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任為了反對漢字改拼音,寫出天下奇文,全文96個字是同一讀音
文/觀心通史
我國有著五千年的文化歷史,先人為傳承文化創造漢字,才使得中華文化代代相傳。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漢字獨一無二,無可代替。然而,五四遠動時,漢字差點被廢除了,這也是漢字最危險的一次。
當時,漢字都是繁體字,老百姓的文盲率達到了95%,老百姓學繁體字特別困難,所以魯迅提出了在當時來看非常極端的口號:「漢字不滅,中華必亡」。
1917年,胡適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成回國,他率先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了《文學改良芻議》。他提倡廢除晦澀難懂的文言文,推廣簡單易懂的白話文。此觀點一經發表,就引起社會各界的討論。
1920年,「現代語言學之父」趙元任提出「國語羅馬字」的方案,這一方案遭到了翟秋白的反對。1930年,翟秋白出版了《中國拉丁化的字母》,提議使用拉丁化的新文字。
同年9月,中國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會在海參崴舉行,各界人士紛紛參加,會議反響極大。這一改革也得到了「文壇巨匠」魯迅的支持。
魯迅認為,拉丁化新文字會使文字簡單易學,大家更方便交流。勞苦大眾能用更簡單的文字學習技藝,明白道理,這是一條活路。
此時,文化界有一位重量級的人物,站出來極力反對將漢字拼音字母化,他就是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趙元任,趙元任非常不簡單,博學多識,是位曠世奇才。
趙元任在語言方面的造詣無人能及,他精通德、英、日、法、俄、拉丁、古希臘等多國外語,而且能非常地道的說出中國各地方言。趙元任為了反對拉丁文拼音改革,創作了一篇天下奇文,全文共有96個字,整篇文章的標題和內容都是同一讀音。
文章標題是《施氏食獅史》,內容如下:
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施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溼,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試食是十獅屍。食時,始識是十獅屍,實十石獅屍。試釋是事。
本文的絕妙之處是,全文96個字全部讀「shi」。全文雖然讀音相同,但是字意不同,又非常清楚了表達出了文章的意思。真的是平凡中見功力,細微處見博大,平淡中見精彩!
趙元任創作這篇奇文的目的是想告訴大家,如果用字母拼音來代替漢字,那字母拼音將不具備漢字的優美性,甚至還會對中華文化的傳承造成不利影響。
確實是,如果用字母拼音表達意思,那書法也將不復存在了。中國漢字的美,也將無法傳承下去了。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