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經營情況對比:招聯金融總資產排名靠前

2020-12-15 安青網

2019年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經營情況對比:招聯金融總資產排名靠前

2020-07-06 15:53:14   來源:網絡    

【摘要】

隨著國內復工復產的推進,目前為止,國內已有26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正式開業。面對大環境的變化,國內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的發展趨勢也受到外界的關注...

隨著國內復工復產的推進,目前為止,國內已有26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正式開業。面對大環境的變化,國內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的發展趨勢也受到外界的關注。對於客戶來說,找好權威的消費金融公司變得尤為重要。

消費金融公司的初始註冊資本較小,主要集中在3-5億元之間,面對大環境的變化,許多客戶相對來說比較迷茫,對此,消費金融公司開業後普遍增資,保證資本的充足率。

據了解,截至6月17日,近半數消費金融公司的註冊資本仍小於10億元,最新註冊資本超過30億元(含30億元)的僅有5家,分別是中郵、招聯、馬上、平安、捷信消費金融。

作為消費金融領域的領軍企業,招聯金融是經中國銀保監會批准、由中國聯通與招商銀行兩家世界500強公司共同組建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旗下擁有「好期貸」和「信用付」兩大消費金融產品體系,累計註冊用戶超1億戶,2019年度總資產規模達到926.97億,營業收入為107.4億元。

憑藉著強大的背景,招聯金融在很多方面都優於其他消費金融公司,並得到了外界的認可。值得一提的是,招聯金融的經營情況也很不錯。

數據顯示,總資產方面,截至2019年末,捷信、招聯消費金融公司的總資產遠超其他公司,分別為1045.36億元、926.97億元,位列前兩位。淨利潤方面,2019年淨利潤超過5億元的公司較少,其中招聯、捷信、興業消費金融的淨利潤超過10億元,分別為14.66億元、11.40億元、10.31億元。

資產質量較好,主要業務指標持續居於同業第一梯隊水平。由此可見,招聯金融的實力相當的不錯。截至目前為止,招聯公司累計註冊用戶突破1億戶,覆蓋全國廣泛地區。

另外,招商銀行、中國聯通兩大股東對招聯金融的發展很看好,兩大股東對招聯金融幾次增資超過52億元,這也為招聯金融公司業務發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目前,招聯金融已全面覆蓋購物、旅遊、教育、裝修等眾多消費場景,服務數千萬客戶,業務覆蓋全國廣泛地區。總的來說,招聯金融是廣大客戶不錯的選擇。

責任編輯:杜宇

免責聲明: 網站內所有新聞頁面未標有來源:「安青網-安徽青年報」或「安青網」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安青網聯繫。轉載稿件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相關焦點

