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傑出武林人物傳第八回:出名門佛道融一體 姚志賢武醫集一身

2020-12-11 談詩說文

第八回 出名門佛道融一體 姚志賢武醫集一身

上回書說到李四通傳承楊氏太極拳,年紀輕輕即大有所成。而今再說一位,乃福建莆田人氏,有藏頭詩讚曰:

姚黃有願澤眾生

志在武醫功自成

賢學雙兼道釋匯

實至名歸第一人

姚志賢武姿

此人姓姚名志賢,公元一千九百七十一年生人,乃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醫師,公元二千零三年於醫學成就上,獲得福建省衛生廳頒發的工作先進個人榮譽證書。

卻說這姚志賢,師承多位名師,其中有清光緒年間莆田南拳祖師、武僧楊少奇的高徒陳子宏的弟子方玉榮;南少林佛祖拳傳人鄭金賢;南少林妙應拳傳人、推拿傷科名家釋賢燦;南佛拳、佛漢拳、嵩山少林派、武當全真派、峨眉派多位高手隱士。姚志賢於學武之時,立志於武術挖掘,且深得歷任莆田市體委主任、福建省武術協會副會長、莆田市南少林研究會會長林德榮之傳授指導。

且說莆田南少林武術是中國傳統武術的主要種類之一,其起源於南方少林寺僧武術。莆田南少林寺之前身乃是「林泉院」,始建於南朝陳永定元年,即公元五百五十七年。至唐朝初年,沿海人民挽留這些救苦救難的活菩薩。道廣盛情難卻,回到嵩山少林寺稟告曇宗方丈。方丈當即道出一偈:「傍海平盜日月久,九蓮山下有宿頭。南北千裡同一寺,大乘禪在心中留。」道廣根據方丈的偈語,找到當時已有名氣且所處地形酷似嵩山的林泉院擴寺定居,李世民聽聞奏報,下旨恩準在福建修建少林分寺。林泉院所在的林山村周圍有九座山圍成一圈,形如九瓣蓮花,寺院坐落在花心的位置上,因而命名為「九蓮山少林寺」,就此成為江南的少林分寺,世稱南少林寺。該寺地勢險要,是理想的兵家用武之地,周圍有朱山、樟江、蘇岐、黎尾、梧桐、斜侖、紫霄峰、寨頭、山頭尾等10多個山寨,因當年南少林寺規模宏大,武風強盛,成為我國東南沿海武術活動的中心。明代末年,由於反清復明運動之影響,莆田南少林寺被清廷重兵圍剿焚毀,寺中武僧流散隱入莆田民間,於是少林寺武術開始在莆田民間傳承,至今已有三百餘年歷史。

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後期,在莆田市人民政府的重視下,由莆田市體委主任、莆田市南少林研究會會長林德榮帶領武術挖掘隊員,會同福建省考古隊考察西天尾鎮林山村原林泉院遺址,挖掘出大量南少林文物,其中有石鎖、古兵器、梅花樁等,且見有三百平方米火燒寺基、火燒少林寺時僧眾逃生之地道,另有紅花亭、萬雲龍將軍廟及與僧兵習武或洪門反清復明軍事活動有關之地名、山寨。於挖掘之中,發現多口練功石槽,其邊沿刻有「當院僧兵永其佳其合共造石槽一口」、「諸羅漢浴煎茶散」等字樣,依石槽沿刻之銘文,足見當年該寺僧兵操習武術之硬功,及以草藥療傷之武醫相融盛況。

莆田南少林傳統武術在民間以家傳和師徒傳承的形式,言傳身教,並配合拳譜、刀法、棍法等經譜教習,傳承有序,脈絡清晰。在全國武術界影響較大的武術種類有南少林「三十六寶」拳術(桂林拳)、南少林白鶴拳、鳴鶴拳、南少林韋馱拳、南少林鐵砂拳、南少林佛祖拳、南少林妙應拳等。

(圖片來自網絡)

卻說南少林這「三十六寶」(桂林拳)拳種的套路,乃以勁力突出為特點,多用拳、掌、指,腿法簡單實用。基本功以指、腕、臂、腰、樁功為主,勁力可分為:粘、纏、彈等勁。於技擊方面,講究短打、擒拿、擊打穴位制敵。此外還有鳴鶴二十八宿是南少林拳種之一,起源於白鶴拳。鳴鶴拳與自然門、五祖拳、地術拳等被列為福建省代表性拳種。可見南少林武術,實為中華武術之一寶庫。

