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勸人莫做貪心人,貪心不足蛇吞象

2020-12-23 酒歌說文

日常生活中,我們時常能見到這樣一種人。

他們貪得無厭,得隴望蜀,吃著碗裡瞧著鍋裡,永遠不知道滿足。而且更加可氣的是這些人只知道索取,從來不知道感恩回報,貪得無厭被大家深惡痛絕,列為絕對不能結交的人。

對於這樣的人,俗話說:「貪心不足蛇吞象」。

然而,你知道這句話是怎麼來的嗎?

一切得從農夫和一條蛇說起。

一年冬天,一個名叫郭相的莊稼漢下地幹活,無意中撿到一條已經凍僵的蛇。

按照一般的套路,大家可能會認為郭相起了憐憫之心,把這條蛇放在懷裡暖身。結果蛇甦醒之後,把郭相咬死了。

但我們的故事不是這樣,郭相很喜歡吃蛇肉。但凍僵的蛇沒法吃呀,二來蛇到冬天就會變瘦,根本沒有多少肉,實在沒有什麼吃頭。

郭相把蛇帶回家裡,放在灶火旁養著,心想蛇能抓老鼠,等到了來年養肥了再吃。

沒過多久,蛇漸漸甦醒過來,盤踞在廚房裡就著爐灶熱氣過冬。沒事的時候就幫著抓老鼠,大家相安無事。

轉眼到了春天,郭相見蛇一天天長大,準備宰了燉湯。可剛把刀磨鋒利,蛇卻無聲無息溜了出去。

郭相十分懊惱,心想早知道這樣,就應該早點動手。

轉眼又過了半年,郭相漸漸忘記了這件事,一天他挑著擔子進城送貨,路邊突然鑽出來一條三尺來粗的巨蟒,頭上還長著一隻獨犄角,吐著猩紅的引子,似蛇似龍。

郭相嚇壞了,拔腿就跑。可還沒走幾步,巨蟒就又攔住了他的去路。

郭相眼睛一閉,癱坐在地上,以為巨蟒要吃掉他。

沒想到巨蟒沒有任何惡意,只是在他身邊遊走,說道:「郭相,我就是你救的那條小蛇呀!如果你以後你有啥難事,就來這裡大喊三聲,我就會盡最大的可能幫你!」

說完,巨蟒親暱地在郭相身邊繞了一圈,緩緩消失在草叢裡。

進了城,郭相看見一群人圍著城牆根,對著一張公告指指點點。

郭相好奇走過去一打聽,原來是聖上得了一種怪病,只要誰能進獻上神蛇肝,治好他的病,就能得到黃金萬兩。

郭相樂壞了,這不是瞌睡來了送枕頭嗎!雖然不知道那條巨蟒是不是神蛇,但試試不吃虧,萬一要是成了呢?

