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明朝最偉大的人是誰,想必答案可以有許多,但是如果問明朝最偉大的思想家是誰想必沒有什麼可以爭議的,那就是王陽明。我們普通人沒有時間了解大儒的全部思想哲學,只要了解了王陽明的4個人生頓悟,就可以明白他為何影響中國500年。
1、立志
這是王陽明首先指出的一點。他說,就算是那些工匠,其技能的練成也要以立志為根本,更別說更大的事業。 為什麼立志如此重要?王陽明舉例說,一個人如果沒有志向,那麼就好像船沒有舵木、馬沒有銜環,於是只能隨波逐流,人生就會一盤散沙。
用現在的話說,志向就如同定盤星、指南針,關係著人生之路的平衡和方向。否則,人就會是無頭蒼蠅,人生就會是一團漿糊。
王陽明又批評當時的讀書人——懶散墮落、貪玩成性,荒廢學業、浪費時日,最終註定是一事無成。而他們之所以如此,就是因為沒有立定志向。
這同樣值得我們警醒,因為我們很多人,正像王陽明所批評的那樣。此外,立志也是君子之道,立不立志,很大程度上也是君子與小人之別,譬如奮鬥於人生目標者與遊手好閒的混混。
2、勤學:
王陽明說,立志成為君子之後,就要勤於學習,因為就像諸葛亮《誡子書》中所說的: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如果你立了志卻做不到勤學,那隻說明一個問題——你的志向根本就不堅定。要立志,還要志向堅定,這才是王陽明所強調的立志的完整內涵。
學習先要端正態度,王陽明所強調的態度就是「不以聰慧警捷為高,而以勤確謙抑為上」。不以聰明機警為高尚,卻是以勤奮謙遜為上上。王陽明說,只有具備這種態度,才有資格追隨於他,才有資格接受心學的啟發和洗禮。這其實已經是做人做事之道了,何止適用於勤學,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如此。
3改過
過錯,大賢大能之人也有,無人可以免除,然而他們仍是大賢大能之人,就因為他們知錯能改。所以說,我們不應以不犯錯誤為貴,而應以善於改正錯誤為貴。諸位捫心自問,平日在廉恥忠信方面有缺陷嗎?也有輕視孝順友愛的道理,陷入在狡猾奸詐苟且刻薄的習氣嗎?我想,你們大概還不至於如此。如果真不幸有這類人,全是因為他不知天理而失足,平時沒有老師朋友的講解規勸告誡而造成的。諸位試著自我反省一下,萬一有和這種情況接近的,也要自我反思,自行悔改。
4.責善
所謂責善,就是互相監督、提醒,從而讓對方的品格臻於美好,它是朋友之間不可多得的美好品質,須真誠告誡並循循善誘講給朋友聽。盡心盡力體現你對他的關心愛護,採用委婉溫柔的表達方式,使朋友聽到它就能夠接受,深思出道理後就能夠改過,對我有感激卻沒有惱怒,才是最好的方法啊。
如果首先揭發朋友過錯和缺點,極力斥責他的過錯,令他無地自容,他會羞愧難當並記恨在心,即使他口已服卻心不服,只是因形勢所迫而暫時服從,這是刺激他繼續做壞事。所以但凡揭發別人的短處,攻擊別人的隱私,故作正直的舉止來謀取名譽的人,都不是用語言監督、提醒朋友,使朋友臻於美好的人。即使是這樣,讓我被別人以這種方式「責善」也不是不可以。他人用這種態度加在我的身上,凡是攻擊我過失的人,我都把他看成是我的老師,怎麼可以不快樂地接受並心存感激呢?
聖人之所以能成為聖人,一定有他自己獨到的見解。面對坎坷,王陽明沒有輾轉反側、夜夜難眠,而是抬頭望天,學會釋然。他的一生就像一個傳奇,從一個叛逆少年長成一代聖賢,他的心學智慧更是被諸多學者奉為圭臬。
想要讀王陽明,首先必選的就是《傳習錄》,《傳習錄》堪稱「心學」第一書,「明代理學的根本精神在陽明,陽明心學的根本精神在『良知』,而集中體現王陽明良知精神的著作是《傳習錄》。」因此,要想了解王陽明,首先必讀《傳習錄》,以領悟其思想精華。
在西方,王陽明的《傳習錄》的地位集僅次於《聖經》。
第二本就是《知行合一》,這本書和《傳習錄》有所不同,裡面記載了王陽明的一生,一生中的成功還有失敗,記錄了很多有趣的人生故事,就像是一本人物傳記,看起來有趣幽默,但是又能從王陽明的一生中找到人生答案。
裡面有很多人生的實際生活案例,這樣我們就能將學到的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
白話文版本的,通俗易懂,真正無障礙閱讀系列,而且兩本書【傳習錄+知行合一】加起來只要75元,一本也就是三四十塊錢,也就是一頓飯錢,一頓飯的價錢就可以把王陽明的智慧盡歸於己。時常品讀,感悟人生。
點擊下方連結就可以把王陽明的智慧【傳習錄+知行合一】帶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