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養?千餘老人5年高強度鍛鍊,比同齡人更長壽

2020-12-23 騰訊網

運動有益健康,那麼下樓拿快遞、在地鐵上站著算不算?飯後散步半小時夠嗎?

迄今最大規模,歷時最久的關於運動和健康的隨機對照Generation100研究說:不流汗的真不夠!要想更健康,運動要猛點好。

即使都70多歲了,那些鍛鍊到頭頂冒汗氣喘籲籲的老人,也比只做緩和運動以及不運動的同齡人更健康,更長壽。

2014年「憨豆先生」羅溫·艾金森在中國跳廣場舞,這運動量夠大吧? 來源:新華網

運動量該多大?

挪威1500多名老年人的5年跟蹤研究顯示:最佳健康運動是規律的高強度間歇有氧運動

所謂高強度,指達到渾身冒汗、氣喘籲籲,連長句子都說不出。但也不能過於劇烈,心率差不多在最大心率的90%。時間也不要過久:一周兩次「4×4間歇法」,即共4組,每組4分鐘高強度運動,期間穿插緩和休息期。

10月7日,《英國醫學雜誌》(BMJ)發表了Generation 100研究結果

這樣堅持五年,讓一群70歲-80歲之間的老人平均死亡率遠低於只做緩和運動的同齡人,並且身體和心理狀態都非常好。

4×4鍛鍊法如何做?以跑步為例視頻詳解

當然,不止是跑步,這種間歇式運動法也可以通用於遊泳、單車甚至廣場舞等其他有氧運動!無論哪種運動,貴在堅持。

為什麼是70歲?

當今世界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是70餘歲,例如中國是76.4歲,美國是78.5歲。70多歲是壽命分水嶺,大多數人只能活這麼久,年齡超過80歲可以稱得上長壽。

北歐國家挪威本就以長壽著稱,70-79歲老年人的五年生存率高達90%。而在挪威參與這項研究堅持鍛鍊的老年人,五年生存率更是有95%!即每100人裡只有5人會在七十幾歲去世。

2012年起,研究者在挪威大城市特隆海姆向全市70-77歲的老年人發出了招募邀請,最終有1567個大爺大媽參與了研究。他們被隨機分為3組,分別在接下來的5年間進行不同強度的鍛鍊。

高強度間歇組:一周兩次按照「4×4訓練法」鍛鍊。

中度鍛鍊組:一周兩次每次50分鐘做中等強度鍛鍊(心率達到最大心率的70%)

對照組:建議自行鍛鍊,但不做強制要求,只需定期檢查身體。

五年後,高強度間歇組的老人無論是心理還是身體狀態都比另外兩組更好,體能也更好

高強度運動的長壽趨勢

參加研究5年後,高強度間歇鍛鍊組有3%的老人去世,而中度鍛鍊組有6%的人去世。差距還不具備統計學顯著性,但運動量越大,健康獲益越高,這趨勢還是很明顯的。

對照組如何?五年死亡率也只有4.5%!

心理學上的霍桑效應(一種實驗者效應,是指當被觀察者知道自己成為被觀察對象而改變行為傾向的反應)或許可解釋對照組的死亡率比中度鍛鍊組還低。

你以為沒有人督促,對照組的老頭老太就會躺吃躺喝?其實對照組裡竟有1/5的老人主動地在5年內堅持了規律的高強度鍛鍊,有些人運動量甚至比中度鍛鍊組還要大

研究者也指出,實驗中的對照組其實並非「不運動組」,而是建議運動組。所有報名參加研究的老人們,本來就對健身和鍛鍊非常積極,他們也都自我感覺屬於「身體好的」。參加這項研究並進行定期體檢這件事本身,就已經激勵了對照組的老人們也卯足了勁兒去鍛鍊。

廉頗不老的秘訣?

這五年來,所有受試者都保持了體能水平五年沒有下降(此處「體能」指「最大攝氧量」,這體現了人在運動中的最大耐力)。

不得不說,挪威大爺大媽真是太有活力了。一般來說上了70歲的人,身體一年不如一年。從70到80歲,體能水平要下降20%。可參加Generation 100的老人竟然5年沒有下降,可能正是因為報名參加研究的這群人本就比一般人更熱衷運動。

不久前,挪威科技大學的另一組研究者也在《心血管病進展》雜誌發表了一項名為「HUNT研究」的人群健康調查:1500人在10年間的進行運動與健康的跟蹤記錄。

結果顯示,對定期高強度鍛鍊的人,年齡對體能的影響並不大。相比之下,雖然堅持運動,但達不到高強度的人,10年間體能下滑了9%。至於那些不鍛鍊的則10年內下降了16%。也就是說,「廉頗不老」的原因,就是保持運動強度。那些把體能保持很好的人,得病的風險因子也更少,無論是血壓、腰圍還是靜息心率都更低。

高強度運動到底要多高呢?用研究者的話來說,「心率達到最高心率的90%,沒有心率監測設備的話,一定要渾身出汗,氣喘籲籲!」他們還建議那些本就保持溫和鍛鍊的老年人要加強運動量。

