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傑出武林人物傳第二回:洛陽郡心意六合拳 楊德民一方領風騷

2020-12-09 談詩說文

長篇紀實《當代傑出武林人物傳》

第二回洛陽郡心意六合拳 楊德民一方領風騷

上回書說到王根喜拜師陳固安,得其武式太極真傳,建功立名,又因誠懇有信,故而踴躍投報徵評,因此得入百傑立傳之書。

而今又有一人,姓楊名德民,公元一千九百六十三年生人,洛陽新安人士,洛陽心意六合拳第八代傳承人,從武四十有四年,乃中國傳統武術名家,中國武術段位五段,河南省一級拳師。單有一首藏頭詩表他道:

楊穿三葉藝堪誇,德傳豫西名聲高。

民樂心意六合技,俊偉一方領風騷。

楊德民武姿

詩中所言洛陽心意六合拳,乃始創於明未清初,由洛陽馬坡回族人馬學禮開山立派,歷經三百餘年,後學者稱馬學禮為洛陽心意六合拳祖師。

且說洛陽心意六合拳創立之初,師法自然,模仿動物,且以龍、虎、鷹、鷂、燕、猴、馬、蛇、貓、雞等十大動物先天搏擊動作演變而來。其中心意乃指:心意誠於中,肢體形於外。其譜曰:「心似猿猴意似馬,四肢合在一處耍,如要揭開心意理,氣死猿猴臥死馬。」六合乃指內三合和外三合,內三合者,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外三合者,手與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

洛陽心意六合拳有八字決立於其本,即:勇、猛、短、毒、疾、狠、快、利。以此八訣配以特殊身形八法,即:束身、展身、定身、擰身、串踐身、跳躍身、臥身、回身。其招之狠,其勢之猛,在武術界素有聲名,江湖盛傳最毒不過心意把,寧舍千金,不舍一把之說,歷來被武術家視為珍寶。

洛陽心意六合拳之功法有:馬步推爪、金沙掌、五插手、槍梁腿、柱子腳、舉石擔、對靠功、跳坑、踩腿及各種樁法。習練之時,講究得法,即要做到:前有三尖,後有三彎,沉肩墜肘,含胸撥背。頭頂豎項,背豎腰直。出掌為刀,插掌為槍,出錘為炮,渾身似球。兩臂似曲非曲,似直非直,把把如閃電,招招似玄妙。故而習練之人內證有真正做到心意合一,身形合一,方能得心意拳之精要。

楊德民武姿

書歸正傳。卻說楊德民少時謙恭好學,自幼酷愛武術,13歲即拜國民黨元老張伯英將軍貼身護衛韓定國為師學習心意六合拳、短打及各種功法,16歲便拜侯志善為師練習河北派形意拳,八卦轉掌六十四掌及武術器械。

公元一千九百八十二年,楊德民拜在洛陽心意六合拳第七代代表性傳承人、中國武術名家、中國武術七段、洛陽市心意六合拳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孫友恆門下,潛心學習心意六合拳及獨門功法與各種器械。此後勤學苦練十數年,武功日臻完善,造詣日深。

且說這孫友恆,公元一千九百五十二年四月生人,回族,洛陽市瀍河回族區人,乃洛陽心意拳第七世傳人之一。孫友恆出生於武術世家,自幼得到其大伯父孫光朝、五爺孫廷榮、七爺孫廷學等心意拳家的言傳身教,後拜在著名洛陽心意拳家馬傑山、金黑彥、孫順福門下,為洛陽心意拳的忠實修習者和傳承者。

孫友恆老師

孫友恆文武兼修,內外通達,於全面繼承洛陽心意拳的基礎之上,對洛陽心意拳進行了系統的整理與研究,其研究心得及多篇有價值的學術文章在國家級武術刊物上發表,獲得大眾高度認可。

孫友恆曾接受原《武林》雜誌主編王國輝及日本早稻田大學教授松田隆智等中外專家學者的採訪。於中外武術交流領域,曾友恆曾受省市「外辦」委託,指導過多批日、韓留學生拳技。