幾百年的傳承歷史中,莆田南少林拳術在民間以師徒傳承或家族傳承形式,重於言傳身教,並配合拳譜、刀法、棍法等經譜教習。然而其弊處乃是在傳承中處於保守封閉的狀態,缺乏整體性搶救和保護,是以不可避免地在自然傳承過程中產生技藝性信息遞減現象,危及該項目的原生態存在和傳承。

再說姚志賢身為莆田南少林武術傳承人之一,頗得南少林武術真傳,但姚志賢並不滿足於此,他認為釋道同源,於是不僅增學嵩山少林武功,更兼學武當、峨眉武術,故而姚志賢為中國武術文化傳承人,融釋道文化於一身,其同時為嵩山少林派弟子,法名:永賢;武當全真派弟子,道名:至精;峨眉派弟子,法名:永報。

姚志賢武照

博覽眾長的姚志賢也深得武林同道認同,身兼北京市武協佛漢拳研究會客座教授、福建省南少林武術促進會高級武術研究員、莆田學院體育學院武術顧問兼南少林高級武術研究員、莆田南少林武術第五代優秀傳承人、莆田市武術協會名譽會長兼顧問、莆田市武術協會南北派武術中心主任、武術總教練等。

多年來,姚志賢也受到社會武術界之廣泛認可,獲得多項稱號,被眾多書、典收錄。入編世界文化交流出版社《世界著名武術家》畫冊;經國際武學文化發展促進會、國家級武術類雜誌《武魂》雜誌編輯部、「武魂百傑」武學人物編輯委員會聯合資格認定並授予「武魂百傑之中國當代武學名家」榮譽稱號;入編現代文化出版社《棍壇百傑之中國當代雙節棍風雲人物》畫冊、中華出版社《當代中華武術人物大辭典》、紀念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新時代風採--中國行業領軍人物訪談錄》精裝書籍、國際文化出版社《華夏武林精英大典》、《中國當代武術影響力人物》等典籍,且獲得中國文化信息協會頒發的入編《中國武術文化傳承人物》典籍證書,入編《中國武術家2021年日曆》等。

姚志賢展示榮譽

姚志賢於武術之收穫,可謂是榮譽等身,然其於習武同時,文事不輟,醫術不廢,參與撰寫的多篇武術論文獲得國家體育總局武術研究院頒發的論文獲獎證書,其所編著的《南少林拳械武醫匯宗》、《南少林真傳武功秘笈》、《南北派武術拳醫散打》、《少林武當峨眉武醫實戰》、《莆田民間武術》已由四季出版社、中國博學出版社、現代文學出版社、國際科學出版社、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

這正是:

武醫同身文不輟,道釋相融一身得。

聲名遠播諸典錄,著述傳世立功業。

姚志賢武照

再說這姚志賢不僅武醫同身,筆耕不輟,更是一位活動家。為了更好地宣傳武術文化,公元二千一十年始,姚志賢在福建電視臺都市頻道、莆田電視臺、涵江電視臺、湄洲日報等媒體及「奧運冠軍與全民健身同行」、「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國際射聯步手槍世界盃總決賽中秋國慶體育嘉年華」等各大型官方或民間晚會上經常出現其大名或操習各種武術拳械的英姿,展示了中華武術博大精深的技藝文化。

公元二千一十八年始,姚志賢更是多次應福建莆田莆陽書院院長、《中華媽祖》雜誌社編委黃國華的邀請,前往莆田市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清殿內莆陽書院講解《莆田民間武術文化》或《莆田南少林功夫與養生》,並現場傳授多種莆田民間武術養生法或南少林養生術及療疾法。

這莆陽書院乃是政府支持的公益性文化教育機構,常年定期開展一系列弘揚莆田獨特地方文化的活動。福建的各書院是八閩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明代傳到中國臺灣,閩臺書院的溝通交流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莆陽書院作為福建十家重要書院之一,已和臺灣八家書院一起籤約,成立海峽兩岸書院聯盟,旨在共同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兩岸文化交流與合作。姚志賢所講之課程,總是受到大眾的認可和贊同,惠及更多愛好武術養生的民眾。

