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社會是和平社會,無論世界的各個角落都講求民族和諧,人人平等。但這些都是表面現象,說實話現在都是白人為先,在白人眼裡,骨子裡都很瞧不起黃種人與黑人。尤其是黑人,因為以前有一段屈辱的奴隸歷史,白人認為他們血液裡都要低人一等。但總而言之,整個地球表面社會還是呈現出一片民族大和諧的表面現象。現在讓我們一起去了解黑人過去的那段屈辱歷史,一起走進電影《為奴十二載》。
這是一部紀實片,記錄黑人民族歷史的屈辱史的片子,所以導演用幾乎白描的方式給除了開頭——所羅門是一個黑人,但他並不是奴隸而是一個家庭美滿,事業有成的小提琴家兼職木匠(即使在當時黑人為奴的社會下,部分黑人還是有自由特權的,只是比較少而已)。後來,他遇到了兩個白人。二人心懷不軌,誘騙所羅門給他一個去馬戲團表演的機會,在吃飯的時候下迷藥將他灌醉,然後轉賣出去。當所羅門醒來時,已被逼到一處黑人奴隸聚集地,被迫脫光了衣服,用鞭子抽打得滿身傷痕。
這裡我們可以看出,白人的醜惡嘴臉。相比黑人兄弟的美好單純,他們邪惡的內心在相比之下暴露無遺。在金錢麗音驅使下他們已成為地獄的惡狗,那光滑潔白的皮膚被金錢的銅臭燻得漆黑無比。我們更願意相信黑人兄弟是高尚的天使。
在此期間所羅門從未放棄過反抗,他一直表露自己是一個自由的黑人,但是誰又相信呢?從此以後,所羅門被奴隸主強行更換了名字——「普拉特」,一個來自喬治亞州的黑人奴隸。再後來他被賣給了一個種植園主福特先生,這個福特先生是個好心腸的人,他心裡並不歧視奴隸,所羅門就與他相處的很好。因為所羅門以前是木匠,所以辦事效率很高,於是福特先生準備獎勵他:得知所羅門竟然還會小提琴,所以就獎勵給他一把小提琴,一時間所羅門心裡無限喜悅。但社會中哪能總是好人呢?福特先生的舉動引來了木匠的嫉恨,他認為一個黑人奴隸怎能擁有吉他這種高級東西,於是便勾結朋友準備私下裡整所羅門一頓。出人意料的是這時所羅門竟然反抗打了木匠,這是導演對當時部分黑人內心的寫照,他們不是沒有反抗之心,而是沒有反抗力量而已。就像所羅門打了木匠以後,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畢竟雙拳難敵四手。他很快便被制服,吊在樹上直到黃昏被福特先生救下。
全身沾滿汙泥,雙眼布滿血絲,已快要到死亡盡頭的他被福特先生拉了回來。這時他覺得不能拖下去了,不然他的性命就會如同浮萍一樣隨時在風雨中飄搖——「福特先生,我是自由人啊」。但是他把現實想得太簡單了,即使福特先生人再好也會在現實面前妥協。在當時,雖然黑人沒有地位,但畢竟是人和勞動力,也是非常值錢的——黑人的多少通常象徵著奴隸主的財富與地位。而福特先生欠了一屁股外債,所以所羅門的願望便像香菸的火星一樣,隨手一掐就沒了光芒與尼古丁的燃燒氣味。但這時福特先生還是給他了一根救命稻草——將他賣給了另一個奴隸主。
轉眼間所羅門以為柳暗花明又一村了,可殊不知,他是又來到了另一個地獄。這個奴隸主名叫艾普斯,極端的殘暴,經常壓榨與虐待奴隸——據說他相信聖經允許虐待奴隸。他把奴隸當作牛當作馬,每天採集棉花必須200磅棉花,否則,鞭刑便是日常伺候!在這裡他遇到另一個奴隸,面容姣好的帕特西。她採集棉花的速度極為快,每天能採集500磅以上的棉花,便經常受到艾普斯先生的表揚。面容姣好又能幹,還寄人籬下,她怎能逃脫艾普斯的魔掌之下。艾普斯先生每當深夜喝醉就會強姦帕特西,從最初的反抗到被打得面無表情的接受,只有漆黑的夜晚下漆黑的雙眼流出兩行漆黑的眼淚......
但這一切必定會引來園主夫人的嫉恨,她經常各種找理由在艾普斯先生面前陷害。而園主又礙於面子問題將帕特西抽得體無完膚,事後,便在夜晚找她假惺惺地道歉並趁機發洩身體裡的邪惡之火。自古紅顏多薄命,在艾普斯夫婦結婚紀念酒會上,因為艾普斯淫蕩的雙眼從未離開過帕特西的身軀終被夫人用油燈毀了容。
帕特西的玉殞象徵著美好事物的破滅,同時也是導演用象徵的手法象徵著黑人奴隸心裡永遠殘存的那顆美好種子被扼殺。電影裡沒有絲毫的哀傷背景音樂卻渲染這些悲傷,永遠只有白描,只有寫實。因為這是歷史,悲傷已過去,我只能在此那裡悄悄啜泣,悄悄保留對歷史的敬畏。 尊敬歷史可能也是這部電影的另一個教育意義吧!
奴隸的日子一天天過去,抹去了所羅門內心的那一份自由象徵與稜角,但他心裡的那種對自由嚮往的心從未消除。終於,機會來了......
因為他是木匠的原因,他遇到了生命中的貴人——來自加拿大的木匠巴斯。巴斯思想自由而先進,他極度地反對奴隸制。於是後來在巴斯的幫助下,所羅門逃離了艾普斯先生的魔掌,回到了家裡。猶記當時,場面甚是震撼:所羅門睜大雙眼,大聲咆哮,朝外面瘋狂擠過去,像是鳥兒脫籠——終於獲得了自由。
有趣的是,巴斯的形象完全按照林肯總統的形象來刻畫,尤其是他的絡腮鬍子,格外醒目。也含沙射影出林肯總統在南北戰爭中對解放黑人所作出的重大貢獻!
回到家後,已是12年以後了,家裡物陳並沒有什麼變化。可他的妻子已然滄桑,兒女也都有了自己的孩子。千言萬語在嘴邊,凝結而不語,終化為一個大大的擁抱。一家人緊緊地抱在一起,一時間,五味陳雜,或感動,或欣喜。最後雙眼噙淚的他嘴上終於說出:「APOLOGIZE(對不起)。」這只是一句簡單的道歉,卻是全電影的點睛之筆,也以此作為全電影的結尾。由此,我們細思極恐,他失去自由12年還要為什麼而道歉,對於親情的缺失?我們無從得知,導演留白留下懸念。可我們心裡總然不是滋味......該道歉的難道不是那群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