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噶爾的那片故地

2021-02-23 沈聽雪的歷史文集

翻開俄羅斯地圖,能看到在西伯利亞南部靠近蒙古人民和共國和哈薩克斯坦附近有一連串散布的城市,有新西伯利亞、塔拉、鄂木斯克、託木斯克、克麥羅沃、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等。這片地區南接俄羅斯圖瓦共和國(原中國唐努烏梁海地區)、蒙古人民共和國、中國新疆地區和哈薩克斯坦,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又是額爾齊斯河、鄂畢河、葉尼塞河這三條流向北冰洋的世界大河源頭,還是西伯利亞大鐵路連接布裡亞特共和國(即《尼布楚條約》中讓給沙俄的貝加爾湖以東地區)和俄羅斯遠東地區的重要樞紐。這一片地區有茂密的森林、縱橫交錯的湖泊沼澤、奔騰的大江大河、廣闊的草原、巨量的煤炭和大片的農業區,是東西南北亞的中心地帶,號稱「北亞鎖鑰」。是俄羅斯背靠亞洲部分的樞紐地區,為俄羅斯的復興提供了廣闊的戰略縱深與無盡的資源。俄羅斯能迅速從蘇聯解體的十年經濟崩潰中站起來,靠的就是西伯利亞地區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的出口換匯,這片地區可說是今日俄羅斯的生命線。

就是這樣一片地區,僅僅在252年前,還是準噶爾汗國的一部分。而準噶爾汗國,我們都知道,後來被清朝統一,其主體就是現在的新疆地區。那麼,準噶爾汗國曾經擁有的這片故地是如何失去的呢?

準噶爾汗國的前身是和明朝對峙的蒙古瓦剌部,曾在「土木堡事變」中幾乎攻陷了北京城。後來瓦剌部在崛起的蒙古韃靼部打擊下向西遷移並發生分裂,在歷史上又被稱為衛拉特部,下面又分為準噶爾部、和碩特部、土爾扈特部和杜爾伯特部等四部,也稱為漠西蒙古。所轄地區北至額爾齊斯河、鄂畢河、葉尼塞河上遊地區,南至天山,東到阿爾泰山和蒙古杭愛山分界線,西包巴爾喀什湖地區。


到了十七世紀,準噶爾部強大起來,將土爾扈特部向西壓迫,致其與杜爾伯特部、和碩特部的一部被迫遷到了伏爾加河下遊地區。向東壓迫杜爾伯特部,奪其領地,逼其內附清朝。並企圖兼併和碩特部,入侵青海。準噶爾部又擊敗哈薩克人,翻過天山徵服回部諸察合臺汗及伊斯蘭教派白山派與黑山派,飛兵拉薩,凌攝西藏,終於建立起了強大的準噶爾汗國。其疆域北接額爾齊斯河、鄂畢河、葉尼塞河上遊,南到西藏阿里地區,西包巴爾喀什湖,東至蒙古薩彥嶺及色愣格河流域,有四百餘萬平方公裡之大,成為與清帝國並立的亞洲兩大帝國。

同樣是在十七世紀,沙俄東擴的鐵蹄踏上了西伯利亞地區。沙俄的推進手法是:派出少量哥薩克騎兵與武裝商人在交通便利的地方設置前進據點,建築城堡或木寨。然後各據點溝通聯絡形成堡壘線,再向新的地區推進。就這樣,從中西伯利亞南下侵入了準噶爾汗國的領地。蒙古人的習俗是遊牧生活,逐水草而居,沒有現代的國界概念。等到準噶爾人發覺領地被佔時,沙俄已建立了一些前進據點。如塔拉(1594年)、託木斯克(1604年)等。當時的準噶爾汗巴圖魯琿臺吉遣使與沙俄理論,俄國人非常蠻橫,不但不退出侵佔的地方,反而要準噶爾人臣服沙俄,準噶爾人當然拒絕。沙俄因為在西伯利亞的力量還不夠強,也做出了一些緩和的表示。經過談判,雙方劃定國界,以鄂木河和鄂畢河上的黑角沿線為界,即基本以鄂木斯克與託木斯克連成直線,以北屬俄國,以南屬準噶爾。