姚志賢武姿

姚志賢還多次應邀擔任莆田市體育局主辦、莆田學院體育學院承辦的莆田市二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班武術評委、武術教練,為參加集訓的眾多莆田市二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傳授南少林武術,被授予「金牌武術教練」等多種榮譽稱號。

各位自是明白,武術乃是一種很好的健身方式,不僅具有傳承文化的功能,勤於練習更能夠真正地給百姓帶來健康之體魄。姚志賢深明此理,故而於社會推廣武術,也便成了他自加於身的責任。公元二千零一十九年六月,由姚志賢擔任中心主任兼武術總教練的莆田市武術協會南北派武術中心,在涵江體育場大門對面歡園路掛牌運作,該中心是由市武協授權、公安備案公章的武術挖掘研究及傳承機構,中國著名書法家、莆田市武協會長薛國武特為此中心題寫書法牌匾。

這莆田市武術協會南北派武術中心,其主要職能是對南北各種武術技法和手抄珍本秘本及古器械挖掘整理研究,面向全國吸收各門派武術研究員,以達到更好地宣傳武術各種文化之目的,同時開闢對武術技能進行函授或面授傳承教學,培養弟子,出師者可根據情況申請南少林或其他門派弟子證。在姚志賢主持之下,已撰寫幾十種跌打武醫武術資料,並進行收徒傳授武術及開展武術進校園傳承教學活動,使中華優秀傳統武術文化得到發揚光大。

