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中國人,我相信對於漢字的魅力和博大精深,我們每個人都有著自己深刻的見解。作為世界上,歷史現存最悠久的一門文字語言,這漢字的獨特之處可不是一時半會就能講明白的,畢竟這是經過了上千年的歷史演進,才有了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漢字。
我們都知道,現在全國統一使用的漢字,已經是最簡化版的漢字了。由於地域和歷史上的種種原因,在我國的部分地區還保留著一部分使用繁體漢字的習慣。
趙元任等學者
在我們普通人看來,繁體字可以說是非常複雜的,但是跟文言文和古代文字比起來,那還只能算是小巫見大巫了。
要知道在歷史的演變過程中,漢字的形態經歷了多次的改變和進化,如果現在讓你去閱讀一篇甲骨文,那估計就真的是像看無字天書一樣,讓人摸不著頭腦。
我們現在從小開始,學習漢字都是從拼音開始入手,先要掌握最基本的讀音才能開始慢慢的拓展詞彙量。但是在我們的民國時期,在那個時候拼音的概念還沒有被大眾所接受,人們使用拼音的機會也並不多。
漢字文化
所以說社會上出現錯別字、錯音字的情況特別多,甚至是在出版的報刊和雜誌上也會有這種情況出現。於是我國著名的語言學大師趙元任老師就決定要想出一辦法,讓人們意識到拼音的重要性。
其實在當時人們看來,拼音不管是讀音還是形態上,都跟英語有著很大相似之處。
趙元任
所以在內心裡是非常抵抗的,於是當時的語言大師憑藉著自己高超的語言水平和對漢字熟練的運用,創造出了下面這一篇奇特的文言古文《施氏食獅史》,讓我們來一起看看原文是怎樣的吧:
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施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溼,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試食是十獅屍。食時,始識是十獅屍,實十石獅屍。試釋是事。
趙元任
這篇文章的奇特之處就在於,全文加上標題短短的96個字讀音字字相同!每一個字全是都是同樣的一個讀音,只有細微的聲調上的差別,讓人讀起來不禁懷疑人生,可以說這篇字字同音的奇文至今無人超越。
其實這篇民國「奇文」的內容和寫作手法,並沒有什麼可值得特別點出來分析的地方,講的就是一個人和獅子的故事,他的主要作用還是想要喚起人們對於漢字文化的重視。
趙元任奇文
試想如果一個人根本不懂的拼音的用法,那麼當他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讀出來的可能真的就只有一種音調了,說不定還會鬧出很多的笑話。所以說此文一經發布,就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人們就關於漢字文化和拼音的存廢問題,展開了激烈的大討論。
不得不說當時全社會都形成了一種尚學的良好風氣,由於當時趙元任大師在國外也是頗具名聲的,因此這篇文章不僅在中國社會廣泛流傳,在外國的文學界也引起了一陣不小的騷動。最後這篇《施氏食獅史》還被收錄在了《大英百科全書》上,充分地向外國人展現了中國漢字的語言魅力。
大英百科全書
雖然現在已經不存在關於拼音的去留問題大討論了,但是,回看前輩們在為中國漢字發展歷史上所做出的努力,真的是要我們好好學習和不斷繼承下去的。
這篇《施氏食獅史》,相信就算是現在,放在許多年輕人面前,讓他們在沒有提前接觸過的情況下,把它完整地通讀下來,都是具有難度的。所以說,漢字的進步和發展不管在什麼年代都不會停滯不前。廣大的漢字文化愛好者們,也可以在看完文章之後,自己嘗試著看看,能不能把這篇文章順利地讀下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