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奸人諂媚擾亂朝綱,忠言逆耳扶正君臣!親小人遠賢臣,國必亡矣;親賢臣遠小人,國定大興。善聽良言,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此為正道;懼拒真言,百惡滋生欲蓋彌彰,此為邪道。天道恢恢,善惡分明。有過改之,善莫大焉。
譯文:從古到今奸詐小人阿諛奉承破壞國家法度綱紀,忠言難聽卻能扶正君王大臣!親近小人疏遠賢臣,未來國家一定衰亡;親近賢臣疏遠小人,未來國家必定興盛。樂於聽信忠言,有過改之無過加冕,這是正義之士所走的道路;害怕甚至拒絕聽真言,任由邪惡滋生越是掩蓋暴露的越加明顯,這是邪惡之輩所走的道路。天道公平,善惡分明。犯下過錯且能改正,就是最好的事了。
黃河的水常年渾濁,據說黃河500年才變清一次,在《幼學瓊林》中,有這樣的一句話:聖人出,黃河清。
早在三國時期,魏朝的李康在他的著作《運命論》中提到:「夫黃河清而聖人生。」
在《推背圖》第54象中,也有著這樣的一句話:寰中自有真龍出 ,九曲黃河水不黃。
《推背圖》第五十四象對未來的預言
讖曰:磊磊落落,殘棋一局,啄息苟安,雖笑亦哭。
頌曰:不分牛鼠與牛羊,去毛存鞟尚稱強,寰中自有真龍出,九曲黃河水不黃。
金聖歎:此象有實去名存之兆,或為周末時,號令不行,尚頒止朔:亦久合必分之徵也。
註解:
1、圖為5個小牧童手拿小棒趕著一頭怪牛,它個頭小,有點像羊。過去人們用十羊九牧來形容官員太多,人民不堪重負。
2、「去毛存鞟尚稱強」,「鞟」本義皮革,部首「革」,去「毛」(毛髮,或暗指主義)存「革」(皮革,或暗指革命)尚且能夠強大起來。
3、「真龍出」指聖人出世;「黃河水不黃」,「黃」上部+底部=「共」,中間部首為「由」,「黃」即為由共。「共」本義共同、一起,代指天下人(或黨派);由共即為由天下人做主(或黨派統治天下)。比如,黃帝,意為天下人為帝。黃帝是中國遠古時代華夏民族的共主(他建立了「共有社會」,讓天下人當家做主)。黃河水黃,代指未來社會人民當家做主,但人性墮落、道德淪喪,人心如黃河水一樣混濁(或黨派腐敗)。「不黃」即不由共,意為不再任由天下人肆意妄為(或不再由黨派主權,比如無黨派社會),聖人出世教導人們(管教、約束、勸導),使世人心靈得以淨化(或黨派腐敗得以解決,比如建立無黨派國家),從而黃河水不黃。
4、「此象有實去名存之兆」,說明那時期社會存在「虛名假象」,人們喜歡用表面形式裝飾自己(即為形式主義);「久合必分之徵也」,說明天下有合久必分之勢,社會很可能再次陷入紛亂之中。
5、「殘棋一局」,暗示殘敗之局;「雖笑亦哭」,看似在「笑」(開心幸福),實則「苦」(痛苦不堪),暗指那時期人們生活看似富足美好,實則勾心鬥角、苦不堪言。
聲明:以上內容是個人基於易學對《推背圖》做出的解讀,內容缺乏科學準確性,讀者只做理性參考,不具任何實際意義。任何人不得藉此編造散布謠言,如若違法後果自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