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跋的大同之六丨拓跋嗣的「神瑞」時代

2021-02-13 辛創奇

上回書說道,在與弟弟拓跋紹的皇位PK戰中勝出的拓跋嗣,遇見了和北魏相愛相殺的柔然。此時,由於南北不能兼顧,所以北魏對於柔然的南侵一直處於守勢。

414年正月,拓跋嗣把永興改元為神瑞。

何謂神瑞?

君權神授,天降祥瑞。

《魏書》上說,「正月辛酉,以禎瑞頻集,大赦,改元。」意思就是414年的正月,吉祥的事屢屢發生,拓跋嗣就大赦天下,還把年號改了。

神瑞這會事,歷朝歷代都有。作為積極學習漢人文化,努力融入華夏大家庭的鮮卑拓跋氏來說,自然也是有樣學樣,並且發揚光大起來。這一點在拓跋嗣的身上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拓跋嗣極好陰陽之術,就是說他動不動就喜歡算上一卦,美其名曰,以窺天意。所以說,他把年號改為「神瑞」也就不足為奇了。

但是,「天降祥瑞」這事,其實就是和我們現在「吹牛」一樣一樣的。要是吹好了,就是「厲害了,我的哥」,從而得到大家的跪舔。要是一不留神吹砸了,那就是「我信你個鬼,你這個糟老頭子壞的很!」

所以,從414年正月——416年四月,歷時2年有餘的神瑞,並沒有給大魏帶來多少好的彩頭。

先是神瑞的第一年,老拓跋家的世仇——鐵弗部的劉勃勃就帶人打上了大魏的家門。

說起這劉勃勃,也是一個「狠人」。

他老爹劉衛辰和拓跋嗣的老爹拓跋珪,那是打小就互相看誰都不順眼。

長大後雙方都想置對方於死地而後快。

後來,幾場戰爭下來,他老爹劉衛辰被拓跋嗣的老爹拓跋珪給乾死了。

劉勃勃死裡逃生,投奔了叱幹部。

那年他10歲。

再往後他就歸順了後秦皇帝姚興,也就是咱們上回書到,在柴壁之戰中被拓跋珪打殘的那一位。

所以,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不管在何時都是一條永恆的真理。

但是,對於劉勃勃來說,作為和拓跋珪一樣的梟雄,他肯定是不甘於屈居人下的。

後來,他幹掉了自己的嶽父沒奕於,兼併軍隊物資,自號天王、大單于,國號大夏,改姓赫連,年號龍升,定都統萬城,開啟了屬於他的時代。

在率兵徵戰四方期間,打得南邊的劉宋開國皇帝劉裕曾嘆曰:「吾所不如也!」

如今,自己的殺父仇人——拓跋珪雖然已經告別了歷史的舞臺。

但是本著「父債子償」的原則,改姓為赫連的劉勃勃和北魏的拓跋嗣就還是繼續代表匈奴的鐵弗部和鮮卑的拓跋部繼續死磕。

面對來勢洶洶的赫連勃勃,拓跋嗣不只開啟了有效的「物理防衛」,還對他進行了「精神打擊」——語言上的攻擊。

在鮮卑族逐漸漢化的過程中,拓跋嗣絕對稱得上是漢文化的「鐵粉」。

這位篤信陰陽的帝王,一直很相信「文字的魔力」。

所以,面對老拓跋家的世仇——來自鐵弗部,已經更名的赫連勃勃,拓跋嗣為他起了一個絕對侮辱性的名字——赫連屈孑。

什麼意思呢?

就是老太太靠牆喝稀粥——卑鄙無恥下流。

反正,就不是啥好玩意!

