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重現了自傳體小說《為奴十二載》作者所羅門·諾薩普(Solomon Northup)的遭遇。
第一次聽到所羅門的名字是在《一千零一夜》中《漁夫的故事》裡,那是連魔鬼都害怕的智慧之王,之後還讀過他和示巴女王生下混血兒子的故事。本片主人公也名為所羅門,姓諾薩普(切瓦特·埃加福特飾)。但彼時他只是紐約州薩拉託加斯普林斯一個過著平凡而積極向上生活的北方自由黑人。可隨著兩人以高薪為馬戲團配樂小提琴伴奏為由將其騙至華盛頓,被灌醉後醒來卻是手撩腳銬在奴隸監獄,之後被賣到南方種植園,進入夢魘般的為奴十二載。
導演史蒂夫·麥奎因以一種近乎旁觀冷靜的視角,如實展現著所羅門陷入希望、絕望、再希望、再絕望的循環中。正如作者所說,我不提奴隸制這一「特別體制」滅絕人性與否,只為你真實記述,任你自行評說。於是牢獄裡長時間的抽打,樹枝上長時間的吊掛,河岸對面長時間的凝望……超時長鏡頭仿佛凝固了時空,只有路易斯安那州的風偶爾吹動樹葉時你方才分辨出這不是暫停,這就是那漫長看不到邊際的苦痛折磨、這就是黑奴的人間煉獄!一遍遍的痛打羞辱。一一當所羅門對奴隸販子反抗爭辯自己名字時,更換來無盡的鞭笞羞辱,棒喝他忘掉前塵過往,從此只是代號叫做"普拉特」的從喬治亞州逃跑的黑奴。而當看到隨便被殺、扔入大海的命如草芥後,侊若被抽去骨血、不敢再提姓與名。
一分分的吊掛晾曬。一一對工頭約翰·提畢茲(保羅·達諾飾)的挑刺忍無可忍痛揍反擊後,又險被其吊死,幸而監工及時制止,普拉特以為苦難會暫告段落。沒想到,並未解下繩套,而是讓人去叫主人浸禮會牧師威廉·福特(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飾)。始終吊著的普拉特和如同靜止的大畫面,動的只有那為減輕重量竭力踮起、在泥濘中拼命倒動的腳尖。近五分鐘的同步,讓現眾也心中泣血、痛恨起蓄奴制度。
一點點的絕望無助。——「我在這生命得不到任何慰藉……我只求,結束我的生命。」當美麗的黑奴帕西(露皮塔·尼永奧飾)生無可戀向普拉特發出靈魂最深處的乞求時,有些觀眾不解為何不自殺了之。其實那是有的基督徒堅信自殺會進地獄,若想脫離此生和來生被主人當性奴、被夫人當動物的苦海,被殺反倒是「神的慈悲」。而皮開肉綻的毒打,竟只因女主人嫉妒不肯給帕西洗澡用的肥皂,她只好去隔壁種植園同為黑人的女主人那兒要一小塊,卻被男主人懷疑不貞。這何償不是一塊肥皂引發的「血案」啊。
一次次的觸摸希望。一一普拉特用錢買通想當監工的白人幫他寄求救信,卻被反告發,幸好機智地用其妄圖編造黑奴逃跑事件換取工作而得以免罰。直到遇見反對奴隸制的加拿大單身漢木匠巴斯(布萊德·皮特飾)。在與號稱「黑奴煞星」的新主人埃德溫·埃普斯(麥可·法斯賓德飾)爭辯中,他用「由人及己」你幹不幹的反問直擊要害,揭示了「法律是人制定的,但更是不同出發點下結果大相逕庭的偽命題」 。普拉特決定再求救、再賭一次,並且他賭贏啦,最終被救得以自由身回歸故裡,再次被稱為所羅門·諾薩普……
在片中雖然男主角對重獲自由的堅持和發出「我不想生存,只想生活」的低語可圈可點,但終歸還是依靠《保護本州自由公民免遭被綁架為奴法案》,以制度對制度的解救,他的回歸只能說是幸運的。原著對蓄奴制度的全景還原,震動了全社會,進而推動其最終廢除。現在看來顏色歧視的惡果仍然值得人類社會重溫與警醒。也讓你明白世界上沒有什麼比失去自由更可怕的事情了……本片讓英國導演史蒂夫·麥奎因成為第一位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黑人導演、讓露皮塔·尼永奧成為最佳女配角,讓約翰·萊德利( John Ridley)獲得最佳改編劇本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