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1月15日訊(記者張皓)上下班「刷臉」打卡,購物「刷臉」支付,進出小區「刷臉」……可令張先生沒想到的是,連去漢口解放公園上個公廁,取紙也要「刷臉」,擔心人臉信息洩露。對此,武漢市江岸區城管部門表示,刷臉取紙機不存儲人臉信息,不會造成洩露。
如廁需要「刷臉」取紙
黃先生說,前幾天他去漢口解放公園遊玩時上公廁,發現需要「刷臉」才能取紙,雖然十分快捷,但也讓人擔憂個人信息洩露問題,科技有時候是把雙刃劍,他覺得沒有必要啥事都要「刷臉」。
「這樣的『小事』也要『刷臉』?」「人臉畢竟是重要的個人信息,這樣會不會留下什麼安全隱患?」……帶著市民一連串的疑問,楚天都市報記者就此進行了走訪。
黃先生所說這個公廁,位於解放公園2號門附近的地下,有無障礙通道,可從地面乘坐電梯進入,公廁裝有新風系統,免費WiFi覆蓋,還有熱水,手機免費充電,智能感應洗手液,廁所還有霓虹燈設計,配有智能香氛系統,公共區域可以看書,真是高端大氣上檔次。最引人注目的,還是入口處的「請刷臉取紙」機,注視該機上方的感應窗口進行人臉識別,幾秒鐘後,供紙機下方的出口就會「吐」出一段廁紙。
據現場廁所管理員介紹,這個廁所建成已有一年多了。刷臉取紙,主要是防止人們公紙帶走私用,或者過度使用造成浪費。以前用常規方式抽取廁紙時,常有如廁者或是過路市民隨意取紙,「刷臉」由於取紙量及取紙頻率都是設定好的,杜絕同一人短時多次重複取紙造成的紙張浪費。
記者了解到,類似「刷臉取紙」的公廁,武漢還有多處。記者在江漢區常青一路一座「星級旅遊廁所」看到,遊客站在「人臉識別廁紙機」前「刷臉」,不到1秒鐘衛生紙就出來了。9分鐘後,同一個人可以二次取紙,避免耗損。
不會存儲洩露信息
據江岸區城管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解放公園旁的這個公廁,是按照市裡的「廁所革命」要求,於2019年修建的。武漢三鎮還有多處這樣的刷臉取紙公廁,主要是為了控制用紙量,防止有的人為了一己私利,抽許多紙帶走,甚至將一捲紙拿回家。這個刷臉機,不存儲用戶信息,因此不會造成人臉信息洩露。
公廁「刷臉」取紙方便了市民用紙及節約用紙,但探訪中卻有市民對「刷臉」心存憂慮,擔心個人信息遭到洩露。
記者梳理發現,前不久廣東東莞一公廁內安裝刷臉免費取紙設備涉及可能存在用戶信息洩露風險一事,引發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東莞城管回應:初衷為防止浪費。「刷臉」設備設有網絡功能模塊,可在規定時間內限制同一人取紙巾的次數。每次拍攝到的用戶照片均在規定時間內自行刪除。由於該項功能引發公眾擔憂,本著公廁是為市民提供貼心服務的地方,以及城市管理服務充分尊重民意的原則,該分局已協調終止使用刷臉設備,改用常規的方式向市民免費提供紙巾。
黃先生說,人臉、基因、虹膜、指紋步態等個體生物信息高度敏感,因為它們是伴隨終身、不可更改的,一旦洩露幾乎不可挽救。在科技發展迅猛的時代,人臉識別頗為流行,它在維護公共安全、提高社會效率方面發揮著不小的作用,但「刷臉」技術的濫用也讓許多人產生個人信息安全、財產安全的憂慮。
據了解,剛施行的《民法典》在「人格權編」中提出,處理人臉在內的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原則。人臉信息採集在遵循「最少夠用」原則的基礎上,還應充分徵求被採集人意見。
技術本無善惡,用法卻有好壞,人臉識別使用的邊界到底在哪呢?黃先生建議:相關部門在啟用人臉識別技術提高服務的同時,更應加強相關監管手段,切莫讓人們的「信息洩露」擔憂變成了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