精於教學,因材施教,孫友恆門下可謂是桃李芬芳,譽滿天下。其弟子們在省市,乃至國際武術比賽中摘金奪銀,參加過洛陽電視臺、河南省電視臺以及中央電視臺的專訪節目,如今多位弟子已成棟梁之材。

洛陽心意拳經孫友恆整理研究與努力,於2008年被授予首批「洛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稱號,至此,洛陽心意拳在孫友恆這一代達到一個高峰。

有道是文以載道,武定家邦,孫友恆行文傳武不懈怠,參政議政盡本心,曾連任兩屆瀍河回族區第五、第六屆政協委員,獻計獻策。正因其不忘初衷,不移本志,深受洛陽心意拳練習者之敬重,共推其出任洛陽心意拳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孫友恆武術造詣極高,獲得一致認可,被評為二級拳師,國家武術七段,並被授予「中國民間藝術家武術大師」資格證書,公元二千服務超過十年,被洛陽市武術協會聘請為「洛陽市武術協會顧問」。

名如其人,恆心不已!經過四十餘年的不懈努力,孫友恆已將《說說洛陽心意拳》基本落稿,該書對洛陽心意拳進行了全面系統的介紹,對於洛陽心意拳的保護與發展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洛陽心意拳發展史上也是一個前所未有之創舉。

再說楊德民,得拜在孫友恆門下,深得洛陽心意拳之真傳,自是不辱師門。公元一千九百九十二年,楊德民參加洛陽市民俗廟會武術表演,獲得優秀獎。同年隨師父孫友恆一起到徐州拜訪武林前輩、中國心意拳研究史會員黃新銘,得其指導,收穫頗多。

前有名師授正訣,自克艱辛求真功;

文繪拳心繪武魂,武耀華庭化蛟龍。

楊德民武姿

楊德民文武之學亦如其師,兼學並收,成就斐然,計有:

公元一千九百九十一年至一千九百九十四年,受邀參加洛陽市牡丹花會幕式表演;

公元一千九百九十六年,受邀參加河南省少數民族運動會開幕式表演;

公元一千九百九十七年,在武林雜誌發表心意拳《摟門起縱》一文,廣受好評。

公元二千年八月,參加首屆心意拳大賽,獲得成年組金獎,四把錘銀獎,同年十二月在《武魂》雜誌發表《洛陽心意拳四把錘》一文;

二千零二年十一月,在姬際可誕辰四百周年紀念大會上做全國武術名家表演;

二千零七年,受中央電視臺邀請參加《傾國傾城》節目表演;

二千零十一年,參加全國心意拳邀請賽和名家表演榮獲兩項金牌,同年十一月在武魂雜誌發表了《原傳洛陽十二把》;

二千零十四年參加北京國際邀請賽獲兩項金牌;

二千零十五年,參加北京「中華真功夫」系列項目啟動儀式暨中國首部紀實電影《尋找真功夫》新聞發布會(2015』武林大會)並做武術表演。

楊德民著文習武,不忘教、幫、帶。二千零一十年,應邀出任新安縣職業高級中學及紫苑小學武術總教練;二千零十二年至二千零十六年,帶領學生參加省、市及全國武術比賽,榮獲集體拳及個人項目數十枚金杯和金牌;二千零十六年九月,楊德民和師弟們一起成功舉辦了全國心意拳邀請賽(華夏杯),並做了名家表演。同年十月應邀出任中華民間傳統武術聯盟會副主席,並被評為中華武術名家稱號。

有道是一方水土一方人,一門功夫一代成,洛陽新安千年史,養育傳武心意拳。看巍巍函谷關,見證新安千年金戈鐵馬的往事;悠悠千唐志,記錄新安千年波瀾壯闊的歷史煙雲;滔滔黃河水,閱盡新安千百年的政權更迭和榮辱興衰。千百年來,新安熱土生機勃勃,歷代英豪層出不窮,經典故事可歌可泣,先後有楊僕、韓擒虎、張鍅、韓鈞等亂世將軍,為保家衛國建立下了不朽的功勳,也為新安留下盛行習武之傳統,使得中華傳統武術在新安得以一脈相承,流傳至今,且使得新安武林奼紫嫣紅,百花齊放,門派眾多,引領百姓健身活動潮流。

