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丨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研製新型基站式ROV系統圓滿完成3000米驗收...

2020-12-14 澎湃新聞

前沿丨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研製新型基站式ROV系統圓滿完成3000米驗收海試

2020-12-09 09: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漫遊者潛水器在浮遊模式下近海底自主回塢航行

近日,由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研製的深海基站式新型ROV系統——漫遊者潛水器,搭載「鹿嶺號」多位點著陸器上,圓滿完成3000米級驗收海上試驗。

漫遊者潛水器履帶爬行模式下在海底出庫爬行和機械手作業

在驗收海試中,漫遊者潛水器在3000米海底順利完成了最大工作深度、運動半徑、浮遊和爬行雙模式下的功能和技術指標驗證,基於小型聲納引導實現了自主回塢,利用自研的小型5功能模塊化機械手成功布放回收了標識物,並完成了深海生物捕獲。漫遊者潛水器研製突破了雙運動模式模塊化對接、電纜與電池組複合供電及基於擺臂履帶的複雜海底底質自適應行走等關鍵技術,具備長時間近海底區域精細探測和作業能力。漫遊者潛水器的研製成功,為基站式大型ROV裝備研製奠定了技術基礎,在未來海洋工程及科考作業中具有廣闊應用前景。

5功能機械手在3000米海底捕獲生物場景

「漫遊者潛水器技術研究」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重點專項項目「多位點著陸器和漫遊者潛水器」課題,隸屬「基於新原理、新技術的潛水器研發」指南方向,沈自所負責漫遊者潛水器研發,深海所負責「鹿嶺號」多位點著陸器研製。

