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王陽明強調靜坐?不是為了放空,看完解釋才知是為了破「賊」
「靜坐」是現代人常會進行的一種休閒方式,特別是在瑜伽中被廣泛應用。人們會選擇一個安靜、舒適的地方,再拿上一件坐墊,就此閉上眼睛和外界「隔絕」。靜坐也成為了當代人調節身心的一種方式。它還被運用經脈的疏通上,成為人們調理身體機能的一種治療方式。
靜坐並不是現在才有的,明朝的哲學家王陽明也提倡靜坐。不過他他對於靜坐有他自己的理解。
王陽明認為靜坐可以調節自己的身心,但不是為了放空
王陽明是「陸王心學」的代表人之一。王陽明所信仰的就是「守心」,相對於外界的事物,王陽明更重於自身心性的修養。正所謂「格物致知」,萬物終歸於本心,本心所想,便是萬物之態。王陽明認為,人的心是身體的主人,人外世上所會做的一些行為歸根結底都是有自己的「心」主導的。心中有所思,就會有所觸動,進而通過肢體給表現出來。「心」是萬物之本源。就像是外界的一棵樹,它本身是不動的,然而當你的內心覺得它動了的時候,那它就真的動了。這便是心學。
王陽明受「存天理,滅人慾」思想的影響,克制人慾在他的心學中也有所表達。而王陽明認為可以克制「人慾」的一種方式就是「靜坐」。
王陽明說道:「靜坐能是心清淨收斂,從而向人慾發動攻勢,客服自我私慾產生」,王陽明覺得人在靜坐的時候,不是完全的放空,如果只是放空那就跟一塊死木頭一樣,即便「靜坐」得再久也沒有用處。因此,「靜坐」的時候要有所思。也就是思考,當你閉上眼睛、全身心放鬆的那一刻起,也就是你開始自我反省的時候。王陽明提倡在思考的時候「要向人慾發起攻勢」,即要克制住自己私慾,克制住自己人性中感性的部分,而留下其中理性的部分。這就是所謂的「存天理、滅人慾。」王陽明認為,這樣才可真正地領悟到「真理」的含義,方可真正得道。
王陽明心學:「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王陽明認為人一生中最大的敵人正是自己的內心。其實這句話是挺有道理的。我們現在遇到的很多困難,其實並不是外界給予我們的,而是我們自己造成的。其中的原因可以用一句詩來總結:「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因為我們處在自己的身體裡,所以我們很難認清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在哪裡,所以那藏於我內心的「敵人」就成了此生最難打倒的對手。如果有一天我們能夠醍醐灌頂,將敵人趕出身體,那到時也是我們真正取得勝利的時候。
王陽明的這句:「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說的就是他心學中的一個真諦。
王陽明認為人慾會影響人的言行,所以應該克制。而「靜坐」就給人們克制自己的「人慾」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方式。雖然王陽明的「心學」還有些不足的地方,不過「靜坐」放在現在來看還是大有用處的。就連郭沫若也曾著書表明自己喜歡「靜坐」,他也認為「靜坐」可以調理身
如今王陽明雖然已經遠去,但他創建的「陽明心學」卻風靡海內外,影響至今。王陽明心即理的人生論,「知行合一」的認識論,致良知的修養學說已經深入眾人之心,並且當代的名人、大家也在他的思想指導下,創造了不菲的成績。
王陽明心學高揚的主體意識,強調內心的力量,追求初心,灑脫的胸懷,從改善現代人的精神狀態有著積極意義,讓疲憊脆弱的內心重新獲得強大的力量,在浮躁的氛圍中獲得內心的寧靜,是修身養性良好的指導思想。
人這一輩子,就應當讀讀王陽明。
每個中國人都應讀一讀王陽明。為什麼?
我最喜歡讀王陽明,因為他能教給我修心,能讓我在迷茫的時候找到出路,能讓我學到很多人生的智慧,不至於活了大半輩子什麼都得不到!
王陽明的心學遠不止此,他的思想自從誕生以來,影響了千秋萬代的文人墨客,包括張居正、曾國藩、康有為等人,都是他的「門徒」,他們完善、發揚了王陽明的心學。
《傳習錄》是中國歷史上極為罕見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王陽明的重要著作,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的重要資料。
而《知行合一》是王陽明心學的核心,記載了很多故事,從官場故事,或者是民間有趣但又值得人深省的故事中,我們學到為人處世的智慧。
當內心浮躁的時候,當遇到困境的時候,無論什麼時候,讀一讀王陽明,自然是能更上一層樓!
王陽明有詩曰:「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在名利場中奔波、與世浮沉的現代人,是到了找找自己定盤針的時候了。
在這兩本書中,你可以看到在官場披荊斬棘的王陽明,也可以看到在戰場有勇有謀的王陽明,更可以學到他一生最高明的智慧!
我買了兩套,一套自己閒來時讀一讀,淨化心靈,一套當禮物送給了朋友,對於喜歡歷史,喜歡文化的人來講,王陽明是必讀之物!R
王陽明的思想折服了張居正、曾國藩、梁啓超、章太炎、以及西鄉隆盛、稻盛和夫等無數中外名人。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說過:「21世紀將是王陽明的世紀!」
《傳習錄》《知行合一》兩本加起來才75元,也就是一頓飯錢,卻能帶給你不一樣的感悟。
人生早一點讀王陽明,也就少走一段彎路!
王陽明心學書籍全集傳習錄知行合一無刪減精裝原版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