心。
  • 「藥神」原型陸勇口述:我在印度的經歷可以拍一部《印囧》了
    《我不是藥神》主角原型陸勇決定重拾老本行,希望用自己熟悉的方式為醫護人員貢獻一份力量。這部遠赴印度買藥的電影不僅在國內賺足口碑和眼淚,也讓陸勇在印度擁有了一定知名度。大年初四晚,曾經的「藥神」再次飛往印度,這一次,他要採購的不是救命藥,而是醫用防護物資。
  • 沒人能一輩子不生病,《我不是藥神》影評,原型陸勇最後結局如何
    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一部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我不是藥神》。程勇經營著一家保健品店,但生活失意又失婚,這天鄰居給他介紹了一個客人呂受益。他患了白血病,想讓經常去印度進貨的程勇帶幾瓶抗癌的藥物格列寧。這種藥國內要三萬元一瓶,印度市場只要兩千多。但帶藥屬於走私,程勇當然不願意。
  • 《我不是藥神》:誰都無法保證自己不會得病,也不會保證都能醫治
    電影講述了徐崢扮演的程勇,經營一家印度神油小店,前妻因為他窮要把孩子帶到國外生活,而父親臥病在床急需錢手術,在他一籌莫展之時,王傳君扮演的白血病患者呂受益請求徐崢能到印度帶回印度的仿製藥來治病,國內正版的藥一瓶幾萬塊,而印度的藥只需幾百塊。為了錢,徐崢來到印度成為了印度仿製藥在中國的代理商。
  • 解析豆瓣9.0分《我不是藥神》:「窮人思維」比「窮病」更可怕
    也正是這部電影,讓"世界上只有一種病,那就是窮病"這句話印在了每個人的心中,接下來我就和大家一起聊聊《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我不是藥神,我只想救人"看完電影的每個人都會感慨,《我不是藥神》這一部年度作品,徐崢和寧浩帶著青年導演文牧野,為中國電影幹了件相當了不起的事情。
  • 《我不是藥神》:沒有人能一輩子不得病,程勇原型結局如何?
    《我不是藥神》上映後創下了票房破30億、觀影人數破8000萬人的紀錄。如果仔細回顧一下,自千禧以來,華語電影在9.0分以上的作品少之又少,《我不是藥神》成為了《鬼子來了》,《無間道》之後在豆瓣上達到9.0分的優質電影。
  • 《我不是藥神》:反映現實,予人以希望和直面困境的信心與勇氣
    在為2018年的內地電影注入強心劑的為數不多的幾部作品裡,《我不是藥神》引起的討論浪潮不可謂不澎湃,伴隨著如此巨大關注度而來的是其豆瓣9.0的高分。拋開電影本身存在的一些短板來看,比如一些迎合觀眾的設計、刻意煽情等,這部電影帶給社會的現實意義或許更加深刻一些,它嘗試性地觸碰到了當代電影不太敢觸碰的界限,帶來大眾對影片所揭露問題的思考與探索。
  • 《我不是藥神》啟示錄:醫藥創新,我們正在路上|IDG資本
    根據當年印度抗癌藥「代購第一人」陸勇真實事件改編的《我不是藥神》,作為國內醫藥領域第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片,收穫了市場上出人意料的高關注度,「醫藥創新」這個話題也隨之進入大眾視線。作為關注科技創新和醫學進步的投資者,IDG資本一直以來關注醫藥創新領域。
  • 《藥神》原型人物曝光,300多名病友寫聯名書保他,感動法官
    最近《藥神》刷爆各大社交媒體,故事中的「藥神」為了幫助白血病人,冒險購買印度藥,「藥神」被抓後因事件特殊,故而法外開恩,不僅維護法律的權威,也顧及到了人情冷暖。在影片開頭,電影即介紹了本片取材真人真事,後來經媒體報導,終於找到《藥神》故事原型人物——陸勇,他也是白血病患者,曾為了自己也為了病友冒著風險從印度帶藥回國,不賺一分差價。2013年,陸勇被湖南法院提起訴訟,後來300多病友知道此事,聯名寫信,請求法院免除對陸勇的責罰。陸勇律師認為,陸勇屬於代購「假藥」行為,並且沒有賺錢,故而不存在售賣假藥行為。
  • 繪佳醫療:吉三代幾千一療程,印度仿製藥讓人又愛又恨!
    印度,有「世界的藥房」的稱號,雖然整體經濟水平極後,但製藥方面卻是聞名遐邇。不僅售價便宜,更是媲美世界各大進口藥,其作用以及效果不遜於原產藥,讓人又愛又恨。汪洋對仿製藥的認識,始於《我不是藥神》電影,但是他萬萬沒想到,2年後的今天,他也會與印度仿製藥扯上關係。要不是這次體檢,他都不知道自己是C肝患者,他即將結婚的女朋友也不會離開他。痛定思痛,他想要戰勝C肝。
  • 《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在現實生活中有真實案例的,徐崢根據這些...
    2018年《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上映後,反響還不錯,票房達30億。但中間陸勇一些環節遭到原型人物的不滿,他直言:「我賣藥期間,從沒想過從中獲利,更沒有坐過牢。」
  • 《我不是藥神》:人間最高貴的善良,是對生命的致敬
    高分評價背後,是人們對電影折射現狀的高度認同。《我不是藥神》用接近真實的劇情,還原了當年轟動全國的「陸勇案」,揭露了窮人吃不起天價藥的現狀。而最震撼人心的,是電影用超寫實的劇情,展現了在白血病人面臨死亡的時刻,普通小人物所展現出來的,高於法律,高於信仰,高於人格的人性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