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為何不能拼音化?專家:看看趙元任這篇96字奇文,全文一個讀音

2020-12-22 騰訊網

中國五千年文化之所以能延綿不絕,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漢字一代代地傳承下來。漢字的重要性,早已被歷史所證明。然而,百年前五四運動期間的「漢字不滅,中華必亡」口號,在當年引起了軒然大波,甚至各個知識分子為此大打出手。

1928年9月,南京國民政府大學院公布了《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就是說把漢字用字母來表達。瞿秋白表示明確反對,他於次年2月擬訂出了《中國拉丁式字母草案》。1930年春,《中國拉丁化的字母》出版,引起了很大反響。1930年9月,中國文字拉丁化第一次代表大會在海參崴舉行。

當時來參加大會的人基本都是北方人,使得大會通過的漢字改革方案並不能代表全部,而且大會上還出現了偏激觀點,廢除現有漢字。《一個革命知識分子的模範》是胡愈之撰寫,他在文章提到,「秋白是拉丁化北方話方案的最早創造者,他是拉丁化新文字運動的開山老祖。單就這—件事,就教中國人民永遠不能忘掉他。」

魯迅先生起初也支持拉丁化新文字,他說:「這回的(拉丁化)新文字卻簡易得遠了,又是根據於現實生活的,容易學,有用,可以用這對大家說話,明白道理,學得技藝,這才是勞苦大眾自己的東西,首先的唯一活路。」

然而,將漢字拼音字母化,遭到了「現代語言學之父」趙元任的反對。趙元任是公認的曠世奇才,他教過物理學、數學、哲學、中國音樂史、中國語言、漢語語法、理論語言學、邏輯學等課程,實在令人瞠目結舌。趙元任精通無數語言,通曉英、德、法、日、古希臘、拉丁、俄等多國外語,甚至全國各地方言都能說得非常地道。

趙元任得知漢語可能進行拉丁文拼音改革後,他強烈反對,為此寫了一篇文章反對。這篇文章連標題在一起共96個字,可全文只有一個讀音。全文是這樣的:「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施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溼,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試食是十獅屍。食時,始識是十獅屍,實十石獅屍。試釋是事。」

文章標題是《施氏食獅史》,全部讀音都是「shi」。儘管讀音一樣,可表現了不同的意思,這可能是漢字的精妙之所在。趙元任以此想表達一件事,如果用字母拼音來表達漢字,那漢字的優美可能會大打折扣,甚至對中華文化的傳承很不利。

