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的4個人生頓悟,為何影響中國500年,看完才明白

2021-01-19 濤濤看娛樂

如果問明朝最偉大的人是誰,想必答案可以有許多,但是如果問明朝最偉大的思想家是誰想必沒有什麼可以爭議的,那就是王陽明。我們普通人沒有時間了解大儒的全部思想哲學,只要了解了王陽明的4個人生頓悟,就可以明白他為何影響中國500年。

1、立志

這是王陽明首先指出的一點。他說,就算是那些工匠,其技能的練成也要以立志為根本,更別說更大的事業。 為什麼立志如此重要?王陽明舉例說,一個人如果沒有志向,那麼就好像船沒有舵木、馬沒有銜環,於是只能隨波逐流,人生就會一盤散沙。

用現在的話說,志向就如同定盤星、指南針,關係著人生之路的平衡和方向。否則,人就會是無頭蒼蠅,人生就會是一團漿糊。

王陽明又批評當時的讀書人——懶散墮落、貪玩成性,荒廢學業、浪費時日,最終註定是一事無成。而他們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沒有立定志向。

這同樣值得我們警醒,因為我們很多人,正像王陽明所批評的那樣。此外,立志也是君子之道,立不立志,很大程度上也是君子與小人之別,譬如奮鬥於人生目標者與遊手好閒的混混。

2、勤學:

王陽明說,立志成為君子之後,就要勤於學習,因為就像諸葛亮《誡子書》中所說的: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如果你立了志卻做不到勤學,那隻說明一個問題——你的志向根本就不堅定。要立志,還要志向堅定,這才是王陽明所強調的立志的完整內涵。

學習先要端正態度,王陽明所強調的態度就是「不以聰慧警捷為高,而以勤確謙抑為上」。不以聰明機警為高尚,卻是以勤奮謙遜為上上。王陽明說,只有具備這種態度,才有資格追隨於他,才有資格接受心學的啟發和洗禮。這其實已經是做人做事之道了,何止適用於勤學,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如此。

3改過

過錯,大賢大能之人也有,無人可以免除,然而他們仍是大賢大能之人,就因為他們知錯能改。所以說,我們不應以不犯錯誤為貴,而應以善於改正錯誤為貴。諸位捫心自問,平日在廉恥忠信方面有缺陷嗎?也有輕視孝順友愛的道理,陷入在狡猾奸詐苟且刻薄的習氣嗎?我想,你們大概還不至於如此。如果真不幸有這類人,全是因為他不知天理而失足,平時沒有老師朋友的講解規勸告誡而造成的。諸位試著自我反省一下,萬一有和這種情況接近的,也要自我反思,自行悔改。

4.責善

所謂責善,就是互相監督、提醒,從而讓對方的品格臻於美好,它是朋友之間不可多得的美好品質,須真誠告誡並循循善誘講給朋友聽。盡心盡力體現你對他的關心愛護,採用委婉溫柔的表達方式,使朋友聽到它就能夠接受,深思出道理後就能夠改過,對我有感激卻沒有惱怒,才是最好的方法啊。

如果首先揭發朋友過錯和缺點,極力斥責他的過錯,令他無地自容,他會羞愧難當並記恨在心,即使他口已服卻心不服,只是因形勢所迫而暫時服從,這是刺激他繼續做壞事。所以但凡揭發別人的短處,攻擊別人的隱私,故作正直的舉止來謀取名譽的人,都不是用語言監督、提醒朋友,使朋友臻於美好的人。即使是這樣,讓我被別人以這種方式「責善」也不是不可以。他人用這種態度加在我的身上,凡是攻擊我過失的人,我都把他看成是我的老師,怎麼可以不快樂地接受並心存感激呢?

聖人之所以能成為聖人,一定有他自己獨到的見解。面對坎坷,王陽明沒有輾轉反側、夜夜難眠,而是抬頭望天,學會釋然。他的一生就像一個傳奇,從一個叛逆少年長成一代聖賢,他的心學智慧更是被諸多學者奉為圭臬。

想要讀王陽明,首先必選的就是《傳習錄》,《傳習錄》堪稱「心學」第一書,「明代理學的根本精神在陽明,陽明心學的根本精神在『良知』,而集中體現王陽明良知精神的著作是《傳習錄》。」因此,要想了解王陽明,首先必讀《傳習錄》,以領悟其思想精華。

在西方,王陽明的《傳習錄》的地位集僅次於《聖經》。

第二本就是《知行合一》,這本書和《傳習錄》有所不同,裡面記載了王陽明的一生,一生中的成功還有失敗,記錄了很多有趣的人生故事,就像是一本人物傳記,看起來有趣幽默,但是又能從王陽明的一生中找到人生答案。

裡面有很多人生的實際生活案例,這樣我們就能將學到的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

白話文版本的,通俗易懂,真正無障礙閱讀系列,而且兩本書【傳習錄+知行合一】加起來只要75元,一本也就是三四十塊錢,也就是一頓飯錢,一頓飯的價錢就可以把王陽明的智慧盡歸於己。時常品讀,感悟人生。

點擊下方連結就可以把王陽明的智慧【傳習錄+知行合一】帶回家了!

