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之謎:究竟是誰害死了「小明王」韓林兒?

2021-02-13 李廣樂園

元末朝廷腐敗,官軍統治殘暴!趙州欒城人韓山童結識劉福通,於公元1351年,趁元朝強行徵調15萬民工治理黃河時,散布民謠「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隨後,眾人從河道裡挖出一個預先鑿好的獨眼石人。消息很快傳開,大江南北,頓時人心浮動,苦元已久的各地百姓紛紛翹首以待。

韓山童於是自稱宋徽宗八世孫,與一幹信徒殺牛宰馬,祭告天地準備發難,可惜當地官兵聞訊,突然派兵前來鎮壓,韓山童不幸被捕遇難,他的兒子韓林兒與母親楊氏趁亂逃向武安山。

劉福通等人奮力殺出重圍,再次聚集義軍,於五月初三攻下潁州,轟轟烈烈的紅巾大起義終於爆發!接著,他從碭山夾河找到韓林兒,迎回亳州,立他為帝,號小明王(寓意「明王出世」),建國大宋,改元龍鳳。各地義軍於是紛紛尊其為正統,都打著「小明王」旗號,展開對抗元朝的鬥爭,這其中便包括佔領濠州,躊躇滿志的郭子興。

後來,朱元璋取代郭子興,這支義軍在戰鬥中逐漸壯大,並渡過長江,佔領應天府(今南京),跟著鄱陽湖水戰是大敗陳友諒,朱元璋笑傲群雄,被左右大臣推舉為吳王,仍奉「小明王」龍鳳年號。

公元1366年,朱元璋發布檄文,派徐達、常遇春為將,率二十萬人馬徵討盤踞江浙一帶的張士誠,在拿下杭州、湖州後,徐達的兵馬團團包圍了張士誠的老巢平江。這時,朱元璋坐鎮應天府,便派廖永忠往滁州接小明王韓林兒,儒士楊憲代朱元璋送行。

話說韓林兒稱帝後,朝權始終掌握在劉福通手上,他經常裹挾著韓林兒到處攻城略地,起先殺得各處元軍是猝不及防,狼狽逃竄。但義軍畢竟是一群烏合之眾,等元朝皇帝反應過來,分別派出大將察罕帖木兒、孛羅帖木兒率軍平叛後,義軍頓時兵敗如山,韓林兒、劉福通一路逃到安豐,這時張士誠又趁火打劫,派出大將呂珍偷襲安豐,劉福通見事情緊急,便派人向朱元璋告急,朱元璋聞訊派出援軍總算救出韓林兒,並把他暫時安置在滁州行宮。

此時,南方大體掌握在朱元璋手上,於是派廖永忠去接韓林兒來應天府稱帝。那韓林兒在滁州行宮享了三年福,每日鶯歌燕舞,美女如雲,樂得清閒自在。這天,忽聞朱元璋派人接他去應天府,那嘴都快樂歪了。試想,應天府可是六朝古都,小小滁州如何能與之相比?於是馬上接見來使廖永忠,二人酒桌上商定吉日,越早走越好,小明王韓林兒於是帶上他的妃嬪、侍女和太監們坐上高大的樓船,由瓜州渡口浩浩蕩蕩順長江向著應天府而來,廖永忠及部下便在樓船後面保駕護航。

話說韓林兒的樓船行駛不久,有些侍從便聽見下面一陣咚咚聲響,不知來自何處?因船身高大,眾人或以為是船身刮碰到什麼,也沒太在意。可一進長江中遊,船身忽然猛烈顛簸起來,接著有人大喊:「不好啦,船漏水啦,快跑啊!」人們頓時慌亂起來,韓林兒忙跑到後甲板去張望,卻沒見到廖永忠等人的坐船。

這時天氣驟變,水面風高浪急,有嚇哭的太監最後一次跪地奏報,是船底被鑿了好大一個洞,江水由此越灌越多,韓林兒的心立刻一陣冰涼,他環顧一遍四周,振臂高喊出一聲「救命啊!」,接著,一個巨浪猛地打來,腳下的樓船很快歪向一邊,並緩緩打著轉沉入到江心,滿船人就此全都死難……

廖永忠回應天府見到朱元璋,擦著眼淚奏報完這一切,朱元璋是大為悲慟,但他畢竟稟性堅忍,竟化悲痛為力量,傳令徐達、常遇春二人,全力進攻平江城!

