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蘭登堡門(Brandenburger Tor)是位於德國首都柏林的新古典主義風格建築,由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二世下令於1788年至1791年間建造,以紀念普魯士在七年戰爭取得的勝利。布蘭登堡門是柏林的象徵,也是德國的國家象徵標誌,它見證了柏林、德國、歐洲乃至世界的許多重要歷史事件。
布蘭登堡門位於柏林市中心,東側是巴黎廣場(德語:Pariser Platz)和菩提樹下大街(德語:Unter den Linden)的盡頭,西側是三月十八日廣場(德語:Platz des 18. Mrz)和六月-街(德語:Strae des 17. Juni)的起點。
布蘭登堡門東側的巴黎廣場,紀念1814年普魯士軍隊在解放戰爭中佔領巴黎而命名。菩提樹下大街從布蘭登堡門向東橫穿柏林市中心,一直通往柏林博物館島和柏林電視塔,是歐洲最華麗的大街之一。
布蘭登堡門西側的三月十八日廣場,紀念1848年3月18日的德國三月革命和1990年3月18日民主德國的第一次人民議會自由選舉而命名。六月十七日大街,則是為了紀念1953年6月17日發生在民主德國的人民起義,它從布蘭登堡門起向西經過柏林勝利紀念柱,穿過柏林動物園和柏林工業大學。
布蘭登堡門由12根各15米高、底部直徑1.75米的多立克柱式立柱支撐著平頂,東西兩側各有6根,依照愛奧尼柱式雕刻,前後立柱之間為牆,將門樓分隔成5個大門,正中間的通道略寬,是為王室成員通行設計的,直至德意志帝國末代皇帝威廉二世1918年退位前,只有王室成員和國王邀請的客人才被允許從布蘭登堡門正中間的通道出入。
大門內側牆面用浮雕刻畫了羅馬神話中最偉大的英雄的海格力斯,戰神瑪爾斯,以及智慧女神、藝術家和手工藝人的保護神米諾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