來源: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

歡迎關注

科普遼寧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前沿丨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研製新型基站式ROV系統圓滿完成3000米驗收海試》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海鯨1000」AUV完成海上驗收試驗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牽頭研製的「海鯨1000」AUV完成海上驗收試驗和長航程試驗。 在海上驗收試驗中,「海鯨1000」AUV完成最大工作深度、最大航行速度、多種載荷搭載能力等指標驗證,完成溫躍層智能跟蹤觀測、湍流自主觀測、中尺度渦自主觀測等功能驗證和試驗性應用。
  • 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主持研製「海鬥一號」萬米海試成功
    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主持研製「海鬥一號」萬米海試成功10907米刷新我國潛水器 最大下潛深度紀錄圖為「海鬥一號」正在布放。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供圖6月8日,由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主持研製的「海鬥一號」全海深自主遙控潛水器(以下簡稱「海鬥一號」),搭乘「探索一號」科考船載譽歸來。「海鬥一號」此次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完成其首次萬米海試與試驗性應用任務,取得多項重大突破,填補了我國萬米級作業型無人潛水器的空白。這標誌著我國無人潛水器技術跨入了一個可覆蓋全海深探測與作業的新階段。
  • 下潛10907米 「海鬥一號」為瀋陽主持研製
    下潛10907米 「海鬥一號」為瀋陽主持研製 遼瀋晚報
  • 走進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探索海洋,水下機器人使命必達
    近日,記者走進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以下簡稱為「沈自所」),追尋被譽為「國家隊」的沈自所水下機器人團隊的創新腳步。海試成功後,水下機器人團隊與海鬥一號合影留念。他介紹說,經過40多年自主創新,遙控式水下機器人(ROV)、自主式水下機器人(AUV)、遙控自主式水下機器人(ARV)、載人潛水器(HOV)控制系統和其他海洋工程裝備研發成為團隊主攻的五個方向,各有側重且創新不停。
  • 瀋陽自動化所召開黨委會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致「奮鬥者」號賀信
    、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致「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成功完成萬米海試並勝利返航的賀信。黨委委員、副所長李碩回顧了「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的控制系統、主從伺服液壓機械手以及電動觀測雲臺等深海裝備的研發歷程。他表示,瀋陽自動化所科研人員在「蛟龍」號、「深海勇士」號等研製的基礎上,不斷突破技術難點,自主研製的主從伺服液壓機械手等全海深技術裝備,有力支撐了「奮鬥者」號實現高精準作業取樣、高精度航行控制、全景科學觀測等功能。
  • 「超臨界壓縮空氣儲能系統研製」通過驗收
    7月16日,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在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廊坊研發中心組織召開了北京市科技計劃重大課題「超臨界壓縮空氣儲能系統研製」驗收會。驗收專家組由來自科研院所、高校、電力企業和行業協會的7名專家組成。北京市科委、中科院科技促進發展局(籌)、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京能集團源深節能技術公司的相關負責人參加了會議。
  • 10907米!「後浪」海鬥一號成功完成萬米海試,創造我國潛水器領域多...
    歷經40餘天,由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主持研製的「海鬥一號」全海深自主遙控潛水器,於6月8日搭乘「探索一號」科考船載譽歸來。「海鬥一號」此次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完成了首次萬米海試與試驗性應用任務,最大下潛深度10907米,刷新我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同時填補了我國萬米作業型無人潛水器的空白。
  • 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全景相機轉臺完成嫦娥五號月球表面探測任務
    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以下簡稱瀋陽自動化所)12月6日發布消息稱,該所自主研發的全景相機轉臺在嫦娥五號月面探測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圓滿執行了月球表面探測任務,並於12月3日完成了記錄五星紅旗第一次月表動態展示的光榮任務。
  • 【中國新聞網】「奮鬥者」萬米深潛海試:中科院發揮核心關鍵作用
    中科院 供圖  中國圓滿完成萬米深潛海試任務的「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28日返回三亞。記者當天從中國科學院獲悉,該院所屬10餘家單位全面參與「奮鬥者」號研製和海試工作,是研製任務的核心單位,海試任務的牽頭組織單位,「奮鬥者」號的業主單位,為「奮鬥者」號研製和海試發揮核心關鍵作用。
  • 中國新型燃料電池完成3000米水深海上試驗,未來是否可用於潛艇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製的鎂/海水燃料電池系統順利完成了3000米水深海上試驗,實現了新型鎂/海水燃料電池在深海裝備上的首次實際應用。鎂/海水燃料電池的最大下潛工作深度為3252米,累計作業時間為24.5小時,累計為系統供電達到了3.4千瓦時,充分驗證了新型鎂/海水燃料電池的深海供電能力及長時間放電穩定性。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方面稱,該電池系統在突破了高利用率合金陽極製備技術、長壽命陰極製備技術、全海深浮力調節技術,組合能源管理技術等關鍵技術的基礎上,開展此次深海海試工作。
  • 「潛龍一號」「潛龍四號」完成2020太平洋調查航次任務
    「潛龍一號」「潛龍四號」完成2020太平洋調查航次任務 2020-11-16 瀋陽自動化研究所 米深海自主水下機器人(AUV),聯合完成2020太平洋科考航次任務,安全返回瀋陽。
  • 瀋陽自動化研究所保研數據揭秘,人工智慧實力頂尖,二流生源?
    作為實力強勁,在人工智慧行業享有盛譽,作為中科院頂級「強所」之一的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今年的推免招生情況如何呢?請看下圖:2021級瀋陽自動化所推免研究生來源通過上圖我們可以分析出,整體而言,瀋陽自動化所的生源還是相當不錯的,生源方面在東北也僅次於哈爾濱工業大學了,遠遠好於吉林大學、東北大學等高校。
  • 瀋陽自動化所研發全景相機轉臺助力嫦娥五號月面探測
    瀋陽自動化所參研團隊在嫦娥五號探測器科學有效載荷任務中,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承擔了全景相機轉臺產品的研製任務。全景相機轉臺全景相機轉臺採用了基於機械臂式的兩自由構型,具有運動範圍大、運動精度高、承載大、自重小、功耗低、內走線等獨特優點,其功能和性能在月面嚴酷環境下滿足指定的月球表面科學探測、表取採樣區域成像、表取採樣過程監視和協作、國旗展示等科學和工程目標,為嫦娥五號科學探測任務提供了關鍵支撐作用。
  • 瀋陽智造
    多平臺南海冷泉區立體協同探測 開啟我國海洋科考新模式 8月,中科院「海洋先導專項」2017年南海綜合調查航次第二航段任務中,瀋陽自動化所自主研製的「探索」號4500米級AUV和「冷泉」號3000米級著陸器與系列深海技術裝備協同作業,首次實現了多平臺南海冷泉區立體協同探測,開啟我國海洋科考新模式。
  • 10907米!海鬥一號完成萬米海試
    日前,由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主持研製的「海鬥一號」全海深自主遙控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實現4次萬米下潛,最大下潛深度10907米,刷新了我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來源:人民日報微博)日前,由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主持研製的「海鬥一號」全海深自主遙控潛水器,在馬裡亞納海溝實現4次萬米下潛,最大下潛深度10907米,刷新了我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在高精度深度探測、機械手作業、近海底工作時間、聲學探測與定位、聲學通信作用距離及高清視頻傳輸等方面,創造了我國潛水器領域多項第一。
  • 新型鎂/海水燃料電池系統完成三千米水深海上試驗
    新型鎂/海水燃料電池在深海裝備上應用。課題組供圖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二東團隊研製的鎂/海水燃料電池系統順利完成了3000米水深海上試驗,實現了新型鎂/海水燃料電池在深海裝備上的首次實際應用。
  • 中國研製「雲雀」飛行機器人,實現首次機器人化高海拔環境科考!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自主研製的「雲雀」自主飛行機器人在青藏高原開展高海拔冰川與湖泊智能化科考工作,實現了我國首次機器人化高海拔環境科考
  • 下潛10907米!「海鬥一號」刷新紀錄,萬米深淵「做作業」,填補空白!
    每經編輯:彭水萍據新華社,歷經40餘天,由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主持研製的「海鬥一號」全海深自主遙控潛水器,於6月8日搭乘「探索一號」科考船載譽歸來。「海鬥一號」此次在馬裡亞納海溝成功完成了首次萬米海試與試驗性應用任務,最大下潛深度10907米,刷新中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同時填補了中國萬米作業型無人潛水器的空白。
  • 「海鬥一號」成功完成萬米海試;宮頸癌疫苗研究又獲新突破丨科技早...
    「海鬥一號」成功完成萬米海試;宮頸癌疫苗研究又獲新突破丨科技早新聞 2020-06-09 0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戴彬彬與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領導座談
    11月17日上午,區委書記、懷柔科學城黨工委書記戴彬彬與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黨委書記、副所長牟克雄,就籌建新型研發機構交流座談。區委副書記、區長、懷柔科學城黨工委副書記於慶豐參加。戴彬彬指出,聚焦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應緊抓新一輪全面創新改革契機,瞄準人工智慧、集成電路、生命健康、腦科學等前沿領域,探索科學、技術和產業相融合的改革做法,確保新型研發機構可持續發展。同時,懷柔區將成立工作專班,打造智慧財產權保護、交易、展示平臺,做好各項服務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