然而,墨跡未乾,沙俄就繼續越界滲透並建立堡壘線,陸續又佔領了庫茲涅茨克(1618年)和克拉斯諾亞爾斯克(1628年)等地。終於,1634年,準噶爾騎兵與俄軍在達布遜淖爾鹽湖(今俄羅斯庫倫達草原上的亞梅什湖)發生激戰,俄軍被逐走。1635年,巴圖魯琿臺吉出兵2000擊敗滲透的俄軍,繼續追擊圍困被俄軍佔據的塔拉,同時進攻了俄軍在西伯利亞的最大的堡壘秋明(今俄羅斯秋明),一度遏止了沙俄的前進。可是,當準噶爾軍撤退後,俄軍便如附骨之蛆,繼續蠶食準噶爾的領地。1649年,巴圖魯琿臺吉又派騎兵攻擊託木斯克,全殲俄將雅科夫列夫所率之軍,獲得大勝。但是,一系列的勝利並不能阻止沙俄南進的腳步。從國家意志上說,俄羅斯強烈的擴張意識令其千方百計,軟硬兼施的前進蠶食,而蒙古人逐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使其無法形成有效的領土線,僅靠抗議交涉和偶爾出兵是不能擋住俄羅斯人的。

巴圖魯琿臺吉死後,俄國人推進得更肆無忌憚。準噶爾新汗僧格連續與俄方交涉無效,於1667年親自率軍進攻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和託木斯克,並在當地徵稅以宣示主權。不久,僧格死於準噶爾的一場內亂,其弟噶爾丹繼位。他雄心萬丈,統一了西蒙古諸部,使準噶爾汗國達於極盛,又想效仿成吉思汗統一建立大蒙古國。遂改變外交政策,遠交近攻,北結好沙俄,揮兵向東進攻喀爾喀蒙古和清朝,遂演成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康熙兩次親徵,大戰烏蘭布通與昭莫多,令噶爾丹兵敗身死,一腔雄心歸於塵土。

就在噶爾丹執政期間,沙俄推進的腳步加快,準噶爾汗國北部的克拉斯諾亞爾斯克、託木斯克、鄂木斯克一線已全部失陷,當地遊牧的準噶爾屬民吉爾吉斯人迫於俄國勢力的威脅,已逐步西遷到巴爾喀什湖南部的伊塞克湖畔遊牧。而額爾齊斯河以西地區,也逐漸落入了俄羅斯及大帳哈薩克之手。邊疆危機更加深重。

噶爾丹死後由僧格之子策妄阿拉布坦繼位。他寫信給俄國西伯利亞總督加加林,要求把建在準噶爾牧地上的託木斯克、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庫茲涅茨克等城堡拆除,否則將用武力攻佔這些城市。沙俄當然置之不理,甚至派軍隊沿額爾齊斯河谷欲深入天山南路葉爾羌地區。這裡已是準噶爾腹地了。策妄阿拉布坦不得不針鋒相對,派將軍大策凌敦多布率軍前往徵討。1716年,雙方在亞梅什湖畔發生激戰。俄軍大敗,損兵3000餘人,殘部被迫炸毀要塞,乘船順額爾齊斯河北逃。後策妄阿拉布坦欲收復額爾齊斯河以西地區,與哈薩克軍隊發生戰鬥。俄軍乘機捲土重來,再次進入亞梅什湖地區建立軍事要塞,並溯額爾齊斯河而上,佔領了鄂木斯克(1716年)、塞米巴拉金斯克(1720年)和鏗格爾圖喇(1720年)等地,聯結起來為額爾齊斯堡壘線,對準噶爾汗國構成嚴重的軍事威脅。