第二年,朱元璋順天應人,自己登上帝位,開創了大明王朝。

那麼小明王韓林兒到底是不是朱元璋下令暗害的呢?這也成為明史一道迷題,難以蓋棺定論。多數人都傾向朱元璋所下密旨,授意廖永忠害死小明王,以方便自己後來稱帝。但也有人駁斥說:如果朱元璋要殺小明王,那當初和陳友諒對峙期間,就不該冒險去救韓林兒,否則陳友諒一旦趁虛而入,朱元璋立刻會陷入兩難境地,其後果不堪設想,謀臣劉伯溫就曾這樣勸過他,可朱元璋還是執意援救了小明王。

另外,朱元璋這時並未完全統一南方,突然害死小明王,他就不擔心天下百姓的流言蜚語嗎?他就不怕喪失民心嗎?他也可以先接回小明王,然後在統一天下前的某一天,讓韓林兒突然「暴斃」,這樣做會不會更絕一點呢?如此一分析,朱元璋謀害小明王的可能性也就小多了。那麼,事實到底是怎樣的呢?呵呵,還真有一個更靠譜的第三說法。

還記得前文提到儒士楊憲代表朱元璋送別廖永忠嗎?估計就是這個楊憲錯誤地揣摩了朱元璋的心意,暗自作主讓廖永忠幹掉小明王,如此一來自己也是大功一件,既能幫助朱元璋登上帝位,還能幫他抹殺掉弒君的罪名,如果是這樣,真不知朱元璋是該喜還是該悲呢?

讀者朋友,您認為以上哪種說法更靠譜呢?望留言告知,謝謝!

