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卉論
01張嘉譯為健康改名張嘉益
張嘉譯應該沒有想到,自己因為「改名」再次上熱搜了。
在8月6日,公益電視劇《在一起》的首發預告之中,有很多細心的網友發現,主演張嘉譯在演員表中顯示為,雖然說只是更一個同音字,不過也引得網友非常好奇。
很多網友都以為這是劇組手誤,將張嘉譯的名字打錯了。
緊接著,其工作室官微也從「張嘉譯工作室」更名為「張嘉益工作室」,隨後在網絡上關於張嘉譯的百科資料,也進行了更新,看來並不是手誤,而是「張嘉譯」確實改名字了。
在娛樂圈中,改名字的情況並不罕見,尤其是在走紅之後的明星,官宣改名的也挺多的。
在《秦王李世民》中飾演李建成的嚴寬,在當時也是紅極一時。
在2013年嚴寬官宣改名為嚴屹寬。
對於嚴寬改名的具體原因,官方並沒有給出解釋,不過有網友總結,「嚴屹寬」聽起來更像是「演繹寬」,是為自己事業鋪路的。
在《醜女無敵》中飾演費德南,在《少年包青天Ⅱ》中飾演王朝的劉曉虎,原名為劉虎。
之後改名為劉金宇,之後改為了劉曉虎,在44歲的時候又改名為劉東滸。
而說到唐婷,很多人應該都不知道是誰,但是如果說唐婷就是唐藝昕,是不是會大跌眼鏡,據說當時唐藝昕為了和張若昀聽起來更像是情侶名,這才決定改名的。
明星們改名的原因五花八門,那麼已經50歲的張嘉譯為什麼要改名呢?網友們為此議論紛紛:
「欸???是去算命了嗎?」
「這個年紀改名字????運氣????」
當然,也有網友認為:
「益,應該是為了健康。」
02「二叔」與「社會步」
很多人了解張嘉譯其實是從2009年《蝸居》開始的,不過在當時他已經39歲了。
對於這位大器晚成的演員,緊隨其後便是《心術》、《一僕二主》、《我的!體育老師》、《急診科醫生》幾部火爆全網的大片,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他「二叔」的稱號也是從《我的!體育老師》開始的。
在7月22日,網上有一張張嘉譯在戶外吃完飯走路的照片,他背部微微佝起,走路也很不穩。
隨後在8月5日,在社交平臺上,有一位空姐發出了自己和張嘉譯的合照,照片中的張嘉譯滿頭白髮,略顯老態,和電視劇中見到的不大一樣。
其實,張嘉譯在之前參加一檔綜藝節目自述,自己在25歲的時候,由於形象受限,只能出演一些配角,
張嘉譯不服輸,想要趁著年輕拼一把,但是由於工作量過重,發現自己患上了強直性脊柱炎。
在最難受的時候,他拍戲都要比別人早一個小時,然後用熱水衝後背,否則整個後背都會非常的僵硬,
有的時候在拍戲前還需要吃幾片止痛藥,才能正常的工作。
要知道,強直性脊柱炎很難治癒,這種病還有一個名字「不死的癌症」,可見其頑固程度,在娛樂圈中像周杰倫、蔡少芬等人都患有相同的病症。
在很多影視劇中,張嘉譯走起路來的樣子感覺非常的「酷」,之後甚至在網上流行起了模仿這種走路的樣子,也被網友調侃為「社會步」,實際上其中的痛楚只有患者本人知道。
2018年,武大靖在參加一項活動時,在主持人沈夢辰和楊迪的要求下,現場模仿張嘉譯走了一段「社會步」,原本也是為了節目效果,並沒有惡意。
不過在節目播出之後,卻到了網友的聲討,一度對這幾位當事人表示反感。
「不了解就能隨便模仿了??也不管是不是因為身體的原因這種以拿人痛處取樂的人都太討厭了」
「我不是張嘉譯的粉都知道他是因為生病 很過分了這樣」
之後三位當事人在了解事情真相之後,紛紛在社交平臺上發文和張嘉譯道歉。
張嘉譯也對此做出了回應,他首先是對所有關心和愛護他的人表示了感謝,「病痛在大家的愛和面前似乎也敗下陣來」,並且表示
「相信因為喜愛所以效仿,各種緣由並不知曉,不必自責,不要苛責」。
張嘉譯阻止了一場網絡罵戰,可以說胸襟非常的廣闊了。
03還記得因為「過勞」而死的高以翔嗎?
2019年11月27日,臺灣35歲藝人高以翔在浙江錄製真人秀節目《追我吧》不幸心源性猝死。
據說當時的情況非常危急,高以翔錄製節目過程中摔倒,然後直接暈倒,被搶救了十分鐘左右。
緊接著出現了心臟停止跳動3分鐘,隨即高以翔被送往當地醫院進行救治,但沒有搶救過來。
而關於「過勞死」的話題在網絡上居高不下,網友們更是炸開了鍋。
一時間,很多明星都在網絡上悼念高以翔,可見此事的影響力。
對於「過勞死」這個話題,網友們也是分開兩撥陣營,
一方面是悼念高以翔的,另一方面則是很多看不下去的網友。
「這有啥可說的?過勞死又不是只有他一個,為個人利益過勞死的有什麼值得惋惜的,覺得工作強度太大你可以不掙那個錢啊。」
「大驚小怪,死在工作中的人天天發生,死者安息,不要炒作。」
雖然高以翔事件距今已經過去了8個多月的時間,但是關於「過勞死」的熱度仍然不減,其實在上文中提到張嘉譯的強直性脊柱炎也是因為過勞而引發的。
在娛樂圈中,過勞死的現象也不是第一次,
很多演員在採訪中表示拍戲拍到日夜顛倒,身體也出現了各種問題。
與此同時,很多網友在網絡上留言開始傾訴自己被公司主管們壓榨過勞的心酸經歷,加班甚至成為了各個公司的「文化」,而對於不加班的員工則是以各種理由勸退。
在這其中,重要的是,加班沒有工資或者只有微薄的補貼。
就是因為「不是第一次」,電視臺乃至公司習慣了這種方式,
他們認為藝人、員工都可以習慣,
事實上是這樣嗎?
不是的!
為了自己的權益,也為了自己的身體,
勇敢說「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