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堂匾額北京大學創立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是中國第一所國立大學,也是中國在近代史上正式設立的一所大學,其成立標誌著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開端。
北大以中國最高學府的身份創立,最初也是當時的中國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身兼中國最高學府與國家教育部的雙重職能。北大傳承著中華數千年來國家最高學府——「太學」的學統,是中國古代最高學府在現代的延續,自建校以來一直享有崇高的名聲和地位,可謂「上承太學正統,下立大學祖庭」。辛亥革命後(1912年),京師大學堂更名為「北京大學」。
抗戰後南遷,1937年9月,與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在湖南組成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4月,又在昆明組成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 年5月西南聯大解散,北京大學遷回北大圖書館原址復校,同年10月正式開學。1949年人民政府接管北京大學。1951年6月,馬寅初教授被任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的第一任校長。1952年院系調整後,北京大學從北京城內沙灘遷到現校址,成為一所側重於基礎學科教學和研究的文理科綜合大學。
北京大學佔地面積2.72平方公裡(4080畝),建築面積142.23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703.21萬冊。國家重點一級學科18個,國家重點二級學科87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3個。
北京大學共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學科38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學科249個;自2002年以來,全國先後三次完成了全部80個一級學科(軍事學門類除外)的評估工作。北京大學共有33個一級學科參與評估,其中有11個一級學科排名第一,排名為全國前5名的一級學科共29個,名列所有參評單位之首。
北京大學的院士、「973項目」首席科學家、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以及國家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的數目,均居全國高等院校之首。北京大學圖書館為亞洲最大的大學圖書館,藏書629萬餘冊。
北大一直沒有確定的校訓。盛傳的校訓有兩個,第一是為人所熟知的「兼容並包、思想自由」,第二個便是「愛國 進步 民主 科學」。沒有校訓仿佛是一個遺憾,但是,作為北大,沒有校訓,仿佛便是最好的校訓——充分的個人發展空間,或許你可以選擇「 格物致知」,也可以選擇「修身齊家」,更可以選擇「治國平天下」,這正是北大的精神所在。
北京大學作為對中國近代史上影響深遠的大學,其學術水平一直在國內傲視同儕,不少各界出色業者及知名學者出自北大或曾在北大任職。 在一些國際學術排名榜中,北大除工程與技術領域略遜於清華大學外,其餘領域均高踞中國大陸之首。在中國大陸的一些排名榜中,各種排名均是以清華大學或者北大居首。不過,在國外所作的有關大學排名中,則往往是北京大學名列國內第一,更曾獲評為澳、亞地區最佳大學,名列世界第十四,比國立澳大利亞大學及東京大學等更高。然而
總結:單就中國大陸而言,大學排名的首二位均不出北大和清華,暫未見有其他大學能躍居首二名內。 在學術期刊方面,北京大學所發行的部分學術期刊,是中國大陸當中,少有獲得國際知名的大學所認可、具品級的學術期刊。而一些知名學府如牛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亦有與北大合作共同發行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