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民國「奇文」,至今無人超越,全文96字讀音字字相同

2020-12-15 騰訊網

作為一個中國人,我相信對於漢字的魅力和博大精深,我們每個人都有著自己深刻的見解。作為世界上,歷史現存最悠久的一門文字語言,這漢字的獨特之處可不是一時半會就能講明白的,畢竟這是經過了上千年的歷史演進,才有了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漢字。

我們都知道,現在全國統一使用的漢字,已經是最簡化版的漢字了。由於地域和歷史上的種種原因,在我國的部分地區還保留著一部分使用繁體漢字的習慣。

趙元任等學者

在我們普通人看來,繁體字可以說是非常複雜的,但是跟文言文和古代文字比起來,那還只能算是小巫見大巫了。

要知道在歷史的演變過程中,漢字的形態經歷了多次的改變和進化,如果現在讓你去閱讀一篇甲骨文,那估計就真的是像看無字天書一樣,讓人摸不著頭腦。

我們現在從小開始,學習漢字都是從拼音開始入手,先要掌握最基本的讀音才能開始慢慢的拓展詞彙量。但是在我們的民國時期,在那個時候拼音的概念還沒有被大眾所接受,人們使用拼音的機會也並不多。

漢字文化

所以說社會上出現錯別字、錯音字的情況特別多,甚至是在出版的報刊和雜誌上也會有這種情況出現。於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大師趙元任老師就決定要想出一辦法,讓人們意識到拼音的重要性。

其實在當時人們看來,拼音不管是讀音還是形態上,都跟英語有著很大相似之處。

趙元任

所以在內心裡是非常抵抗的,於是當時的語言大師憑藉著自己高超的語言水平和對漢字熟練的運用,創造出了下面這一篇奇特的文言古文《施氏食獅史》,讓我們來一起看看原文是怎樣的吧:

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施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溼,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試食是十獅屍。食時,始識是十獅屍,實十石獅屍。試釋是事。

趙元任

這篇文章的奇特之處就在於,全文加上標題短短的96個字讀音字字相同!每一個字全是都是同樣的一個讀音,只有細微的聲調上的差別,讓人讀起來不禁懷疑人生,可以說這篇字字同音的奇文至今無人超越。

其實這篇民國「奇文」的內容和寫作手法,並沒有什麼可值得特別點出來分析的地方,講的就是一個人和獅子的故事,他的主要作用還是想要喚起人們對於漢字文化的重視。

趙元任奇文

試想如果一個人根本不懂的拼音的用法,那麼當他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讀出來的可能真的就只有一種音調了,說不定還會鬧出很多的笑話。所以說此文一經發布,就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人們就關於漢字文化和拼音的存廢問題,展開了激烈的大討論。

不得不說當時全社會都形成了一種尚學的良好風氣,由於當時趙元任大師在國外也是頗具名聲的,因此這篇文章不僅在中國社會廣泛流傳,在外國的文學界也引起了一陣不小的騷動。最後這篇《施氏食獅史》還被收錄在了《大英百科全書》上,充分地向外國人展現了中國漢字的語言魅力。

大英百科全書

雖然現在已經不存在關於拼音的去留問題大討論了,但是,回看前輩們在為中國漢字發展歷史上所做出的努力,真的是要我們好好學習和不斷繼承下去的。

這篇《施氏食獅史》,相信就算是現在,放在許多年輕人面前,讓他們在沒有提前接觸過的情況下,把它完整地通讀下來,都是具有難度的。所以說,漢字的進步和發展不管在什麼年代都不會停滯不前。廣大的漢字文化愛好者們,也可以在看完文章之後,自己嘗試著看看,能不能把這篇文章順利地讀下來吧!

