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百億的信用卡逾期金額,帶來的不只是銀行壞帳,也激發了信用卡催收市場,藉助全國上千家催收機構的力量,一場信用卡催收大戰拉開了序幕。
撰文 | 張浩東
出品 | 支付百科
信用卡逾期規模在經過幾個月的下滑之後,在今年一季度迎來爆發式增長,信用卡逾期總額高達918.75億元,相較2019年末大幅增加23.7%,佔信用卡應償信貸餘額的1.27%。
居高不下的不良率及逾期規模,迫使各大銀行加強風控收緊信用卡額度,掀起了一波波的降額風暴,另一方面,銀行也在採取行動,全面加大催收力度,隨之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催收手段。
風控力度加大
讓銀行投入巨大的信用卡業務,如今成了不良資產的重災區,信用卡逾期率飆升成為銀行業的普遍現象,控制逾期也成為各大銀行當前的首要任務。
銀行作為金融機構,在鼓勵持卡人刷卡消費的同時,更加注重持卡人的風險,即便信用卡對持卡人的資質有較高的要求,但也難以避免逾期情況的發生。
根據招商銀行一季報來看,一季度招行信用卡新生成不良貸款66.29億元,同比增加26.91億元,這一數據相比去年招行信用卡不良貸款總額大幅上升,招商銀行行長田惠宇更是直言:「疫情對信用卡業務造成影響最大。」
招商銀行信用卡不良貸款的增長,是整個銀行業的縮影,將信用卡業務當作核心業務的招商銀行,在一季度都遭受到如此大的衝擊,其它銀行也同樣面臨消化逾期的難題。
為應對授信額度過高帶來的潛在風險,銀行開始出手調整持卡人信用卡額度,以此來保證資金安全,大部分持卡人都被銀行採取了降額措施,有的持卡人信用卡額度在還款後更是直接被清零。
此前,包括工商銀行、平安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廣發銀行、民生銀行在內的多家銀行,開始加強對信用卡資金流向的監管,針對持卡人的大面積降額甚至封卡現象比比皆是,一旦出現異常的用卡行為,將會被銀行重點觀察。
各大銀行在普遍加強風控,控制信用卡額度,意在強化貸前部分的管理,信用卡額度收縮後,受影響最大的莫過於信用卡大額交易,額度不足將令部分持卡人難以利用信用卡實現資金的周轉,此舉針對的主要是存在過度套現行為的用戶,從源頭上減少信用卡逾期發生的可能性。
對於已經出現的900億逾期規模,通過降額封卡方式並無法有效解決,而在銀行處理不良資產時,信用卡催收也是另外一個重要環節。
武漢催收產能全面恢復
逾期額攀升之下,信用卡催收的作用愈發凸顯,隨著催收產能的恢復,銀行也開始了瘋狂的信用卡催收。
以招商銀行為例,由於招行信用卡40%的催收產能在武漢,此前受疫情影響,使招行信用卡一半的催收工作處於停滯狀態,催收受到極大限制。
進入二季度以來,超十萬催收人員復工,各大銀行的催收工作加快進行,不良資產規模的猛增,使催收行業煥發第二春,各催收公司業務量明顯上升,其中多數業務來自銀行,還有一部分來自消費金融機構。
由於催收難度較大,目前大多數銀行都將催收業務進行了外包,直接導致後端的催收行業迎來爆發,據「支付百科」了解,最高峰時市場上活躍著4000多家催收公司,但其中能滿足銀行要求的卻不到100家。
相較於銀行發送的簡訊及電話提醒,專業的催收人員通過特殊的催收手段,能起到更良好的催收效果,許多忽視個人徵信、已經不準備還信用卡的人,迫於催收帶來的壓力,會將所欠的信用卡額度進行償還。
自信用卡在國內發行以來,催收行業便被推向了臺前,隨著催收行業的發展,在催收行業還誕生了許多催收專家,這些專家通常擁有多年的催收經驗,每位催收專家平均可以催收金額為2.7萬元。
銀行方面巨大的催收需求,也使催收公司不斷壯大,去年國內最大信用卡催收集團永雄資產管理集團向美國證監會提交招股書,招股書顯示,湖南永雄在催的逾期貸款總額為446億元人民幣。這家公司以信用卡催收業務起家,並逐漸將業務擴展到消費金融公司以及其他提供消費信貸服務的機構。
催收行業在蓬勃發展的同時,其合規性一直遭到質疑,部分催收公司在催收時採取堵門催款、公司走訪、簡訊轟炸、爆通訊錄的方式,一位銀行信用卡中心人士向「支付百科」表示,逾期總額的爆發給催收行業帶來了機遇,但行業也面臨洗牌,違規手段較多、遊走在法律邊緣的催收公司將被淘汰。
催收產能的恢復,為銀行帶來了更穩定的資金回籠,可以預見的是,多家銀行信用卡逾期金額將對應減少,這對二季度信用卡逾期規模的下降將帶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