這一次的戰爭,以赫連勃勃撂下的一句「我還會再回來」的狠話而暫告一段落。

來自世仇鐵弗部的威脅雖然暫時解除了。

但是北面老對手柔然這時「陰險」的笑了。

就是在這一年(414年)的八月,拓跋嗣派使者悅力延前去安撫柔然,以求修復雙方破裂的感情。

誰料,熱臉貼了冷屁股。

十二月,柔然就打上門來了。

面對這種給臉不要臉的行為,拓跋嗣直接「暴走」,上去就是幾個大耳刮子。

最終柔然為這次的行為付出了代價,被拓跋嗣率領的北魏大軍一路逐回了自己的老家。

後來有著樂府雙璧之稱的《木蘭辭》就是依據北魏對柔然的戰爭而加工創作的。

神瑞的第二年,老天依舊沒有怎麼垂青他忠實的信徒——拓跋嗣。

出於對他的考驗,在神瑞第一年「人禍」過後,第二年「天災」跟著就來了。

這一年,北魏境內大饑荒。

時任太史令的王亮,蘇垣等人因為當時的一個預言,就勸拓跋嗣遷都於鄴城(就是現在河北臨漳縣西、河南安陽市北這一帶)。

說是,「平城這個地兒現在不咋滴了,咱捲鋪蓋走吧!」

對於熱衷於「封建迷信思想」的拓跋嗣來說,神的這一預言,那是相當的具有殺傷力了!

正當他猶豫不決的時候,他的好基友,北魏平城時期最牛逼的「神棍」崔浩說話了!

在這裡,咱們必須要著重介紹一下這位崔浩同學!

因為他絕對是北魏平城時代「神一般的存在」。

如果你們對這一稱呼還沒有具體的概念,那請參考一下《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和評書裡的劉伯溫就知道了。

我們的崔浩同學絕對是「公雞中的戰鬥機——牛逼克拉斯!」

打小他就和拓跋嗣一樣,都是所有父母嘴裡「別人家的孩子」。

打他爺爺的爺爺那輩兒起,老崔家就是國之棟梁,位列朝堂的人物。

後來到了他老爸崔宏這一輩兒,那更是「奔跑吧,後浪」裡的代表人物。

他老爸崔宏打小就有「神童」之稱,長大後更是被譽為「百年難得一遇的人才。」

當初,拓跋嗣的老爸拓跋珪打敗後燕後,第一時間就是請崔宏出來給自己打輔助。

在當時拓跋珪的草臺班子裡,崔宏絕對是NO. 1——槓槓滴!

老拓跋家之前的集團名稱叫「代」。

到了拓跋珪這兒,覺得我們的企業目標既然是要衝出北方,走向世界,成為一流的上市公司,那怎麼得也要有個響呱呱的名字。

要不讓那些「雞呀,鴨呀,還有大鵝咋看?」

於是,他把這一重任就交給了自己的那些老兄弟去整。

但是,這些人呢,幹起仗來是一把好手。

要是讓咬文嚼字,那真的是一籌莫展。

商量來,商量去,商量的腦瓜子嗡嗡,就蹦出了幾個字「要不咱延續老祖宗的叫法,還叫代國吧?」

這句話一出,整的拓跋珪差點一口老血沒上來。

心裡一萬頭草泥馬跑過。

暗罵了一句,啥也不是。

這時,他把殷切的目光轉向了崔宏。

只見崔宏慢悠悠的站了起來,清了清嗓子,吐出一句標準的清河腔「喃看還是叫魏吧!」

自此,老拓跋家的第二代上市公司才有了「大魏」的名字。

到了拓跋嗣的時代,崔宏更是被任命為當時「八公」之一,作為一個異族人,在大魏的董事會中,擔任上了常委。

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老爸如此優秀,作為兒子的崔浩那更是,爹是英雄兒好漢,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了。