參考資料:《施氏食獅史》、《中國拉丁式字母草案》

相關焦點

  • 專家建議將漢字拼音化,趙元任:你讀下這篇奇文,96字讀音全一樣
    所以便有了長達半個世紀廢除漢字的狂潮,譚嗣同算是最早提出改漢字為拼音文字的人。除此之外,錢玄同、陳獨秀、魯迅、劉半農、蔡元培等人都贊同,這些人相比他們的名字都不陌生,隨便一個拿出來都是民國時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們的立意是好的,但漢字拼音化真的就行得通?有意思的是有這麼一個人寫了兩篇文章,全部的讀音都一模一樣,這兩篇文章便能很好的反駁漢字拼音化。
  • 瞿秋白提議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寫96字奇文反對,全文僅一個讀音
    據許慎在《說文解字序》中記載:「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 傳說,倉頡是黃帝時期的一個史官,而黃帝是古代中原部落聯盟的領袖,由於當時的社會迫切的需要建立一套各盟聯共享的交際符號,而這工作便交在黃帝的史官倉頡的手上,後來便出現了漢字。
  • 瞿秋白提議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寫出96字奇文反對,全文一個讀音
    中國漢字,多有意思,拆字重裝,便是新意,可新意之下,又能同原意相結合。日月是天地,一昏一亮是更迭。一切都可解讀,一切都有深意,這便是漢字。當年,瞿秋白提議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寫出96字奇文反對,全文統共一個讀音。
  • 趙元任為了反對漢字改拼音,寫出天下奇文,全文96個字是同一讀音
    趙元任為了反對漢字改拼音,寫出天下奇文,全文96個字是同一讀音文/觀心通史我國有著五千年的文化歷史,先人為傳承文化創造漢字,才使得中華文化代代相傳。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華漢字獨一無二,無可代替。然而,五四遠動時,漢字差點被廢除了,這也是漢字最危險的一次。當時,漢字都是繁體字,老百姓的文盲率達到了95%,老百姓學繁體字特別困難,所以魯迅提出了在當時來看非常極端的口號:「漢字不滅,中華必亡」。
  • 民國專家建議廢除漢字,他就寫下96字奇文反駁,全文只有一個讀音
    因此,中國人開始反思落後的原因,很多人對幾十年來的中西文化進行了對比,有些人則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即落後是因為古老的傳統文化,而漢字是頑固的傳統文化的「元兇」,蔡元培、陳獨秀、魯迅、等人都紛紛表示贊同。 但有這樣一個人卻不怎麼認為,他就是民國時期的第一個鬼才趙元任。他用96個同音字寫下一篇奇文來反駁廢除漢字,且這96個字讀音都完全一樣。
  • 民國曠世奇才趙元任,寫下一篇神一樣的文章,全文96個字讀音一樣
    這位大師就是趙元任。趙元任是語言天才,胡適被他的才能所折服,稱「比自己聰明一百倍」。前面提到趙元任有很多頭銜,可他最後卻以「中國現代語言學之父」被後人所銘記。趙元任精通8種外國語言和33種方言,因祖父經常有工作調動,全家也跟著多次搬家。
  • 一篇曠古奇文,全文96個字同一個讀音,漢語言真的是博大精深
    我國的漢語文化可謂是博大精深,相同的字如果讀音不一樣,也會有不同的意思。而不同的字之間,也存在很多相同的讀音,如果不細細分辨,還真不知道對方要表達什麼意思。
  • 專家建議漢字拼音化,他寫下一篇奇聞,全文僅一個讀音,專家看後沉默了
    這是趙元任先生為了反對漢字拼音化,一怒之下所寫的一篇96字奇文。主要是為了通過全文上下百字的拼音都是一樣的讀法,來抨擊由拉丁文演變而來的拼音無法闡述的現象,以此方式來表達自己最初時對中國文字拼音化的不滿,讓不少專家看後都沉默了。
  • 一篇96字的奇文,全文讀音都一樣,能讀順的人考普通話甲級沒問題
    這一篇96字讀音都一樣的奇文便是出自趙元任之手,名為《施氏食獅史》,全文如下: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施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溼,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試食是十獅屍。食時,始識是十獅屍,實十石獅屍。
  • 民國專家建議廢除漢字,他寫下96字奇文,全篇只有一個讀音!
    而有一人,身為語言之父,也很提倡,並寫下一篇奇文《施氏食獅史》,全篇96字,讀音皆為「shi」(當時沒有聲調之分)。一個對於語言有著純粹情感的學者,為什麼也對廢除漢字持贊成態度呢?還寫下一篇奇文,作為回應: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施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溼,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施氏始試食是十獅屍。