楊德民武姿

楊德民受業名師,身懷絕技,授徒不輟,輕名淡利,往返於多個校園,默默無聞地傳道、解惑、授業,可謂是德藝雙馨。數十年來,楊德民潛心苦修洛陽心意拳、形意拳、八卦掌、擒拿及各種功法,形成自己獨特風格,武功已達爐火純青之境界。

有道是武高身心靜,文達性情和。生活中的楊德民為人低調平和,待人真誠溫婉,他每天除了教學生練武,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武術的研究上,辛勤耕耘在新安武術這座寶庫中。楊德民說:「中華武術博大精深,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藝無止境。作為一名武術工作者就要練到老學到老,不斷進步,不斷提高,才能把傳統武術發揚光大。」

此正是:武林自古多豪傑,盛世傳武有名師。洛陽才俊德藝全,文武兼備寫傳奇。

欲知下一位豪傑是誰,請看第三回:彈腿拳名揚天津衛,張洪有古稀展神功。

【凡能傳世者,皆入經、史、傳、記者也。《當代傑出武林人物傳》專為武林人士立傳,首屆「中華真功夫」傑出武術人物評選活動正在報名,報名參選,即可入傳】

相關焦點

  • 當代傑出武林人物傳第十三回:痴少年辭鄉學武藝李小欣傳承形意拳
    形意拳,又稱行意拳,心意拳,心意六合拳,其風格是硬打硬進,幾如電閃雷鳴,在內家拳中獨樹一幟。形意拳原名心意六合拳,也稱心意拳,簡稱意拳,據初步考證,形意拳誕生於明末清初,系姬際可所創。傳至李能然之後,易名派生為形意拳。 形意拳雖然起源說法不一,但廣泛認可的最初創始人,乃是明末清初山西蒲州人(今永濟市)姬際可。
  • 話說徽派心意六合拳
    自明末清初開山鼻祖姬際可(字龍鳳)開宗立派以來,其後名家輩出,門下高手如雲,威名顯赫稱雄於世,享譽武林數百年,至今仍興不衰。鼻祖姬際可——馬學禮——張志誠——李政——張聚——買壯圖——袁鳳儀——尚學禮、楊殿卿、盧嵩高、宋國賓的傳承,經歷數百年的進程和十餘代人的承襲和傳播,已逐漸形成了中國武學中一支龐大的主流,具有比較明晰和廣泛代表性的心意六合拳幾大流派:即河南派、安徽派、上海派、河北派、山西派。
  • 當代傑出武林人物傳第四回:太極合梅花螳螂拳,姜慶德創建德明館
    長篇紀實《當代傑出武林人物傳》第四回 太極合梅花螳螂拳 姜慶德創建德明館上回書說到老武術家張洪有年逾古稀不讓少年,仍然活躍在傳統武術的推廣、弘揚、參賽、教學等舞臺,書寫著彈腿拳的傳奇。王朗見趙珠也是一位出類拔萃的人物,加上感其嫁妹之恩,便將自己獨創的螳螂拳傳授給了趙珠。此時正是明末清初,社會動蕩,武風敗壞,王朗不滿於世,決心不再傳人。那趙珠認為如此精妙的拳法若不能流傳於世,實在可惜,於是勸說王朗可收忠孝仁義弟子教之,無奈王朗心意已決,發誓終身不收徒、不教拳。趙珠見勸說無效,只好作罷。
  • 心意六合拳習練「六忌」
    心意六合拳名家買西山老師學習心意六合拳,至今仍感到心意六合拳是一種內涵豐富、博大精深的優秀拳術。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對健康生命的追求,習武健身越來越成為人們的生活時尚。如何才能習練好心意六合拳呢?本人就多年習練心意六合拳的經歷和感受,談一些粗淺的體會,不妥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
  • 當代傑出武林人物傳第七回:曲佔斌收徒傳太極 李四通大賽奪冠軍