看看人家七旬老人,再數數自己自己的運動量,小編默默地汗了。不說了,換運動鞋去了……

相關焦點

  • 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養?千餘老人5年高強度運動,比同齡人更長壽
    即使都70多歲了,那些鍛鍊到頭頂冒汗氣喘籲籲的老人,也比只做緩和運動以及不運動的同齡人更健康,更長壽。高強度運動的長壽趨勢參加研究5年後,高強度間歇鍛鍊組有3%的老人去世,而中度鍛鍊組有6%的人去世。差距還不具備統計學顯著性,但運動量越大,健康獲益越高,這趨勢還是很明顯的。
  • 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養?1500名老人研究:高強度運動更長壽
    人到了一定年齡以後,到底是運動好,還是靜養好?每天傍晚,小區廣場上總會有一群大媽在跳舞,她們剛好代表了運動人群,而在旁邊也有一群人,但卻不怎麼動,只是在那下下棋、聊聊天,他們代表了靜養人群。持兩種觀點的人各執一詞,總想說服對方。
  • 上了年紀後,生命在於運動還是在於靜養?長壽老人透露4大秘訣
    古代名醫華佗早就在一千多年前自創了「五禽戲」,通過模仿各種動物的動作達到鍛鍊的目的。現代科學研究也證實,經常從事有氧運動、低度運動的人,較平時不運動的人,患心血管病的死亡率低2倍,平均壽命長4~5年。美國著名的運動醫學家詹姆斯·菲克斯在50歲時就在一次超負荷的跑步中猝死,反例證明中老年人運動過度也有害身心健康。那麼,生命到底在於運動,還是在於靜養?
  • 對千名長壽老人進行調查,得出:長壽的秘訣在於運動,還是靜養?
    如何才能長壽?觀點分為兩種,一種認為運動可以長壽,一種認為靜養可以長壽,兩方各執一詞,誰也不服誰。認為運動能長壽的最典型的人群就是跳廣場舞的大爺大媽,只要有廣場就能看到他們的身影,即使燈光很暗,也無法減弱他們跳舞的興致。而靜養人群的代表則是喜歡看電視、下棋等等的老人,他們覺得安安靜靜的就挺好,可以修身養性。長壽的秘訣在於運動還是靜養?
  • 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止使人長壽?千名長壽老人,告訴你答案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雖然也有男性跳廣場舞,但是大多數都是女性,大叔們都愛去下棋打牌,在大媽的認知裡面,就覺得生命在於運動,多活動一下才能身體健康,長命百歲,老大爺們就不服氣了,誰說的,靜止不也是能養生嗎?看看大傢伙,也就下下棋,自由自在的,身體不也好好的。這兩種說法,好像都有一定的道理,誰也說不過誰,那到底是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止使人長壽呢?
  • 60歲後,是經常運動好,還是多靜養好?哪種更有利於長壽
    生命在於運動還是在於靜養,一直以來爭議都比較大,特別是對於上了歲數的人來說,可能會更加糾結,有人覺得當然要運動,再不運動,老得豈不是更快,也有人覺得要靜養,才有利於延長壽命,誰都有誰的道理。60歲以後,是經常運動好還是多靜養好?哪種更有利於長壽?
  • 靜養長壽還是運動長壽?1500名老人實驗:高強度運動更健康
    研究人員對403681成年人進行了10年的隨訪,在中高強度運動總量相同的情況下,高強度的運動佔比越高,全因死亡風險就越低。而另一項研究進一步顯示,不單年輕人,老年人從事高強度的運動也是適合的。BMJ:5年的高強度間歇訓練,延長老人壽命《英國醫學雜誌》(BMJ)最新刊登一項研究表明,高強度的運動對老人的身體健康有益。
  • 靜養適合老年人,還是運動有益長壽?一項研究終於給出結論
    有人說生命在於運動,如果老年人要想長壽,就要多運動,身體的新陳代謝才會得以正常運行,機體也會更健康,吸收營養的能力也就會越強,衰老才會更慢。而也有人說,老年人的身體不像年輕的時候了,身體的各個機能開始出現衰退,如果貿然的追求運動反而得不償失,還不如安心的靜養,把生活節奏放慢,也許會更長壽。到底靜養適合老年人,還是運動有益長壽呢?一項研究終於給出結論。
  • 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養?專家推薦:常做4項運動,防病又延壽
    上周末,小九刷到一條朋友圈:慵懶的烏龜和鶴類是長壽的象徵,而馳騁大草原的跑步健將豹子獅子卻都是些短命鬼,所以生命在於靜養。這位朋友似乎為自己周末在家葛優癱找到了很好的藉口,但大思想家伏爾泰早已指出"生命在於運動",這一聲高呼已響徹200餘年。那麼,事實到底如何?尤其是對於上了年紀的朋友,到底是運動好還是靜養好?
  • 是「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止讓人長壽」?這次總算知道了