郭相連忙又跑回剛才分手的地方,大喊了三聲,只聽耳邊涼風陣陣,很快那條巨蟒遊走過來。吐著猩紅的蛇引,和聲細語地說道:「郭相,我的大恩人,你有什麼要我幫忙的嗎?」

郭相把來由一說。巨蟒猶豫了一會,說道:「你是我的救命恩人,沒有你就沒有我,既然我的肝對你有點用處,那你就拿去吧!」

說著,巨蟒張開大嘴,郭相拿著小刀就鑽了進去,把巨蟒的肝狠狠割下一大塊,拿了出來。

巨蟒疼得渾身顫抖,不停擺尾巴,可忍著到郭相鑽出來,方才敢合上嘴巴,躺在地上很久方才緩過氣來,慢慢遊走。

郭相拿著蛇肝,馬不停蹄地到了京城,獻給了聖上,沒過幾天就治好了怪病。

聖上十分高興,如約賞給了郭相很多金銀,郭相從此過上了錦衣玉食的生活。

過了一段時間,聖上不知從哪聽說神蛇膽可以延年益壽,長生不老,於是又把郭相喊來,讓他找來神蛇膽,事成之後,封他為一字並肩王。

郭相高興得嘴都合不攏,快馬加鞭回到了老家,又來到了那裡大喊三聲。

過了很久,巨蟒方才慢悠悠的爬出來,十分客氣說:「郭相,我的大恩人,這次你又需要我幫你什麼呢?」

郭相說出了來意。

巨蟒遲疑了很久,勉強地說:「你是我的救命恩人,既然你需要我的膽,那就拿去吧!不過上次的傷還沒好,所以這次你少割一點,不然我就活不成了。」

郭相連連點頭,又從巨蟒的大嘴鑽了進去。

郭相很快找到蛇膽,然而心中一動,心想這蛇膽是寶貝,能夠延年益壽,為何我不多割一點,讓自己也長生不老呢?

郭相狠下心,乾脆把蛇膽全割掉了。

這下可好了,巨蟒疼得滿地打滾,而後嘴巴徹底合上,再也張不開了。郭相也悶在蛇肚裡出不來。

久而久之,人們就傳出了「貪心不足蛇吞象,見利忘義把命喪」。只不過大家以訛傳訛,把郭相的「相」本說成了大象的「象」。

故事說完了,勸人一個道理,莫做無情無義的小人呀!