網圖侵刪

相關焦點

  • 朱元璋是如何取代「小明王」韓林兒,成為明朝的開國皇帝?
    我們回顧歷史,實際上,在朱元璋稱帝前,他與軍中諸將並無君臣的名分,因為,他們在名義上皆奉北方紅巾軍的「小明王」韓林兒為主。 韓林兒父親韓山童是元朝末年紅巾軍起義軍領袖,號稱「明王」,後來,由於韓山童犧牲,韓林兒隨母逃往武安山中。
  • 朱元璋派廖永忠去接小明王,途徑瓜步時,突然翻船,小明王被淹死
    十二月十二,朱元璋接受群臣的建議,「以明年為吳元年」(《明太祖實錄》);此前,小明王韓林兒突然淹死在江中。朱元璋派水軍將領廖永忠駕船去滁州接小明王韓林兒來應天府,行駛至瓜埠時,船翻沉入江中,韓林兒落水溺亡。
  • 劉福通戰死後,朱元璋委派廖永忠護送小明王卻沉舟致死,是意外麼
    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前,他名義上還是大宋政權韓林兒的勢力,也就是被稱為小明王。然而韓林兒卻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前,意外的死於沉舟,而護送他的將軍正是朱元璋最信賴的廖永忠,此人也是非常擅長水戰。卻在此次護送韓林兒到應天的途中,在江中沉舟了,滿船只有一個活口,就是廖永忠自己。就這樣,韓林兒不明不白的死去了。小明王沒了,朱元璋順理成章成為了首腦,也就建立了後來的大明。這些年對於韓林兒的死一直是存在爭論的,甚至說是一個疑案,他究竟死於意外?還是死於蓄意?
  • 朱元璋救出小明王后,劉福通去向成謎,眾說不一
    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二月,劉福通派人四處尋找韓林兒,在碭山夾河找到後將其迎到亳州;韓林兒在亳州登基稱帝,又被稱為小明王,國號為宋,年號龍鳳。 朱元璋擔心小明王落入張士誠手裡,「安豐破則士誠益強」(《明史·列傳·韓林兒》),親自率領徐達、常遇春、馮勝、廖永忠等最得力的將領北援安豐。 那麼,救援的結果是怎樣的呢?小明王、劉福通都被救出了嗎?關於這一點,存在三種不同的說法。
  • 小明王真的是被朱元璋害死的?為什麼當時他不選擇主動讓位呢?
    朱元璋反跡未明,小明王憑什麼要禪位?如果朱元璋公然威脅天子,小明王為求自保禪位倒是可以理解。但事實是朱元璋在稱帝這件事上做得非常隱蔽,小明王之死更是非常離奇,後世多認為是朱元璋指使廖永忠殺害了他。龍鳳皇帝韓林兒,他的父親韓山童在元末以白蓮教組織群眾起義,說:「天下正當大亂之時,彌勒佛將降臨於世。」得到了江淮一帶不少百姓的擁護,韓山童偽附自己是宋徽宗八世孫,為恢復宋朝江山為名起義,號稱紅巾軍。但起義開始後不久,韓山童即遭元朝官吏拘捕處死。元至元十五年(1355年),劉福通在碭山夾河尋得韓林兒,將他迎入亳州擁立為帝,號小明王,建國號宋,年號龍鳳。
  • 後周恭帝柴宗訓、元末「小明王」韓林兒都是皇帝,為何結局卻不同?
    韓林兒,元末農民起義軍的皇帝,號「小明王」。他們兩人雖都貴為皇帝,但是結局卻截然不同。 柴宗訓所處的時代背景 趙匡胤建立宋朝當皇帝非常富於「戲劇性」,大年正月初一後周朝臣接到契丹(遼)大舉進攻的消息,大年初二趙匡胤率兵出徵。
  • 張無忌的原型,朱元璋的金字招牌小明王,是如何失去利用價值的?
    電視劇《倚天屠龍記》中,不愛江山愛美人的張無忌被朱元璋算計,自願放棄明教教主之位,選擇與元朝郡主趙敏浪跡天涯,朱元璋就是這樣摘了桃子,成了明朝皇帝。小說裡的故事雖然不能全信,但在元末明初,確實有一位「明教教主」被朱元璋所害。細細追究起來,朱元璋的皇位還真是從他手裡搶的,他就是小明王韓林兒。
  • 小明王:亂世中的超級玩偶 今日值得花時間
    小明王,就是在元末最初拉起造反大旗的韓山童的兒子韓林兒。那個時候元朝政府的反應效率還不差,韓山童很快被官軍所捕殺,韓林兒和他的母親楊氏卻僥倖逃脫,在山中躲藏了起來。後來起來造元朝反的人漸多,劉福通也鹹魚翻身,居然拉起了一枝十餘萬人的隊伍。劉福通為了號召部眾,找到了韓林兒,將其迎至安徽亳州,擁韓林兒稱帝,建國號曰「宋」,改元「龍鳳」,又稱小明王。
  • 紅巾軍小明王的死,是朱元璋私下授意,還是廖永忠擅自做主?
    《劉基行狀》記述了朱元璋對韓林兒的禮遇:「中書省設御座將奉小明王以正月朔旦行慶賀禮,意如今郡國歲時設龍亭拜賀之儀。」雖然韓林兒從未實際來過南京城,但朱元璋可謂給足了「龍鳳朝廷」無限風光。十餘年的生涯裡,朱元璋傾盡全力逐鹿中原,韓林兒則在與元軍的交鋒中失去軍隊,淪為一個沒有實權的擺設。
  • 小明王的悲劇人生,得了漢獻帝的病,卻沒有漢獻帝的命
    但在這段時間,劉福通似乎忘記了韓林兒這個「太子爺」的存在,不去理會它。可是過了四年,劉福通忽然想起自己的大侄子,派人四處尋找,終於將他迎回亳州,韓林兒的人生迎來了巨大的轉機。劉福通擁立韓林兒為帝,國號宋。於是,小明王誕生了。15年2月,福通物色林兒,得諸碭山夾江;迎至亳,僭稱皇帝,又號小明王,立宋王、建元王。
  • 小明王韓林兒的悲劇,得了漢獻帝的病,卻沒有漢獻帝的命
    然而在這期間,劉福通似乎卻是忘了韓林兒這個「太子爺」的存在,對其不聞不問。然而四年之後,劉福通突然又想起來了這個大侄子,派人四處尋找,最終將其迎回亳州,韓林兒的人生迎來了巨大轉機。劉福通擁立韓林兒登基稱帝,國號為宋。就這樣,「小明王」誕生了。十五年二月,福通物色林兒,得諸碭山夾河;迎至亳,僭稱皇帝,又號小明王,建國曰宋,建元龍鳳。