相關焦點

  • 王陽明的4個人生頓悟:立志、勤學、改過、責善
    王陽明在頓悟時認識到: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人人皆可成為聖人,正是他懂得的第一件事,有了這一基礎,就人人可以參悟心學智慧,向人生的更高處邁進。 就在這期間,王陽明又寫了《教條示龍場諸生》一文,提出了另外四件事,用以告誡和教導追隨他的弟子門生。
  • 王陽明心學憑什麼影響了東亞世界500年?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王陽明因反對宦官劉瑾,被貶至貴州龍場的荒僻之地。在龍場這既安靜又困難的環境裡,王陽明在一種困頓和痛苦之中,結合自己歷年來的遭遇,日夜反省,終於在一天半夜豁然大悟,認識到「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史稱「龍場悟道」。這一大事件,標誌著千古心學的真正開端和正式誕生,是王陽明從此邁入聖人行列的人生關鍵一刻。
  • 歷史上的一次有意義的頓悟!王陽明的龍場頓悟到底悟出了什麼
    明代哲學家王陽明是集心學之大成者,創立了陽明學派。「龍場頓悟」是陽明心學思想宗旨確立的重要標誌。明正德元年,王陽明因得罪宦官劉瑾,在朝堂遭受「廷杖」,受此種「失身枉道之恥」,不僅給他的身體造成極大的傷害,而且使其心靈遭受了深刻創傷。在被貶謫貴州龍場。
  • 王陽明的龍場頓悟到底悟出了什麼?這四大人生天機不可不學!
    中國的禪宗講究頓悟,就是你長時期思考琢磨一件事情,在很多次無功而返的時刻,腦袋好像開了個天窗,一下子恍然大悟,明白了社會、人生的哲理。這種頓悟,給人帶來的是心靈的澄澈和一掃胸間陰霾的快感!史上最有名的頓悟要算是王陽明的龍場頓悟了,因為,自那一刻起,王陽明奠定了自己心學集大成者的地位。
  • 為何王陽明強調靜坐?不是為了放空,看完解釋才知是為了破「賊」
    為何王陽明強調靜坐?不是為了放空,看完解釋才知是為了破「賊」「靜坐」是現代人常會進行的一種休閒方式,特別是在瑜伽中被廣泛應用。人們會選擇一個安靜、舒適的地方,再拿上一件坐墊,就此閉上眼睛和外界「隔絕」。靜坐也成為了當代人調節身心的一種方式。它還被運用經脈的疏通上,成為人們調理身體機能的一種治療方式。
  • 【陽明心學】王陽明究竟有什麼厲害之處?中國五千年兩個半聖人為何...
    普遍認為中國古往今來只有兩個半聖人一是孔子,半個是曾國藩,還有一個就是比曾國藩還早的王陽明。近代有人對曾國藩的評價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官、為將、為相一完人」。這半個聖人的評價就這麼高,那麼一個聖人的王陽明又是什麼樣的呢?
  • 為什麼說中日之間的差距,就差一個王陽明?給出的理由很真實
    大家都知道,中國文化源遠流長,而日本這個國家,從古代開始就在學習中國文化。即使是到了明朝,朱元璋將日本拉入了「黑名單」,明朝一中國人的思想依然對日本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其中影響特別大,甚至可以說奠基了日本崛起的,就是王陽明的心學。
  • 王陽明心學為何能給人強大力量?關鍵在這「3個詞」,看完就明白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縱馬定乾坤」,用這句話來形容王陽明,應當是十分合適的了。他雖然是中國文官,卻被評為「日本軍神」的東鄉平八郎一生參拜,連「日本企業之父」澀澤榮一以及日本首任首相伊藤博文都是他的信徒。
  • 王陽明學識淵博,為何不被嘉靖皇帝的重用?有4個不能忽視的原因
    王陽明,是心學派的代表人物,也是明代一位出色的政治家。王陽明在思想政治方面所做出的突出成就,也讓後人深深記住了這樣一位有才識之人。王守仁在弘治年間中進士,曾經擔當過刑部主事,廬陵知縣,以及南贛巡撫等職位,晚年的時候還曾擔任過,南京兵部尚書和都察院左都御史。
  • 送2021日曆|每天看一頁,頓悟知行合一
    2020年,被網友戲稱為魔幻元年。新冠疫情瀰漫全球,美股熔斷驚掉眼球。但不管怎麼樣,2020已經過完一大半了,我們還是要為即將到來的2021做好準備。說起為新年做規劃,首先就是擁有一套高顏值、高實用的日曆。
  • 王陽明:大雨過後,是看天還是看地?人生不順時,你內心必須強大
