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大量地名與湖北一模一樣?學者:韓國人祖先可能來自湖北

2020-12-16 文與史A

熟悉韓國的朋友們都知道,韓國作為朝鮮半島上的國家,其與我國有著極深的歷史淵源。近年來國內外對韓國包括朝鮮半島歷史的研究越來越多。於是有些專家學者便提出了這樣一個論斷:韓國人的祖先很可能來自中國湖北。

此語一出,著實讓人驚訝。因為我們都知道,歷史上朝鮮半島上建立的國家基本上不是如高麗王朝一樣與我國古代中原王朝並立,而是像明清時期的李氏朝鮮一樣作為中原王朝的藩屬國存在。如果真的如學者所說,韓國人的祖先來自中國湖北省,那為什麼我國歷史上的朝代沒有將朝鮮半島納入自己的版圖?

19世紀李氏朝鮮老照片

事實上,在當今三大文明古國中,只有中國的文明歷經數千年而一直延續至今,在歷史上我們中華文明創造了輝煌的成就,形成了強大的文化吸引力。

從文化上看,在強盛的中原王朝周圍,很多國家都成了我們的藩屬國,他們通過學習我們的文化和制度,來促進自己民族的進步。諸如隋唐時期日本和高句麗紛紛派遣遣唐使來到中原,將我們的制度和禮儀帶到自己的國家,並加以演化運用最終形成了自己的語言文字和文化。從外貌上來看,無論韓國、日本還是越南,他們的長相與中國人無異,甚至這些國家很多人都認為自己的祖先其實就是中國人。比如韓國研究朝鮮半島歷史的著名專家樸時淳,他曾經在自己的著作《歷史科學》中就曾講到:韓國人的祖先來自中國湖北。當然,僅憑歷史上的交往和長相的一致遠不能讓人信服韓國人的祖先就是中國人。

熟悉韓國地圖的人都知道,韓國很多地方的地名與我國湖北省的一些地名是一樣的。韓國現在的首都是首爾,以前其實叫漢陽,叫了上千年後改名為漢城,改為首爾只是近幾十年的事而已。而我國湖北省的省會武漢以前也叫漢陽;此外,韓國最大的河流叫做漢江,而在湖北省,流經武漢的長江重要支流也叫做漢江。兩條漢江的源頭都有一個相同的名字叫做太白山。不僅如此,韓國的很多地名,諸如襄陽、丹陽、江陵、黃州等在我國湖北省都能找到與之對應的同名地區。

此外,我國專門從事朝鮮半島歷史研究的學者曹中屏也在他的論文《朝鮮半島史前陶器文化》中也表達過類似的觀點。

結合《史記》、《戰國策》等史書的記載,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之際,以前被楚國徵服的辰國、盧國等小國不願被秦統治,於是便帶著自己的部族遠走他鄉,來到了現在的朝鮮半島南部。當時的朝鮮半島荒無人煙,屬於蠻荒之地,這些來自楚國的移民在這片土地上建立了大大小小七十幾個部落。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零散的部落逐漸被馬韓、弁韓、辰韓三個較大的部落兼併,最終三韓又合併為辰國。這個名字同樣和先秦時期的辰國叫法一致,由此不難看出,朝鮮半島上的辰國的確與湖北地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這些來自楚國尤其是漢江流域的移民,在到達朝鮮半島之後,幾乎將家鄉的地名全部照搬,運用到了新的地方。這一點在我國歷史上同樣可以考證。西晉滅亡後,原來的晉朝貴族衣冠南渡,到了南方以後,很多人依然用以前北方的地名來命名南方的城市,以表達對故鄉的思念。由此我們可以試想一下,韓國人的祖先是否就是由楚國遷移過去的古辰國人,因為遷移到朝鮮半島以後思念故鄉而沿用故地的名字呢?結合史料和專家學者的研究情況來看,這種推測是很有可能的。

如果大家依然覺得不可思議,那麼請你回想一下,韓國的國旗是不是武當的太極八卦形狀?而且從的聲調中我們多少也能夠找出一些湖北鍾祥地區方言的影子。以上種種例證都不得不讓人產生這樣的疑問:難道韓國人的祖先真的是中國人?