相關焦點

  • 民間故事:貪心不足蛇吞象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022期,如果喜歡我的民間故事還請動動您的小手給個關注,謝謝!文/小松咱中國有句老話,叫「貪心不足蛇吞象」,意思是在形容一個人過度貪婪,最後遭了報應。今天小編給大家講的這則民間小故事便與此有關。故事大體講:一個富貴人家,見村裡有人得了寶貝也去照貓畫虎拿寶貝。因為自己太過貪婪,被困寶藏裡,一直未能出來。大家欲知詳情,就一起來看看這則民間小故事吧!古時候,在山東省某個小村裡邊上,曾有一個大石門。據老輩人說,那石頭門裡也有人家。
  • 貪心不足蛇吞象,印度「吞下」450億訂單,發現根本吃不下又退了
    「文/牛奶 (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有的事情現在不做,就一輩子也不會做了,比如旅行。此外,他們也經常做出一些貪心不足蛇吞象的行為,而且不止一次這樣做。前段時間,他們拿下期望已久的訂單,但是在發現根本消化不了之後,只能「灰溜溜」地退回去,這讓他們非常打臉。而今天跟大家說的就是,貪心不足蛇吞象,印度「吞下」450億訂單,發現根本吃不下又退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真是貪心不足蛇吞象
    只是感嘆一下,生意難做啊!貪婪的心像沙漠中的不毛之地,吸收一切雨水,卻不滋生草木以方便他人。小便宜不可貪,貪心不足蛇吞象。貪之甚,甚昏蔽而忘禮義;求之極,則爭奪而致怨。
  • 農村俗語「人心不足蛇吞象」,第二句其實也很經典,很多人不知道
    自古以來,俗語一直都廣泛流傳於我國的民間,儘管其中有一小部分是糟粕,但是大多數流傳至今的俗語,都還是具有積極意義的。從俗語中,我們可以看到人類哲學和自然哲學之間的交織重合。在農村,很多老人在形容別人貪得無厭時,往往常說:人心不足蛇吞象。當然了,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有時候也經常說這一句話。從字面意義上看,蛇的體積不大,但是大象卻是古人認為最大的陸生生物,然而蛇卻想要吃大象,無疑是並不現實,即便真的吃下了,也會被活活撐死。
  • 貪心不足蛇吞象,印度「豪吞」450億大訂單,發現吃不下又退了
    印度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國家,明明自己的實力不夠出眾,還偏偏喜歡做一些貪心不足蛇吞象的舉動出來,而且不止一次這樣做,前一段時間,印度就拿下了一個450億的訂單,但是在發現吃不下之後又退了回去,在國際上也成為了一個笑話,相信大家都非常好奇,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 「人心不足蛇吞象」的真正意思是什麼?
    「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某些人過於貪婪、貪心不足,強烈的欲望會導致災禍降臨到自己身上,並把自身毀滅。這句俗語原從成詞「巴蛇吞象」演變而來的,「巴蛇吞象」出自《山海經》,其文曰:「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
  • 「貪心不足蛇吞象」,《安家》五千萬老太太故事扯?現實更扯!
    然後就是這部電視劇的劇情,這部電視劇原本的名字叫做《賣房子的人》,之後才改名《安家》,而這部劇圍繞的更是現在大多數家庭就關注的「房子」的事情,但是在劇情上,確有不少的地方讓網友的diss,特別是房產的從業人員,比如說方似錦作為店長撬單員工在中介行業是絕對不能做的,又比如說為了賣「跑道房」中介居然能一天裝修完,另外還有劇中的「徐姑姑」老婆出軌,而離婚之後「張乘乘
  • 鄉土小說:貪心不足蛇吞象
    鄉土小說:貪心不足蛇吞象原創作品作者: 唐 帥很久很久以前,在一個大海邊的漁村裡住著一對兒夫妻,男人叫海洋,女人叫蘭英。他們膝下無子。貪心不足蛇吞象。圖片來自網絡憋了幾天,賭癮發作的「象」,決定再求水蛇最後一次要點兒黃金。
  • 裴度還帶:講的都是勸人向善,多做善事的故事
    裴度還帶:講的都是勸人向善,多做善事的故事「相由心生」是指不同的心理狀態對應不同表情,不同的表情會產生不同的相貌。這說明,「心」可以影響「相」,同樣,也可以通過對「相」的分析,來探測更為本質的「心」。裴度說他沒做過什麼,只不過是歸還了一條偶然拾到的別人的玉帶而已。算命先生說:「正是你做的這件善事救了你一命,日後你一定會位極人臣,壽登耄耋,富貴不可言。」「裴度還帶」的故事說明,凡事都會發生轉機,人生是在不斷變化的。「裴度還帶」的故事最早出現在唐末王定保撰寫的《唐摭言》中。現將《唐摭言》摘錄如下:「裴晉公質狀眇小,相不入貴。
  • 重慶掌故 | 重慶民間諺語「人心不足蛇吞象」,說的就是「巴蛇食象」
    兩則均言食象的蛇為「青首黑蛇」,正是巴人的圖騰;晉人郭璞注巴遂山之蛇為巴蛇;戰國晚期,「巴蛇食象」令連才華冠世的屈原百思不得其解,在《天問》中發出疑問:「一蛇吞象,厥大何如?」漢代文字學家許慎在《說文》中記道:「巴,蟲也;或曰食象它(蛇)。」「象骨山,《山海經》云:『巴蛇食象』,暴其骨於此山湖旁,謂之象骨港。」《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象骨港在湖南臨湘縣西南30裡大江東濱。
  • 「一不做,二不休,三不猴,四不為,五不親」,是什麼意思?