  • 23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2019年業績出爐 長銀五八等資產增長迅猛
    近期,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陸續公布業績,除剛批覆開業的平安消費金融外,僅包銀消費金融未披露業績情況。據零壹智庫研究報告,目前21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的資產規模近5000億元。其中,捷信、招聯、馬上、興業、中銀、中郵消費金融6家公司總資產規模達3530億元,佔21家總資產規模的74.6%。且頭部公司在營收、淨利潤等方面也與中小公司拉開較大差距。
  • 2019消費金融變局:兩家營收破百億,捷信招聯攻防戰
    來源:時代周報消費金融公司從2009年試點開始,迄今走過十個年頭,2020年消費金融行業強監管態勢趨緊,牌照審批加速,多元化玩家入場,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間的競爭不斷加劇,機構業績出現分化。在金融去槓桿、服務實體經濟以及2020年基本化解網際網路金融存量風險的大背景下,市場「藍海」向「紅海」轉變,整體業績亮眼,但增速不斷放緩,馬太效應加劇,招聯消金、捷信消金、興業消金、馬上金融等頭部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的領先地位依然突出,尾部玩家業績降幅較大,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 招聯金融不當收費近8000萬、中原消費金融違規處理異議4家消費金融...
    在業內人士看來,嚴守底線、防範風險、強化合規一直是消費金融行業展業的核心問題。而今年以來,針對持牌消費金融業務經營亂象,嚴監管趨勢仍在延續。在此情況下,行業將更加有序、規範。其中,招聯金融準入審核不嚴格,未深入分析合作公司經營管理情況、財務狀況、行業特點、產品和市場佔有情況等;合作規模控制不嚴。2016年12月至2019年8月,該公司對上海某公司的分期業務合作規模限額為3000萬元,但2019年8月末的實際分期業務合作規模為6000萬元。
  • 消費金融行業2020年中「七宗最」:招聯、杭銀、華融、平安、小米等...
    來源:消金界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中國消費金融公司發展報告(2020)》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末,擁有消費金融牌照的機構有26家,這26家消費金融公司資產規模達4988.07億元,同比增長28.67%;貸款餘額4722.93億元,較上年增長30.5%。與此同時,消金公司的半年報陸續披露。
  • 消費金融2020年中「七宗最」:招聯、杭銀、華融、平安、小米等都有...
    此外,馬上金融以優先A檔票面利率3.5%,創下了今年以來持牌消金機構ABS產品發行利率新低。正如在某信託公司資產從事證券化業務的人員所說,雖然利率下行導致消費金融公司短期內業務量萎縮,但是從長期來看,其底層資產的質量將得以提升。
  • 持牌消金2019年主營業務盤點:九成機構線上增長靠助貸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消金界當下,持牌消費金融機構的2019年業績陸續出爐。整體來看,持牌機構營收速度明顯放緩,兩極分化進一步擴大。比如,在已經公開業績的持牌消金中,招聯金融總資產接近千億,營收超100億元,與2018年同期相比增長54.40%;馬上消金緊跟其後,營收同比增長9.22%。這兩家都是以線上輕資產經營為主。招聯金融此前曾公開表示「跟主流所有大網際網路公司公司合作」。
  • 年關將至,消費金融ROA迎來大考
    2020伊始,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是今年金融圈的主旋律。今年銀行業對不良資產處置將是重頭戲。而處於非銀序列的持牌金融機構消費金融,不良率一直較銀行系更高。在這一年中,國內消費金融行業表現幾何,也到了總結的時候。
  • 快訊|第5家持牌消金 馬上消費金融獲批發行不超過20億元金融債
    許楠楠/文財經網金融訊 近兩年,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正在通過增資、發行金融債、ABS等方式進行「補血」。據財經網金融統計,馬上消費金融成為第5家獲批發行金融債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此前中銀消費金融、捷信消費金融、興業消費金融和招聯消費金融已經獲批發行金融債券。
  • 晉商消費金融後 又一家消費金融公司計劃增資
    北京銀行在公告中提到,截至2020年9月末,北銀消費金融貸款總額76.46億元,資本充足率13.00%,不良貸款率2.88%,資產損失準備充足率194.02%,前三季度營業收入4.58億元,淨利潤0.13億元。  不過,北京銀行並未在公告中披露其他關於北銀消金增資的具體細節,銀保監會官網目前也尚未披露核准北銀消金增資的批覆。
  • 招聯金融的「套路」背後
    今年4月,招聯旗下產品「好期貸」與華爾街英語、VIPKID、韋博英語、櫻花國際日語、海風教育等多家在線教育機構開展合作,拓展教育分期業務場景,但卻屢因捆綁貸款、高額違約金等事件引發關注和爭議。韋博英語關店再一次將其推向風口浪尖。「持牌消金拓展場景本應是『三贏』(資金方、場景方、消費者)的好模式,但過猶不及。」
  • 捷信、中銀、中郵消費金融高管發聲,破解利率、獲客、風控難題