1727年,策妄阿拉布坦去世,其子噶爾丹策零繼位。此時,俄國已佔領了與準噶爾接界的許多領土,將其外圍壓縮了一圈,並繼續向腹地推進。噶爾丹策零多次派使臣向俄國交涉,要求拆除這些要塞。俄國仍無動於衷。此時準噶爾汗國已是國力大衰,難有軍力與俄軍作戰。在進退猶豫了幾年之後,噶爾丹策零去世。準噶爾汗國群龍無首,連續發生奪位內亂。清朝的乾隆皇帝抓住了這個良機,不顧群臣的反對,乾綱獨斷,揮起西師,連續作戰,克北疆下南疆,一舉滅掉了諾大的準噶爾汗國,將其併入清朝版圖,定名為新疆。此時,已到了1758年。 

嚮往溫暖南方的沙俄終於遇到清朝這條銳氣正盛的巨龍,不得不停住了腳步。乾隆對於新疆與俄國接界的問題很關注,下旨說:「凡準噶爾所屬之地,回子部落內,伊所知有與漢唐史傳相合,可援據者,並漢唐所未至處,一一詢之土人,細為記載,遇使奏聞,以資採輯」。實際上,由於沙俄的入侵,準噶爾部不斷南移,到1758年,準噶爾西北疆域界線大致是從庫茲涅茨克、比斯克、恰雷什斯克到烏斯季-卡緬諾哥爾斯克,向南沿阿亞古斯河到巴爾喀什湖,然後自巴爾喀什湖之西,穿楚河中遊到塔拉斯。塔拉斯以南,準噶爾的疆界線在大致是自塔拉斯向東,沿塔拉斯山脈,然後向東南,沿中亞費爾幹納山脈,到其東南端與阿賴山脈相接處。

 

這樣一算,唐努烏梁海和巴爾喀什湖以北,原屬準噶爾的包括塔拉、鄂木斯克、託木斯克、庫茲涅茨克、克拉斯諾亞爾斯克、塞米巴拉金斯克和鏗格爾圖喇等在內的額爾齊斯河、鄂畢河、葉尼塞河上中遊的大片土地都已落入俄國人之手。既成事實在此,乾隆皇帝又不想再動刀兵,便默認為俄國佔有,命辦事大臣巡視唐努烏梁海北界,立標確認,與中俄《布連奇斯條約》、《恰克圖條約》規定的中部邊界相連,建立卡倫,正式成為中俄的西北邊界。

這片準噶爾故土就這樣失去了。感慨就不用說了。什麼時候中國能恢復強漢盛唐的「儒雅其外,鐵血筋骨」,再來憑弔故地也不遲。

最後我們來看看今日的這片土地:

新西伯利亞——西伯利亞最大的城市,跨鄂畢河兩岸,因西伯利亞大鐵路而建立,市區面積477平方公裡,為俄羅斯全國第三,人口137萬,為俄羅斯全國第四。是俄羅斯最重要的製造業中心,工業以冶金和機械製造為主,現代殲擊轟炸機蘇-34就是這裡生產的。是西伯利亞的交通運輸中心,西伯利亞唯一擁有地鐵的城市,同時還是西伯利亞最大的文化教育中心和科學城。城市東面是舉世聞名的庫茲巴斯煤礦區,北面是大片的原始針葉林,南面是廣闊的阿爾泰草原和小麥區。因此,新西伯利亞也成為了西伯利亞的經濟中心。

鄂木斯克——位於額爾齊斯河及其支流鄂木河的匯流處,原為沙俄西伯利亞總督府所在地。因西伯利亞大鐵路經過這裡,遂成為西西伯利亞和北哈薩克的農牧產品集散地和工業中心。俄國十月革命後,沙俄海軍上將高爾察克在這裡建立政府,自稱「俄國最高執政」。後在蘇俄紅軍的攻擊下南移伊爾庫茨克,被捷克軍團出賣給布爾什維克遭到處決。前幾年俄羅斯拍了一部電影《無敵上將高爾察克》,比較細緻地表現了這段歷史。俄國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曾被流放於此。現在鄂木斯克是西伯利亞第二大城市,人口120萬。石油工業和機械工業發達,能製造飛機、火箭、衛星和宇宙飛船。四條鐵路在此匯集,又是西伯利亞重要的交通樞紐。