    「一不做、二不休、三不猴、四不為、五不親」意思是告訴人們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其中「一不做,二不休」這句話成為了人們的口頭語,這幾句話的正解是這樣的。「一不做」:指的是不做虧心事。有句話叫做「不做虧心事,不怕鬼叫門」。做虧心事最令人討厭,這種人「大事不犯,小事不斷」,所做的事令人噁心,但夠不上法律制裁,說白了就是無賴或者潑婦之類的人。
  • 張玉環作出賠償 496 萬元決定:貪心不足蛇吞象
    把張玉環案和之前的國家賠償案做一個對比,會發現張玉環獲得的精神損害賠償並不多。例如,劉忠林案的賠償中,包含羈押 9217 天人身自由賠償金 262萬餘元(當時的賠償標準是每天 284.74 元),和精神損害撫慰金 197 萬餘元;金哲宏案中,賠償包含人身自由賠償金 267 萬元和精神損害撫慰金 201 萬元。
  • 民間故事:一條魚總在老翁腳下遊,他卻不理會,可村裡漁夫倒了黴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607期,喜歡看故事的朋友不妨給個關注。作者:小田身邊老人們常說,天底下沒有白來的好事。尤其是一些出乎常理的便宜更不能去佔,一定要保持警惕,分辨是非,這樣才不會因小失大。老理兒雖然常說,但還是有很多人為了佔小便宜而吃了大虧,就像今天筆者要講的這則民間小故事一樣,這則故事就是在告誡大家:事出反常必有妖,有些便宜佔不得!閒言少敘,民間小故事這就開講了:曹州的某個村莊北面,有一條大河。河面很寬廣,每到汛期河流湍急,河面上漲,在此捕魚、釣魚的人很多。
  • 民間故事:蔡葫蘆「偷雞」
    說故事聊傳奇,借古喻今話家長裡短,嬉笑怒罵訴兒女情長。正所謂: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死難;寰海塵氛紛未已,諸君莫作等閒看。古時候,有個聰明人名叫蔡戶,別看他沒讀過書,也沒什麼文化,但走南闖北閱歷豐富,一肚子的鬼主意。人們都佩服他,稱他為「蔡葫蘆」。
  • 民間故事:何寡婦救張寡婦
    說民間故事談古今傳奇,借古喻今話家長裡短,嬉笑怒罵訴兒女情長。正所謂:閒向書齋闡古今,生非草木豈無情。佳人才子多奇遇,難比張生遇李鶯從前,有一戶人家,男人死得早,就留下孤兒寡母相依為命。每到這個季節,母女二人就拿起用長竹竿做的叉子,把柚子一個一個取下來,背到集市上賣,換些銀錢買米度日。有一年,果樹歇枝,結的幾個柚子數得清。母女倆正為如何生活發愁。忽見村東走來一行人,正是苟員外的二少爺福貴,和他的狗腿子們。母女一見福貴就頭疼。
  •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情商高的人,善於用一個技巧來勸人大度
    「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這句話在網上很流行,還有人藉此發出看似包含智慧的忠告:遠離勸你大度的人!這看似的確很有道理,但問題在於,如果大家都不勸人向善,都不勸人大度,那就是好事情嗎?顯然不是!既然「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並不全是好事,而且也不可能杜絕這種人,那麼,關鍵就在於如何勸人向善、勸人大度上了。事實上,即便是「未經他人苦」,但只要掌握一定的說服技巧,同樣可以勸人向善、勸人大度,即便對方不接受,也可能會領你的情,而不是記恨你。本文就分享一個技巧,掌握這個說服技巧,隨時都能勸人向善,真正情商高的人,往往也善於用這個技巧來勸人大度。
  • 古代民間故事集:一個包裹導致的滅門慘案
    老祖宗流傳下來好多處世之道,其中一條就是莫貪意外之財;貪小便宜容易吃大虧。說的是來路不明的錢財不能貪,也不要老想著貪別人點小便宜,貪小便宜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後果。就如下面故事中講的那樣,只是為了一個包裹導致全家被害。
  • 貪心不足蛇吞象,日本苦苦求來1940年奧運會舉辦權,卻被自己作沒
    另一方面對於日本來講,蛇吞象必須速戰速決,否則兵力人力物力財力,甚至糧食他都不足以支撐。所以從1938年開始,日本制定了迅速佔領中國,或者說迅速滅亡中國的計劃,然而他沒想到中國人是有韌性的,我們是要跟他打持久戰,我們可以在前期以空間換時間,但是我們讓出領土並不代表不打擊你。
  • 民間故事:為了留住兒子,秀才散盡家財做善事,從而改變了命運
    民間裡一直流傳著兒子就是討債鬼的說法,今天也給大家講一個討債鬼的故事,旨在藉助故事,勸人為善。做善事的力量和功德是無窮大的,大到可以感天動地,改變命運。相信讀者諸君能夠明辨是非,本故事絕無宣揚迷信之意。 南宋初年,江南有個世家子弟名叫邰育人,是個秀才,娶妻林氏。夫妻二人感情很好,結婚兩年了,卻沒有懷上身孕。
  • 成語每日一薦|除了人心不足蛇吞象,你還知道哪些具有複句式用法的...
    1.人心不足蛇吞象 [rén xīn bù zú shé tūn xiàng]基本釋義:比喻人貪心不足,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樣。出處:《山海經·海內南經》:「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戰國楚·屈原《天問》:「一蛇吞象,厥大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