相關焦點

  • 民國「鬼才」趙元任一篇奇文,至今都無法超越,96字讀音都一致
    民國「鬼才」趙元任一篇奇文,至今都無法超越,96字讀音都一致老話說得好「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在中國漫長的歷史中,文化界的名人有許多,李白、杜甫等詩人書寫下的古詩令現代人都感覺沉浸其中。每一個時代都會有不同的才子出現。
  • 民國第一鬼才趙元任,寫下一篇至今無法超越的96字奇文,讀音一樣
    大家都知道,民國時期大師雲集,短短幾十載中大師如雨後春筍接連出現,他們留下的傳奇故事至今讓人讚嘆不已。網絡上曾流傳這樣一張畢業證書,上面有清華國學院四大導師的名字,即王國維、梁啓超、陳寅恪、趙元任。趙元任是得到人們公認的曠世奇才,或者說民國第一鬼才。以語言為例,世界上絕無第二人達到趙元任的成就,他精通多國語言,外加33種各地方言,注意這裡只是粗略計算。沒人能真正了解趙元任究竟會多少種語言,因為他沒到一處總能用當地語言跟大家交流,以至於被誤認為是當地人。我們知道,一個人在一個領域取得較大的成就,很可能要一輩子。
  • 民國語言大師寫下一篇奇聞,全文96個字讀音字字相同,至今無人超越
    然而在民國時期有一位文學才子也被稱之為是鬼才,他便是趙元任。 作為語言學家的趙元任首先就站了出來,表示自己的抗議觀點,甚至發表了一篇文章,全文共計96個字,但是每一個字的讀音都是一樣的,後來這篇文章又擴充至103個字,連同題目當中的7個字,一共是110個字,而這篇文章名字叫做《施氏食獅史》。
  • 民國語言大師寫下一奇聞,全文96個字讀音字字相同,至今無人超越
    然而在民國時期有一位文學才子也被稱之為是鬼才,他便是趙元任。1892年11月份,趙元任出生於現金江蘇地區,是清朝詩人趙毅的後人,可見趙元任出生的家族背景已經富有詩書氣質。所以在家族背景的影響之下,趙元任對於中國文學研究也極富興趣。1901年趙元任參加了當時的國家統考,進入了南京高等學堂深造。然而自此之後趙元任的學習科目也變得廣泛了很多。
  • 一篇曠古奇文,全文96個字同一個讀音,漢語言真的是博大精深
    我國的漢語文化可謂是博大精深,相同的字如果讀音不一樣,也會有不同的意思。而不同的字之間,也存在很多相同的讀音,如果不細細分辨,還真不知道對方要表達什麼意思。
  • 趙元任為了反對漢字改拼音,寫出天下奇文,全文96個字是同一讀音
    趙元任為了反對漢字改拼音,寫出天下奇文,全文96個字是同一讀音文/觀心通史我國有著五千年的文化歷史,先人為傳承文化創造漢字,才使得中華文化代代相傳。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漢字獨一無二,無可代替。當時,漢字都是繁體字,老百姓的文盲率達到了95%,老百姓學繁體字特別困難,所以魯迅提出了在當時來看非常極端的口號:「漢字不滅,中華必亡」。1917年,胡適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成回國,他率先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了《文學改良芻議》。
  • 一篇96字的奇文,全文讀音都一樣,能讀順的人考普通話甲級沒問題
    這一篇96字讀音都一樣的奇文便是出自趙元任之手,名為《施氏食獅史》,全文如下: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施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溼,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試食是十獅屍。食時,始識是十獅屍,實十石獅屍。
  • 瞿秋白提議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寫出96字奇文反對,全文一個讀音
    當年,瞿秋白提議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寫出96字奇文反對,全文統共一個讀音。瞿秋白與趙元任瞿秋白生於1899年1月29日的江蘇常州,作為中國最早起的我黨領導人物之一,他對中國革命文化事業有著無比重要的貢獻。而趙元任出生於1892年11月3日的江蘇武進,他是中國著名的語言學家,亦是中國現代語言學的先驅人物之一。
  • 民國曠世奇才趙元任,寫下一篇神一樣的文章,全文96個字讀音一樣
    大家都知道,民國期間大師輩出。在眾多大師中,有一位堪稱是真正的曠世奇才,他教過物理學、數學、哲學、中國音樂史、中國語言、漢語語法、理論語言學、邏輯學等課程。如此博學的他,被冠以數學家、語言學家、翻譯家、哲學家、邏輯學家、音樂家等頭銜,可這些都不足以表達他取得的成就。
  • 民國的一篇奇文,全文94個字就一個讀音,能夠讀下來的都是神人
    最初會注意到趙元任這位民國大師,是因為他和夫人楊步偉的愛情故事。 他們結婚的時候,楊步偉下廚做了四樣菜,請了兩位朋友作為見證人,為了合法化,又花了四毛錢貼了印花稅。 整個婚禮簡陋得不可思議,第二天還上了報紙的頭條。
  • 專家建議廢除漢字,用字母代替,他用2篇奇文諷刺,全文讀音相同