    第七回 曲佔斌收徒傳太極李四通大賽奪冠軍上回書說到高志東習武不懈,傳武不怠,傳承姚氏詠春,繼承家族武術,堪稱一方武林豪傑。表過不提。第二天,家丁們都來向張鳳歧辭行。那張鳳歧也沒想到一個教書先生會是武功高手,自是又驚又喜。但是若是放走眾家丁,這看家護院之事還是需要人幹的,於是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對家丁們說:「你們也別走了,就讓楊先生來教你們吧。」眾家丁一聽,這倒是個好主意,他們可是目睹楊露禪的武功了得的,能跟隨楊露禪學習,自是求之不得。
  • 心意六合拳是功夫拳
    所以,每一個練習心意六合拳的人,都會感覺到這把拳難練。而所有練習心意六合拳的人,都必須將這把拳練習終身。可以這麼說,「踩步搖閃把」是心意六合拳「基礎的基礎、核心的核心」,心意六合拳的全部動作與技術都是這一把拳的延伸。因此,歷代拳師將它稱為心意六合拳的「母拳」,實在不是過譽之辭。「踩步搖閃把」是一個複合拳勢,包括所謂「三拳六法」的練習:所謂「三拳」,就是「裹踐躦」三拳。
  • 當代傑出武林人物傳第十五回:饒式術傳承少林派銀饒玉組建靚點團
    第十五回 饒式術傳承少林派 銀饒玉組建靚點團上回書說到胡培榮傳承家學,弘揚高陽短拳,教習後代,被贊「德藝雙馨老拳師」。這一回所要說的是一位「川南女俠」。一首藏頭詩專贊這位女俠:銀鉤角畫劍如虹,饒嬌英姿滿巴蜀。
  • 當代傑出武林人物傳第十八回:傳異功樵夫定拳名李毅虎致力推紅拳
    第十八回 傳異功樵夫定拳名 李毅虎致力推紅拳上回書說到萬士震傳承自然門,醫武濟世。而令再說一人,乃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紅拳傳承人,陝西紅拳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宣傳部副部長,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紅拳》編委。
  • 心意六合拳
    心意六合拳講究發內勁,即內三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以意領氣,以氣帥力,心意一動,周身俱動,手足齊到,七拳擊人,給人以拳勢勇猛,勁力雄厚,剛強威武印象。    心意六合拳之所以具有這樣強大的技擊效果,與它科學的訓練方法是分不開的。其中意念訓練在心意六合拳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 當代武林人物傳第十九回:霍元甲始創迷蹤拳 姜文信弟子滿天山
    第十九回 霍元甲始創迷蹤拳 姜文信弟子滿天山上回書說到李毅虎文武兼備,傳播陝西紅拳。這一回,所要說的是一位霍氏迷蹤拳傳人。有一首藏頭詩說得明白:薑桂之性名自高,文風武德傳迷蹤。信手舞來仰六合,譽載武林江湖中。
  • 當代傑出武林人物傳第六回:詠春拳佛山有姚氏 高志東家學稱武神
    長篇紀實《當代傑出武林人物傳》第六回 詠春拳佛山有姚氏 高志東家學稱武神上回書說到孫林強博採眾長,創編螳螂達摩杖。其四,傳五枚師太創立詠春拳後,並非直接傳給了嚴詠春,而是傳給了少林弟子苗順,苗順再傳少林俗家弟子嚴二,嚴二再傳女詠春及婿梁傅儔。
  • 當代傑出武林人物傳第八回:出名門佛道融一體 姚志賢武醫集一身
    第八回 出名門佛道融一體 姚志賢武醫集一身上回書說到李四通傳承楊氏太極拳,年紀輕輕即大有所成。莆田南少林傳統武術在民間以家傳和師徒傳承的形式,言傳身教,並配合拳譜、刀法、棍法等經譜教習,傳承有序,脈絡清晰。在全國武術界影響較大的武術種類有南少林「三十六寶」拳術(桂林拳)、南少林白鶴拳、鳴鶴拳、南少林韋馱拳、南少林鐵砂拳、南少林佛祖拳、南少林妙應拳等。
  • 當代傑出武林人物傳第九回:承家學幼年習武藝 駱開成傳承蘆林拳
