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第一天,總想給自己新的希望,新的期望。總會讓自己在新的一年裡不一樣,總想在新的一年裡給予自己更多的目標,更多的期許。人們對於美好的東西總是很嚮往,而且對於美好的東西有一種想要獨有的那種感覺。因為擁有,所以會給到自己更多的滿足感。
當我們的欲望越來越大的時候,內心的幸福指數其實是降低的。比如說本來是想吃一個包子,就幸福了,但是現在能吃山珍海味都不覺得幸福。這其實就是沒有達到內心的平衡感和滿足感。一個人最好的狀態就是自己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當還是一個學生的時候,別人並不要求自己能夠有多大成就,當從學生變成一個中年人的時候,那種感覺就不一樣了。身邊人的各種期待迎面撲來,自我對自我的要求也在不斷增加。那種感覺只有自己很清楚,就會放棄一些無效社交,放棄一些無聊飯局,放棄曾經痴迷的遊戲,把自己全身心投入到自我的事業奮鬥中去。
我們年少時光,就會給自己制定很多的目標,但是當制定的那些目標總是離自己越來越遠的時候,內心的焦慮感就會產生,就會想怎麼辦呀?怎麼去實現這些目標呀?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家常便飯,每天都會產生痛苦。但是有時候我們會發現,產生痛苦之後,就是自我的成長,畢竟成長是反人性的。人性本身是比較懶惰的,因為懶惰的時候很舒服呀。
在前幾年的時候,自己總是會給自己去設定很多的目標,每個目標都要達成,這個過程確實很辛苦,但是當達成之後,發現就那麼一瞬間是愉快的,接下來就會給自己設定更高要求的目標,從而讓自己的能力資本越來越雄厚。但是後來發現,自己每次完成一個目標,其實就是在拓寬自己的眼界,或者說是在分散自己的精力。什麼都想幹好,確實是幹好了,但是能夠深挖的東西就非常少。
當我們在規定的時間做十件事情的時候,就會把精力分散十等份;當我們在規定的時間做一件事的時候,就會把精力完全放在上面。經常看到演講臺上的人,表現突出,我們不知道人家背後花了多長的時間在準備,在背稿。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是真實的現象。
所以在新的一年裡,給自己制定一個長期堅持的目標,比如鍛鍊,比如早起,比如寫作,比如讀書,比如賺錢,比如交友等等。當確定某一項的時候,那麼就可以每天花點時間在上面進行打磨,就相當於自己的娛樂時間了,不要有任何壓力。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在一件事情上花費時間進行打磨,那麼勢必會給自己帶來收穫。
比如說我自己吧,自己堅持寫作也快兩年了,其實第一年寫作的時候,並沒有什麼感覺,第二年寫作慢慢有一點狀態。當時想著一定要好好寫,說不定寫著,連續寫著就火了,那時候還分享到自己的朋友圈,就希望能有更多人去關注,更多人去觀看。後來在某一個早晨,突然發現,自己寫作的目的是什麼呢?難道就是去求別人的關注嗎?其實寫作本身就是自己愛好的一件事,能夠有人看,那就更好,沒有人看,也沒關係的,自娛自樂而已。
就這樣不知不覺去寫著,感覺寫作成為了一個自己的生活習慣,每天不用文字去記錄點什麼,就感覺生活缺少了點什麼。當把一件事成為日常習慣後,就不覺得很累,就會覺得這是理所應當去幹的事情。在新的一年,找到一個自己興趣點、愛好點、長期點,然後躬身入局,每天花點時間去琢磨琢磨,突然某一天就會開悟。
2020年已經過去了,已經成為了過去,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憶,但是這些回憶是我們接下來出發的新起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