    這句話和「生命在於運動」有同樣的道理,都強調了運動對人的重要性。近期卻有「靜止使人長壽」的說法盛行,和「生命在於運動」,觀點截然相反,以至於讓養生的人不知所措。70歲的王大爺,就很推崇「靜止養生」,每天也就和鄰居們打打牌、下下棋,活得逍遙自在,至今身體沒啥毛病。
  • 【運動科普】1500名老人親身證實:高強度運動更長壽
    JAMA子刊:劇烈運動更有利於健康JAMA學術期刊發表了一項有關運動與死亡風險的研究。研究人員對403681成年人進行了10年的隨訪,在中高強度運動總量相同的情況下,高強度的運動佔比越高,全因死亡風險就越低。
  • 運動和長壽有關係嗎?為什麼很多老人沒有堅持體育鍛鍊卻很長壽?
    當人類成為萬物之首,就開始思考生死這個大問題,生老病死雖說是自然規律,但是人們總希望通過自己智慧能破解這其中的奧秘,希望可以讓生命存活的更長久。所以長壽成為了人們希望獲得的目標。大家都知道一個道理那就是生命在於運動,可是又有一點叫人無法想通,那就是自然界中喜好運動的動物似乎壽命並不怎麼長,反而是那些總是靜止不動的動物活得更久,比如烏龜就是最好的例證。
  • 研究表明:生命在於運動,高強度運動更有利於健康
    中國不少人的養生觀念裡,到了一定年紀後,尤其是作為一個老年人的時候,這個時候進行的運動就必須是舒緩、低強度的運動,而不是和年輕人那樣做一些劇烈、高強度的運動。因此,我們在公園裡看見那麼多老人做的運動都是類似太極拳、五禽戲之類是健身體操,這些運動都是低強度的運動。不過,最近卻有一項研究表明,只有高強度運動才更有利於健康。
  • 生命到底是在於運動還是靜止?哪種方式更有利於健康?
    我們常說生命在於運動,運動能夠增強體質,但也有人說靜止才使人長壽,靜下來才能長壽,烏龜不愛動壽命就很長。那麼,生命到底是在於運動還是靜止呢?到底哪種更有益健康?此文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可能一直以來很多人都想錯了。
  • 為什麼長壽老人大多數都沒有堅持鍛鍊運動?看看醫學專家怎麼說
    我們都知道,生命在於運動。可是又有人說,為什麼長壽老人絕大多數都是一生不堅持體育鍛鍊的人?認為生命的最高境界是靜養,喜好運動的動物幾乎很少有長壽的 (包括屬於靈長類動物的運動員)。有人還以著名運動員很少有長壽的為理論依據,從而否定運動的意義。那麼,問題來了,是否運動並不一定有利於長壽?這兩種觀點,孰對孰錯?
  • 老人靜養or鍛鍊,究竟哪個更好?不運動真的影響壽命長短嗎?
    生命在於運動,但老人也應如此嗎?不過也有不少人覺得老人上了年紀,適合在家靜養,最好不要鍛鍊。如此,你會更贊成哪一種呢?運動和壽命是不能直接劃等號的,像天天運動的人,不見得壽命會比其他人長多少,而選擇靜養還是鍛鍊,這需要看個人的體質和運動量,比如長期體質差的人,甚至是臥床狀態的,這類人的壽命肯定會比健康的人要短,而長期運動和過度勞作的人,他們出現損傷的概率也會比較大。
  • 為什麼長壽老人絕大多數是不堅持體育鍛鍊的人?
    「生命在於運動」是法國著名哲學家伏爾泰提出來的,這句話也被認為是體育哲學運動觀和生命觀重要命題。現在,又有人提出,長壽老人大多數都不堅持體育鍛鍊,那麼,我們到底該相信哪種說法呢?我認為題主所說的「一生不堅持體育鍛鍊」的說法有些偏了,因為體育鍛鍊從狹義上講範圍比較窄,生活中很多勞動都不算在體育鍛鍊之中。因此,雖然很多長壽老人並沒有堅持體育鍛鍊,但通過勞動也強健了身體,作用是一樣的。特別是現在80歲以上的老年人,都是從舊社會走過來的。
  • 到底是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止使人長壽?運動與死亡的關係被破解
    但是,靜止真的能讓人更長壽嗎? 靜止能長壽? 很多人喜歡用動物來舉例子,認為烏龜的運動非常少,每分鐘的心率不足10次,但是烏龜的壽命卻很長。而獵豹作為陸地上速度第一的動物,壽命卻只有20年。因此,很多人就認為生命在於靜止,這個說法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但事實上卻是謬論。
  • 到底是「靜止使人長壽」還是「生命在於運動」?科學給出了答案
    到底是「靜止使人長壽」還是「生命在於運動」?科學給出了答案導語:生命在於運動。很多人都知道運動對身體有很多好處,並且也熱衷於運動。但有的人卻質疑,因為幾乎所有長壽的人都不經常運動,而且很多運動員也並不長壽,反而有各種各樣的健康問題。
  • 究竟是「靜止使人長壽」還是「生命在於運動」?科學給出了答案
    人們常說生命在於運動。幾乎所有人都知道運動對身體有很多好處,並且也有很多人熱衷於運動。但也有人對此表示質疑,因為幾乎所有長壽的人都是不經常運動的,而且很多運動員也並不長壽,反而還有各種各樣的健康問題。那麼究竟運動和靜止哪一個能讓人更長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