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聽見身邊的人在抱怨,抱怨前途的迷茫與無助,每一天都在渾渾噩噩中度過,生活中找不到一點歡樂。他們之所以感到煩惱和痛苦,就是因為他們沒有為自己制定一個目標,在人生的汪洋中四處飄蕩。空虛、無聊、恐懼等種種悲觀情緒佔據著他們的心靈,因而他們總是難以尋找到歡樂的港灣停靠。
弟子們和禪師一起在田裡插秧,可是弟子們播的秧總是歪歪扭扭,而禪師卻插得整整齊齊,猶如用尺子量過一樣。
弟子們疑惑地問禪師:「師父,你是怎麼把禾苗插得那麼直的?」禪師笑著說:「這其實很簡單!你們插秧的時候,眼睛要盯著一個東西,這樣就能插直了!」弟子們於是捲起褲管,喜滋滋地插完一排秧苗,可是這次插的秧苗,竟成了一道彎曲的弧形。
禪師問弟子:「你們是否盯住了一樣東西?」「是呀,我們盯住了那邊吃草的水牛,那可是一個大目標啊!」弟子們答道。禪師笑道:「水牛邊吃草邊走,而你們插秧時也跟著水牛移動,怎麼能插直呢?」弟子們恍然大悟,這次,他們選定了遠處的一棵大樹,果然秧都插得很直。
不要只看著腳下,不要只看眼前的擁有,而是要給自己制定一個固定的目標,即佛家所說的定願心。如此才能朝著確定的目標前進,少走彎路。
千百年來,多少寺院僧人早晚功課,念四弘誓願文:「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四種發願,就是為了拔出生死根本,不再受七情六慾的煩惱。對於修行之人來說,有了願力,就不會渾渾噩噩;對於時人來說,有了願力就不會愚痴苦悶。在願景的推動之下,改變命運。
有一個生意人非常善於經營,因而名利雙收。可惜好景不長,家庭遭遇變故,又險些破產。生意人非常抑鬱,於是找到佛陀,向佛陀抱怨苦難,請求佛陀讓自己出家。佛陀便圓了他的願望,為他剃度,帶他修行。
一段時間過後,生意人覺得修行實在沒什麼意思,終日晨昏定省,只是聽經、思考、外出化緣,除了枯燥就是苦悶,於是他對佛陀說:「我還是想還俗。」「為何要還俗?」
佛陀問他。他說:「我看透了,所以想還俗。」佛陀於是也隨了他的心願。不久,生意人再次發達,過上了幸福的日子可是,隨著生意人年齡的增長,他的熱情漸漸消失,生意越做越差,不禁回想起以前修行時無憂無慮、安定自在的日子,只好厚著臉皮再次找到佛陀,請求佛陀收留自己。
佛陀同樣答應了他的請求。生意人這才醒悟:自己之所以過得渾渾噩噩,無法從生活的泥沼裡拔出來,就是因為願心不定,所以婆婆頓生。命全是由自己的願心和恆心來決定的。
願心定,成佛之路就不遠;願心不定,就會被世間各種愛恨情仇和貪慾所左右,貪戀繁華,貪戀富貴,貪戀情愛,就只能隨波逐流、導致命途多舛。
而當一個人為自己制定了目標,確定了自己下一步的方向,他就會全心全意地為目標而奮鬥,沒有太多的時間去胡思亂想在實踐目標中遇到的困難,也沒有空閒去領會別人的閒言冷語,他盡情享受著奮鬥的喜悅與歡樂,最終也會收穫成功和自信。
其實,取得成就的人和其他庸庸碌碌的人比起來,機會是一樣多的。但是,在100個人當中,往往只有一兩個人清楚自己一生要的是什麼,他們知道自己下一步該怎麼走,可以隨時掌握住自己前行的方向,所以他們能夠獲得成功。
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懂得發願的力量,給自己一個期望,建立一個可以實現的目標,只有如此,才能在願力助推下,消除迷惘,泅渡心的冰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