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語言大師寫下一奇聞,全文96個字讀音字字相同,至今無人超越

2020-12-18 歷史觀天下L

李賀在《秋來》中提到:秋魂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詩人主要是憑藉這兩句詩來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悲苦之情,然而李賀所被美名的稱號和詩聖、詩神不一樣的是,李賀的名號是詩鬼。主要是因為李賀的詩中多有一些鬼怪題材的因子,所以才有了這一名號。然而在民國時期有一位文學才子也被稱之為是鬼才,他便是趙元任。

1892年11月份,趙元任出生於現金江蘇地區,是清朝詩人趙毅的後人,可見趙元任出生的家族背景已經富有詩書氣質。所以在家族背景的影響之下,趙元任對於中國文學研究也極富興趣。1901年趙元任參加了當時的國家統考,進入了南京高等學堂深造。然而自此之後趙元任的學習科目也變得廣泛了很多。

在1910年7月趙元任進入康奈大學學習了數學,這是位於美國的知名院校,隨著學習數學等科目之後,科目範圍又擴大了。1914年趙元任獲得了理科學士學位,隨後又學習了哲學和音樂。1918年時又獲得了美國著名院校哈佛大學的哲學博士學位,並且第2年又在母校康奈爾大學物理系擔任教師。

可見趙元任對於各科專業的認知都有自己的見解,並且在其專業領域中所獲得的肯定程度也是很高的。真正能夠讓趙元任先生在語言學上大放光彩的轉折點,是在1921年趙元任和妻子楊步偉進入了婚姻之後,夫妻兩人攜手在美國哈佛大學利用哲學心得,融匯了中文內容進行了語言研究。

並且在國際語言學中大放光彩,是時至今日國際上公認的語言學家。至此之後,趙元任夫婦兩人在國際語言的道路上越走越遠,1947年到1982年期間,趙元任夫婦二人一直所從事的教育領域,也一直是專注於語言研究。甚至在1945年,趙元任曾經被當選為美國語言學學會會長,可見其語言研究的地位,已獲得了國內外的肯定。

作為國際上著名的語言學家,趙元任對於中國的語言文學自然也深有體會。而在研究中文語言的同時,經歷了1925年前後,南京國民政府相繼發出了號召,稱要將中國文字進行拼音化,而這拼音化也是站在拉丁文符號化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一種文化。所以在這號召之下,國人們相繼也明白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中文很有可能會使用漢字的同時再融合一些拉丁文演變而來的拼音。

作為語言學家的趙元任首先就站了出來,表示自己的抗議觀點,甚至發表了一篇文章,全文共計96個字,但是每一個字的讀音都是一樣的,後來這篇文章又擴充至103個字,連同題目當中的7個字,一共是110個字,而這篇文章名字叫做《施氏食獅史》。

如果仔細研究過這篇文章的後人,大家會發現這篇文章的文化底蘊非常濃厚,體現了中國文化語言學方面的博大精深之魅力,但是這篇文章如果用拉丁文演變出來的拼音進行標註的話,所有的發音其實都是一個發音。這也就凸顯了拉丁文演變出來的拼音的單薄、在漢字的文化魅力展現方面被襯託的更加渺小。

1960年,這篇文章被《大英百科全書》收錄在中國語言方面的科目當中,成為了教育書籍當中一篇不可缺少的文章。但是這篇短篇並不是趙元任先生生平最為優秀的文學代表作品。其實在1931年前後這篇文章被發表出來時,也僅僅只是為了表示自己不願意支持漢字與拼音融合的趨勢,但是時代是在進步的。事實也證明漢字和拼音所融合之後的教育結果,也受到了更多人的歡迎。