託木斯克——位於鄂畢河支流託木河東岸,曾是沙俄西伯利亞的行政中心、採金中心和西伯利亞驛道的貨物轉運點及商業中心。後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時,因市政官僚短視,不同意在此通過,遂使城市地位一落千丈,遠遠落在了新西伯利亞後面。也因為城市建設緩慢,反而保留了城市的古老風貌,以大片的木屋區和教堂區聞名全國。現為西伯利亞著名大學城和森林工業中心。

克麥羅沃——克麥羅沃州,轄原沙俄建立的前進堡壘庫茲涅茨克地區,位於庫茲涅茨克山脈及託木河畔。境內有著名的庫茲巴斯大煤田,南北長300公裡,東西寬100公裡,面積2。67萬平方公裡,總儲量6430億噸,足夠開採上千年。州府克麥羅沃,人口50萬,煤化學發達,建有西伯利亞最大的焦化廠。

克拉斯諾亞爾斯克——位於西伯利亞大鐵路與葉尼塞河交匯處,是東西伯利亞最大的城市,人口90萬。工業、製造業及林業科學發達,能研製人造衛星,建有以巨型雷達站為基礎的太空研究中心。市郊有克拉斯諾亞爾斯克水電站。著名畫家蘇裡科夫誕生在這裡。1897年列寧在流放西伯利亞途中在此居住過一個多月。市區被葉尼塞河圍繞,森林茂密,大河東去,景色十分壯觀。

