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英國無畏號戰列艦的服役為戰列艦的發展樹立起了新的標杆,歐美各海軍強國紛紛開始按照無畏號的標準設計建造戰列艦。而這一輪海軍建設和軍備競賽的狂潮絕不僅限於傳統海軍強國,一些當時世界上比較邊緣化的二三流國家也不甘示弱。南美的巴西、阿根廷、智利等國競相向歐洲造船強國訂購主力艦,在本地區掀起了一波海軍競賽的狂潮。
1910年,阿根廷從美國訂購兩艘裝有12門305毫米主炮的戰列艦,這一消息大大刺激了巴西的神經。阿根廷的這兩艘戰艦一旦服役,巴西海軍現有的裝備根本無法對抗。為了重新建立對阿根廷的優勢,巴西決定從英國訂購裝有12門356毫米主炮的戰列艦。英國政府認為賣給巴西如此強大的戰艦並不符合英國的利益,於是以技術條件無法滿足為由婉拒。無奈,巴西只好接受305毫米主炮口徑的方案,但要求主炮數量必須比阿根廷戰艦多。
於是,14門305毫米主炮的裡約熱內盧級戰列艦設計方案便出爐了。由於當時只有雙聯炮塔,因此裡約熱內盧號有7個主炮塔,艦首兩座主炮塔,中部兩座主炮塔,尾部三座主炮塔,這種布置方式空前絕後。該級艦滿載排水量僅有30250噸,為保證安裝下7座炮塔,艦體被拉長至205米,主裝甲帶最大厚度僅有229毫米,顯得單薄無比。英國海軍相關人士看了該艦的設計後,評論道:「這種戰列艦的7門主炮一次齊射就會把船震散架!」
裡約熱內盧號開工沒多久,巴西因為過度的軍備競賽導致財政出現了困難,無奈之下,巴西只好把該艦出售給了奧斯曼土耳其。奧斯曼土耳其購買該艦一方面是為了給海軍添置主力艦,另一方面還想把該艦作為蘇丹的皇家遊艇使用。為此,該艦又對艦體內部進行了皇家遊艇的適應性改裝,這導致該艦的艦體結構和裝甲進一步弱化。土耳其將該艦命名為奧斯曼蘇丹一世號。
該艦尚未交付,第一次世界大戰就爆發了,英國一方面需要更多戰列艦參戰,另一方面又對土耳其與同盟國的接近很不放心。最終,英國海軍選擇將該艦沒收,並命名為阿金考特號。該艦在一戰期間參加過日德蘭海戰。一戰結束後,對該艦不太滿意的英國海軍試圖將該艦出售,但是無人問津。無奈之下,英國人只好選擇將該艦拆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