    持牌消金行業經過10年發展,已逐漸進入成熟期,在戰場切換的關鍵節點,消費金融未來發展的趨勢是什麼? 撰文 | 木音出品 | 消費金融頻道 接近年關,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也開始對2020年進行復盤,近期頭部持牌消金的高管頻頻對外發聲,表達在展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分析消費金融未來在場景、獲客、融資、風控、利率等方面的趨勢。
  • 2020年消費金融牌照展望:銀行系強者恆強,外資系異軍突起
    消費金融公司從2010年試點開始,迄今已走過十個年頭,期間試水者眾、實力玩家輩出,但也存在不少申請半路夭折,甚至再無音訊的情形。這篇文章,我們將對國內目前的持牌消費金融公司作一盤點,結合過往申請情況與監管要求,對2020年消金批籌作一預判。
  • 捷信回「王座」,華融消費金融利潤降八成
    隨著上市公司股東的年報相繼出爐,一些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的2018年度經營數據也逐漸浮出水面。截至4月3日,根據新京報記者不完全梳理,在已披露業績的10家消費公司中,捷信消費金融以13.96億元的淨利潤超過招聯消費金融、中銀消費金融,重回「利潤王」的寶座。而華融消費金融的淨利潤下滑比例最高,達到88.2%。越來越多消費金融機構的運行進入正軌,監管依舊是外界關注的焦點。
  • 中銀消費金融十年沉浮
    早在上半年,中銀、招聯、尚誠、中郵消費金融就調整高管布局,甚至還有部分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增資擴股。如4月,王曉敏出任中郵消費金融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2018年淨利大幅下滑59.27%至5.59億元,現金及存款資產也大幅萎縮。2018年為0.62億元,約是2017年的3成。彼時,行業玩家不斷增加,競爭日趨激烈。2019年淨利6.59億元,露出可喜回暖之色。但行業排名,已滑落至第5名,被招聯消費金融、捷信消費金融、興業消費金融和馬上消費金融後來居上。
  • 總結:持牌消費金融存在的三大風險點
    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的2018年年報接連出爐。頭部機構重排座次。淨利潤前三名的成員分別為捷信、招聯、馬上。其中,馬上消金或由於去年趨於保守的策略,跌出「10億元俱樂部」。縱觀持牌消金全年業績,營收、利潤普遍放緩,線上獲客成本居高不下,線下渠道風險層出不窮。而在2019年,這種形式將更為嚴峻。持牌消金也是公司,相較於銀行,在資金成本和獲客渠道上劣勢更加明顯。而金融的本質就是經營風險,因此,我們對這些機構近兩年的業績進行了盤點,對可能存在的風險點進行了梳理。一些風險已經開始出現,而一些隱藏的風險,還沒開始真正開始顯露。
  • 消費金融2019年:十大關鍵事件,正本清源
    同時還指出,應積極引導部分機構轉型為網絡小貸公司、助貸機構或為持牌資產管理機構導流等。 以「清退」為主旋律的《175號文》,一經發布就引發了市場的一片哀嚎,「清退」必是2019的關鍵詞之一。專家解讀,《175號文》不是平臺發展的「最後通牒」,而是量化風險的應對措施,是對作為正規金融補充本質的回歸。
  • 馬上消費金融收穫銀保監「通行證」 衝刺消費金融第一股
    對此業內人士分析道,這可能是消費金融行業發展近十年的第一家上市企業,一旦成功利好整個消費金融行業,作為一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其合規性、發展性也將受到資本市場認可。據記者了解,這並不是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第一次實行上市計劃,早在2019年7月捷信消費金融母公司捷信集團就已經在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但遺憾的是,在經過推遲後,11月捷信集團在通過港交所聆訊後最終取消在港上市計劃。雖然從IPO流程來看,馬上消費金融還有好多步要走,但如若馬上消費金融成功上市,也將成為首家上市消費金融公司。
  • 華融消費金融、中銀消費金融的掉隊亂象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4月10日,已有10家消費金融公司2019年業績單出爐。 招聯消費金融營收107.4億元,同比增長54%;淨利潤14.66億,同比增長17%。營收、淨利均列首位。 緊隨其後的,是馬上消費金融:營收89.99億,淨利潤8.53億,同比分別增長9%和6%。
  • 陸金所刷新銀團貸款記錄,超24家持牌消金公司
    在消費金融領域,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的資金來源主要分為股東資金、同業拆借、銀團貸款、發行金融債及ABS,其中銀團貸款資金量大、成本較低,成為各家持牌消費金融公司融資的一個重要渠道。銀團貸款通常由具有貸款資質的銀行牽頭,其他多家銀行或非銀行金融機共同參與,根據約定的貸款期限和條件向同一借款人提供融資。
  • 江陰農商行擬申請消費金融牌照 江蘇省持牌消金公司或達四家
    事實上,早在2017年4月江蘇銀行就有成立消費金融公司的計劃。2017年4月12日,江蘇銀行發布《關於發起設立消費金融公司進展情況的公告》,宣布與凱基銀行(2837.TWSE)、二三四五(002195.SZ)和海瀾之家(600398.SH)共同發起江蘇蘇銀凱基消費金融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