此正是:姚氏志賢稱豪雄,道釋武醫一身融。弘揚真功授學子,秉筆能書傳世文。

欲知下一位入傳豪傑為誰,請看第九回:承家學幼年習武藝,駱開成傳承蘆林拳。

相關焦點

  • 當代傑出武林人物傳第七回:曲佔斌收徒傳太極 李四通大賽奪冠軍
    第七回 曲佔斌收徒傳太極李四通大賽奪冠軍上回書說到高志東習武不懈,傳武不怠,傳承姚氏詠春,繼承家族武術,堪稱一方武林豪傑。表過不提。有道是:武林從來是非多,江湖難有平靜時。人在家中天了禍,吉人自有貴人扶。卻說楊露禪離鄉多年,突然返鄉收徒教武,更不知教武收徒需要拜碼頭講規矩,自然引起當地一批武人的不快,認為楊露禪這是目中無人,不把他們放在眼裡,自是自恃功高無敵了。
  • 當代傑出武林人物傳第二回:洛陽郡心意六合拳 楊德民一方領風騷
    長篇紀實《當代傑出武林人物傳》第二回洛陽郡心意六合拳 楊德民一方領風騷上回書說到王根喜拜師陳固安,得其武式太極真傳,建功立名,又因誠懇有信,故而踴躍投報徵評,因此得入百傑立傳之書。而今又有一人,姓楊名德民,公元一千九百六十三年生人,洛陽新安人士,洛陽心意六合拳第八代傳承人,從武四十有四年,乃中國傳統武術名家,中國武術段位五段,河南省一級拳師。單有一首藏頭詩表他道:楊穿三葉藝堪誇,德傳豫西名聲高。民樂心意六合技,俊偉一方領風騷。
  • 當代傑出武林人物傳第四回:太極合梅花螳螂拳,姜慶德創建德明館
    長篇紀實《當代傑出武林人物傳》第四回 太極合梅花螳螂拳 姜慶德創建德明館上回書說到老武術家張洪有年逾古稀不讓少年,仍然活躍在傳統武術的推廣、弘揚、參賽、教學等舞臺,書寫著彈腿拳的傳奇。故而論及「梅花螳螂拳」之發展,以及與太極相合相融而成就「太極梅花螳螂拳」之學,實自梁學香而始,至今已如浩瀚大海,傳人不計其數。這正是:先有螳螂繼有梅,後有太極相融合。傳人千萬行天下,中華武林又一絕。
  • 當代傑出武林人物傳第六回:詠春拳佛山有姚氏 高志東家學稱武神
    長篇紀實《當代傑出武林人物傳》第六回 詠春拳佛山有姚氏 高志東家學稱武神上回書說到孫林強博採眾長,創編螳螂達摩杖。阮奇山成就為最,被後人稱為「佛山阮老楂」,他在研習拳術中懂得科學地融會貫通,將詠春門的拳、樁、刀、棍等功技挾於一身。阮奇山一生僅傳技於摯友張保愛徒岑能及記名弟子黃精。
  • 當代傑出武林人物傳第十一回:從父學功夫出洪門 徐澤蓉名滿石棉縣
    第十一回 從父學功夫出洪門 徐澤蓉名滿石棉縣上回書說到李慧集多支太極拳於一身,為弘揚太極拳,她進校園、入社區,讓眾多學子、群眾受益。這一回所要表述的,也是一位四川女傑,姓徐名澤蓉,有一首藏頭詩讚她道:徐圖自強有家學,澤承石棉洪門拳。
  • 當代武林人物傳第二十五回:崆峒山道家元聖地,陳兆坤傳承武醫術
    第二十五回 崆峒山道家元聖地 陳兆坤傳承武醫術上回書說到董亞生為將稀有武術蛇鶴太極拳傳承發揚,打破世代單傳門規,廣收弟子。這一回,來說一說崆峒山道家隱蹤門傳人陳兆坤。有關其人物原型,約出現在五代、宋初之際。《宣和年譜》、《夷堅志》、《宋史》等書都有他事跡的記載,只是後來訛為漢鍾離,故而附會為漢代人。《歷代神仙通鑑》、《續文獻通考》等書稱,鍾離權,複姓鍾離,字寂道,號雲房子,又號正陽子。東漢鹹陽人,其父鍾離章為東漢大將,其兄鍾離簡為中郎將,後也得道成仙。
  • 當代傑出武林人物傳第十五回:饒式術傳承少林派銀饒玉組建靚點團
    第十五回 饒式術傳承少林派 銀饒玉組建靚點團上回書說到胡培榮傳承家學,弘揚高陽短拳,教習後代,被贊「德藝雙馨老拳師」。這一回所要說的是一位「川南女俠」。一首藏頭詩專贊這位女俠:銀鉤角畫劍如虹,饒嬌英姿滿巴蜀。
  • 當代傑出武林人物傳第九回:承家學幼年習武藝 駱開成傳承蘆林拳
    第九回 承家學幼年習武藝 駱開成傳承蘆林拳上回書說到姚志賢佛道同修、武醫一體,將南派少林功夫發揚光大。本回書所要說的這位武林人士,乃是四川省郫縣人氏,姓駱外開成,為蘆林派第五代傳人。專有一首藏頭詩讚駱開成:駱家有名蘆林拳,開宗立派已四傳。
  • 當代傑出武林人物傳第十八回:傳異功樵夫定拳名李毅虎致力推紅拳
    第十八回 傳異功樵夫定拳名 李毅虎致力推紅拳上回書說到萬士震傳承自然門,醫武濟世。而令再說一人,乃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紅拳傳承人,陝西紅拳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宣傳部副部長,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紅拳》編委。
  • 當代武林人物傳第二十三回:秉家學傳承子母掌,劉忠雲稱俠平型關