  • 瞿秋白提議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反對,還寫96字奇文全文一個讀音
    這次運動中,關於漢字的改革讓社會文化有了歷史性的改變,甚至有許多文人志士為了漢字是否要改革不惜放下文人的儒雅而衝突不斷。這場衝突主要圍繞著是否要進行拉丁文字改革,一個衝突導火索就是南京國民政府大學院首次公布《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和瞿秋白《中國拉丁化的字母》的出版。
  • ...白提議將漢字改為拼音,趙元任寫出96字奇文反對,全文都是一個讀音
    當時來參加大會的人基本都是北方人,使得大會通過的漢字改革方案並不能代表全部,而且大會上還出現了偏激觀點,廢除現有漢字。《一個革命知識分子的模範》是胡愈之撰寫,他在文章提到,「秋白是拉丁化北方化方案的最早創造者,他是拉丁化新文字運動的開山老祖。單就這—件事,就教中國人民永遠不能忘掉他。」
  • 趙元任:用96字同音奇文,反對漢字改成拼音,保住了中華文化之根
    因此學者認為,將漢字廢除,改用拉丁字母來代替漢字,是最為簡單的辦法:並且,只要這個方案可以得到推行的話,那麼,中國人只要一個月甚至一星期的時間裡,就可以掌握寫字的技能:當然客觀來說,民國時代的專家這樣認為倒也有一定的道理。所謂的漢字拉丁化,其實就是將漢字拼音化。這的確可以解決認字的時間成本問題。舉個例子說:當代的一個學前班的小孩,雖然很多字寫不出來,但可以用拼音來表達自己想寫的內容。
  • 瞿秋白建議漢字改成拼音,趙元任寫出96字奇文反對,全文一個讀音
    1928年9月,《國語羅馬字拼音法式》在南京發布,這代表著已經有官方機構開始提倡漢字使用字母表示了。瞿秋白明確表示反對,並於次年2月擬定了《中國拉丁式字母草案》。1930年的春天,《中國拉丁化的字母》出版,著引起了社會上的巨大反響。
  • 專家提議廢除漢字,他寫2篇奇文對其反駁,全文讀音一樣
    《說文解字序》:「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和「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 漢字,作為一種符號與象徵,不僅承載著幾代人的故事,同時也是我國上千年文化的積澱。
  • 民國第一鬼才趙元任,寫下一篇至今無法超越的96字奇文,讀音一樣
    趙元任是得到人們公認的曠世奇才,或者說民國第一鬼才。以語言為例,世界上絕無第二人達到趙元任的成就,他精通多國語言,外加33種各地方言,注意這裡只是粗略計算。沒人能真正了解趙元任究竟會多少種語言,因為他沒到一處總能用當地語言跟大家交流,以至於被誤認為是當地人。我們知道,一個人在一個領域取得較大的成就,很可能要一輩子。
  • 為反對翟秋白漢語「拉丁化」,趙元任寫96字奇文,全都一個讀音
    瞿秋白就是這樣一個人,他曾經提議,將漢字改為拼音,認為「漢字不滅,中華必亡」。而和瞿秋白截然不同的人,則寫出了96字的奇文,對瞿秋白的這一說法進行反對。此人就是趙元任,他寫出的文章全文只有一個,讀音,甚是驚奇。
  • 專家要廢除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相同,專家讀完服了
    專家要廢除漢字,他寫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相同,專家讀完服了 眾所周知晚清至民國時期,國家貧弱,屢受他國欺負,這讓我國的學子十分憤然,因此非常想改變國家的狀況,所以仔細研究了中西方文化,一些專家得出,國家之所以落後、腐敗,歸根結底在於舊的傳統文化,而舊傳統文化之所以這麼頑固,原因則在於漢字,
  • 一篇民國「奇文」,至今無人超越,全文96字讀音字字相同
    作為一個中國人,我相信對於漢字的魅力和博大精深,我們每個人都有著自己深刻的見解。作為世界上,歷史現存最悠久的一門文字語言,這漢字的獨特之處可不是一時半會就能講明白的,畢竟這是經過了上千年的歷史演進,才有了我們現在所使用的漢字。 我們都知道,現在全國統一使用的漢字,已經是最簡化版的漢字了。
  • 專家提議廢除漢字,改用字母,他寫下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一樣!
    當然,沒有一個文明的發展過程都是順利的,而漢字也是不例外的。曾經有專家提出要廢除漢字,直接改用字母,而有一個奇人就寫下2篇奇文反駁,全文的讀音竟然都是一樣,是怎麼一回事? 而這時,趙元任直接寫了2篇文章,讓他們停止下來。趙元任用他自己的方式來證明漢字的重要性,誰也無法替代。這兩篇文章究竟有什麼特殊?可以讓兩派專家直接停止罵戰。這兩篇文章最特殊是全篇只有一個音,但是它卻表達了兩個不同的故事。專家提議廢除漢字,改用字母,他寫下2篇奇文反駁,全文讀音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