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深圳市龍華區龍華中心小學:探索綜合運動幹預 引領學生終身健康
近年來,學校作為兒童青少年參與體育鍛鍊、發展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的主陣地,主導作用日益凸顯。在成立40周年的深圳經濟特區,有一所小學在體育課程創新教學方面進行了近20年的持續探索,形成了自己的課程體系與教學特點。這所學校就是龍華區龍華中心小學。
龍華中心小學始建於1943年,是廣東省一級學校、廣東省德育示範學校和廣東省健康生活方式示範學校。近3年來,被上級主管部門授予「全國青少年籃球特色學校」和「全國青少年足球特色學校」。現有63個教學班(1個特教愛心班,1個資源教室),在校學生3266人,教學規模居深圳前列,也是深圳市首個普通學校建特教班的學校。
幹預措施 五個方面有機融合
龍華中心小學的綜合運動幹預遵循「立德樹人 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和「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課程理念,通過「KDL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實施,學校活力校園構建(陽光體育活動、文化課中的微運動和教職工運動)、家校聯動開展、「『活力五色花』校長挑戰杯」獎勵計劃實施和智能監控5個方面具體的幹預措施有機融合,實現學校綜合運動幹預積極推進健康實施,促進學生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的提高,養成終身健康的行為和習慣。
探索歷程 三次模式及時更新
2001年第八次基礎教育改革以來,龍華中心小學近20年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歷程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經過了2001年的由2課、2操和2會的「快樂體育運動222模式」起步,到2007年的3課、3操和3節的「陽光體育運動333模式」階段,再到2016年學校作為國家社科重點和重大課題子課題實驗基地,龍華中心小學將校園體育綜合運動幹預融於1課2操3會4節5特色的「綜合運動幹預12345模式」階段的探索研究與實踐,全面積極幹預實踐。現已形成發現式3M行動(善動、能動、樂動)教學法和可借鑑的校園體育綜合運動幹預實踐方案,促進了學生身心健康水平和核心素養的提高,推進了普特融合,實現了「健身育人」,為實現兒童青少年健康成長、健康中國2030作出積極的貢獻。
探索成效 學生教師全方位受益
龍華中心小學立足本校實際情況,在國家課程校本化、大密度適宜強度3M體育課、校園足球、家校聯動和綜合運動幹預等課題研究引領下,聘請相關領域的國內外專家指導,調動家長廣泛參與,持續整合校內外資源,使得師生、家長身心健康水平不斷提高。
第一,促進了學生健康發展。學校堅持「以質量引領未來」的思想和「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課程理念,通過「KDL體育與健康」課程和綜合運動幹預實踐,促進了學生運動能力、健康行為和體育品德的提升,構建了面向未來的CSPAP綜合運動校本課程,形成了發現式3M行動體育教學方法和可操作性實施方案。學生近3年來體質健康測試合格率從93.66%上升到98.3%,視力不良率由30%下降到25.19%,肥胖率由9.60%持續下降至6.07%。
第二,促進了學生「完全人格」的形成。學校始終把學生身心健康和立德樹人教育放在首位,並在「健全體格」和「完全人格」上深度融合。通過遊戲化、主題化、情境化教學活動,活力校園和體育節等活動,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明顯增強,運動能力水平顯著提高,精神面貌也發生積極變化,意志品質、合作精神、交往能力和規則意識顯著提升。
第三,促進了信息化教學。作為全國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先進單位,學校創新體育教學變革的新路徑。2019年由校長肖德明主持的國家級別課題「基於教育雲平臺的小學『翻轉課堂』實踐研究」順利結題。體育教學和大課間活動中,利用可穿戴技術監控學生的練習密度和運動負荷,課後立刻生成評價數據,提高了課堂質量。今年抗疫期間,學校組織體育科錄製「KDL體育與健康」微課132節放在雲平臺名師課堂,向學生、家長在線推出,舉行在線「校長挑戰杯」運動會,激發了學生家長運動興趣,提高了體能水平。
第四,促進了教師專業成長。2018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兒童青少年體育健身大數據平臺建設研究」課題研討會,由課題主持人華東師範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書記汪曉贊教授主持,作為子課題負責人,肖德明校長在大會上匯報的「校長挑戰杯」計劃實施方案獲得社科基金重大課題優秀方案。邵子洺老師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重點項目「聚集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中的青少年問題及對策研究」課題子課題獲得結題成果特等獎,並在深圳和中山舉行的全國研討會進行大會發言。邵子洺老師3次應邀參加《中國學校體育》雜誌「草根爭鳴」網絡研討活動並發表論文。論文經過雙盲選,參加了2018年美國SHAP健康與體育大會和第四屆國際華人體育與健康學會科報會牆報展示交流,收入年會論文集。龍華中心小學的體育特色綜合幹預視頻在大會上展播,向世界介紹中國經驗。
邵子洺老師被上級主管部門授予「全國優秀教師」,被深圳市授予「深圳市高層次地方級領軍人才」。體育與健康科組被評為「深圳市體育與健康示範教研組」和「龍華區首屆示範教研組」(僅有的一個體育與健康教研組)。
第五,促進了特殊兒童健康。學校的特教班和資源教室,不但擔負本校的特殊孩子教學任務,還承擔周邊學區自閉症、多動症、腦癱等27名特殊兒童的義務教育。特教班以生活適應為核心課程,教學體現個別化,體育保健方面開設「KDL體育與健康」、感覺統合訓練和KDL親子運動課程等特色校本課程,提高了特殊兒童的基本運動能力,讓特殊學生在溫暖的氛圍中成長。由於特殊教育成效突出,獲評深圳市「百佳市民滿意項目」,學校被廣東省特殊教育教師聯盟推選為理事單位。
(邵子洺)(邵子洺)
【來源:雲南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