  • 小明王韓林兒死得冤?他為何不提早禪位給朱元璋?
    畢竟朱元璋後來當上了皇帝,皇帝乃天選之人,怎麼會有人能夠成為他的上司?二人的關係應該算是一種合作關係,是一種利益的結合。但是朱元璋畢竟是一位野心家,不甘久居人之下。當龍鳳政權風頭正勁的時候,手下一眾大臣還能聽從號令,當龍鳳政權敗退安豐的時候,曾經的手下各個大臣都已然成為了一方諸侯,即使朱元璋不搶,別人也會幹這種事。縱觀小明王韓林兒的一生,也是比較悲劇的一生。
  • 【歷史】元末農民起義領袖小明王韓林兒或許是重慶市大足人
    元末合州大足縣民韓蕤,至元三年(公元1337年)四月在渝州自稱南朝趙王,五月兵敗負傷就義,至今已680周年。為紀念這位農民起義領袖韓法師,特寫此文,供方家和關心此事的讀者參考和討論。  我們經過民間調查,認為韓山童是韓林兒寄父,楊氏是韓林兒寄母。大足元末農民起義領袖韓法師,自稱南朝趙王者韓蕤才是韓林兒親生父親。
  • 大明朝第一謀臣,堪比張良和諸葛亮的劉伯溫,他是被人害死的嗎?
    他在輔助朱元璋消滅群雄、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歷史活動中發揮了智囊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被後人稱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偉人。大明王朝第一謀臣,堪比張良和諸葛亮的劉伯溫,他是被人害死的嗎?劉伯溫簡介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溫,諡曰文成,元末明初傑出的軍事謀略家、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明朝開國元勳,漢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屬青田)人,故時人稱他劉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誠意伯,人們又稱他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號文成,後人又稱他劉文成、文成公。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
  • 歷史上的《倚天屠龍記》:張無忌大破元軍,最後被朱元璋害死
    《倚天屠龍記》以元朝末年農民朱元璋揭竿而起建立明朝天下為背景,以張無忌的成長為線索,敘寫江湖上的各幫各派、各種人物的恩怨情仇,它把中國歷史上元朝的興衰和江湖道義、恩仇平行交叉起來。不過,在《倚天屠龍記》中,在金庸先生的筆下,有朱元璋,但他不是主角,主角是一個名為張無忌的少年。
  • 韓林兒有強大的輿論支持,大家都找他當皇帝,為何最終失敗了
    (小明王韓林兒劇照)一是彌勒佛轉世。彌勒佛轉世的目的,就是為了把落入水火之中的老百姓救出來,而韓山童就是彌勒佛轉世降臨人間的那個人。二是天命所歸。這和當年劉備宣揚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有異曲同工之妙。正因為韓山童這麼會宣傳,所以他在發動起義之前,就已經有非常多的人歸附他了。同時,由於還沒發動起義,韓山童就被元朝統治者給逮住殺掉了,這使得天下百姓更加哀憐他,因而就更加擁戴韓林兒。
  • 秦檜遺書之謎,道出嶽飛之死真實情況,究竟是誰害死
    靖康之亂整個東京被攻陷之後宋氏皇族,跟很多趙氏皇族全部都被抓捕,大約有幾千人,其中就有當時的秦檜。為了生存秦檜想盡一切辦法,最終幾年之後秦檜還是回到了南宋,時隔一段時間之後金宋最終還是求和了,往後的歲月秦檜的官運根本無人可當,慢慢的地位越來越高,隨之也需要組建自己的勢力,秦檜深得當時的宋高宗趙構的信任。
  • 小明王韓林兒有軍隊嗎?他為何能做皇帝?又為何成了朱元璋的傀儡?
    韓林兒能成為義軍領袖,也就是所謂的小明王,其實與韓林兒本人的關係不大,主要是他有一個好爹韓山童,以及一個貴人劉福通。韓山童,趙州欒城(今河北欒城),出生於一個信仰白蓮教的家庭。成年後,韓山童一邊務農,一邊傳播白蓮教,宣傳「彌勒降生、明王出世」,後來見元廷腐敗,便產生了利用宗教推翻元朝統治的想法。這一點,韓山童和太平天國的洪教主頗有幾分相似。
  • 小明王韓林兒,為何不早點禪讓給朱元璋?非要等著朱元璋來收拾他
    小明王韓林兒就比較尷尬了,因為這哥們連禪讓的資格都沒有。為啥?因為漢朝有400年大一統基業,曹魏也有三代帝王努力的成果,可韓林兒完全就是頂著個虛無的光環在招搖撞騙。朱元璋不待見這位老兄,那也是情有可原的。你看看,做傀儡都是要有祖宗給你打下資本的,一般人還真的沒資格做傀儡。
  • 朱元璋為何殺了那麼多開國功臣,朱元璋原來是誰的部下?
    我覺得只有兩個字『』威脅『』,朱元璋是從最底層奮鬥而成為皇帝的,其過程之艱辛、其艱難之痛苦,他內心十分清楚。朱元璋殺的兩個人轟動效應比較大,一個是胡惟庸,另一個便是藍玉。胡惟庸在影視作品裡絕對是個小人,他諂媚陰險,害死了劉伯溫,這些並不可以足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