    即使環境如此惡劣,王陽明還不忘靜坐,並且時刻思考古代聖賢們遇到這樣的環境時,是如何做的呢?終於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裡,王陽明頓悟了,他明白「聖人之道,本心自足!」知行合一併非得自頓悟,而是在磨難中不斷反思、修練,最終砥礪出的生命境界。了解一下王陽明,就能少走很多彎路王陽明的一生,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人生經驗與精神財富。有人說"中國的聖人只有兩個半",王陽明就是那其中一個,另外的一個是孔子,還有那半個是曾國藩。
  • 王陽明:心理素質強大的人,都有著3個特點,讀完頓悟,終身受益
    兩個半聖人就是指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孔子、王陽明,外加曾國藩這半個聖人。能和孔子齊名聖人的王陽明是我國心學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對海內外諸多學者名人產生過巨大影響的「陽明心學」的創始人。王陽明說:心理素質強大的人,都有這3個特點,讀完後頓悟,終身受益。一、不糾結過去的事王陽明說:「過去之事,思之無益,徒放心耳」?
  • 王陽明:人到五十,學會對這四件事「揣著明白裝糊塗」,很有道理
    王陽明:「賢弟今年可有四十九了?我只說四件事,你把這四件事,學會如何揣著明白裝糊塗,自然就可以像我這樣悠然自得。」人生在世難得糊塗,卻也不能真糊塗,尤其是在這四件事上,聰明人是看透卻不會說透,「揣著明白裝糊塗」才是五十歲知天命時節最該有的大智慧。
  • 王陽明:想成大業的人,建議先學會這4點,克己才是真功夫
    很多人認為,這種東西太深奧,在我平常生活中根本用不到,我去看它有什麼用嗎?今天這期文章,我就來給大家分享,心學在我們現代生活中的妙用。王陽明:想成大業的人,建議先學會這4點,克己才是真功夫、1.王陽明認為,人們探索心靈的奧秘,只是依據各自的能力盡力而為。今天探究到這個程度,就只依據今所理解的眼神到底;明天,我們的心靈又有新的體悟,那就從明天所理解的眼神到底。這樣才是踏踏實實專注於一個目標的功夫。
  • 從書籍《做人》看王陽明的心學理論:終於明白,立志才是人之本
    王陽明反駁:「恐怕不是吧,應該是讀書做聖賢。」違背常理的想法,一開始鮮有人認同。在歷史長河的流淌中才有越來越多的人,明白其意。梁啓超更是評價說:「這一問一答,問出了300年的啟蒙高潮。」個人對「種子法則」甚是喜歡,也影響深遠。接下來,將以自己拙見,分析「種子法則」當中最令人震撼的3個方面內容,也願能給所有人帶來生活和人生的啟迪。
  • 王陽明:真正有福氣的人,會做到「2不管,3不問」,福氣自然到
    或許普通人能夠擁有王陽明一半的頓悟能力,就能夠在這世界上生活得順風順水!王陽明追求兩個數字——2和3。聰明之人,必須做到2不管不管閒事所謂閒事,就是別人的事,換種說法就是與自己不相干的事情。既然與自己無關,又何必去費盡心思管他?
  • 地球原本沒有人類,第一個人是從哪裡來的?看完才知一開始就錯了
    文/行走天涯地球原本沒有人類,第一個人是從哪裡來的?看完才知一開始就錯了地球是我們全人類的家園,實際上也是地球上各種生物的家園,如果說地球有一天突然不在了的話,那麼受到影響的將遠遠不僅僅只是我們人類而已,並且人類來到地球上的時間是非常短暫的,相比較地球上的很多動植物來說,人類還要喊他們一聲前輩,只不過因為人類非常的智慧,非常的聰明,才讓人類僅僅只用了幾百萬年的時間,就已經成為了地球上的主宰者!
  • 低谷的王陽明,做了3件事,最終成為「聖人」,人到中年值得一看
    低谷的王陽明,做了3件事,就此邁向光芒萬丈,人到中年值得一看用心做事王陽明冒犯了宦官劉瑾,貶謫到貴州龍場,這年他三十六歲,龍場頓悟中王陽明悟出來了「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意思是說:人的真善美、假醜惡全部都是一種表面現象,真正的價值在我們人的心裡。
  • 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一生三不管,別等50歲以後才頓悟!
    其實已經早在幾百年前,老祖宗就已經在探索怎麼做好這三碗面了。明代一哥王陽明也是同樣,在他看來,這個世界上除了修心是最複雜的事情之外,其他一切都不過像天上漂浮的雲罷了。王陽明:真正聰明的人,往往懂得3不問,別等50歲以後才明白!
  • 王陽明心學影響深遠,但他才是明朝「一哥」,貢獻和影響力巨大
    王陽明心學影響深遠,但他才是明朝「一哥」,貢獻和影響力巨大 在明朝276年的歷史中,出過許多偉大的人物。《永樂大典》的編撰者解縉、連中三元的奇才商洛、延續大明200年國祚的于謙等等,這些人都深深被刻在歷史功勞簿上。但是,當我們說到「大明第一人」時,總會想到這兩個名字:王陽明和張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