站在父親的肩膀上,他也早早的進入了大魏集團公司的高層中,擔任起了董事長拓跋珪的秘書。

這時,正是處於拓跋珪的精神分裂症晚期。

大魏上下,都是能跑則跑,不能則躲。

惟有崔浩一如既往,該幹啥就幹啥,絲毫沒有受到老大拓跋珪的影響。

拓跋珪去世後,新上任的董事長拓跋嗣對他們父子更是信任有加。

尤其是崔浩,作為拓跋嗣的經史老師及好基友,兩人有著共同的愛好——算卦。

牛掰的是,崔浩同學算的奇準。

厲害了我的哥。

所以,在神瑞二年眾人吵著要遷都時,猶豫不決的拓跋嗣就諮詢了我們的崔浩同學。

崔浩同學那是相當的「給力」。

首先,他提出反對遷都的建議。

然後告訴拓跋嗣,平城的重要性。

再然後又說,「你們鮮卑人少,在草原上放放牧還行,真要跟漢人一塊生活,分分鐘被同化了。」

一頓說下來,那是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呀。

只把小嗣同學說的差點當場下跪。

當即豎起了大拇指,連呼「非常good 」。

就這樣,平城作為都城的位置保住了。

最後,崔浩又給出了應對饑荒的建議。

最終使大魏渡過了這場「天災」。

作為北魏平城時期少有的「守成」之主的拓跋嗣,他在神瑞年間還曾提出「國不與民爭,藏富於民」的執政理念。

光這一點,我覺得就可以甩那些古代帝王很多條街。

經歷過了神瑞年間的諸多坎坷,信奉上天的拓跋嗣大概也覺得這「祥瑞」不太靠譜。

於是在416年四月,他把年號由神瑞改為了泰常。為期兩年有餘的神瑞就此結束了。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相關焦點

