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隨著生豬價格的反彈,肉價再次抵近30元一斤,對此,不少消費者牴觸情緒增強,替代性消費逐步增多!魚類也順理成章進入了消費者的視野,成為今夏普通消費者豬肉替代的選擇。
北方地區,人們習慣了「四大家魚」,尤其是對於鯉魚情有獨鍾,很多消費者認為鯉魚不管紅燒還是清蒸,味道都不錯,而且價格不高,市場普遍不足7元一斤!而在南方,卻很少有人愛吃鯉魚,鯿魚因其味道鮮美,普遍分布在長江中下遊地區,備受南方人喜愛!作為地道的北方人,曾去南方做客小住了幾天,去集貿市場發現,南方地區的差異,在吃魚上也有表現!
當然,北方地區,不止有鯉魚,還有一種魚,由於體型較小,常被誤認為是「小雜魚」,市場價卻達到近600元一斤,1條20公分長的小魚,在飯店裡甚至要賣到近千元,估計吃過的人不會太大!
其實,這種「小雜魚」,學名為多鱗顏頜魚,俗稱「泰山赤鱗魚」。主要棲息在泰山溪澗深潭中,對於環境的要求極其苛刻,為泰山本地特產,尤其以黑龍潭的赤鱗魚最具優質!
「小魚不出山,身價卻連番漲」!據了解,由於泰山赤鱗魚生長環境苛刻,野生環境中,赤鱗魚數量不足千條,因此,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但是,為了滿足市場對於赤鱗魚的需求,近年來,人工繁育養殖赤鱗魚逐漸興起,由於赤鱗魚生長較為緩慢,即便人工繁育,3年時間也就能長到9公分左右。由於赤鱗魚肉質細膩,深受人們喜愛,這幾年,價格也水漲船高,一斤能賣五六百塊錢!而對於體長超過20公分的,更是一條難求,在以下餐館中,這樣的價格甚至達到近千元!
常誤認為是小雜魚,3年才有9公分,市場600元一斤,吃過的不多!對此,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提醒大家,如今在泰山的赤鱗魚已經列入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因此,提醒大家野生的不要去捕捉和食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