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首古詩詞|孟郊: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2020-12-23 詩享書局

這是您在詩享書局打卡的第95首古詩詞。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遊子吟》

這是唐代詩人孟郊的一首五言古詩,詩人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了遊子臨行前慈母細細縫衣的場景,謳歌了母愛的偉大與無私。

慈母用手中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製身上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的晚衣服破損。

有誰敢說,子女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得了像春暉普照大地那般深厚的慈母恩情呢?

詩人抓住遊子遠行,慈母縫製衣服這一看似尋常的場景,通過對慈母動作及心理的刻畫,深化了這種骨肉之情。純是白描,卻真切感人。

最後兩句,詩人採用比興手法,將兒女比作小草,將母愛比作春天的陽光,兒女又怎麼能報答母愛於萬一呢?在形象的比喻裡,寄託著赤子對慈母發自肺腑的愛。

這首詩寫於孟郊幾次落考、科舉失意的境況下,飽嘗世態炎涼後,詩人才愈加感到親情的可貴。

整首詩藝術性地再現了子女與父母之間平凡而又偉大的親情之美,千百年來贏得無數讀者的強烈共鳴。

相關焦點

  •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孟郊的《遊子吟》你錯過了什麼?
    大家都知道孟郊所寫的《遊子吟》,大家應該從小時候就會背了,那它其中的深意你又知曉多少呢?讓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關於這首詩的故事和關於母親的這一偉大的形象。寫作背景孟郊(751年-814年),字東野,湖州武康人,唐代著名詩人。少時隱居嵩山。
  • 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母親節快樂!
    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母親節快樂! 來源:小林漫畫編審:楊柳風原標題:《慈母手中線
  • 走近紡織術: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慈母手中的針線,織成了遊子的身上衣物。代表著深沉的母愛以及期盼遊子早日歸家的情感。    此時的孟郊流離失所,早已與母親失去聯繫。人到中年,他遍嘗人間冷暖,唯覺與母親的臨別之情感難忘。慈母的一片深篤之情,在日常的細節中體現出來令人動容。慈母手中線,牽掛的是即將遠離家鄉的孩子。而遊子離開家之後,母親仍舊在紡織機前為他織衣,期盼遊子早日歸家。
  • 孟郊 遊子吟
    孟郊 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鑑賞:這是一首讚美母愛的詩歌,感情真摯,流傳千年。前兩句選取遊子將要遠行,慈母縫衣的場景,句式簡潔,卻把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深情表現出來,仿佛遊子與母親就是用針線與衣服聯繫在一起的。中間兩句集中刻畫慈母縫衣的神態和動作,表現了母親無言的深情。臨行前,母親坐在油燈下,抻展手中的布,一針一針細細密密地縫緊,唯恐兒子在旅途中衣衫破爛,受了風寒。
  •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女紅」對於中國古代女性意味著什麼?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女紅」對於中國古代女性意味著什麼?人類從懵懂的遠古時代發展到文明社會,經歷了幾千年的傳承和演變。古代人為了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狀態,用自己的聰明和勤勞的雙手創造了生活奇蹟。生活中誰也離不開衣、食、住、行。其中衣服從古至今的巨大變化,其實完全可以映襯出手工業發展的足跡。
  •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特殊的日子平凡的你——媽媽,節日快樂
    所以突然想起一首幾乎如有人都會的詩句: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我也是一個五歲孩子的母親,對母親的感受更加真切,也對我的母親更加心疼!所以在這裡祝所有的母親節日快樂,那麼在這個特殊的節日當中自然少不了代表母愛的花——康乃馨,來表達我們對於母親的愛!我們都知道給母親送花就要送康乃馨,但是我們是否知道為要什麼送康乃馨。康乃馨的花語是什麼?
  • 《詭絲》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詩人孟郊在《遊子吟》中寫道:「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一部恐怖驚悚電影,不過我更覺得這是一個宣揚倫理道德的生活電影。導演的套下得很精緻。情節的布局和故事的演進節奏如同當年的《雙瞳》有些類似,都是一邊是家庭一邊是工作的警察,《雙瞳》中的梁家輝扮演的也是一個愛崗敬業的警察,處於離婚的邊緣。
  • 每天一首古詩詞|劉方平: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這是您在詩享書局打卡的第96首古詩詞。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春怨》這是一首宮怨詩,意在寫宮人因色衰失寵而生出的怨思。往期精彩每天一首古詩詞|孟郊: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詩詞|小扇引微涼,悠悠夏日長詩行天下|廬山: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 中國古詩詞翻譯:遊子吟 Song of the Travelling Son (孟郊)