不知道小夥伴你是怎麼看的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發表你的看法。

相關焦點

  • ​韓國表達「強烈遺憾」丨為何韓國有大量地名與湖北一模一樣?因為祖先來自湖北
    除此之外,中國周邊的一些國家,比如韓國、日本、越南,其祖上都與中國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這三國的人,很多人認為他們的祖先就是中國人,而他們也確實都與我們中國人長得比較像。這其中,特別是朝鮮韓國人,有非常多的證據能夠證明他們的祖先來自中國,包括一些權威的學者也持這種觀點。
  • 韓國的很多地名和湖北的一樣,網友:韓國人的祖先來自湖北?
    ,除了欣賞風景,很多人還發現韓國很多地方和湖北一樣,怎麼樣?網友:韓國的祖先來自湖北。襄陽素有湖北省會的美譽,但很多人不知道,在韓國有一座同名的"襄陽"城市,韓國首都首爾,原名漢城,初稱漢陽。而江陵市在韓國最著名的節日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有韓國隊的母親河漢江等。就連韓國的國旗都與中國的國旗相似,韓國和湖北的地名重複率太高,原因有兩個最為人所知。
  • 為何韓國對我國一省情有獨鍾?地名、國旗和首都無不在模仿這個省
    當然,聯合國也不是瞎子,對於韓國這種毫無史實的申請,自然會被駁回。不過,韓國人卻並不死心,既然這些板上釘釘的文化遺產無法搶走,索性就直接照搬我國的地名。 而我國地大物博,地名自然也是多如牛毛。不過,韓國只對我國一個省的地名感興趣,這個省就是湖北省。為何這麼說呢?大家看幾個例子就知道了。
  • 日本史上第一武神,自稱中國皇室後裔,韓國學者:他祖先是韓國人
    包括奧羽地區在內的日本東北北海道當地居民以捕魚為生,由於其所有的鬚毛都很長,就像蝦的鬍鬚一樣,所以稱之為蝦夷。782年,日本的桓武天皇在位,向蝦夷發動了一場戰爭,但這場戰爭一開始並不順利。蝦夷雖無文化,但勇猛善戰,加上常年出海捕魚,體格健壯,又能適應日本東北嚴寒的氣候環境,所以桓武天皇的軍隊,一度敗北。
  • 外國不用中國地名嗎?日本越南韓國的地名和中國一模一樣
    地名凸顯了一個地區的文化,近日鬧得沸沸揚揚的地名更改新聞,各地展開去除「崇洋媚外」地名的行動,就連酒店店名也要求更改。而曾幾何時,璀璨的中華文化曾受到東亞多國的仰慕,就連中國的地名都被日本、韓國、越南爭相模仿,許多地名直接是「複製粘貼」使用。
  • 楚文化在韓國影響力有多深?地名、國旗到國名,和這個省有關係
    而楚文化也被傳到了韓國,在韓國的疆土上有所保留。「複製」的湖北省中國如今的湖北省,在兩千年以前就位於楚國境內。而去韓國旅遊的中國人,都覺得似曾相識。拋開現代千篇一律的高樓大廈,韓國古老的建築帶有中國風格,地名、國旗和國名等,都和中國的湖北省有著莫大的聯繫。
  • 孔子真是韓國人?韓國學者拿出三大鐵證,中國的回覆讓韓國臉紅
    從諸葛亮籍貫,山西、山東之爭;再到劉秀出生地,湖北、河南之爭等等不勝枚舉。 究其原因,無非就是追求經濟利益之下的「名人效應」。一句忠臣典範之鄉,一句明君聖主福地,總要比得一些假大空的名頭來得「務實」一些。
  • 韓國專家研究DNA後,認為韓國人祖先源自中國,日本聽後不樂意了
    韓國這個名字的由來,是馬韓、辰韓和弁韓,三者都帶有韓,故而取名韓國。對於韓國人的起源,也都各執一詞。專業卻認為,中國與韓國是有聯繫的,話一出,日本人臉色可就不太好看了。事實上,朝鮮半島不止一個民族,而是有兩個,一個在北部,另一個在南部。
  • 孔子真是韓國人?韓國學者拿出三大證據,中國網友的回覆讓其沉默
    韓國江原道江陵市在端午時間會有一種特有的祭祀活動,被稱為「江陵端午祭」,雖然和「端午」二字掛鈎,卻和中國的端午節沒有半點關係。曾經因為端午節和端午祭被搞混,還在網絡上引起過不小的爭議。而近年又有一些「孔子是韓國人」的言論甚囂塵上,引發了新一輪的質疑與討論。
  • 湖北尋根,我從哪裡來?鄱陽湖瓦屑壩、南昌筷子巷
    如今的湖北人,考究先祖從哪裡來,很有可能要去往江西尋根,為什麼這麼說呢?這還要從明初的洪武大移民說起。明朝建立後,飽經宋元和元末之際戰亂的湖北開始休養生息,但當時的湖北由於長年戰亂,人口急劇減少,曾經繁榮無比的荊楚大地地曠人稀,土地荒蕪無人耕種,急需新鮮血液加入開墾。
  • 亂認祖宗的結果,韓國人認為中國東北自古以來就是韓國的土地