相關焦點

  • 一篇民國「奇文」,至今無人超越,全文96字讀音字字相同
    我們現在從小開始,學習漢字都是從拼音開始入手,先要掌握最基本的讀音才能開始慢慢的拓展詞彙量。但是在我們的民國時期,在那個時候拼音的概念還沒有被大眾所接受,人們使用拼音的機會也並不多。
  • 民國語言大師寫下一篇奇聞,全文96個字讀音字字相同,至今無人超越
    然而在民國時期有一位文學才子也被稱之為是鬼才,他便是趙元任。 真正能夠讓趙元任先生在語言學上大放光彩的轉折點,是在1921年趙元任和妻子楊步偉進入了婚姻之後,夫妻兩人攜手在美國哈佛大學利用哲學心得,融匯了中文內容進行了語言研究。 並且在國際語言學中大放光彩,是時至今日國際上公認的語言學家。
  • 民國第一鬼才趙元任,寫下一篇至今無法超越的96字奇文,讀音一樣
    大家都知道,民國時期大師雲集,短短幾十載中大師如雨後春筍接連出現,他們留下的傳奇故事至今讓人讚嘆不已。網絡上曾流傳這樣一張畢業證書,上面有清華國學院四大導師的名字,即王國維、梁啓超、陳寅恪、趙元任。清華大學老校長梅貽琦曾說過,「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毫無疑問,清華四大導師是真正的大師,他們個個都是天縱奇才。四大導師中,趙元任的名字排在最後,可他的能力絲毫不比其他三個人弱。趙元任是得到人們公認的曠世奇才,或者說民國第一鬼才。
  • 民國「鬼才」趙元任一篇奇文,至今都無法超越,96字讀音都一致
    民國「鬼才」趙元任一篇奇文,至今都無法超越,96字讀音都一致老話說得好「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文化界的名人有許多,李白、杜甫等詩人書寫下的古詩令現代人都感覺沉浸其中。每一個時代都會有不同的才子出現。
  • 專家建議廢除漢字改用字母,他寫下96字奇文反駁,全文僅一個讀音
    文/阿聞標題:專家建議廢除漢字改用字母,他寫下96字奇文反駁,全文僅一個讀音這個漢語在我們中國的歷史當中非常的悠久,也是現在全世界以來使用人數最多的一個語言但是就是對於這樣一種特殊的文化,近代的一些專家學者卻認為應該要從根本上將這一組漢字廢除掉,因為根本的原因就是說漢字的音譯拼寫太複雜,根本就不利於國家的教育和推廣普及,甚至還想用簡易的字母來代替漢字。在當時的時候,這個人提出來這些意見的時候,還處於民國時期,當時全國的文盲幾乎已經超過了80%,一個國家只有首先在精神上面富足起來,物質才能跟著有所發展。
  • 民國曠世奇才趙元任,寫下一篇神一樣的文章,全文96個字讀音一樣
    大家都知道,民國期間大師輩出。在眾多大師中,有一位堪稱是真正的曠世奇才,他教過物理學、數學、哲學、中國音樂史、中國語言、漢語語法、理論語言學、邏輯學等課程。如此博學的他,被冠以數學家、語言學家、翻譯家、哲學家、邏輯學家、音樂家等頭銜,可這些都不足以表達他取得的成就。
  • 民國專家建議廢除漢字,他就寫下96字奇文反駁,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但有這樣一個人卻不怎麼認為,他就是民國時期的第一個鬼才趙元任。他用96個同音字寫下一篇奇文來反駁廢除漢字,且這96個字讀音都完全一樣。 民國鬼才趙元任 趙元任,字:宣仲,宜重。
  • 最奇特的一篇文章,全文94個字的讀音相同,網友:讀完的都是天才
    在周、秦、漢時期,朝廷使用的漢語稱「雅言」,南北朝時期稱「正音」,「官話」一稱出現在明清時期,都是以「洛陽讀書音」為標準音。值得一提的是,秦始皇完成大一統後,優化了周文字,並統一了文字,「小篆」通行全國,強制推行了文字和語言等,因此全國人民的往來與聯繫漸漸變多,後來隋唐出現科舉制度,皇帝就明確規定,想要考取公民當官,就必須學習正音。
  • 語言大師一篇拍案叫絕之作,全文78字同一讀音,漢語果然博大精深
    民國有一位語言大師趙元任,可能大家不太熟悉這個人,但是他的祖上有一位叫趙翼的詩人大家可能都知道,即便不知道,趙翼的那首千古名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大家也應該耳熟能詳,作為著名詩人趙翼的後人,趙元任的成就一點也不比趙翼差。
  • 一篇曠古奇文,全文96個字同一個讀音,漢語言真的是博大精深
    我國的漢語文化可謂是博大精深,相同的字如果讀音不一樣,也會有不同的意思。而不同的字之間,也存在很多相同的讀音,如果不細細分辨,還真不知道對方要表達什麼意思。
  • 趙元任為了反對漢字改拼音,寫出天下奇文,全文96個字是同一讀音
    趙元任為了反對漢字改拼音,寫出天下奇文,全文96個字是同一讀音文/觀心通史我國有著五千年的文化歷史,先人為傳承文化創造漢字,才使得中華文化代代相傳。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漢字獨一無二,無可代替。當時,漢字都是繁體字,老百姓的文盲率達到了95%,老百姓學繁體字特別困難,所以魯迅提出了在當時來看非常極端的口號:「漢字不滅,中華必亡」。1917年,胡適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成回國,他率先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了《文學改良芻議》。