  • 拓跋的大同之十五丨拓跋濬的「興安」時代
    大同美軒酒店供圖文字:辛創奇——定場詩丨文成帝·拓跋濬上回書說道,年幼的拓跋濬坐上大魏話事人的第一把交椅後,開始了一系列的「清算運動」。先是誅殺了宗愛、賈周等人,並動用五刑,滅其三族。爺爺的爺爺拓跋珪15歲就成長為大魏的掌舵人(詳見:拓跋的大同之一丨拓跋珪的「登國」時代)。爺爺的爸爸拓跋嗣也是在17歲的時候平定叛亂,登上了帝位(詳見:拓跋的大同之五丨拓跋嗣的「永興」時代)。
  • 拓跋的大同之四丨拓跋珪的「天賜」時代
    大同美軒酒店/供圖404年,拓跋珪改年號天興為天賜。何為天賜?天子之位,天之賜也!皇帝是上天的兒子,皇帝的寶座自然也是上天賜予的了!楊連禾/攝在拓跋珪看來一切就是命中注定。既然是註定,那自然就有鬼神扶持了。所以,在徵戰中原的路上,拓跋珪崇尚佛,道。同時,又「好老子之言,誦詠不倦」,並設置仙人博士,立仙坊,煮煉百藥。但是在那些作為小白鼠的死刑犯身上實驗多次後,成仙的丹藥最終還是「啥也不是」!
  • 大魏•大同之十丨拓跋燾的「延和」時代
    上回書說道,「神麚」年間的拓跋燾化身成了鮮卑族的圖騰瑞獸——神鹿,帶領著大魏集團向統一中國的夢想前進,前進.這一路上,他拳打北方的柔然,腳踢南面的劉宋,中間還抽空收拾了遠在貝加爾湖畔的敕勒部人.可謂是「上天入地,唯我獨尊」。大吼一聲「還有誰?」這個世界只能用沉默來作答。
  • 大魏·大同之九丨拓跋燾的「神麚」時代
    上回書說道,文治武功的拓跋燾在以「始光」為年號的四年裡初露崢嶸。懟柔然,懟赫連昌,創文字,行漢化改革.妥妥的一代明君,帝王風範。428年,拓跋燾將年號由「始光」改為「神麚」。何謂「神麚」?神鹿指引,走向光明。
  • 拓跋的大同之九丨拓跋燾的「神麚」時代
    上回書說道,文治武功的拓跋燾在以「始光」為年號的四年裡初露崢嶸。懟柔然,懟赫連昌,創文字,行漢化改革.妥妥的一代明君,帝王風範。428年,拓跋燾將年號由「始光」改為「神麚」。何謂「神麚」?神鹿指引,走向光明。
  • 尋根 ▋百家姓之--拓跋氏 家族起源族譜
    拓跋姓望居潁川郡(戰國時秦國置郡,相當於現在河南省禹州一帶地區)、雁門郡(戰國時趙國置郡,相當於現在山西省代縣一帶地區)。[1]拓跋珪北魏道武帝(371-409)【註:拓跋珪死後,其子拓跋嗣繼位,於公元410年(永興二年)諡拓跋珪為宣武皇帝,廟號烈祖,公元420年(泰常五年)才改諡為道武皇帝,公元491年(太和十五年)改廟號為太祖。】
  • 北魏拓跋嗣乘劉裕之喪,大舉南侵,劉宋抵抗不力,大量國土淪陷
    在北方,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因長年服食寒食散,身體受損嚴重。非常擔心自己一旦離去,後繼無人。最終聽從崔浩、長孫嵩的建議,立拓跋燾為太子,選擇六位德高望重的大臣(南平公長孫嵩、山陽公奚斤、北新公安同、白馬公崔浩、太尉穆觀、散騎常侍丘堆)充當太子的左輔右弼。北魏得眾臣共輔,上下一心,由此可見,其政將大通,其治將安穩。
  • 【拓跋】我的家族發展史
    拓跋姓望居潁川郡(戰國時秦國置郡,相當於現在河南省禹州一帶地區)、雁門郡(戰國時趙國置郡,相當於現在山西省代縣一帶地區)。[1]拓跋珪北魏道武帝(371-409)【註:拓跋珪死後,其子拓跋嗣繼位,於公元410年(永興二年)諡拓跋珪為宣武皇帝,廟號烈祖,公元420年(泰常五年)才改諡為道武皇帝,公元491年(太和十五年)改廟號為太祖。】
  •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如何統一紛亂的北方,成為十六國歷史的終結者?
    到西晉「八王之亂」時,拓跋部已經穩定發展了40餘年,擁有了幾十萬戰士,他們強悍善戰,戰鬥力遠超匈奴和羯族,居所有民族之首,依然對晉朝忠心耿耿,可是,他們的文化還是很落後,依舊過著遊牧生活。公元398年12月,拓跋珪在平城(今大同)即皇帝位,正式建立魏國,這就是歷史上的北魏。
  • 【名人百科】被親生兒子所殺——北魏道武帝拓跋珪
    【名人簡歷】北魏道武帝拓跋珪(371—409年),又名涉珪、什翼圭、翼圭、開,北魏開國皇帝(386年2月20日—409年11月6日在位),鮮卑族人。公元398年,他將國都從盛樂遷到大同,並自稱皇帝。拓跋珪自16歲復國,積極擴張疆土,戎馬一生。