    孟郊: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 歌曲簡介:周安《慈母手中線》
    慈母手中線作詞:趙凌雲作曲:潘振新編曲混音:多劍平錄音:周輝策劃:左愷監製:馮夢攝影封面設計:呂彬MV攝像:馬靖宇 王晶MV導演:席正明演唱:周安鳴謝:溧陽市慈善總會        溧陽市新歌音樂工作室出品:溧陽市南渡鎮人民政府童聲: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 孟郊《遊子吟》中的「臨行密密縫」是什麼意思?
    到了中唐時期,出現了一位孟浩然衣缽的繼承者,他的名字叫孟郊。孟郊字東野,因為父親早亡,所以家中極為貧困。他刻苦學習,不諂媚權貴,曾一度隱居起來。後來認識了韓愈,成為好朋友。也許是接受了韓愈的建議,他參加了科舉考試。
  •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不要惹媽媽生氣好嗎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本文由平凡的人吶原創,關注了解更多生活趣事。往日爆文:兒子活埋母親,她卻還想替著兒子脫罪,可憐天下父母心
  • 一首慈母頌一首登科後,唐朝詩人孟郊四十六歲終中舉,苦吟一生
    唐朝詩人孟郊,便是其中之一。多少人心目中的富貴生活,都可以在唐朝時期找尋到,但又有多少人一生都在社會底層苦苦掙扎生活著。在這種情況下,社會中便湧現了一批苦吟詩人,親身感受過生活的苦難,用詩文來書寫生活。孟郊亦是如此的一人一生。說起孟郊,我們都能記起一首千年傳誦的詩歌《遊子吟》。
  •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女子本弱為母則剛」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有媽的孩子像個寶,沒媽的孩子像棵草。之前老家有戶人家,妻子年紀輕輕癌症去世了,家裡有兩個不到十歲的孩子,妻子過世不到半年,男人就要把孩子送走,他說他養活不了孩子,照顧不了他們。母親在家裡氣的大罵,說這個男人太窩囊,一個大男人兩個孩子都養活不了,把孩子送出去,有沒有想過孩子以後的日子怎麼過。
  • 寫出《遊子吟》的孟郊,這十首詩,我讀了好幾遍,絕對拍案叫絕!
    他的詩中,代表作《遊子吟》,相信大家應該都很熟悉,「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這首詩短短的30個字,真的好有畫面感,「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一位給臨行的孩子縫衣服的老母親的形象,浮現在眼前,多少人曾用這首詩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感激,「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真的好感動好刻骨銘心。而他其他的作品,如《登科後》「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真是酣暢淋漓,千古名句!
  •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親情難割捨,3個打工者年末宣言
    越後越精彩01時光飛逝,2020年馬上要過去了,這一年留給了我們很多的東西,也給了我們很多思索,特別是出門在外的遊子。現在可以說是歸心似箭,一年到頭了,該見見父母和孩子了,世上沒有再比親情更深的情了。置身在外的遊子心情只有當事人才知道,讓我們聽聽下面3個異鄉客,發自內心的呼喚吧。
  • 吟唱《慈母手中線》的50歲遊子詩人
    孟郊46歲考中進士,先後任縣尉、參軍等。作詩態度極為嚴謹,往往苦思力錘、入深履險,代表作有《遊子吟》、《感懷》、《傷春》等。 唐玄宗天寶十載(751年),孟郊出生於崑山縣(今江蘇崑山市),父親孟庭玢時任崑山縣尉。母親裴氏,出身名門望族。
  • 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遊子吟》?感恩慈母心,學寫《遊子吟》
    其三意譯慈母手中金,遊子身上銀。現代的社會確實發展了,進步了。家家戶戶都吃穿不盡了。母親的手上也帶上了金手環,遊子身上也戴上了金銀飾品。臨行密密戴,意恐遲遲人。另一方面,孟郊的這首《遊子吟》寫得實在是朗朗上口,感人至深。這首詩歌採用細節描繪的手法,描寫了一個兒子臨出門前,母親縫衣的生活場景,歌頌了母愛的偉大與無私,表達了詩人對母親深愛與尊敬。此詩感情淳樸真摯,是一首膾炙人口的感恩母親,讚美母親的優秀作品。慈母手中拿著一條長長的針線,她在燈影下為就要遠行的兒子縫補衣裳。
  • 《遊子吟》《登科後》的作者孟郊,一個不折不扣的唐代「啃老族」
    孟郊,字東野,唐代著名的詩人,詩作以「寒冷」著稱。近日重讀孟郊的小傳和詩作,突然發現,孟郊的一生竟然充滿了矛盾,他的種種行為,很是顛覆了以前的認知。論述如下:慈母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這首詩在孟郊的所有詩作中,論起知名度,絕對是首屈一指的。這首詩也是讚揚母子情深的上乘佳作,孟郊也因此成為了史上最傑出的母子情的代言人。孟郊用筆寫出了最煽情的詩句,可實際的情況是怎麼樣的呢?孟郊的一生,如果只用一個字概括的話,那就是「窮」。
  • 每日詩詞:孟郊《遊子吟》寫出天下遊子們共同的心聲,千古之絕唱
    遊子吟唐代:孟郊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為什麼能寫出這麼經典的詩句,這同他的經歷有很大的關係 ,我一直認為讀古詩詞不能只看翻譯,如果不去了解背後的故事和典故,你也能粗通,當你揭開後面的故事和典故,你會發現一首簡單的詩詞並不簡單,那些說中國就靠詩詞文化來傳承,看不上眼,他們是文史知識貧乏下的胡亂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