    第二十三回 秉家學傳承子母掌 劉忠雲稱俠平型關上回書說到賴寶珊少年曆盡磨難,然習武痴心不改,拜名師習技藝,傳承龍形太極拳。李生梅將其畢生所學彙編成五十四套,連同「新子母綿掌」古譜、拳論、手稿等全部傳於他關門弟子、「新子母綿掌」第二代傳承人李起雨。李生梅於公元一千九百五十三年去世,終年六十一歲。這真是:子母綿掌有傳奇,中華武林開一枝。
  • 當代武林人物傳第十七回:自然門傳世百餘年,萬士震醫武承心願
    第十七回 自然門傳世百餘年 萬士震醫武承心願上回書說到,饒銀娟傳承家學,自創「鳳凰雙劍」,被稱武術世家飛出的「金鳳凰」。這一回,說一說自然門傳承人的故事。有一首詩寫得好:萬門尋宗徐祖始,士氣高膨心五傳。
  • 當代武林人物傳第二十四回:太極拳蛇鶴世單傳,董亞生破規收弟子
    第二十四回 太極拳蛇鶴世單傳 董亞生破規收弟子上回書說到劉忠雲傳承子母綿掌,為第四代子母綿掌掌門人,被稱為「中國平型關女俠」。這一回所要講的,是一位稀有拳種蛇鶴太極拳傳人董亞生,單有一首藏頭詩讚他:董狐直筆後有人,亞尹掌薄探蛇鶴。
  • 當代武林人物傳第二十七回:單刀李中興形意拳 趙文龍藝結京津冀
    第二十七回 單刀李中興形意拳 趙文龍藝結京津冀上回書說到,詹廠慶致力於八卦掌之承傳與弘揚,堪稱新一代尹式八卦掌傳人之領軍人物。這一回所要說的,乃是天津市寶坻區人士,「京東拳藝社」創辦人,非物質文化遺產北派形意拳代表性傳承人趙文龍。
  • 當代傑出武林人物傳第十三回:痴少年辭鄉學武藝李小欣傳承形意拳
    第十三回 痴少年辭鄉學武藝 李小欣傳承形意拳 上回書說到葛琳少年時拜伏虎寺瘋尼為師,學得峨眉鷹虎拳等高深功夫,傳承羅門武術,教授中外學徒
  • 《當代武林人物傳》第十八回:傳異功樵夫定拳名 李毅虎致力推紅拳
    而今再說一人,乃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紅拳傳承人,陝西紅拳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宣傳部副部長,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紅拳》編委。此人姓李名毅虎,公元一千九百五十七年生於西安市長安區,擁有大學文化,乃陝西紅拳傳人。    有一首藏頭詩單贊李毅虎:李生古都習紅拳,毅志非凡高派人。虎踞龍盤英雄顧,博納天下集大成。
  • 當代武林人物傳第二十二回:經百難年少撐家業,賴寶珊德藝雙名揚
    第二十二回 經百難年少撐家業 賴寶珊德藝雙名揚上回書說到崆峒派第十一代掌派人白義海一心傳播崆峒武術,成就非凡。如今的白義海,早已在五年前去了杜拜,在杜拜教授當地民眾練習崆峒太極,按照計劃,他還將在杜拜教武五年,五年以後即行回國。
  • 當代武林人物傳第二十一回:崆峒派名揚海內外,白義海接任掌派人
    第二十一回 崆峒派名揚海內外 白義海接任掌派人上回書說到張業金為弘揚嶽家拳,傾注所有,辛勤耕耘,再現武穆雄風。如今再說一位,姓白名義海。單有一首藏頭詩讚白義海:白手擎雲形翩躚,義執崆峒掌大承。《莊子》、《爾雅》、《史記》中都有「空同之人武」的記載。到了唐代,崆峒武術盛行一時,體系漸備。李白詩云:「世傳崆峒勇,氣激金風蕩。」據傳,崆峒派始祖飛虹仙子曾在崆峒山玄鶴洞前修煉,偶見一隻白鶴和想要吃白鶴之老虎相鬥,儘管白鶴身體嬌小,但卻能上下翻飛,忽左忽右,其身姿靈活而又美妙。
  • 當代武林人物傳第十九回:霍元甲始創迷蹤拳 姜文信弟子滿天山
    第十九回 霍元甲始創迷蹤拳 姜文信弟子滿天山上回書說到李毅虎文武兼備,傳播陝西紅拳。這一回,所要說的是一位霍氏迷蹤拳傳人。有一首藏頭詩說得明白:薑桂之性名自高,文風武德傳迷蹤。信手舞來仰六合,譽載武林江湖中。
  • 《當代武林人物傳》第四十一回:李振清廣傳八盤掌 劉樂民雄州稱三傑
    第四十一回  李振清廣傳八盤掌
  • 大國榮耀·當代中國傑出藝術人物:包三山
    他是世界文藝界傑出文藝家聯合會終身理事兼中國上海分會副秘書長,國禮藝術名家,中國當代書畫名家、國家文化部中國文信協評審專家,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藝術品評估委員會評估證書(檔案編號NO:SF一08一0000一15一WB150)、文化部中國文信協工美專委會特聘專家、建國70周年人民功勳藝術家,《世界與中國》雜誌社 特約記者、《中國藝展網》藝術總監、中國民建會藝專委理事會理事、2016年度中藝財富排行榜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