    首先,那即是韓國人亂認祖宗。在這裡我必須強調朝鮮和韓國的區別,朝鮮是一個地名概念,最早指的是遼東和朝鮮半島北部一帶。《山海經·海內經》記載:「東海之內,北海之隅,有國名曰朝鮮」,《山海經·海內北經》又記載:「朝鮮在列陽東,海北山南。列陽屬燕。」而韓國的祖先是「三八線」之南的三韓,下文會詳細介紹。
  • 為什麼韓國會有這麼多中國地名?
    韓國,為什麼會和中國有許多重複的地名呢?對於韓國人來說,位於首爾的景福宮,就是他們的故宮。韓國的歷史和文化,就像景福宮裡展出的文物一樣,處處都有中華文明的印記。在韓國人的歷史傳說中,他們上古的三個國家中,除了最早的檀君朝鮮是神的後裔檀君創建的之外,第二個和第三個都是由當時的中原人創建的——商紂王的叔父箕子在武王伐紂後逃到朝鮮創建了箕子朝鮮,後來燕國將領衛滿又在楚漢爭霸時來到這裡創建了衛滿朝鮮。
  • 黃岡、黃石、黃陂……為什麼湖北有那麼多姓「黃」的地名?
    其中比較神奇的是,在湖北東部,自西向東分別排列有黃陂、黃安(今紅安)、黃岡、黃石、黃梅,5個不同行政級別的地名都帶有「黃」字。湖北省地圖是有歷史淵源還是純屬巧合?這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黃」字與黃國現代漢語裡的「黃」字,起源於古代的黃國。
  • 韓國歷史上與日本有什麼關係?
    自湖北發生疫情以來,我國為戰勝疫情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誰都沒想到的是,事情發展到現在,我國的疫情得到了相當程度的控制,反而是韓國的形勢不是很樂觀。因為我國的山東省與韓國只有一海之隔,現在有一種說法:大量韓國人知道我國控制疫情較好,紛紛坐飛機跑到山東的青島、煙臺、威海,這些城市現在如臨大敵。其實看新聞就知道,這種說法有些誇張,從韓國飛到我國山東的更多的是我國國籍的人,韓國人並不是很多。由於地理和歷史的原因,韓國是我國人最為熟悉的幾個國家之一,歷史上有太多的恩怨。
  • 韓國專家的騷操作,研讀中國《史記》後表示:孔子是純正的韓國人
    02然而韓國的歷史專家在研究了《史記》以後居然表示,孔子是韓國人。此消息一出,不止是中國人,就連很多韓國人都覺得震驚。中國媒體將這一消息在國內報導之後,中國網友們都炸鍋了。畢竟我們從小就學習儒家文化,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也一直都有孔子和儒學的身影,孔子怎麼可能是韓國人。
  • 知道梁豔萍言論後,東京大學學者向湖北大學致歉!
    來源:微信公眾號「共青團中央」(ID:gqtzy2014)綜合整理自微信公眾號「中國青年報(ID:zqbcyol )、「環球時報」(ID:hqsbwx )、「觀察者網」(guanchacn)、湖北大學網站等。
  • 從高句麗到女真,與韓國人都沒半毛錢關係,韓國歷史該從何算起?
    從語言來看,金朝到明清,至少是清初,滿語的語法變化並不太大,可能並沒有經歷那些漢語的大量詞彙語法更替之類的,因為感覺相比之下,看宋元的白話和清初的白話雖然都是近代漢語,但清初的顯然更接近現代,宋元的更文言。女真的祖先是高句麗,韓國人的祖先是高麗,高句麗和高麗不是一個民族。
  • 韓國全面廢除漢字,63年後韓國學者:漢字才是我們的文字
    在韓國廢止漢字六十三年之後(二零一一),有韓國學者就高調宣稱:漢字才是我們的文字!乍一聽,這個韓國專家是想呼籲恢復漢字,才說漢字才是他們的文字吧?別急,他接著還說了一句話:「漢字並非中國文字,是韓國的!」聽明白了嗎?人家壓根就不是在呼籲要恢復漢字,而是在爭奪漢字的歸屬。
  • 中國襄陽到韓國襄陽,複製粘貼的名字,真的說改就能改?
    不知道用無獨有偶這個成語合適不合適,在韓國也有一個襄陽,韓國的襄陽是其很具代表性的松茸產地。歷史上最早出現襄陽這個稱呼始於高麗時代,相當於中國的唐末時期。韓國的襄陽最著名的傳統節日是松茸節,節日中人們可以體驗採摘松茸和製作料理。從稱為襄陽的時間上來看,中國的襄陽也要早於韓國近千年,不論現在的韓國人是否承認,他們關於襄陽的稱呼是來自於中國。
  • 為什麼韓國人總是喜歡篡改歷史?
    韓國人總喜歡篡改歷史,其實就是喜歡把中國、日本以及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科學、文化、技術、發明與創造說成是起源於韓國的觀點,這在世界歷史上有一個專有的名詞,叫做「韓國起源論」。熱衷申遺,其實也是試圖想證明韓國歷史文化的燦爛,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韓國起源論的體現。