    第九回 承家學幼年習武藝 駱開成傳承蘆林拳上回書說到姚志賢佛道同修、武醫一體,將南派少林功夫發揚光大。本回書所要說的這位武林人士,乃是四川省郫縣人氏,姓駱外開成,為蘆林派第五代傳人。專有一首藏頭詩讚駱開成:駱家有名蘆林拳,開宗立派已四傳。
  • 當代傑出武林人物傳第十一回:從父學功夫出洪門 徐澤蓉名滿石棉縣
    第十一回 從父學功夫出洪門 徐澤蓉名滿石棉縣上回書說到李慧集多支太極拳於一身,為弘揚太極拳,她進校園、入社區,讓眾多學子、群眾受益。這一回所要表述的,也是一位四川女傑,姓徐名澤蓉,有一首藏頭詩讚她道:徐圖自強有家學,澤承石棉洪門拳。
  • 河南郟縣:心意六合拳一代宗師李禎名天下
    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人李禎是中國四大名拳之一心意六合拳的一代宗師,其弟子開設的廣盛鏢局享譽萬裡茶道。隨著中、日學者在郟縣的探覓和發現,李禎的神秘面紗逐漸被揭開。心意拳一代宗師傳統武術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心意六合拳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中特有的拳種,有著三百多年傳承發展史,呈現出族內傳承、地域傳承、血緣傳承三種傳承方式。
  • 談談心意六合拳的中節為用
    心意六合拳運動時要求三節做到「起、隨、追」,此三字講的就是勁力的傳導關係,希望大家用心品味、體驗。工人用軟塑料管傳載水去澆灌路邊的植被,如果軟管局部形成一個很銳的夾角,那麼水流則不暢,夾角處的壓力也會增加,造成局部破損,人體的勁力在關節處最易「折」,拳中要求 「肩松且撐、襠圓」等均是防止勁力「折」。拳中背圓、牮柱式、頭頂項豎、尾閭下沉等要求也有此意。
  • 心意六合拳「十大真形」技擊精要:雞形
    心意六合拳是馳名武林的「狠拳」,其實戰打法威猛凌厲,狠辣刁鑽。心意六合拳之「狠」,主要體現在其戰術風格的三個方面。其一, 突擊力量強勁,'勢如破竹,當者披靡。此拳不尚花架,練以致用,尤其重視招法的實戰效用和制敵功力的鍛鍊。強調「拳即是功,功即是拳」, 這種拳功一體的方法避免了技法與功力的脫節與割裂,兩者緊密協調, 互為作用。
  • 從內家武學心意六合拳「四把錘」戲說形意拳源於鄉村「王八拳」
    道韻國術技術顧問 徐磊老師我們知道,心意六合拳有非常著名的「四把錘」(也稱「四把拳」),只是很多人卻並不知道,古傳「四把」的本意,其實是「撕吧」!形意拳從心意六合拳演化發展而來,形意拳不可能完全脫開心意六合拳,當然這也包括了融化吸收「四把」(撕吧)的精髓。我們的拳學武功從何而來?除了來源於戰爭還就是來源於人們長期的生產和生活實踐。我們也可以這樣認為,形意拳是從鄉村「王八拳」歸納總結出來的。鄉村的「王八拳」又是怎麼打的呢?
  • 淺談心意六合拳的「束展」
    大家知道心意六合拳動作簡單,功力無窮。定式為樁,動式為拳,取龍、虎、猴、馬等到十形之意,結合五行,以心為意之體,意為心之用,心欲動,周身俱動,意欲發,現誰誰驚,是中華傳統武術的優秀拳種,被外國友人稱之謂「中國武術技擊之核心」。
  • 當代武林人物傳第二十四回:太極拳蛇鶴世單傳,董亞生破規收弟子
    第二十四回 太極拳蛇鶴世單傳 董亞生破規收弟子上回書說到劉忠雲傳承子母綿掌,為第四代子母綿掌掌門人,被稱為「中國平型關女俠」。這一回所要講的,是一位稀有拳種蛇鶴太極拳傳人董亞生,單有一首藏頭詩讚他:董狐直筆後有人,亞尹掌薄探蛇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