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2 17: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今天起進入秋分節氣
氣溫逐日下降
一天比一天涼
秋分節氣又有哪些健康提示
這時我們衣食起居
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衣:「白露不赤膊」
秋分之後,天地陽氣開始衰減,陰氣開始增加。而人體在經過酷暑炎夏之後,身體肌膚腠理開洩。
如果衣服著裝不注意保暖,依舊習慣吹風貪涼,就容易導致外邪入侵。所以要注意避風,不可大汗之後吹風取涼。這也就是《黃帝內經》中所言:「虛邪賊風避之有時」。
食:「增酸減辛,滋養肺陰」
秋氣應肺(肺氣與秋氣相通應),肺氣在秋季最旺盛,而秋季乾燥的氣候也極易傷損肺陰,從而產生口乾咽燥,乾咳少痰,皮膚乾燥,便秘等症狀,重者還會痰中帶血,因此養生要防燥。飲食上要注意「增酸減辛」。
應當少食辛辣之品,以防肺金之氣太過克制肝木。尤其是中老年人,隨著年事增高,先天的腎氣、腎陰日顯衰微,常常出現肝腎不足的現象。辛辣的食物容易傷陰,吃太多還容易導致肺陰受損。
在食物上可以使用一些滋養肺陰的食物,如百合,銀耳、豆腐、蜂蜜、糯米、粳米、豆芽等均有潤肺作用。
建議大家多吃些酸味食物來調養肝氣,維持人體臟腑之間的平衡。酸甘之品可以滋潤肺陰、肝陰。多吃酸味食品可以養肝氣,防止肺氣太過,使肝氣鬱結。可適當多吃蘋果、梨、石榴、芒果、柚子、葡萄、菠蘿、山楂等水果。
起居:「早臥早起,與雞俱興」
《黃帝內經.四氣調神大論》講到秋季起居應當「早臥早起,與雞俱興」。
這是說:秋天,特別是秋分過後,就晝短夜長。因此,作息時間就要和夏季有所區分。睡覺不能和夏天一樣晚,應當順應自然的規律和節奏,不能睡得太晚,否則容易導致虛火上升損傷人體陰氣。
秋季陽氣減收,我們起床的時間也應提早。《黃帝內經·素問·宣明五氣篇》:「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是謂五勞所傷」五勞中也提出「久臥傷氣」。所以,在入秋後不要起得太晚,睡懶覺也容易損傷人體陽氣、正氣。
情緒調節:「使志安寧,使秋氣平」
秋季在五行之中屬於金,有肅殺之意。所以我們在精神方面,要使神氣內斂,志意安寧,不使志意外露,陽氣外洩,避免秋天肅殺之氣的傷害,即「以緩秋刑」。這就能使情志與「秋收」之氣相適應,做到平和、包容。
故秋分時節的養生,還應注重調攝精神。要做到內心寧靜,心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
原標題:《秋分節氣,身體怎麼做好「轉換」》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