  • 瞿秋白提議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反對,還寫96字奇文全文一個讀音
    這場衝突主要圍繞著是否要進行拉丁文字改革,一個衝突導火索就是南京國民政府大學院首次公布《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和瞿秋白《中國拉丁化的字母》的出版。為此特地召開了中國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會,出席中國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會的一大半人都是北方人,由於南北文化的差異,北方人的意見並不能代表全國所有地區的意見。
  • 民國專家建議廢除漢字,他寫下96字奇文,全篇只有一個讀音!
    此言一出,得到了譚嗣同、陳獨秀、魯迅、蔡元培等人的強烈贊同,並提出了漢字拼音化和拉丁化兩種途徑。為蒼生立命是當時知識分子的終極理想,誠如他們所言,方塊形式的漢字難認難識難學,對於普通的農民群眾來說極其不友好,反而成為統治階級壓迫勞苦群眾的工具和載體,廢除文言文是基於此,廢除漢字則更進一層。
  • 民國的一篇奇文,全文94個字就一個讀音,能夠讀下來的都是神人
    最初會注意到趙元任這位民國大師,是因為他和夫人楊步偉的愛情故事。 他們結婚的時候,楊步偉下廚做了四樣菜,請了兩位朋友作為見證人,為了合法化,又花了四毛錢貼了印花稅。 整個婚禮簡陋得不可思議,第二天還上了報紙的頭條。
  • 專家建議漢字全部改為拼音,他寫千古奇文反駁,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要知道漢語歷史悠久,是使用人數是最多的,世界上使用漢語的至少有15億,而漢字是迄今為止使用時間最長的字,也是在上古時期的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者。除此之外,《說文解字序》裡也有相關的記載:「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
  • 他寫一篇96字奇文,全文是一個讀音,網友:一次讀順的人都是天才
    時不時的就要轉換目標,一下想學數學,一下想學音樂,一下又想學語言了若是別人定會落得個心性不定的評語,但趙元任可不管,他學什麼都是滿分。但他在語言上的天賦似乎更甚,怎麼說呢?趙元任曾經和家人一起開車去環遊歐洲,沿途最愛總結別國說話的語氣與慣例。於是到了法國的時候他就跟人家說法語,到了荷蘭說荷蘭語,到了德國就說德語。怎麼說呢?
  • 民國時有專家提議廢除漢字,才子寫下奇文反駁,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而中國的漢字博大精深,經過幾千年的演化,每一個字都含義深刻。從最初的甲骨文到篆字繁體字最終發展到了我們現在日常使用的簡體字,僅僅幾萬字的漢字卻擁有無窮的變化,它不僅僅是語言的表達和留存方式,更是蘊含著中國偉大的哲學思想。而到了近現代晚清至民國時期,國家貧弱,屢受他國欺負,這就使得我國的文人開始救亡圖存,他們通過早就中西方文化,一些專家主張要廢除漢字。
  • 瞿秋白提議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寫出96字奇文反對,全文一個讀音
    日月是天地,一昏一亮是更迭。一切都可解讀,一切都有深意,這便是漢字。當年,瞿秋白提議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寫出96字奇文反對,全文統共一個讀音。1928年,民國政府公布了《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其中所表達深意大致便是:要效仿他國,將傳統漢字以字母的形式表達。這樣的做法,無疑是徹底否定了漢字存在的必要性和肯定性。縱然是一貫認為漢字需要變革的瞿秋白,看到這樣的文件,都不樂意了。於是,以示反抗,他抓緊趕製,擬定了一份《中國拉丁式字母草案》。
  • 趙元任創同音文後,寫了一篇《季姬擊雞記》,全文78個字讀音一樣
    趙元任是清末民初的大才子,生於1892年,江蘇常州人,趙元任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大師,小時候就表現出了非凡的語言天賦,被大家視為語言天才。趙元任創作的這篇文章題為《季姬擊雞記》,全文如下:季姬寂,集雞,雞即棘雞。棘雞飢嘰,季姬及箕稷濟雞。雞既濟,躋姬笈,季姬忌,急咭雞,雞急,繼圾幾,季姬急,即籍箕擊雞,箕疾擊幾伎,伎即齏,雞嘰集幾基,季姬急極屐擊雞,雞既殛,季姬激,即記《季姬擊雞記》。全文78個字,全都是一個讀音。
  • 專家建議廢除漢字,用字母代替,他用2篇奇文諷刺,全文讀音相同
    在民國時期,專家曾建議廢除漢字,用字母代替,他用兩篇奇文諷刺,全文讀音相同!那這個人是誰呢?很多人都知道漢字是目前世界上公認的最難學的語言,民國時期,國內的發展滯後,居高不下的文盲率,以及漢字的複雜程度,讓當時的很多專家和學者,幾度提出廢除漢字。與外國的字母組合相比,漢字的字形結構複雜,並不利於推廣和教育。如此激進的做法,一度引發了很多讀書人的反對與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