相關焦點

  • 蒙古抗中神片背後 準噶爾汗國有多強大 為何對抗了清朝三代皇帝?
    "在中華周邊國家中,「抗中神片」頗有市場,比如韓國、印度,蒙古也不遑多讓。在這些「抗中神片」背後,是中華與這些國家複雜的歷史糾葛。如2013年蒙古上映了「抗中神片」《阿努哈屯》,講述了蒙古準噶爾汗國大汗噶爾丹的妻子阿努哈屯「為了心愛的丈夫、民族的利益,走出氈房跨馬從戎,衝入沙場營救噶爾丹汗而不幸陣亡的故事」。
  • 陳柱 | 準噶爾汗國對布魯特的徵戰、防守與汗國內部的布魯特人(下)
    又載:再,兆惠折內稱:扎那噶爾布等煽惑克哷特、烏嚕特各鄂拓克,令尾隨大兵之後,搶掠臺站等語。克哷特、烏魯特等,俱在珠勒都斯一帶遊牧。並著成袞扎布就近發兵,先行剿滅。崆吉斯又作空格斯,即崆吉斯河(空格斯河)流域。哈什即哈什河流域。崆吉斯河、哈什河都是伊犁河上源。可見,克哷特、烏嚕特鄂託克遊牧地在珠勒都斯、崆吉斯、哈什等處。
  • 準噶爾汗國
    大家好,今天我們來了解清朝的大患,準噶爾汗國。可能,有人會說準噶爾汗國很弱,也有人會說,準噶爾很早就被康熙滅掉了,有什麼好說的。
  • 新人推薦 | 牛蕊祺:準噶爾
    他還依稀記得當自己趕到那裡時,那雙孩童特有的大眼睛正無神地盯著他——蒙庫什與派去的兩位宰桑一同倒在血泊中,早已沒了生氣。 而他的耳邊還縈繞著幾天前那孩子天真無邪的笑聲。 自己與阿睦爾薩納也會走到那一步嗎?他不禁這樣想,兄弟相殘,手足相殺!打了這麼多年仗,卻沒想到最後的敵人竟是舊日好友。 想著想著,幾日的奔波使睏倦陣陣上湧,他敵不過睡意漸漸合上了雙眼。
  • 準噶爾汗國的擴張
    準噶爾汗國的擴張1653年,準噶爾的巴圖爾渾臺吉死,其子僧格(1653一1670年)立。但汗廷內發生內江和權力鬥爭,結果僧格的弟弟噶爾丹(1672一1697年)平定綽羅斯王族內亂,統治了準噶爾汗國。統一了準噶爾遊牧騎馬汗國的噶爾丹繼承父巴圖爾的事業,著手進一步對外軍事擴張,其規模也逐漸擴大。
  • 準噶爾盆地簡介
    準噶爾盆地為古陸臺。中生代砂巖覆蓋在古生代基底上,從北向南增厚,北部厚700米,南部3000~4000米,含煤、石油。新生代地層也是向南增厚,北部不到450米,南部凹陷中心超過1000米;其中第四紀沉積分3帶:沿天山北麓的山前拗陷帶厚500米,中部厚約100米,北部為上升部分。地貌準噶爾盆地以深大斷裂為界,形成山地和盆地兩個不同的地貌單元。
  • 乾隆消滅了準噶爾汗國,為什麼還有大小和卓叛亂?
    明清交替之際,在中國西北誕生了一個準噶爾汗國。準噶爾部就是明朝時期的瓦剌,瓦剌強盛時期曾吊打大明,還俘虜過大明皇帝。不過瓦剌衰落後,在向西遷移的過程中分裂了,準噶爾部就是其中之一。清朝忙著入主中原,穩定全國統治。
  • 準噶爾汗國道爾本厄魯特古城
    名義上為蒙古共主的林丹汗的「中央政府」倒臺後,噶爾丹打敗鄂齊爾圖車臣汗,尤其是喀爾喀與青海和碩特全都歸順清朝之後的策妄阿拉布坦、噶爾丹策零時期準噶爾成為蒙古各部政治重心。  隨後,準噶爾汗國首領巴圖爾琿臺吉,連續兩次擊退沙俄侵略軍,迫使沙俄承認了準噶爾汗國的獨立自主地位,兩國開始互通貿易。
  • 準噶爾只有區區七十萬人,為什麼能噁心清朝60多年
    在清初的時候發生了一段有趣的歷史,那就是準噶爾叛亂,其實準噶爾部也就七十多萬人,但是卻貫穿了康雍乾三個朝代,足足噁心了清朝60多年。
  • 準噶爾和清朝有何仇怨?為何清朝一定要消滅準噶爾汗國?
    從康熙時代與準噶爾汗國交手開始,到乾隆時期清朝徹底消滅準噶爾,三代清朝皇帝前後用了100多年的時間,終於徹底消滅了威脅清朝西部安全的巨大威脅,也昭示著清朝徹底解決了困擾中原帝國生存發展的遊牧民族問題。那麼,為什麼清朝執意要消滅準噶爾汗國?到底是什麼仇什麼怨,讓這對宿敵相殺100多年?
  • 蕩平天山,大興佛教,滅族準噶爾後乾隆是如何幾乎滅絕蒙古族的?
    上文書我們正說到,憑藉著多年的情報積累,乾隆獲悉大清的死敵準噶爾汗國正處於歷史上最為空虛的時候。面對這樣千載難逢的機會,乾隆皇帝力排眾議,決定趁著此時,出兵西北,從而徹底地解決準噶爾這塊兒心病。經過數年的討伐,三次平叛之後,乾隆終於將這片土地正式地納入到了中國的版圖之內。漢、唐、元這些中原歷史上強盛的王朝,都曾經將這片土地納入過自己的版圖,但是由於種種原因,都沒能夠實現真正的控制。直到乾隆皇帝的時代,這片土地才真正意義上的被徵服。