    在民國時期,專家曾建議廢除漢字,用字母代替,他用兩篇奇文諷刺,全文讀音相同!那這個人是誰呢?很多人都知道漢字是目前世界上公認的最難學的語言,民國時期,國內的發展滯後,居高不下的文盲率,以及漢字的複雜程度,讓當時的很多專家和學者,幾度提出廢除漢字。與外國的字母組合相比,漢字的字形結構複雜,並不利於推廣和教育。如此激進的做法,一度引發了很多讀書人的反對與抗議。
  • 瞿秋白提議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反對,還寫96字奇文全文一個讀音
    這場衝突主要圍繞著是否要進行拉丁文字改革,一個衝突導火索就是南京國民政府大學院首次公布《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和瞿秋白《中國拉丁化的字母》的出版。為此特地召開了中國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會,出席中國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會的一大半人都是北方人,由於南北文化的差異,北方人的意見並不能代表全國所有地區的意見。
  • 瞿秋白建議漢字改成拼音,趙元任寫出96字奇文反對,全文一個讀音
    1928年9月,《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在南京發布,這代表著已經有官方機構開始提倡漢字使用字母表示了。瞿秋白明確表示反對,並於次年2月擬定了《中國拉丁式字母草案》。1930年的春天,《中國拉丁化的字母》出版,著引起了社會上的巨大反響。
  • 專家建議廢除漢字改用字母,他寫下96字奇文反駁,全文僅一個讀音
    文/阿聞標題:專家建議廢除漢字改用字母,他寫下96字奇文反駁,全文僅一個讀音這個漢語在我們中國的歷史當中非常的悠久,也是現在全世界以來使用人數最多的一個語言,在世界上來看使用漢語的人數幾乎已經達到了15億,而漢字也是至今為止使用時間最長的一種文字是整個上古時期唯一的傳承至今者。
  • 他寫一篇96字奇文,全文是一個讀音,網友:一次讀順的人都是天才
    他是宋太祖趙匡胤的直系後人,也是民國時期大家趙氏的子孫。他就是趙元任,父親是「晚清公子」,母親是詩詞大家,書香門第出才子。趙元任就出自於詩書世家趙氏,他家就連丫頭,都能做出詩來。但趙元任的才華,卻不應在詩書之上。
  • 一篇文章96個字卻是一個讀音,曠古奇文
    曠古奇文清朝統治推翻之後,許多文人提出了「文化改革」的口號,進而提出「文字革命」。錢玄同、陳獨秀、魯迅等精英接受了西方思想,認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所以他們極力推動廢除漢字。趙元任就是在這樣危急的背景下,作下了這樣一篇「曠古奇文」——《施氏食獅史》。
  • 專家要廢除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相同,專家讀完服了
    專家要廢除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相同,專家讀完服了 眾所周知晚清至民國時期,國家貧弱,屢受他國欺負,這讓我國的學子十分憤然,因此非常想改變國家的狀況,所以仔細研究了中西方文化,一些專家得出,國家之所以落後、腐敗,歸根結底在於舊的傳統文化,而舊傳統文化之所以這麼頑固,原因則在於漢字,
  • 為反對翟秋白漢語「拉丁化」,趙元任寫96字奇文,全都一個讀音
    而和瞿秋白截然不同的人,則寫出了96字的奇文,對瞿秋白的這一說法進行反對。此人就是趙元任,他寫出的文章全文只有一個,讀音,甚是驚奇。中國文字拉丁化不同的人,有著自己救亡圖存的方法,而文化人的救亡圖存方法自然是從文化方面入手。
  • 專家要求廢除中國幾千年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相同
    而因為漢字太難,曾有專家要求廢除中國幾千年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相同近代以來,為了挽救國家危亡,並徹底改變中國貧窮落後的面貌,許多能人志士在各個領域,都做出了偉大的嘗試,其中就包括漢字領域。趙元任挺身而出,寫出兩篇奇文反駁眼看擁有悠久歷史傳承的漢字被人嫌棄,甚至是廢除,許多人都發出了抵制反對的聲音。其中,語言學家趙元任為了讓人們看清「文字拉丁化」的害處,寫就了兩篇奇文進行諷刺。趙元任先生是我國著名語言學家、「現代語言學之父」。
  • 民國專家建議廢除漢字,他寫下96字奇文,全篇只有一個讀音!
    而有一人,身為語言之父,也很提倡,並寫下一篇奇文《施氏食獅史》,全篇96字,讀音皆為「shi」(當時沒有聲調之分)。趙元任是民國少見的「全才」,與梁啓超、王國維、陳寅恪一起被稱為清華「四大導師」,生於天津,高中時期因成績優秀被康奈爾大學數學系錄取,並選修物理和音樂,大學畢業又進入哈佛大學進修哲學和音樂,1918年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