  • 在北方崛起的「魏」,「拓跋」家的故事
    拓跋翳槐病故後,大臣梁蓋害怕拓跋什翼犍離國尚遠,等他回來恐怕會引起政變,於是便做主殺了拓跋翳槐的三弟拓跋屈打算立四弟拓跋孤。淝水之戰,苻堅敗北,前秦一蹶不振,北方一片混亂。這個時候正逢南方的劉裕北伐後秦,拓跋嗣的大臣崔浩的建議按兵不動,坐收漁翁之利。然而拓跋嗣非是不聽,結果劉裕的「卻月陣」幹翻了北魏三萬鐵騎。
  • 拓跋鮮卑的崛起:統一北方,崇漢尊儒,為隋唐的大一統奠定了基礎
    西晉時期,大量遊牧民族內遷,引發了「永嘉之亂」。於是,整個北方陷入了戰亂之中,長江以北先後出現了16個政權,史稱「十六國」。這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混亂的時代,被稱為「五胡亂華」。終於到439年,鮮卑族建立的北魏王朝統一北朝,中國正式進入了南北朝時代。北魏的統一,對後世影響深遠。本文就介紹一下北魏統一的歷程。
  • 劉宋王朝劉裕代晉開啟南朝時代北方拓跋燾上線推進一統
    一度兵臨酒泉,面對涼州之地的生存險境,上位後的李韻,用刑嚴苛,又好大興土木,群臣勸諫仍不能止,亡國之兆,已然顯現,不久沮渠蒙遜率軍向南,詳裝是要攻打西秦的浩瘦,消息傳至酒泉,西涼的李韻果然中計,以為自己報仇的時候到了,立即率兵三萬出擊,準備抄了蒙遜的大本營,然而這一切,都在蒙遜的意料之中,蒙遜立即回師埋伏李音的軍隊,雙方大軍在都瀆潤交戰,西涼大敗。
  • 英雄少年拓跋珪
    大同是中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記得40年前去廣州,提起山西,有些人居然不知有太原只知有大同,使我心中很是不爽。其實大同歷史上就是比太原牛,比如太原只做過陪都、別都,做過首都,也時間不長,還是很小的地方割據政權。大同做過北半個中國的首都,而且長達97年。建都大同的是北魏開國皇帝,道武帝拓跋珪。
  • 姓氏文化:拓跋姓
    拓跋羽(生卒年待考),漢名元羽,北魏獻文帝之子;平城人(今山西大同)。著名北魏廣陽王,宰相。拓跋勰(公元473~508年),漢名元勰,字彥和,北魏獻文帝之子,北魏孝文帝之弟;司州洛陽光睦裡人(今河南洛陽)。著名北魏王朝政治家、文學家。
  • 北魏開國皇帝拓跋珪會被未成年親兒子殺死?
    天賜六年即公元409年十月十三日,北魏帝國第一任皇帝,時年三十九歲的拓跋珪被他十六歲的拓跋紹殺死,結束了稍顯短暫而卻豐富的一生。  父親被兒子殺害,放在哪個時代,都不是正常事件,即使這個父親於萬民而言,是個暴君,那也不該由兒子親自動手斬殺,可是,拓跋紹就那麼眼睜睜地看著他老父親斷氣。
  • 一代天驕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為何死於小太監之手?
    拓跋燾死於他最寵信的太監宗愛之手。宗愛出身低賤,來歷不詳,不知是哪裡的人,因為犯罪閹割做了太監。宗愛為人機靈,八面玲瓏,幹活麻利,頗得拓跋燾歡心,因此不斷得到升遷,做到中常侍,伺候拓跋燾南徵時的起居。瓜步山大賞群臣,宗愛封為秦郡公。下面簡單說說拓跋燾。
  • 大同的魅魅在哪裡 大同的看看點在哪 大同一座多彩風情博物館
    大同是一座公認魅力無限城市,那麼它的「魅」在何處?來大同看什麼,什麼最值得看?三代京華兩朝府鎮一方民族融合地,萬年北嶽千載雲岡百裡國寶薈城,大同,一座彪炳史冊的民族融合聖地,一個多元文化薈萃的熔爐。自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公元430年滅北涼統一北方,至公元589年隋文帝楊堅復圓中國,為中國第一個南北朝時期。公元907年契丹族建國稱遼與北宋峰火交戰;公元15年女真人建國稱金,並於125年滅遼國與南宋抗衡,直至1234年被蒙古翦滅,這一段遼金與北宋、南宋對時時期,可謂中國第二個」南北朝」時代。
  • 魏道武帝拓跋珪
    383年肥水之戰後,苻秦勢力瓦解,被役屬的各族紛紛起兵獨立。386年,拓跋珪為各部大人所推,即代王位,建元登國。同年稱魏王,改國號為魏。拓跋部處在原始社會解體,奴隸制不甚成熟階段;拓跋珪建國後,該部出現向封建制發展趨勢。拓跋珪即位後五年之間,北面擊敗高車與柔然,東北面擊敗庫莫奚,掃除了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