  • 清朝平定準噶爾汗國,到底有什麼歷史意義?
    在清朝的史料記載中,準噶爾汗國被提及頻率是相當高的,準噶爾汗國之所以出現的頻率高,主要是因為準噶爾汗國經常與當時的大清戰爭,兩方你來我往多次,打成平手,不過後來在1757年這一年,乾隆皇帝執政時期,成功將準噶爾汗國滅掉,準噶爾汗國也因此退出了歷史的舞臺,那麼清朝平定準噶爾汗國,有什麼歷史影響或意義呢?
  • 陳柱 :準噶爾汗國對布魯特的徵戰、防守與汗國內部的布魯特人(下)
    清代檔案文獻中經常出現準噶爾兵攻打布魯特時擄掠零散布魯特人帶回並分給準噶爾部眾為奴的記載。這些充當奴僕生活於準噶爾汗國內部的布魯特人,飽受準噶爾部眾奴役和折磨,不堪勞苦。從雍正後期開始,這些布魯特人紛紛逃離準噶爾汗國,前來投奔清朝。清朝受理和安置投誠的準噶爾汗國為奴布魯特人,是清朝與布魯特直接接觸的開始。
  • 準噶爾靠什麼抗衡大清七十年
    即便是到了十七世紀,準噶爾蒙古仍能依靠先進的火器與大清帝國抗爭七十年。準噶爾部是蒙古太師的駐地,衛拉特四部之首。他們何時接觸火器無據可考。土木堡事變中,明軍遺落數萬神機銃,瓦剌首領也先卻棄之不顧,於是成了蒙古「落後」的鐵證。然而真實的情況恰恰相反,早期火器威力有限,性能極不穩定,並不適合騎兵作戰,蒙古人才視其如敝履。
  • 準噶爾汗國的滅亡以及現在新疆的蒙古族
    準噶爾汗國戰役版畫清朝滅準噶爾汗國是在1755年,因為準噶爾發生了內亂,達爾扎喇嘛篡位.阿睦爾撒納聯合達瓦齊殺達爾扎喇嘛,後來達瓦齊繼承汗位.阿睦爾撒納居功自傲,於是達瓦齊準備殺阿睦爾撒納,於是阿睦爾撒納歸依清朝.乾隆藉機進兵準噶爾
  • 新疆準噶爾翼龍獨有特徵和捕食習慣
    最新研究揭示 新疆準噶爾翼龍獨有特徵和捕食習慣準噶爾翼龍生態復原圖。魏氏準噶爾翼龍頭骨形態特徵顯示短粗圓鈍牙齒、磨蝕面及吻端營養孔等。(受訪者供圖)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饒俊華)近日,記者從中科院古脊椎所獲悉,美國開放獲取期刊《PeerJ——生命與環境科學雜誌》日前在線發表了該所汪筱林團隊關於魏氏準噶爾翼龍的頭骨顎區研究進展,補充了準噶爾翼龍的形態鑑別特徵。
  • 清朝平定準噶爾後,大小和卓誤判形勢,崛起的軍隊被清朝消滅
    清晰準確的對抗圖阿布薩那投靠清朝,讓清政府掌握了準噶爾汗國的實際情況。乾隆皇帝大喜,曾經與清朝對峙戰爭近七十年的準噶爾汗國極有可能滅亡在自己手中,上天的恩賜,果斷出兵準噶爾汗國。當清軍再次發動清剿時,阿穆爾他那於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三月經哈薩克斯坦逃往俄羅斯,並於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死於天花,從而徹底摧毀了準噶爾汗國。大、小、卓再次叛亂《大、小、卓》中的"和卓"一詞是波斯語,翻譯成漢語就是"聖裔",即聖人的後裔。
  • 蒙古汗國最後的驕傲—準噶爾汗國
    建立準噶爾汗國的準噶爾部落是屬於蒙古的一支--衛拉特蒙古,是一個歷史悠久的部族,在各個歷史時期有不同的稱謂,元朝稱翰亦剌惕、明朝稱瓦剌、清朝稱衛拉特,亦稱厄魯特、額魯特或西蒙古、漠西蒙古。國外則稱之為卡爾梅克。明末清初之際,衛拉特蒙古分為和碩特、準噶爾、杜爾博特、土爾扈特四大部落。
  • 準噶爾盆地發現千億立方米大氣藏
    準噶爾盆地發現千億立方米大氣藏 2020-12-20 11: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準噶爾滅亡後,北疆民族構成發生了哪些變化?
    清代乃至上溯到明代的很長一段歷史時期,新疆的民族構成是「南回北準」——南疆維吾爾、北疆準噶爾蒙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